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经常低血糖,会有哪些危害?

马博士健康团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药物的作用经常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低血糖就是血糖低于正常。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如果血糖低于3.9mmol/L,即可诊断为低血糖症。当然还有一些病人血糖可能高于这个数值也可能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低血糖的症状及危害

低血糖可导致严重不适,甚至生命危险,也是血糖达标的重要障碍。反复低血糖可能导致血糖长期不能达标,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心理,大量进食预防低血糖或者自行减少药物用量,这些都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及中枢神经抑制症状。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主要表现为心慌、出汗、饥饿、焦虑等症状。

中枢神经症状包括认知障碍、神志改变、抽搐与昏迷、甚至死亡。

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就是:一次严重的低血糖事件可能抵消长期血糖控制良好所带来的获益。因此避免低血糖,尤其是严重低血糖非常重要。

低血糖危险程度分层

低血糖危险程度分层主要包括三层,他们分别为:

1、血糖小于3.9mmol/L,这个数值为血糖警惕值,这种情况下需要服用糖水,并由医生进行降糖药物用量的调整。

2、临床显著的低血糖,血糖数值小于3.0mmol/L,提示有严重的低血糖,在临床上是有重要意义的。

3、严重低血糖,目前是没有特定的血糖界限的,主要是因为患者会伴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并且需要有措施来帮助恢复的低血糖,这种措施可能是别人辅助,也可能需要静脉应用葡萄糖或者应用胰高血糖素来升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出现的原因

1、使用胰岛素或者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都可以导致体内胰岛素量的增加。胰岛素是体内的唯一降糖物质,在胰岛素的作用或者药物促进分泌的胰岛素的作用下,如果药物用量过大,胰岛素分泌量较多,就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2、在使用促泌剂药物的情况下,如果患者没有及时进餐或者进餐量过少这,也可以出现低血糖。

3、运动量增加后促进了摄入能量物质的消耗也可以出现低血糖。

4、饮酒可以出现低血糖,甚至严重低血糖,尤其是一些空腹饮酒的糖尿病人。

5、应用降糖药物治疗时,如果血糖下降速度过快,每小时血糖下降超过6-8mmol/L,患者也会出现明显的心慌、出汗等,出现这些症状时患者血糖可能并不低,可能还在比较高的状态,但也会出现低血糖情况,此称为低血糖状态,是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要避免的情况。


综上所述:低血糖在用药过程中,由于进食、运动、药物使用有误、医务人员的原因等情况下出现。低血糖可能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导致生命危险。在治疗过程中,要知晓低血糖的症状及处理方法,要避免严重低血糖出现,一定要规律用药,定时定量的进餐、运动。

我是孙医生,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问题请留言,必复!

孙医生讲糖


在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低血糖”的体验,不过如果我们能够及时进食,一般不会遗留任何躯体或智能方面残疾。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低血糖的危害就不一样了,可能会造成抽搐、昏迷甚至死亡,增加死亡风险,且相对于高血糖来说,低血糖的危害是快速和凶险的,常常以分钟或小时来计算。有专家认为一次严重的低血糖给糖尿病患者身体带来的危害,会抵消一辈子控制高血糖所带来的益处,可见低血糖的危害远远大于高血糖。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比年轻患者更容易发生低血糖,所以低血糖更加值得糖尿病患者重视。为此,小编总结了一些低血糖的预防和急救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识别低血糖

正常人的血糖通过肝脏、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维持在一个相当狭窄的范围内,不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其低限一般不应低于3.3毫摩尔/升,当血糖值低于2.8毫摩尔/升,就会出现低血糖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值低于3.9毫摩尔/升就是低血糖。低血糖典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饥饿心慌、大汗淋漓、疲乏无力、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头痛等,如果血糖更低,或者持续低血糖的时间更长,患者就会出现精神和意识障碍,如找不到地方、认不得人,甚至胡言乱语,喜怒无常、暴力倾向等,再严重者就会发生昏睡、抽搐,甚至昏迷而危及生命。

另外,久病体弱、反应迟钝、长病程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植物神经病变者,常常达到低血糖的生化标准,但却没有任何察觉的症状,或者症状很轻微而不引起患者的警觉。且往往无症状低血糖不能及时处理,很容易诱发威胁生命的心脑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在睡眠中更因没有察觉而昏迷不醒,所以长病程的患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多种并发症者,应该自备一台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

二、预防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发生低血糖主要没有掌握好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这三条原则,如进食量不够,该进食的时候没有进食,该加餐的时候没有加餐,或者药物使用不合理,或者运动量增加时没有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或者饮酒过度等等,因此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应自备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另外,有些药物效力强劲,如优降糖或含有优降糖的消渴丸等,降糖作用都比较强,从降糖角度来说这是它们的长处,但滥用这些药物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为了预防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具体方法如下:

1、自备血糖仪,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定期监测血糖的习惯,尤其是应用长效或中效胰岛素、口服长效降糖药的患者更应该注意监测血糖变化情况,并且最好记录一下发生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具体时间(具体到几点几分)、食量、食物种类、运动时间、药物的使用情况等,这样可以寻找自己血糖变化规律,做到有备无患。

2、饮食、运动、用药要规律:糖尿病治疗讲究饮食、运动、用药的规律和相互配合,要定时定量,不能随意。另外,糖尿病患者最好要按时进食,如不能最好吃一些随身携带的速食品或其他能获得能量的食品,如饼干。

3、识别低血糖症状:如前文。另外,低血糖常常发生于降糖药物作用的高峰、活动后、餐前、睡前和夜间,应该留心是否有低血糖症状,可在这些关键点检测血糖,必要时需适当加餐并减少活动量。

4、做好准备:俗话说”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就算我们做好了一切,低血糖也可能会发生,所以平时糖尿病患者最好随身携带两样东西,以利于低血糖的救治:一样是速食品或糖果和水;另一种是病人卡,卡上说明本人是糖尿病患者,并注明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联系人电话、平时使用的药物和就诊的医院、病历号等,并在卡片上可作以下说明:“我是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我行为怪异或者神志不清,可能是发生了低血糖,请尽快将我衣袋中的糖果放在我的口中,并按卡上所述的地址和电话与联系人联系,同时尽量送我到医院进行急救或者打120,谢谢。”

三、低血糖如何急救

低血糖不仅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威胁,而且可能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导致病情波动,所以得了低血糖,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具体如下:

1、对于发生一般低血糖症状的患者,应测一下血糖,若是低血糖,就应该迅速进食任何能使患者迅速脱离低血糖症状的食品,如饼干、糖果、面包、馒头、蜂蜜、糖水、含糖饮料,甚至是白糖等。若是还是未能缓解可再次食用,如果仍不能缓解,则需要立即就医。值得提醒的是,糖尿病患者终生都需要控制饮食,唯独发生低血糖时不用控制,不要因害怕进食糖果影响血糖,使血糖升高。另外,如果因条件所限不能测血糖,只要出现低血糖症状都要先按低血糖处理。

2、对于已经发生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就医。这个时候不要试图进食任何东西,以免误吸引起窒息。当然如果是有经验的人,也可以在患者舌下放一小勺白糖,或一块方糖,但必须严密监护,谨防误吸。

3、在低血糖治疗恢复后最好在观察一段时间,同时寻找引起低血糖的原因,及时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

总之,低血糖的危害远大于高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一种急性的并发症,值得警惕,发生低血糖要及时处理。

参考文献:《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p757~761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康复科岑医生


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要高于正常人,正常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mmol/L就可以判断为低血糖。

一、低血糖的危害

低血糖时,患者可能会有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颤抖、饥饿感、无力、手足发麻、说话含糊不清等种种不适。这些都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异常引起的表现。但是,在低血糖的初期,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出现类似症状的,尤其是老年人,对低血糖的反应更为迟钝,等到他们感觉不舒服时往往已经发生了严重低血糖。此外,如果血糖长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发生低血糖时也不易被察觉,而长期的低血糖也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发生严重低血糖时,会引起烦躁、性格改变、定向障碍、癫痫发作等表现,严重时甚至可以引发昏迷。进展到此,由于意识的改变,患者无法自己应对低血糖。一旦陷入昏迷的窘境,若不采取适当的处理,会引起脑损伤,最终甚至引起死亡。

二、低血糖发生的高危因素

1、老年人群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饮食不规律;

2、合并多种急慢性疾病(如肝肾胃肠脑垂体疾病)或长期重病卧床、难以自主进食的患者;

3、1型糖尿病人接受胰岛素治疗时,增加运动量,食欲减少而胰岛素剂量没有相应调整时;

4、接受降糖药剂量及种类过多,尤其是使用胰岛素、胰岛素促分泌剂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5、糖尿病患者饮食过少、运动量过大、空腹酗酒和空腹检查时;

6、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后忘记进食的糖尿病患者;

7、同时服用B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磺胺类抗生素等导致低血糖药物的患者;

8、没有规律接受血糖自我监测习惯的糖尿病患者;

1、首先要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做好糖尿病患者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属能有效识别低血糖的临床表现及简单的处理原则,了解自身服用降糖药物及胰岛素正确的服用方法,与自己的医生保持密切的联系是减少和预防低血糖的首要途径;

2、饮食注意事项:①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②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③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3、对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接受胰岛素/胰岛素促分泌剂治疗时、合并其他疾病、近期血糖波动大、饮食运动环境变化等情况下更要密切监测血糖。

4、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必须要在饮食和运动控制的基础上结合血糖来调节剂量,不可盲目增加药物及胰岛素剂量;

5、一旦发生低血糖,轻者一般自行口服葡萄糖水或食物即可缓解。严重低血糖丧失神志的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立即接受静脉葡萄糖注射治疗,应立即急诊入院处理不可延误。

6、糖尿病患者平时在自己的公文包里放上一本糖尿病手册,注明自己是糖尿病患者。万一患者不幸在路上发生低血糖昏迷,周围人地生疏,救护车赶到时可以根据患者资料,在第一时间推断病因,为及时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糖大夫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难以避免,其危害大、并发症严重,应尽可能减少发生次数

2005 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低血糖工作组对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标准重新规定,血糖≤3.9mmol/L 时应立即对症处理,此时机体的进一步损伤可能已发生,与传统低血糖的概念:血糖≤2.8mmol/L,相距甚远

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或由此诱发的心血管事件,可能会抵消一生将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所带来的益处。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血糖可诱发心肌梗死及脑卒中、严重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发生在夜间则更危险,无感知、未及时抢救造成严重脑损伤,极易导致死亡。反复低血糖- 高血糖恶性循环可加速胰岛衰竭,促使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进程加速,反复发生记忆力下降、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甚至痴呆。即便是轻微的低血糖对老年患者也可引发摔伤以致骨折等,造成患者心理恐惧和家庭经济负担。此外低血糖还可降低患者对血糖控制达标的积极性

血糖自我监测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由于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相互抵消,可能会造成血糖控制良好的假象。动态血糖监测图谱发现老年患者低血糖发生频率增加,多发生在夜间,低血糖持续时间较长,无症状低血糖发生率高,故应选择餐时血糖调节剂;需要胰岛素治疗时应选择短效、超短效或长效胰岛素,从小剂量开始,强调个体化治疗。选用有相对选择性的β 受体阻滞剂,以降低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研究显示,血糖控制越严格,低血糖发生率越高,力争HbAlc达标,更要减轻血糖波动,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适当放宽老年人血糖控制的标准,以空腹血糖不超过8.0mmol/L,餐后血糖不超过11.1mmol/L,HbAlc不超过正常上限l%为宜。糖尿病病史长,已患心血管疾病(CVD)或处于CVD 极高危,我们推荐HbAlc≤7.5%,因此类患者发生或再次发生CVD风险明显增加,低血糖风险较高。对于计划妊娠的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目标值HbAlc<6.5%,如应用胰岛素可适当放宽HbAlc目标值(<7%)以防止低血糖发生。孕期血糖控制,妊前糖尿病或妊娠期发现的糖尿病在不发生低血糖前提下,理想目标值HbAlc<6%


心血管守护者贡鸣说


这个我有发言权,因为我自己就经常会有低血糖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没有吃早点,到了放学时,我晕倒了,是老师把我背回家,当时我小学一年级。还有一次,我连喝了四大杯绿茶,感觉手在发抖,眼睛也聚不了焦,心跳得很厉害,后背都流冷汗。我赶紧吃了两片巧克力,两包饼干,才感觉活过来。低血糖对于我的危害,应该是不能节食减肥,因为我一节食,就头昏。老公说我在找借囗吃零食😁😁😁


靖姑娘


低血糖有什么危害?

低血糖的典型症状表现是饥饿感、出冷汗、脸色苍白、心悸脉速、疲乏无力、手足颤抖等。



1.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升高

低血糖时,体内的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增加,导致反应性交血糖,造成血糖升高。



2.引起心血管疾病

低血糖还会刺激心血管系统,促发心律失常、心肌梗塞、脑卒中等。

3.造成神经性不可逆损伤

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还会加速大脑的衰老退化速度,导致老年痴呆。

4.糖尿病患者加重病情

低血糖要比高血糖更可怕,不仅增加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难度,还会增加很多不可预知的并发症。

5.意外

发生低血糖昏迷时没有及时救治发生意外身亡。

如何预防低血糖?

1.寻求病因

引起低血糖反应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生理性的、病理性的或药物因素导致的,根据病因来治疗低血糖反应。

2.糖尿病患者注意用药规范

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在服用药物或注射过胰岛素之后出现低血糖反应,原因就是用药不当导致的。

3.饮食习惯

有很多人都没有吃早餐的习惯,无论是脑力劳功者还是苦力劳动者,如果不吃饭的话,身体里的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导致低血糖反应,特别是来例假的女性,更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要记得吃早餐,有过低血糖经历的人要注意带点水果糖。

4.定期做检查

无论是有没有糖尿病的人都要定期的体检,检测自己的身体情况,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我是萧筱,想要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请关注我哦!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萧筱育儿经


医学健康守门员为您分享,❤点赞、关注、转发了解更多医学相关知识,这里每天更新!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是低血糖,临床上将血糖值<3.9mmol/L成为低血糖,<2.8mmol/L为严重低血糖。低血糖发作者多为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低血糖发作对我们有什么损害呢?

一过性低血糖:很多低血糖发作都为一过性发作,发作后很快能痊愈,但是这种一过性发作也能够到导致我们的短暂认知功能丧失,严重影响了我们生活工作,如驾驶员出现低血糖容易导致车祸、建筑工人容易发生摔伤事件等;低血糖心脑血管的损害:低血糖发作后,机体保护性的会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而这些激素的升高会导致机体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促使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诱发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导致死亡;反复低血糖严重影响我们对血糖的控制,低血糖发作会使机体异常分泌升高血糖的一些激素,这样平时用的降糖方案就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低血糖患者会出现心慌、心悸等表现,很多患者因为畏惧低血糖出现,而自行减少降糖药的使用,加大了血糖控制难度;低血糖脑损害:众所周知糖是大脑的组织的唯一能量来源,低血糖发作会导致脑组织急性损伤以及认知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痴呆可能;低血糖持续不缓解,可能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以上便是我对低血糖的危害的一些个人看法,我认为低血糖危害真的很大,所以糖尿病病人一定要做好血糖管理,监测好自己的血糖,严格遵守糖尿病医师为我们制定的降糖方案以及饮食指导方案。


医学健康守门员


低血糖在我们的生活中十分常见,尤其容易发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长期不吃早餐,吃的太少的人群,还有情绪高度紧张后突然放松等情况下都有可能导致血糖过低,引起低血糖反应,我们常容易把它和贫血混淆。

低血糖是指血糖浓度低于2.77mmol/l(50mg/dl),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贫血则是因为外周血中的红细胞减少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低血糖很常见,我们也不能忽视它的危害,有时候它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十分凶险。

糖尿病人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①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②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

③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④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⑤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⑥神经系统受损,大脑皮层受抑制,可发生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渐丧失,嗜睡、振颤、精神失常等,当皮层下受抑制,骚动不安,瞳孔散大,强直性惊厥等,甚至瘫痪,血压下降。

⑦其它,眼睛、肾脏: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低血糖反应的症状会出现得很快,当你出现有以下症状的两条以上时,就要注意是不是低血糖反应了。

①出虚汗,刚开始仅有手心或额头出汗,严重的会全身大汗淋漓。

②眩晕,饥饿,视物模糊,眼冒金花。

③乏力,尤其是双腿软弱无力。

④心跳加快、心慌、双手颤抖。

⑤手足、嘴唇麻木或刺痛。

⑥说话含糊不清,心情焦虑,容易发怒。

⑦行走不稳。

⑧头晕或头痛,精力不集中。

⑨行为怪异,性格改变,如烦躁、哭喊、易怒,富有攻击性,会做出令人不可思议的动作。

我们如何防止发生低血糖?

①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②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注意适量运动

④自我血糖监测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⑤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注意随身携带食物和急救卡片

⑥警惕夜间低血糖

当我们发生低血糖反应时要如何应对?

①如果只是轻度的低血糖,我们可以吃几颗糖、几块饼干,喝半杯糖水,补充血糖,一般十几分钟后低血糖症状就会消失。

②如果迅速补充糖分没用或者已经神智不清时,要立即送往医院,避免发生更严重的后果。

③发生严重低血糖的人不要再给他吃东西,应立即送往医院。

请点赞转发一下,谢谢,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为您分享更多的健康知识。


天天守护健康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急症。如果说高血糖的危害是以年来计算的话,低血糖的危害则以分钟来计算。

低血糖所带来的危害有:

1、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出现意识丧失、嗜睡、精神失常、记忆力减退、痴呆、惊厥、昏迷等,甚至可引起死亡。

2、可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导致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3、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损害。

糖友们要重视低血糖的预防,最大限度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预防措施有:

1、做好自我血糖监测,及时发现低血糖。当出现空腹血糖升高时,要检测一下夜间血糖。出现头晕、心慌、饥饿、面色苍白等表现时,要及时测血糖。

2、每天进餐要定时定量,用药之后要按时进餐,不要随意改变饮食量。还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形式,有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3、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加药或换药。

4、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有计划、逐渐增加运动量。不要空腹运动。运动时间不要太长,运动强度不要太大。出去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防止低血糖的出现。


糖尿病之友


血糖过低容易导致昏厥甚至不省人事,非常危险,了解低血糖症状有助于防患于未然,低血糖的临界征兆包括:头晕、手抖和体虚等。然而低血糖症状因人而异,对于糖尿病来说,识别低血糖症状还要适当“对号入座”。



低血糖反应时,患者大多会出现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一系列症状,如焦虑、烦躁、行为怪异、饥饿感、心慌、面色苍白、大汗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一般会引起患者重视,通过进餐,食用甜食、甜饮料或甜水果,以及静脉输注葡萄糖等,可使低血糖反应很快纠正,症状迅速消失。


然而,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受到生理机能减退、并发症多、内分泌调节差和植物神经病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低血糖的反应性差,造成低血糖早期症状不明显或整个低血糖期的症状不够典型,从而易被忽略或被误诊。



临床观察发现,不同年龄段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样。例如,婴幼儿及低龄儿童低血糖可表现为哺乳困难、哭闹易惊,易激惹、面色苍白、出冷汗、注意力涣散,恶梦连连、遗尿等,发生在夜间可表现为尿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必须细心观察方能发现。成年人发生低血糖往往症状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饥饿感、心慌、手抖、出虚汗,四肢无力等。而发生于老年人的低血糖往往以神经缺糖症状作为突出表现,如嗜睡、意识障碍、偏瘫、癫痫样抽搐、昏迷等,很容易被误诊为“急性脑卒中”。另外。“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当中也比较多见。


一旦血糖低于2.5~2.8mmol/L时,就有可能引起低血糖昏迷。据统计,在低血糖昏迷病例中,65岁以上老年人达65%以上,反映老年患者是低血糖昏迷的主要防治对象,对此应给予足够重视。冬季是夜间低血糖的高发期。因为寒冷的冬季身体能量需求增加,夜长昼短,容易发生低血糖。有很多患者在冬季凌晨1—3点左右出现低血糖,除了饥饿感和心慌之外,第二天晨起还会感到头痛、乏力等不适。因此冬季犹要警惕低血糖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