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形状、颜色发生改变,是身体五脏六腑发出的什么信号?应该如何调理身体?

中医杜川


大便是我们人体排出的废物残渣,我们吃进去的东西经过了一系列的消化,剩下消化不掉的残留物,就变成粪便排出体外。所以大便的形状颜色发生改变,主要是反映的我们体内胃肠道,消化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大便的形状可以反映关于肠道蠕动的一些情况。有的人几天不排一次大便,常常便秘,大便又干又硬,甚至成一个一个的小块块,说明肠蠕动慢,便秘,缺乏膳食纤维,可以从饮食上注意调整,多补充水分和水果蔬菜。

大便的颜色可以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改变。生理性的是我们吃的食物里面的色素,比如有的人吃了很多红心火龙果,结果发现自己的大便变成红色了,这就是火龙果的色素在作怪。

而病理性的大便颜色的改变,比如说出现了黑便,很可能是伴随有消化道的出血。而大便排出后伴随有鲜血,则有可能是痔疮或者肛裂导致的。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比如排便习惯突然改变,原来好好的,却忽然不成型了,甚至颜色变成发白的陶土色或者突然出现黑便,我们需要看看是不是身体肝脏和肠道出了问题,最好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


妇产科女司机飒姐


大便检查是医学中的三大常规检查之一,大便确实可以反映很多疾病状态。大便的形状,颜色,次数改变,都说明人的身体出问题了。我们来一个个分析一下:

(1)大便的颜色

正常的大便是淡黄色的,因为有胆汁通过粪便代谢,大便的颜色主要来源于胆色素的颜色。如果大便呈黑色或者柏油样,可能代表有消化道出血,常见于胃溃疡,胃肠道肿瘤的患者。如果大便呈陶土色,说明有胆道梗阻,胆汁没有进入肠道。当然,大便的颜色与进食的食物也有一定的关系,在诊断疾病之前,一定要排除饮食因素的影响。如果吃了鸭血,猪血等动物的血液,大便也可能是黑色的。

(2)大便的形状

一般来说,大便是长条形的,如果大便变细,说明胃肠道可能存在梗阻的情况,导致肠腔变窄,常见于肠息肉或者肠癌的患者。如果大便不成形,可见于胃肠炎,肠预激综合征、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癌等多种疾病。

(3)大便的次数

正常人每天大便一至两次,或者每两三天大便一次。大便次数增多,可见于肠炎,腹泻,胃肠道功能亢进等疾病。大便次数减少,常见于便秘,肠梗阻等患者。

通过大便,可以反映很多疾病,想要确诊的话,需要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做一个详细的评估。欢迎留言咨询,更多医学科普,请关注我。


普外科曾医生


一、脏腑功能的改变会表现在大便上


大家都知道人体进食以后会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肠道的排泄作用而形成粪便。如果脾、胃、肠道的功能有异常的话,也会在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上发生改变。另外,肝的疏泄功能有调整人体气的运行作用,对于大便的排泄也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而肾所藏的命门之火有温煦其他脏腑的功能,尤其和脾的关系非常密切。因此肾的功能也和大便的排泄有关系。因为命门之火生能生土,而脾胃属土,所以如果命门之火对脾胃的温煦作用下降,也会间接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进而影响大便的形状或颜色发生改变。


所以综上所述,脾、胃、肠道、肝、肾的功能发生改变,也会表现在大便的形状和颜色上



二、 各种异常大便


1、大便清稀如水:这种情况多见于外感寒湿、或者饮食不慎、生冷瓜果摄入太多,脾的运化功能下降,可能同时还会伴有头晕乏力,这种情况叫清阳不升,浊阴下降。因此形成清稀水性大便。这种情况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液,外可散寒邪、内可化湿浊。


2、大便黄褐色如粥糜状、臭秽不堪、肛门有灼热感、排气多而臭:这种情况考虑是肠道湿热导致的泄泻。这种情况一般舌是红的,苔是黄的,可选用复方黄连素片清热利湿。


3、大便清稀溏,严重时吃什么拉什么,中医称之完谷不化:这种情况属于脾阳虚或肾阳虚导致的腹泻,可以选用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4、如果大便有粘冻状,还伴有脓血,这种情况为湿热导致的,多属于痢疾。这种情况可能就需要到专业医生处就诊。


5、如果大便的颜色是灰白的,好像陶土一样,这种情况多见于梗阻性黄疸,同时还有皮肤、巩膜又发黄(黄疸),是因为胆汁进入肠道的通道被阻塞,胆汁只好反其道而通过血液循环至皮肤。可见于胆结石、胆管癌、胰头癌等多种疾病。而肝胆是一个组合,中医称肝胆互为表里,肝的舒泄功能直接影响胆的排泄功能,所以肝的功能也会导致大便性状的改变。


6、大便干燥难解、干如羊屎、排出非常困难: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肠燥津枯,或者慢性消耗性病,导致属于肠道的津液亏损,或者热性疾病胃火太盛,肠道津液损耗过多而导致大便干结难解。


这里推荐一个治疗这种肠燥津枯型便秘的名方:济川煎:当归9~15克、牛膝6克、肉苁蓉6~9克、泽泻4.5克、升麻1.5~3克、枳壳3克,作汤剂,水煎服。可以连续服用3-5剂。这个处方可以起到温肾益精、润肠通便的作用。


7、大便带血或者便血混合在一起,或者排出的全是血液,称为便血。可见于痔疮、肠道肿瘤、胃溃疡伴出血、十二指肠溃疡伴出血等疾病。这时候,建议到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处理。


8、临床有一种情况比较常见的,大便非常细,干湿适宜,感觉排便费劲:这种情况多见于气虚,推动无力。中老年人多见或久病后多见。可考虑单用党参、黄芪泡水或熬水服用。


9、还有种情况,大便正常成形或软便稍稀溏,排便时感觉粘腻不爽,大便在便池也不易冲掉:这种情况往往考虑是湿邪比较重的情况。需要加强健脾除湿。

不要对我们每日排泄的大便视而不见,它或许是脾、胃、肠道、肝、肾的功能改变的警示,如果在疾病萌芽初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就不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更多养生治病知识,请点击右上方:“关注”


中医杜川


大便形状,颜色发生改变,是身体五脏六腑发出的什么信号?我们应该如何调理身体?

平时稍微有心的朋友就会注意到自己的大便形态,颜色等情况。大便能够反映出很多问题,一般来说,最健康的大便是——“香蕉便”,所谓香蕉便就是不软不硬,颜色形似香蕉,这都是因为脾胃健运,消化吸收好,能够我们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津液。


那么我们的大便出现异常,都会发出什么信号呢?

(1)便秘

便秘主要是指我们的患者大便次数减少,甚至三四天都不解一次,大便干燥,排便困难的表现。便秘其实反映两方面的问题——第一就是脾虚所以津液布散失常,因此导致我们肠道中津液不足,无水行舟,大便难排出体外。第二就是肺虚,肺与大肠相表里,导致其排浊之力不足,所以出现便秘。

(2)便溏

便溏其实就是指的大便不成形,通常见到大便不成形,即说明该患者体内湿邪较严重,因为湿性黏滞,所以这也是湿气重的一个信号。

(3)排稀便

稀便就是说大便比较稀的意思,有些会说是大便稀薄,这是说明大便中的津液过多,这也是反应脾虚,因为脾胃虚弱所以津液布散失常,就会出现泄泻,排稀便。



除了上面三个比较典型的特征,还有许多,这里就不细说了。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每日介绍养脾中成药!


脾胃范儿


我们人每天都会排出大便,所谓大便是怎么来的呢?


它是大肠的排遗物,四分之一是水分,其余的大多是蛋白质、无机盐、脂肪、食物纤维还有脱落的死亡的细胞。


说白了,它是食物未被吸收产生的残渣部分,由消化道通过肛门,以流质或半流质形态排出体外。


大便的形状一般是成棕黄色,成形,散发出粪臭味。由于它的味道实在是不太好闻,所以我们大多是对它敬而远之。


但实际上,每天观察大便的颜色性质,是很重要的自检方式,大便的性状是人类身体的晴雨表,如果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那对我们的健康是相当有好处的。


首先来说一说,大便颜色的改变吧!


如果大便呈黑色或紫色,这是一种警讯,有可能有肠道出血的现象,如果您有长期便秘那么不用太慌张,宿便一般来说的颜色较深。


但如果颜色是突然改变,就需要您及时咨询医生,还有些朋友会排出焦油样的大便,那么您可能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疾病,需要引起重视。


如果出现粘血便,即肉眼可见大便中出现献血或黏液。


这种类型的大便有时会伴随剧烈的腹痛或呕吐的症状,此时可能是患有肠套叠、肠扭转、肠梗塞等疾病。不及时就医是很危险的。


如果粘血便伴有脓液,且大便上出现凹槽形的缺口,则提示有肠癌、肠肿物的发生,需及时就医。


另外还有一些不很常见的颜色改变,如陶土样便提示胆管阻塞,而海水样便是肠道菌群失调的指征等等,千万要引起重视,听从医生的建议,尽快对症处置。


下面我再说一说形状的改变吧。


我们都很清楚,大便应该是呈长条状或块状的均匀的性状,不应该太干,但也不能不成形,否则,就预示着我们的肠道环境发生改变了。



大便太干,拉出困难,成干结的一小块,说明有便秘的症状,身体缺水或因进食不足、运动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肠道蠕动无力,如果长期便秘,甚至可见大便中混有鲜血,有可能是痔疮、肛裂等原因。


此时,应增加运动量和引水量,减少熬夜,多吃蔬菜水果、魔芋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也可以吃一些坚果类的富含油脂的食物,可起到润滑的作用。


当然,如果效果不好,还是要咨询医生,用一些医学手段来缓解。


大便太稀,表现为大便不成形,稀溏,伴有异常发酵的酸腐味,有可能是大肠内有炎症和感染,或某种原因的消化不良。


有一些呈水样便,则可能是痢疾等疾病,需立刻就医,并改变饮食结构,少食生冷硬,多吃清淡易消化,少纤维素的食物。


如大便呈扁条装,细条状,大便上有长条形的缺口,并伴有血便,腹泻等,那么就要引起重视,这可能是大肠癌、结肠癌或肠道肿物的表现,一定要早检查、早确诊、早治疗,才能有较好的预后。


另外,大家不要觉得,如果这么说的话,大便看似性状正常就没有问题了,无论是排便习惯改变,如排便时间变长或变短,大便间隔时间变化,还是排便时,伴有腹痛、恶心等症状,都有可能发生异常情况。



另外,普通体检的便常规检查有可能并不能检查出所有问题,按照国外医生的建议,五十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肠镜,则当地肠癌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


总之,掌握大便性状的改变,就掌握了肠道健康的自检方式,掌握了其中一枚健康的钥匙。


我们的身体,每天都在给我们发出许多信号,只要我们肯花些心思,就能接收到他们,并及时给出应对的措施,这样治病之前先防病,就不再是一个梦想了。


有书课堂


今天从现代医学角度谈一下大便,会给我们人体的健康或疾病,带来哪些启示?



大便如同尿液,它是反映人体相应系统的一些健康状况。比如说尿液,它可以反映我们人类泌尿系统,肾脏,膀胱等全身代谢的一些情况。而我们人体所排出来的粪便,它重点反映的是我们人体消化系统的一些改变。

比如说,大便的颜色改变。正常人类粪便的颜色为淡黄色,质地比较柔软,一般是成型的。

那么比如说,如果大便出现颜色发黑,提示消化系统内有出血,上消化道的出血,比如像胃溃疡,胃炎引起来的出血,基本上大便是黑颜色。而如果大便中带有鲜红色血液,一般考虑是下消化道的出血,当然也可能是直肠癌或者是痔疮出血。

如果大便出现白陶土样改变,可能是人体的肝胆出现问题。

还有就是性状一些改变,如果出现腹泻,大便是不成形的,这个是大家很常见的。当如果一个人的生命出现羊粪球类似的改变,有可能是肠易激综合征,或者是消化道的肿瘤。


健康几何


气血不足,懒言无力,建议你服用生脉饮口服液外加人参归脾丸,可以有效改善你的症状 指导意见: 音乐治疗可以选用一些轻音乐。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睡眠质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食物应该适当的高能量。


北京海之声超级旗舰店


肠道健康和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而大便的情况又能反映出肠道和脾胃状态,以及身体的一些基本的情况。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软硬适中,呈条形状,排便顺畅,没有便秘或腹泻等情况,而如果排便的颜色性状发生改变,往往提示身体的健康出问题。

便秘是最常见的症状,大便秘结,而胃肠有排便的冲动,往往是热结所致,或者阴虚肠燥导致或者胃肠热结导致;而有些便秘大便,是因为胃肠的功能衰退,胃肠没有动力所导致,这些很多需要从健脾补气的方法去治疗。

大便粘滞不爽,成糊状,排便之后仍然感觉肠道里面有粪便,大便粘厕所等等症状,往往提示脾胃的消化功能差,脾虚或者胃肠有湿阻所导致,治疗需要从健脾去湿,理气和胃这些方法治疗。

而大便粘滞清稀,呈水样,尤其是伴有腹部怕冷,容易受风寒这些症状,多数是因为脾胃阳虚,寒湿阻滞,治疗需要从温阳散寒健脾固涩等方法。

如果大便粘滞,而颜色黄稠或者伴有肛门灼热疼痛等症状的,多数是因为胃肠湿热停滞所导致,治疗就需要清热利湿通便为主。

有些大便伴有未消化的食品的,多是因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差,或者脾肾阳虚所导致。

如果长期大便颜色是黑褐色,要排除一些胃肠道出血的可能性,比如有没有胃溃疡,肠道溃疡等,如果长期有黑便这些现象的,必要的时候要做检查,做胃肠镜等明确。

大便的气味也多少能反映身体的寒热情况,一般大便腐臭明显的多数是属热,而大便味道不重的,多数是属寒。

以上大便的情况和身体的关系可以参考,当然具体要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分析用药。


中医养生郑芝环


这是一篇有味道科普~

很多人酣畅淋漓地拉完便便之后,习惯马桶一盖,流水一冲,又是干净清洁的一天。但你不觉得看都不看一眼就把自己的便便冲走实在太冷血了么?那毕竟是从我们身体里掉下来的一部分啊。应该回过头来看看,跟它做个告别仪式,感谢它在身体里陪伴多时今日终于离去。那是一种满满的成就感~

开个玩笑,言归正传。粪便作为新陈代谢的产物,可以传递很多的健康信号。大便颜色、形状、气味、频率和疾病密切相关,被视为消化道的“警报器”,是我们掌握自己身体健康的免费检查指标。

首先,从大便的颜色入手。正常大便的颜色是棕黄色,这是由于大便含有胆道排下来的胆黄素所致。当出现以下颜色时可能提示疾病的发生:

1、黑便:判断是否疾病前先排除以下两种情况:⑴食物导致黑便:如猪血、鸭血、动物肝脏、巧克力等;⑵药物导致黑便:如铋剂、铁剂、炭粉、某些中成药等。如果没有食物和药物的影响,黑便一般考虑为上消化道出血导致。最常见原因有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性胃炎和胃癌等。

2、红色便:多为消化道下部出血。如果是大便中混合着血,多考虑是肠息肉、结肠癌、肠套叠、炎症性肠病等;如果是大便外层有血,多考虑是痔疮和肛裂,但肛裂导致的便血与痔疮不同,肛裂常常会在排便后有肛门剧烈疼痛。此外,食用过多西红柿、西瓜、红辣椒等也会排出红色外观粪便,应注意区分。

3、白陶土样便:颜色为灰白色,较松散,形状似白陶土。这是由于胆汁分泌不足或胆道梗阻,胆黄素不能通过胆道进入肠腔,将粪便染黄所致。常由胆道结石、胆道内肿瘤、壶腹周围癌等疾病引起。此外,钡餐造影术后也会使粪便呈现灰白色。

4、绿色便:可以因消化不良、肠道功能失调、菌痢引起;此外,食用了大量含绿色素的食物,或食物与胆汁通过小肠速度太快,粪便中含有的胆汁色素没有得到充分分解,大便也可以呈现绿色。

其次,要观察大便的形状。如上图,大便可分为7种不同的形状。第1型大便呈现的是一颗颗羊屎状;第2型是表面凹凸不平的香肠状;第3型是表面带有裂痕的香肠状;第4型的外型像香肠,质地像牙膏一样光滑柔软;第5型是柔软的小块状,边缘分隔清晰;第6型是蓬松糊状的小块状,边缘分隔模糊;第7型是无固体块的水状。

凭直觉我们也能知道,最理想的大便形状应该是第4型,第3型和第5型在可接受范围内。如果你的大便呈现第1或2型,表示大便停留在大肠的时间太长,使得大便的水分过少,容易引起便秘,从而形成颗粒或凹凸的香肠状。常见于蔬菜进食较少或喝水太少的人群。此外容易紧张、急性子的人也容易便秘。应放松心态,适度缓解压力,及时补充足够水分与膳食纤维,并加强锻炼。第6型提示体内细菌分布不均、病菌太多,或蛋白质吸收失常。若调整饮食后依然没有改善,有可能是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应积极检查治疗。第7型可能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应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油腻及辛辣食物,以免刺激肠道蠕动。


总之,大便蕴含着疾病的信息,我们平时应养成观察自己大便的习惯,及时发现异常,尽早治疗疾病。因每个人的饮食习惯和肠胃功能不尽相同,所以排便情况也不尽相同。偶尔因为饮食、药物导致排便情况异常无需担心太多。但如果排便异常情况持续一周以上,且找不到明确原因,就应该到正规医院咨询专业医生,以免耽误病情,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若本回答有帮助,请点赞支持!若有相关问题,请关注后在评论区留言咨询。

胃肠肝胆外科曾医生


  人体进食后,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肠道的排泄作用而形成粪便。如果脾、胃、肠道的功能有异常,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也可能会发生改变。另外,肝的疏泄功能有调整人体气的运行作用,对于大便的排泄也起到辅助作用。

  大便的颜色、形状、气味、次数与疾病密切相关,所以被视作为消化道病的“警报器”。一般情况下,正常粪便为黄褐色、圆柱形,健康人每天排便约1-2次,有少数人2-3天一次。如有异常,就要警惕了。从大便的颜色上考虑,如果不是饮食或药物原因出现黑色大便,应考虑是否有上消化道出血,如胃出血、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如果大便呈红色,大多是下消化道出血。如果血不与大便混在一起,只是附在大便表面甚至是便后滴血,则可能是患了痔疮。如果大便是灰白色,像“白陶土样”,则有可能是黄疸或结石、肿瘤、蛔虫等引起的胆道阻塞。

  不同形状颜色的大便,预示着不同的身体健康状况,要注意辨别以下几点:

  1、水状便

  多数情况是感染,最严重的一种感染是霍乱,它引起小肠粘膜问题。就24小时排便情况来说,大于三次水状便,就要考虑是感染性疾病,要立刻去医院就诊。

  2、糊状便

  实际上是介于软便和水便之间,状况没有那么重,但如果每天排两到三次这样的大便,也应该去医院看看。长时间的脾胃不和,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如结肠炎、肠部溃疡甚至一些肠粘膜损害。长此以往,可能会由一种简单的易激综合症变成真正的器质性病变。

  3、硬便

  类似于便秘的症状,大便呈颗粒状,难以排出。

  4、墨绿色大便

  吃的菜比较多或者消化不良,大多是提示消化不良。

  5、陶土便

  提示胆道不分泌胆红素,出现完全性梗阻,是很严重的疾病。

  因此,建议均衡饮食,不暴饮暴食,应做到一日三餐荤素合理搭配,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身体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此外,有便意就要及时上厕所,不要一直憋着,还应定期进行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