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正能量,何为逆行者,什么是善恶真假?

老榆树


非常时期凡积极投身抗疫一线的英雄为逆行者,为抗疫一线捐款捐物为正能量,患难见真情,相信党和政府决定为善,破坏的为恶。











阳武人和新杰


我认为,有正义、正直、说真话、坚持原则的,使人类社会进步的才是正能量,那些吹虚、说假话、溜溜滑、只要能成功、自私的就不是正能量

总之:人的智慧前提是要有原则性




埔钢


正能量就是能够给他人(社会)带来正面的符合一般社会发展要求,有较高道德水准,让绝大多数人都认可的基本尊准则,他能够激励他人向前的一种力量;逆行者就是明明知道前面有危险,而为了他人为了社会为了国家民族而不怕牺牲,在大家都退避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英勇行为;善恶真假字面上很好理解,但是在他人在社会在国家民族面前的大义面前就是一块很好的试金石。


菩提不语


正能量是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导向,符合国情和民众利益的一种言行,信念或者产生影响的一种力量。现在的快餐式文化鸡汤,励志故事符合人们对快速改变,类似谋求快速暴富或者提升的诉求,但是很难支撑人们长久的生活信仰。逆行者往往是超越群众的认知,偏离大众利益的独行者。善恶只是代表了谁的利益,真假也不重要,所以善恶真假不必用大觉悟的佛教理论阐释,也没必要套用现实中的某一个例子,看结果,结果善为善,结果恶为恶,事实为真,过程真真假假。


没有人设就不可爱吗


正能量,你可以理解为人性的真善美,逆行者,你可以理解为叛逆者,不屈者,或者是逆流而上的人,这些人里有对生活不满,勇于改变的人,也有离经叛道的人,不一而足,至于善恶真假,可以这样理解,往狭隘了说,对你好的人,就是善,对你坏的人,就是恶,你看到的就是真,你不相信的就是假,往广义来说,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都是相对于人对善恶的看法,受众对象以及受益者而言,真假,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是普遍认知,也可说是主观认知,人们相信的就是真的,不管它到底存不存在,就像信仰里面的神,你能说他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真假,不为现实存在为主要依据,而是以人的主观思想为依据的!


情殇73244411


愚人认为正能量是引导人正义向善的力量,逆行者是敢于直面艰难挑战的人,善恶真假终会结出相应之结果,只要耐心等待。。。


@ipad许


这个和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一样的!每个人心理都有一杆称,衡量世间善恶!通常我们衡量对错和善恶的标准是参考社会道德标准,这是人类长期以来根据社会发展总结的经验教训!根据心理学内,在孩子自我心理发展初期,是行为模仿就以榜样给予的教育为引导,促发他对善恶的基础认识,而到后期,便会有这个道德标准与他内心需求之间的冲突,他需要如何找到这个平衡点!最后形成个人认知内的善恶标准!

所以我们更需要多以社会道德标准为基准,树立正能量的榜样力量!

逆行不一定全是坏事,但是仍鼓励不以危害社会及他人正常生活为指导方向!

不知道我的解释对你是否有帮助呢!


卍静听风月卍


有对社会有利弘扬正气的为正能量,明知有危险,为了国家利益和他人安危,还往里钻的叫逆行者


程如英


在回答这几个问题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人性究竟是善还是恶呢?一定很多人回答人性善,也有人说是恶,或者不善不恶。究竟那种对呢?其实这个问题就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儒家文化,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比如荀子就主张人性恶,而与孟子同时代的告子主张不善不恶说,认为人性的善恶只是后天环境的影响。他们的理论都很有依据,似乎都很对,但是最终具有正统地位的却是以孔子及孟子为代表的性善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整个社会,只有提倡行善积德,乐善布施,才可以以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让人心向善,和谐安稳,具有超凡的凝聚力,达到国泰民安的小康社会。这就是所谓的正能量。

正能量就是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包括一切可以让人积极向善,催人奋进的人和事,能量也是一种对周边的人具有奋进的影响力。而逆行者正是正能量的一种体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一种壮士断腕的责任感。当然,首先这种逆行不是为个人利益与社会对抗的那种反人类行为,而是为挽救生灵,担当责任的高贵品质。所以向这些在新年之际在疫情第一线奋斗的医护战士致敬!

但至于善,恶的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哲学性的命题了,因为不仅儒家,道家,佛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老子也在《道德经》中说过: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讲的就是所谓善恶是人为设立的标准,是我们头脑知见,把世界分成不同的样式,从此我们有了二元对立,永远用自己的想法在区分、争论好与坏,善与恶。宇宙天地的实相本来是一个整体,因为人的分别心,才有了善恶的对立。因为表面的善与恶的根源都是人心的取舍,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真正的大爱,大善是去掉我们私心后纯真的心灵,包容一切,即赞美别人的善行,也体谅别人的过失,自己行善时是发至内心的慈悲,不是为了得到利益上的回报,也不是为了表演给别人看。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向‘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奋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