后三国时期,姜维在铁龙山为何能轻松斩杀徐质和郭淮?

姒莞萱



当诸葛武侯逝去,魏延大喊:“谁敢杀我!”被马岱一刀劈于马下后,蜀国的武力巅峰就被姜维占据了。实际上,三国后期是一个猛将凋零、青黄不接的时代。前面那些打出一番天地的无双猛将们都相继变成一捧黄土。而后面那些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神级猛将正在投胎的路上。

这段时间里,姜维本身就已经算是一个实力不俗的武将了,所以上阵杀敌、斩敌破阵也不是什么难事。话说这某一天啊,姜维在铁笼山围困了司马昭,阵前一名魏将生得是孔武有力,手持一杆开山大斧舞地是虎虎生风,对,他就是徐——质(徐晃你坐下,这没有你的戏)。在这场战役中,姜维连斩魏国两员大将,一个是徐质,一个是郭淮。难道,这姜伯约的实力竟恐怖如斯吗?


其实不是,姜维能把他俩杀了主要是因为姜维用计了。我们先看看他怎么杀徐质的。

徐质

徐质本身是什么本事呢?他专门欺负老年人(误)。他当时也算是救魏军于危亡之际了,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昭被困在山上,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然后廖化和张翼两个老头组成的老年人先锋队杀的魏军溃不成军,然后徐质上阵,速败两位老将,姜维懵了。

姜维感觉他不好弄,就找刚刚才投诚过来的夏侯霸问这徐质是何方神圣。夏侯霸也回答他了,说这徐质不过是个勇夫。然后姜维一听,心里有底了,勇夫就是没脑子啊,这还不好办吗?


计划第一步是“请君入瓮”

三国演义一百零九回:

徐质连日引兵搦战,蜀兵不出。哨马报司马昭说:“蜀兵在铁笼山后,用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以为久计,只待羌兵策应。”昭唤徐质曰:“昔日所以胜蜀者,因断彼粮道也。今蜀兵在铁笼山后运粮,汝今夜引兵五千,断其粮道,蜀兵自退矣。”

傻小子一看木牛流马,再一看粮道,上套了。


计划第二步:瓮中捉鳖

还是这回,徐质上来嘁哩喀喳准备打完了,发现中计了,又赶紧往回跑,凡是已经不赶趟了。然后他是这样命丧于此的:

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座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质所分一半押粮兵,亦被夏侯霸所擒,尽降其众。

姜维根本就不是跟人家大战几百回合把人家挑于马下,而是用计谋了。


郭淮

如果说姜维杀徐质是生动演绎了“兵者,诡道也”,那么姜维杀郭淮就可以说是“艺高人胆大”。

我们说下为什么姜维和郭淮也对上了,还是这一会,姜维围困司马昭,郭淮听说了去找羌人搬救兵。这羌人首领叫“迷当”,这人属实很迷,他本来跟蜀汉关系不错,郭淮忽悠几下就上贼船了。然后羌人骗开蜀军营寨,姜维被打个措手不及,撒腿就跑。狭小的山路上,郭淮与姜维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追逐战,最终,只有弓没有箭的姜维射死了郭淮。是不是很吊诡?


当时是这样的:

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

姜维没有武器在那放空响,一开始给郭淮吓的一激灵,后来发现这小子是纸老虎。轮到自己逞威,咻一箭射过去被人抓住了,反过来人家用这支箭把自己射死了,这种吊诡的事情我都不知道怎么形容了。只能说郭淮是真的菜,这是多么垃圾的武艺,没射中也就算了,这还能被人家抓住自己射出去的箭矢?这换成黄忠估计姜维早凉透了吧。


通过以上的描写恐怕咱们也清楚为什么铁笼山上姜维能轻松的杀掉徐质和郭淮了。徐质是没脑子之人,那可怜的单纯的智商与派大星相比不遑多让。怪不得夏侯霸说他就是一介勇夫,行军打仗从来不过脑子。郭淮就不是智商问题了,看人家找羌人、骗寨门,一步接一步多么精密巧妙,要不是他射的那支箭还没有橡胶玩具箭威力大说不定郭淮真就能成功了。他的确做到了方策精详有备无患,但是实力太差了啊。

你是如何看待姜维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姜维杀徐质和郭淮并不轻松啊,一个是用计搞定,一个是姜维超水平发挥,空手接箭,才将郭淮射死。

徐质

徐质也是三国后期的一员勇将,他出场是在《三国演义》第109回,姜维率军北伐时,徐质作为魏军先锋出战。蜀军左右先锋廖化、张翼前往对敌,都是战不数合就败。

这个时候的廖化和张翼都已经年纪不小,都是5、60岁的老人,不过武艺还是不弱的。廖化在后来70多岁时还曾经一合斩杀了邓艾的先锋郑伦,张翼年轻时也和姜维交手数合不分胜负,最后和王平一起击败了姜维。两个人虽然和前期顶级武将难以相比,但是徐质几个回合就杀败他们,其武艺也是非常不错的。

所以姜维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此时他是蜀军的主帅,也不可能去冒这个风险,因此他问夏侯霸:“徐质勇甚,当以何策擒之?”

最后姜维还是引诱徐质来断粮道,廖化、张翼两路伏兵先将他杀败。等徐质人困马乏时姜维再出来痛打落水狗,一枪刺倒徐质坐骑,徐质被蜀军乱刀砍死,可谓死的凄惨。

郭淮

郭淮死的也挺憋屈的。

司马昭被姜维围在铁笼山时,郭淮击败了姜维请来的羌兵,反以魏军扮成羌军,混入蜀军大营,趁乱杀起来,蜀军大败,一举解了铁笼山之围。

蜀军四散而逃,姜维因为走的慌,连兵器都没有,只拿了一副弓箭,结果箭还都在半路掉了。郭淮见姜维孤身一人,又手无寸铁,所以放心来追。

姜维虚拽弓弦十几次,郭淮开始还躲一下,后来发现都没箭射来,知道姜维连箭也没了,更加放心,于是拿弓射去。

没想到姜维本事了得,一把接住箭,反手一箭射中郭淮面门,虽然魏军随后就到,把郭淮救走,但是最后郭淮还是血流不止而死。

郭淮在占据绝对优势情况下,主动送箭给对方,结果把自己命送了,这点得多背啊。

应该说姜维这两次赢得都不轻松,特别是第二次,《三国演义》里空手接箭的还真就姜维这么一回,如果没接住,那么他就危险了。不过所幸姜维的功夫不错,运气也好,最后完美的反杀对方。


不沉的经远


三国后期是一个名将凋零的时代,随着老一代创业功臣相继离世,魏蜀吴三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才匮乏现象。蜀国更是以姜维一人支撑着北伐大局。局面虽然困难,但是在铁龙山一战,斩杀徐质与郭淮还是可以看到他强悍的实力。

轻松斩徐质,以谋略胜

说起徐质,可不是什么草鸡人物,他和他的本家徐晃一样,使用一把开山大斧。在司马懿那都是留了名的猛将。铁龙山大战之初,徐质为先锋,两军交战,廖化纵马提刀而出,不过几个回合,廖化就败下阵来。只是这未免有点欺负老头子的意思。

之后张翼拿着自己的长枪与徐质战到一块,不过结果并没有什么不同,还是几个回合就输了。这也充分说明,徐质手底下还是相当过硬。其武艺在三国后期属于相当厉害的存在。

不过这位猛将兄有着大部分猛将的特点,那就是武艺不错,头脑还是差点。这在姜维处就显得差了些意思,要知道姜维可是文武双全的人才。通过一番计议,一条小小的计策抛向了徐质。不但徐质上钩,司马昭被绕了进去。

2百小兵加上一部分粮草,引来了许质和魏国的5千精兵。本来徐质以为劫了粮草,还挺高兴。却没料到伏兵乍起,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领头的还是自己的手下败将廖化与张翼。在这种情况下,徐质再勇猛也没用,失败是必然的。

不过兵没了,徐质自己还是跑了出来,只是运气不太好,迎面撞上姜维。此时的徐质已经累成狗,被姜维一枪刺下马来,小兵们则跟上乱刀砍死徐质。

中计也没关系,强悍的武艺也能搬回局面

事情不会轻易结束,干翻了许质,姜维将计就计,以魏军服饰诈开营门,又打了司马昭一个措手不及。没辙的司马昭只能困守铁龙山,望天长叹。

这边姜维打的兴起,另一路魏军也没有闲着。郭淮与陈泰知道解围不容易,于是二人先解决了前来与姜维回合的羌人,再利用投降的羌人诈开蜀军营门,打了姜维一个措手不及。郭淮这一招可谓打的狠、准、稳,姜维什么都做不了,只能选择逃跑。

逃跑的时候除了一把弓,啥都没有。这可乐坏了郭淮,要是能够干掉姜维可是大功一件,蜀国也将失去擎天支柱。一个逃,一个追。弓箭成为最好的武器,够得着啊。但看郭淮挂抢提弓,一箭射向姜维。说起这一箭射得还挺准,如果偏离了,姜维恐怕就没有徒手接箭的机会。

话说姜维徒手接下箭枝,故意放慢马速,等郭淮足够近了,反手就是一箭,射中郭淮。可怜郭淮本是大功一件,却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反而成就了姜维的威名。

大山侃史

铁龙山一战,姜维斩杀徐质与郭淮两个魏国大将,充分体现了他勇与智的两个方面。对于徐质使用的计策,虽然看似简单,却是对症下药,司马昭是智将,却也没能看破此计。他的决定不但使自己折损大将徐质,自己也被打的大败。

而射杀郭淮,则充分体现了姜维艺高人胆大的特点。换作一般武将,能否躲过这一箭还未可知,而姜维却能反杀郭淮,为自己兵败后搬回一局,不得不称赞一声,厉害。

我是【文史侃大山】,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吐槽。一起讨论历史事件。

文史侃大山


\t武将争斗,绝不仅仅是斗武艺,更多是智慧之争。如果关羽没有智慧,可能早就被黄忠一箭射于马下。所以这次的姜维也不只是在武艺上沾光,而是脑子比徐质好,武艺比郭淮好了点。

\t徐质是司马昭手下猛将,武艺超群却中了姜维的陷阱。

徐质的名声倒不是很响亮,主要是因为后三国时期,所有武将的名声都没那么响亮。当时的蜀汉五虎将已经全都没了,就连魏延都没了。能够叫的出名字的就剩下姜维、张翼和廖化这些人了。

徐质跟廖化对决的时候,仅仅几个回合就将其杀败。与张翼对决时候结果也是一样,所以徐质的武力值是非常高的。姜维知道要想收拾徐质这样的猛将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廖化和张翼的岁数虽然都不小了,得有六十岁左右,但是他们年轻的时候都是蜀汉大将。

就算是六十岁了依旧能够跟随姜维出征,可见他们是老当益壮。可惜这两位老将在面对徐质的时候,都表示不敌,而且在几个回合之内就败了。姜维心中忧虑,询问谁能抵挡徐质,这个时候居然无人答应,说明徐质的勇猛是公认的。

\t那么姜维就不能跟他直来直去了,要想拿下这位猛将,姜维必须要想点小心思。姜维吩咐少量士兵押送少量粮草,引诱徐质前来。

徐质奋死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正奔走间,前面一枝兵杀到,乃姜维也。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坐下马,徐质跌下马来,被众军乱刀砍死。质所分一半押粮兵,亦被夏侯霸所擒,尽降其众。---《三国演义》

徐质以为探得蜀汉粮草下落,所以果断带着人马冲杀过来,结果只有那么一点粮草。而这个时候廖化和张翼已经派人将徐质军马重重围住。

徐质就算是再勇猛,也没办法从中挣脱。徐质非常勇猛地杀出了一条血路,正要逃窜的时候,被姜维当头一枪刺刀,随后被蜀兵活活砍死了。


\t郭淮是老牌名将,运气不好被姜维射杀。

郭淮的名气要比徐质大得多,那属于司马懿嫡系的老牌名将。曾经在雍凉和司马懿关系非常好,所以司马昭上台以后,郭淮依旧深受重用。

当时姜维正在围攻司马昭,司马昭被困在了铁笼山。郭淮带着大军自然是要来救援司马昭的,结果路上遇到了和姜维合兵一处的羌军。所以郭淮将计就计,不仅击败了羌军,反而自己带着人马冒充城羌军,由此混入了蜀汉军中。

这一招实在是太狠了,郭淮不亏是老牌名将,这么一来的话,郭淮想要颠覆蜀汉大军就轻而易举了。所以郭淮在蜀汉军中发动叛乱,姜维仓促之下,压根就没办法调兵遣将,只能想着该如何逃命。

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维勒回马来杀郭淮,魏军骤至。维下手不及,只掣得淮枪而去。魏兵不敢追赶,急救淮归寨,拔出箭头,血流不止而死。---《三国演义》

\t所以姜维什么武器都没拿,只带了一把弓,最气人的是,他居然因为着急,连箭都给忘记了。如果能够活捉姜维,那肯定是大功一件。郭淮可不想把这个功劳让给别人,所以他趁着混乱之际追赶姜维而来。

一路上姜维空弦放箭多次,郭淮本来还有些害怕,后来发现原来姜维连箭都没带。他就稍微放心一点,弯弓搭箭朝着姜维射去。

做梦都让人想不到的是,姜维居然一把接住了箭,并且反手弯弓搭箭,正中郭淮面门。郭淮当场就被姜维给射死了,用的还是郭淮自己的箭。不得不说,智谋和勇猛要联合起来用,缺一不可啊!

郭淮的确是智谋勇猛都不错,可是遇上姜维以后,他就要差那么一点了。这一次本来郭淮是占据上风的,没想到中途出了这档子事,使得姜维反败为胜。

\t两次杀将都不轻松,这世上就没有轻松的事情。

看似姜维杀掉这两个人十分轻松,其实一点也不轻松。徐质能够从廖化和张翼的夹击之下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本身就代表着计划的漏洞。

而姜维作为主帅,居然亲身赶往战斗现场,这也是比较不理智的地方。所以虽然结局是杀掉了徐质,但是过程是比较惊险的。姜维没有考虑到徐质会杀出来,即使考虑到了也是在后来发现徐质越战越勇的情况下才发现的。

对于郭淮,姜维就真的是靠实力了,他在马上差点就被郭淮给射死了,可见战况十分凶险。能够接住郭淮射来的箭,其实也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反手射死郭淮,依靠的也是姜维的武艺出众。

\t这所有环节一旦有一处错漏,那姜维必死无疑。所以你还会觉得姜维这一战中赢得十分轻松吗?作为蜀汉后期唯一能够撑场面的大将,姜维十分无奈。不仅要充当诸葛亮运筹帷幄的角色,还要充当魏延冲锋陷阵的角色。

\t身兼数职的姜维,必须要跟对手斗智斗勇。这说明蜀汉到了后期,人才凋零到了什么地步,张翼廖化这样的老将,居然不放他们退休,还让他们上战场厮杀,这本身就是无奈之举。


江湖小晓生


我们都知道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团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新鲜的血液能够带动我们的发展 ,这在任何地方都是这样的,那么在三国演义后期为什么郭维能够江徐质和姜维杀掉呢?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些历史的真实情况。

后三国时期,蜀汉后期人才匮乏是非常的严重的,这个和诸葛亮在蜀汉后期没有去招募新的将领有关,蜀汉后期任用的将领都是蜀汉前面哪些将领的后代,而且这些将领和他们的先人相比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所以后期的蜀汉在人才上是非常的匮乏的。

后期由姜维带领一干老将冲锋陷阵了,在和司马昭的对抗上,姜维能派出的将领也是有限的,当时姜维也只有70多岁廖化和60几岁的张翼前去打先锋。当时姜维对徐质也不是很了解,就问刚刚招降的夏侯霸,徐质这个人如何,夏侯霸对此人的介绍也是很简单,他说,徐质此人乃事司马昭手下的一个莽夫而已。

这也就说明了夏侯霸说此人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但是人家徐质确实是老人收割机吧,在廖化和徐质的交手中,徐质迅速的打败了廖化,又很快的打败了张翼,不要以为张翼和廖化年老了不行了,人家廖化可是在70多岁的时候还打败并斩杀过邓艾的副将郑伦,看徐质速败了廖化和张翼 战绩,这个就可以值得他吹的了。

但是徐质虽然能打,就是智商不行,为了贪图姜维的木牛流马之后不幸的被姜维设计刺伤了,然后又在乱军之中中箭而亡,就这样徐质匆匆来了又匆匆去了。

郭淮历史上是曹魏有名的将领了,他可不是在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怯阵鬼,而且他也不是死在姜维手上,而是罗贯中为了体现出姜维在后期的英勇所以小说里加上去郭淮的死算到了姜维身上。就是不知道郭淮泉下有知会不会恨死罗贯中呢?




幽暗的启明


姜维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不仅很有谋略,而且武艺高强,姜维是三国时期少有的文武双全的人物,被诸葛亮收降之后,作为重点对象来培养,蜀汉后期,也多亏姜维支撑,让蜀汉多延续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