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为什么不释放宋徽宗,让他跟赵构争皇位?

秋原历史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靖康之变‘’后,宋徽宗和宋钦宗成了金人的俘虏,北宋也由此灭亡。为了达到长期控制中原、掠夺中原财富的目的,在北宋灭亡的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金人想去掉‘’赵姓‘’统治,于是扶持了原北宋宰相张邦昌,建立了“大楚”政权,史称‘’张楚‘’、“伪楚”。不过“伪楚政权”也只是维持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它根本得不到汉人的认可,就连大名鼎鼎的秦桧都是坚定的反对者。

“伪楚”倒台后,金人并没有就此罢手,于公元1129年,再次扶持北宋叛臣(原济南知府)刘豫,建立了“伪齐”政权。“伪齐”的刘豫可比‘’伪楚‘’的张邦昌强多了,他笼络了不少北宋的汉奸,控制了东起山东、西至陇中、北临旧河、南抵淮水的大片区域,势力相当强大,刘豫因此也成了金人的鹰犬,‘’伪齐‘’政权持续了7年的时间,给南宋抗金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从金人扶持的伪政权来看,他们根本就不想让‘’赵姓‘’政权延续。‘’靖康之变‘’时,康王赵构有幸成为了落网之鱼,在众人的拥立下,于应天(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南宋政权,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称帝,不但是一面旗帜,也是一种担当,顺合民意。

宋高宗赵构在强大的压力下,不得不起用抗金将领,来抵抗金军。可他的内心总有一种不可言喻的东西,说是‘’苟安‘’、‘’惶恐‘’也不过分,反正是说不清道不明。因为身边有两股势力一直在较量,一股是‘’主战‘’,一股是‘’主和‘’,这两股势力让他纠结不安。

要说赵构没有一雪‘’靖康之耻‘’的想法,我觉得也说不过去,毕竟金人抓去是他的父亲和兄弟,还有他的母亲和姐妹。对于这样的局面,我想宋高宗赵构也是五味杂陈,不知如何应对,聪明的赵构一时也没有了主意。公元1130年,有一个人从金人那里跑了回来,大家一定知道他是谁,对!就是秦桧。

秦桧的回归,让赵构复杂的心情得到了一丝安慰。但秦桧是怎么逃回来的,回到临安后又跟宋高宗说了什么,从金人那里带来了什么信息,历史资料几乎没有任何记载。不过秦桧回来后,迅速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宋高宗的政治立场,也变得更加坚定起来了,坚定的立场就是议和、议和。以至于‘’绍兴议和‘’也同‘’澶渊之盟‘’一样,成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并被不少人说成是南宋稳定的保障。

不管‘’绍兴议和‘’有没有积极的历史意义。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人想控制中原,驾驭汉人,灭掉南宋是最好的结果。当然灭南宋,光靠武力难度很大,其实在金人手里握着一张大牌,那就是宋徽宗,金人完全可以放回宋徽宗和宋钦宗,让他们和宋高宗三人之间来一个皇位权力之争,做个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好事。可为什么金人没有这样做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我觉得不外乎三个方面:

第一、宋徽宗和宋钦宗是亡国之君,号召力已尽,就算放回,也没有影响力,根本无法去遏制赵构。

第二、秦桧受到金人的善待,从一个斗士变成了一个奸人。他能顺利的从金营回来,一定肩负了金人的使命,他把金人的信息传递给宋高宗赵构,也得到了宋高宗的认同。

第三、不放回宋徽宗和宋钦宗,是金人同赵构之间的默契,金人保证了赵构皇位的稳固,赵构保障了金人的利益。金人南侵无非就是想掠夺大量的财富。既然南宋能够议和进贡,金人不用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何乐而不为呢?

说到底这就是金人和南宋之间的一场政治交易,可惜的是宋徽宗至死都不明白,儿子赵构为什么不救自己。


史道驿站x


宋徽宗、宋钦宗是金人最大的战利品,有了这两位皇帝,对宋战争中他的政治意义大于几场大仗!

公元1125年,金军兵分两路南下攻宋,虽然宋军拼死抵抗,但是碍于金军的强大和宋朝皇帝昏庸和内部馋臣降将的拖累,金军于1127年俘虏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并带走大量的皇族与后宫嫔妃、大臣、金银财宝等,史称“靖康之耻”。

靖康之耻导致开封沦陷,北宋灭亡,

金人不释放宋徽、钦宗而帝以此为筹码,逼迫宋朝军民。

虽然当时宋朝的国都被金人攻陷,但是宋朝气数未尽,还有大片领土可守,而金人想着可以利用这两位皇帝逼迫宋军投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金朝是游牧民族的国家,他对宋朝作战很大程度并不像中原人打仗为了政权,为了土地!

金朝人打仗很大的目的是掠夺资源,他看上的是宋朝的女人和奴隶,宋朝的金银珠宝,这与他们的战争动机有关!

因此,金人在攻陷开封之后,并没有直接驻扎在开封,而是带着宋钦、徽二帝以及其他人,一路向北,去了草原!回到金人的地盘!

金人把这两位皇帝俘虏后,带走了大量的宫女、嫔妃、汉臣等共计3000多人,金人把皇后、贵妃等女人要么当做妓女使唤,要么变为女仆,给他们带来快乐带来免费的劳动力,带回的金银财宝可以充做军费,壮大自己实力!

如果放走这两个皇帝,金人失去了威胁宋朝军民的筹码,对于金人而言他们是不愿意失去这个最大的战利品当做的筹码!

赵构不愿意看到宋徽、钦宗回来,他不愿意让出帝位!

北宋灭亡之后,宋氏皇族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在河南商丘继承皇位,随后迁都临安,南宋建立!

南宋建立之后,金朝也多次组织军队南下攻打南宋,但也没有灭掉南宋;南宋也多次组织人收复失地,但是都无功而返!

特别是绍兴议和之后,南宋与金朝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赵构登基后,不思进取,似乎忘记了“靖康之耻”,他偏安一隅,过着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奢侈生活。

特别是韩世忠、岳飞、宗泽等人虽然舍身忘死的抗击金军,一心想迎宋徽、钦宗两位皇帝更是为了宋室江山社稷,但是赵构出于私心他还想继续享受做皇帝的感觉,如果宋钦宗、宋徽宗回来,那他自己将置于尴尬境地!

金朝当时已经立张邦昌作为“伪楚”皇帝,金人给宋朝内部已经制造了矛盾!

靖康之耻带来的不仅仅是宋朝皇帝被俘虏,很让一部分奸臣显露出本质一面!

张邦昌本来是相国,摇身一变成了皇帝!

1127年2月,宋徽宋钦宗被俘虏后,3月就册立张邦昌为楚帝,然后金兵回到北方!

张邦昌是个小人,对金朝他力主投降,被金人册立为帝。金人的目的是让他统治江南地区,但是张邦昌没有这个能力,再加上宋朝人民本就怨恨他,那会乖乖的当顺民。

金人自一走,当了33天皇帝的他被赵构流放,于当年死去!

虽然金人的以汉人统治汉人的策略没有奏效,但是赵构继位后宋钦宗宋徽宗二帝也失去了作为皇帝来威胁宋朝军民的意义,但是金人不是明朝时候的瓦刺,他们势力远超宋朝,宋朝处于劣势,瓦刺本来就是明朝的臣,他不能一举消灭明朝他只能好好的招待明我英宗,最后送回人家!

综上所述,金人不可能放回徽宗,也没有意义放回宋徽宗!


南山居史


1127年,当时的金人,直驱南下,不仅打败了北宋,还俘虏了北宋的两个皇帝,历史上称之为“靖康之耻”,南宋的著名将领岳飞曾经写下《满江红》,词里面说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说的就是这段历史了。

当时以岳飞为首的众多南宋将领都想要北上伐金,迎回当时被俘虏的皇帝宋徽宗,但是这样的想法肯定是不被当时的南宋皇帝赵构所认可的,赵构身为当时的南宋皇帝,要是岳飞他们迎回了宋徽宗,自己的皇位就会变得非常的尴尬,极有可能会要让位于宋徽宗。

所以赵构是非常的害怕岳飞他们赢了与金人的战争的,所以才会有后来连续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并且最终处死岳飞以保全自己皇位的故事。

岳飞

那么金人肯定也是知道赵构的如意算盘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直接释放宋徽宗与宋钦宗两位北宋皇帝,让他们回到朝廷和赵构进行权力的争夺呢?这样他们不就可以坐山观虎斗、坐收渔翁之利了吗?

原来当时的金朝皇帝金兀术是完颜阿古打的第4个儿子,他在死之前很想统一全中国,但是每一次带兵南下都遭遇了著名将领的抵抗,所以每次都功亏一篑。金兀术在死之前,特别强调过不要释放宋钦宗和宋徽宗这二人,等到金兵攻破杭州之后,再立宋钦宗做傀儡皇帝。

金兀术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北宋虽然灭亡了,但南宋的根基还在。如果真正意义上的明刀明枪干一架,金人也并不一定就能够打败宋朝,这一点从当时岳飞带兵与金人作战,金人节节败退就可以看出来。所以金人也是绝对不会放宋徽宗的,放了不仅没有好处,说不定还会失去了人质。


大鹏带你看古建


大家好,我是读史如品茶,欢迎大家听我解答《金人为什么不释放宋徽宗,让他跟赵构争皇位》

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十五日,金军攻破汴京,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底,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国库及百姓财产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变”。 宋徽宗赵佶被金国囚禁了九年,于公元1135年四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去世,享年54岁。靖康之变后,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公元1127年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建立南宋。

在赵构即位后,金人为什么不释放宋徽宗,让他跟赵构争皇位?原因有三!

一、赵构不希望宋徽宗回朝

赵构主政期间,除了抽调精兵镇压在荆湖、江西、福建等地的农民起义军和盗匪,巩固自己的统治外,在军事上并无大的建树。他虽然在防御金兵方面作了一些部署,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张俊等人分区负责江、淮防务,但只是把军事部署作为议和的筹码。他对主和派秦桧予以重用,任为宰相,竭力压制岳飞等主战派,尤其是抗金将领们打出迎回徽、钦二圣的旗号时,赵构更害怕。他害怕南宋在战争中取得大的胜利,金军主动将父亲宋徽宗赵佶送还,自己的皇帝宝座就做到头了。所以,岳飞之所以被秦桧所杀,根本原因是赵构,他害怕岳飞迎回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自己的位置就变得很尴尬。

二、赵构做皇帝更有利于金国

因为赵构不想让金国送回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所以赵构对主和派秦桧予以重用,任为宰相,竭力压制岳飞等主战派,甚至最后一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抗金名将岳飞,这有利于金国。如果将金国将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送回宋朝,宋徽宗赵佶或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一定会为了洗刷耻辱全力攻打金国。所以,在金国人的眼里,赵构做宋朝皇帝,更有利于金国。

三、留下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做傀儡  

金兀术(完颜宗弼)多次带兵南下攻宋,都遭遇了抗金名将的抵抗,每次都功亏一篑。金兀术临终的时候,留下遗言不要释放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两人,将来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立为傀儡皇帝,这也是金国一直留着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的原因。





读史如品茶


靖康耻和土木堡之变情况有很大的不同。

靖康耻是一个国灭了另一个国,而且徽钦二帝的皇位还是金人下诏废除的。金国当时的想法是,金国已经完全具有消灭宋朝的军事实力,只需假以时日而已。

然后金人同时还扶持了伪齐、伪楚等伪政权来不费刀兵的抢掠中原。金人是在全面占领了宋朝国都后,废除了徽钦二帝的皇位再满载而归的。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的一个部落瓦剌因为财产纠纷来要说法发生的遭遇战,瓦剌虽然掳了大明皇帝,但是却并没有最终获得胜利。因为在进军大明国都北京的时候,遭遇了于谦领导的北京保卫战,瓦剌同样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不释放明朝皇帝,就会给大明同仇敌忾的凝聚力和以报仇雪恨来提振士气以举国之力征讨瓦剌的借口。

而瓦剌自身的处境在草原上也不如金国那般稳固,各个部落还相互虎视眈眈,大明只要有一个明军,进行利益分化,再凭借强大的国力,要再次深入草原追杀瓦剌部也不是不可能。

再者,金人入侵宋朝,是在灭了西夏与辽国统一了北方领土之后,后方稳固,经济、军事实力都空前壮大,而南宋随时都有灭国之危。他们根本没有徽钦二帝回去分化南宋的需要,而赵构又早已防着这一手,只要罢兵议和,金人要什么就给什么,俯首称臣也行,金人就更没有这个必要如此做了。

即便徽钦二帝再回南宋当皇帝能做的也不过如此了,关键是他们在北方受尽屈辱,回去后会不会卧薪尝胆来找金人报一箭之仇?结果也未可知。与其去干那种未知的买卖,还不如经营好已知的生意来的稳妥。反正在金人看来,谁当宋朝皇帝,宋朝迟早也是要成为金国的囊中之物的。

最后,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在大明的权力基础没有受到太大的削弱,不但一班臣子还心向往之,还有哺育自己的太后在坐镇。而且自己的儿子也还是太子,满朝文武迎回朱祁镇,不给大明丢脸的决心摆在那里。

靖康之耻就不同了,徽钦二帝的权力基础完全被剥脱了。北宋朝廷的重臣几乎全部被掳北狩,侥幸留下来的又不被重用,逃回的秦桧原本就是金人与赵构形成了默契的共用棋子。而赵构在建康称帝,改元南宋后,包括岳飞在内,都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臣子。他无意要迎回徽钦二帝,徽钦二帝又怎么回的来?


谢金澎



125878215蜂獾


首先应该从政权组成上来看,金国属于游牧民族,所以他对宋的战争并不是要侵占多少土地,甚至是撑地等等,至少在初期是这样,很大部分的程度是为了资源,而金国对宋战争中最大的一场胜利,也是最值得吹嘘的胜利,就是晋康之耻,他哺乳了,大量的皇室中心,除了宋徽宗赵构之外,而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战利品的象征,在那个时期,金国还处于游牧状态,而后,中国灭了北宋之后,学习了中原文化,懂得了计量权谋,而此时,南宋因为岳飞等人的带领已经并非如之前一般不堪一击了,虽然不至于说灭了金国,但至少收复失地的可能性也是很大,而这个时候他们已经没有了能够,一口气吃掉南宋的把握,总而他要做的第一步,便是杀岳飞等名将,而他也知道宋高宗的心理,想要一盒偏安一隅,故而黔西他们是不懂得放宋徽宗回朝的价值,而后期则是他们不愿,因为可以用不放宋徽宗,宋钦宗回朝为筹码,同宋朝议和,之后逼赵构杀掉岳飞


此生难求世间乐


就像斗地主不会先出王炸,现代战争不会先放核弹一样。

二帝只有握在金人手里才能制衡赵构,令他不敢北伐。让金人有时间消化新占领的辽地和北宋领地。放回二帝,固然能让南宋经历一场权力斗争,但是,宋朝的统治基础远比金国好,更容易先恢复,而二帝对金是有切身仇恨的。届时,主战派可能会受到重用。

所以,金人拿二帝威胁赵构,而不是直接放回去。


真诚地看着你


宋徽宗早已让位给了宋钦宗了,他被金国俘虏的时候,就已经是太上皇了!赵构当皇帝和宋钦宗在位,不同是接了他的班吗?为什么还要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