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玛莎和熊》,让很多父母明白,理解式教育才是家长的首选

文丨图图爸爸

在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之中,父母会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我们也应该明白,教育方式的不同一定会使得孩子展现出来不一样的特征。

对于现在大部分的父母来说,他们可能更多的会选择棍棒式教育、督促式教育。

毕竟这样的方式才能更好的控制孩子的言行举止,让他们能够安安静静的坐在书桌旁边践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理念,可这真的会对孩子好吗?

前几天去闺蜜家串门的时候,看到了她教育自家孩子的一幕:当时孩子可能是因为寒假作业一笔没动,所以她感到异常的生气。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除了对孩子谩骂之外,她也拿起旁边的鸡毛掸子,在孩子身上一顿抽打。后来孩子痛苦的喊着“妈妈,妈妈别打了,我以后乖乖听话”。

可是考虑到孩子之前的状态,她还是表现出来不信任的态度,所以手上也没停。没想到后来因为气急攻心,一下子没有考虑孩子的承受能力,甚至将鸡毛掸子打向了孩子的头部,我立马跑过去拉住她,观察孩子没有什么大碍,才放心。

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也想起自己平时在家照顾孩子的状态。确实每每生气的时候,总是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手上拿到什么就会利用这个东西去打孩子。

只是这一次以一种旁观者的状态去看待闺蜜如何教育孩子,又看到了闺蜜家孩子表现出来可怜的状态以及闺蜜泼妇式的教育,感到一阵的心痛。

作为父母,我们其实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能够让孩子不断的进步。

01、儿童教育专家:这几种教育方式父母别使用,对孩子危害大

除了我们上面所说的棍棒式教育之外,其实现在很多父母秉持的教育方式都对孩子存在一定的伤害。

只是因为父母秉持着“我是为孩子好”的想法,从来没有进行一定的思考,但并不代表他问题不大。

一些儿童教育专家研究表示“”这些教育方式,父母能舍则舍,不要长期坚持。

1)打骂式教育

一些父母可能会认为棍棒式教育和打骂式教育没有任何的差别,但实际上有一部分父母在照顾孩子之时除了棍棒教育之外,也有可能利用言语暴力攻击自己的孩子。

特别是一些不堪入耳的话语,在他们看来没有任何的问题,相比于棍棒教育已经温柔很多。可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他们也不曾了解。

比如说有一部分父母常常将别人家的孩子夸到天上,而去贬低自己的孩子,这难道不是一种伤害吗?孩子或许会一辈子都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

2)宠爱式教育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生一个孩子,并且以“优生优育”的态度去教育这个孩子,希望他能够变得越来越优秀。

所以在孩子不断成长过程之中,会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最优的资源。除此之外,在对待孩子之时也会展现出来比较明显的宠溺。

加上有一部分家庭,爷爷奶奶、爷姥姥姥爷等都尚在,这时候孩子所受到的宠溺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

可是大家也都知道,爱是对孩子的关心,溺爱就是一种伤害,会让孩子没主见没能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3)放养式教育

除了对于孩子的过度管控之外,有一部分年轻的父母可能秉持着自由的教育方式,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时,也常常会依照孩子内心所想去行事。

加上工作忙,没有时间去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放养式教育是最为普遍的状态。

可是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物极必反,过度的泛滥只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放肆,甚至认为没有父母的管教他能够做所有的事情。有些时候孩子走上弯路,父母都来不及拯救。

02、父母到底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呢?理解式教育,可能是聪明家长的首选

豆瓣评分9.6,这是今年大家对于俄罗斯一部动画片《玛莎和熊》的评价,为什么它会这么受欢迎呢?

寒假期间闲来无事和自家孩子在家里面看动画片,当时看到了《玛莎和熊》这部动画片之时就表现出来了极其惊喜的态度。

毕竟相比于我们国产的动画片,它抛开了喜剧的成分,更加彰显出来孩子在生活之中的状态,而在这之中熊熊也算得上是扮演了父亲的角色,将玛莎照顾得非常好。

从一开始马莎做错事情到之后她不断的挑衅熊熊,其实熊熊都是以一种极其耐心的状态去应对玛莎,这是很多父母所不能比拟的。

就像我们上面所说的三种方式,其实是很多父母会采取的,但是熊熊则采用的方式是什么样子的呢?在我看来是一种理解式教育。

不管玛莎表现出来怎样的状态,熊熊总是能够去安慰自己。让自己理解马莎的表现,并且告诉自己,她是小孩子。

当然他也并不是一味的宠溺,而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不断的分析玛莎的行为,一旦她表现出来错误的做法,熊熊也会适时的纠正。

理解式教育,展现出来什么样的特征呢?

在《玛莎和熊》这部动画片之中将所谓的理解式教育展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些特征相信我们也能感知到。

①认识到玩是孩子的天性

每一个孩子他们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东西都极其的好奇,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也会通过实践的方式让自己慢慢的了解。

但是因为父母的想法和孩子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探知就有可能被看作是调皮捣蛋。只是玛莎在和熊熊相处之时,熊熊却是以一种理解的状态,从来不会训斥玛莎。

②耐心的教育孩子

因为理解所以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因为理解所以愿意耐心的教导,这也是我从《玛莎和熊》这部动画片之中学习到的。

确实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相处之时因为对于孩子某一些行为不理解,常常会通过打骂训斥的方式让他们妥协,但这样的情形只能伤害到他们。

③愿意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

在《玛莎和熊》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有一次玛莎想要去找熊熊玩耍,但是因为熊熊快要冬眠了,所以就不愿意理会。

没想到这时候玛莎独自一个人,甚至跑到了地下将酒坛子打翻。除此之外,还在熊熊身上翻滚。

看到这样的情形,我们只能说一句熊孩子,但是熊熊又是如何去处理的呢?他愿意从玛莎的角度去思考,也没有对玛莎极其严厉的批评。

03、理解式教育让孩子成长得更快乐,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够遵守

既然我们认识到了所谓的棍棒式教育、宠爱式教育、放养式教育对于孩子本身的伤害,为何不愿意去选择理解式教育,让自己的孩子更快乐呢?

我们认识到玩是孩子的天性,也应该去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以耐心的态度和孩子不断的相处。

而我们上面说到理解是教育所包含出来的一些特征,也希望父母能够在日常生活之中不断的践行。

以一种极其耐心的状态和自己的孩子相处,相信我们也会慢慢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能够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相信我们也会愿意和孩子一起不断的探索,而不是因为他们玩耍而异常愤怒。

孩子本身的成长所表现出来的特征都是纷繁复杂的,所以父母不可能将孩子的发展完全的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很多父母展现出来的棍棒式教育、宠爱式教育,其实就是对孩子的一种变相控制,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试想一下,长期的控制难道不会让孩子变得极其极端吗?我们希望孩子不断的成长,变得越来越优秀,为什么又要去控制他们?掌握他们的人生,改变他们本来预设的发展方向呢?

理解式教育所传递的观念,是一种适合父母和孩子长久相处的模式。他站在孩子的角度,让父母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让孩子也能够体悟到妈妈爸爸身上所存在的特征。而就是这样的相互理解,让整个家庭变得越来越和睦,亲子关系融洽。

我们每一位父母所展现出来的教育方式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为了孩子好”这句话绝对不是说说而已。我们想要让孩子变得更好,就需要思考适合他们的方式、模式。

上面所说的理解式教育可能并不适合那些从小对孩子控制欲就比较强的父母,也不适合比较宠爱父母的孩子。

只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他对于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有帮助的。在一个家庭之中,孩子本身的成长依赖于父母和孩子不断的相处、不断的磨合。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难道不是人一个尊重的状态吗?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表现出来特权化的状态,而是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及自己的角度去思索出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