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何意?有道理吗?

农夫老岳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更”就是专指晚上的时间。晚上7点-9点为“一更”;9点-11点为“二更”;11点-凌晨1点为“三更”;凌晨1点-3点为“四更”;凌晨3点-5点为“五更”。俗话说:“一更人、二更锣、三更鬼、四更贼、五更鸡,指的就是在这些时间段里,最活跃的是什么。

首先说“一更不贪食”,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简单,也就是说在晚上7点~9点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的过饱。人们常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因为在睡前吃很多东西,会给胃造成很大的负担,很容易就会引发肥胖的现象,而且对肠胃的健康也不好。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个期间的心脏正处于活跃阶段,如果吃得过饱,血液和氧分都去帮助消化食物,所以会对心脏造成负担,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心血管供血不足。

“三更不恋色”的意思是,在晚上11:00到凌晨1:00这段时间里,最好不要做亲热的行为,这也是出于对身体的保护机制。因为这个时候是肝脏最为活跃的时期,而肝脏的最主要功能就是排出身体中积累的毒素,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亲热的话,对身体能量的消耗非常大,身体无法得到恢复,久而久之就会有各种病痛发生。

而且对于肾脏来说,三更时分相当于四季中的冬天。冬主收藏,肾此时则宜藏精。如在此时还有频繁的性生活,就会伤肾耗精,引起肾亏,使人早衰。

《黄帝内经》中的“食饮有节,起居有常”,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就此问题您有什么见解,请评论留言,感谢您顺手关注点赞。


李易阳风水命理


俗语说“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何意?有道理吗?


1.“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字面意思:

首先,这句比较完整的话是:“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五更不动气”。

从字面意思上解释就是,“一更”(19点-21点)时,不要吃多了,“三更”(23点-凌晨1点)时,不要进行床上“运动”了。

2.“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的深层意思,及道理:

其实,这就是一种从古至今,人们从日常和前人的经验中,所总结的一些生活的“道理”。

所谓“一更不贪食”,更多的还是从前人的生活经验,一来,从前,没有电,大部分普通人不富裕,点灯所需的油、腊等一般都是用不起的,所以到了一更时,通常都是睡觉时间,要是这个时候“贪吃”的话,是犯“忌讳”的,因为吃过之后,不会马上睡觉,因为消化不好,而推迟休息,就会缺少睡眠时间,然后当然会休息不好,那么第二日“工作”就不会好,耽误农事。

而“三更不贪色”,其实这点也是一种从前人的“智慧”,首先,传宗接代是从前人最重视的“活动”,从传统“规矩”和流传下来的阴阳学看来,三更时,是天地二气交换之时,此时“阴气”最盛,而“阳气”最衰,阴盛阳衰,要是此时“行房”,“阳气”消耗之后,不利于补充,也不利于“生子”,所以最好不要“贪色”;

再来,从中医看来,三更时,是“肝气”休息的时候,此时过度消耗,不利于“肝气”循环,长此以往,会造成“卸肝”,使白日气力不济。

其实,这两句,放到现在或许不是那么准确,科技高度发展,如今夜晚如白天,很多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有所改变,那么其实看起来,这话就不是很有道理了。

但是,其实这句话放到现在,给我们的启示其实是,告诫人们要养成良好的日夜作息,这样对自身的健康是有益处的。


总结:

俗语说“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意思是19点-21点不要贪吃,23-凌晨1点不要“行房”,放到现在的话,其中的,对人们的启示,告诫大家养成良好而健康的作息这一方面来说,是有道理的。


长了鹿角的兔子


完整的说法是“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五更不动气”。意思是,人不要养成一更饮食的习惯(一更指晚七点到晚九点);尽量不要在半夜三更行夫妻之事(三更指晚十一点到第二天凌晨一点之间);不要在五更时候随意生气吵闹(五更指早晨三点到五点之间)。

一更又称戍时,太阳已经落山,正值日暮黄昏。在古人那里,认为人神一样,都劳作了一天,要停下歇着,缓释疲劳困顿。如养成这时候吃饭的习惯,身体各个器官不会得到很好休息。这种说法类似于“过午不食”,“早吃饱、午吃好、晚上不吃才最好”等等。从科学的角度讲很有道理。

三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子时、夜半。这是一天中最为沉寂的阶段。在古人那里,认为子时人神安魂,是小鬼出没、阎王巡更的时候。这时阴气很重,人要安睡少动。从科学上讲,夜半时候,人身体各个器官要得到充分休息,此时阳气不足,倘若行夫妻之礼,就会损伤元气,阴阳失衡,影响身体。所以“不贪五更色”指的是最好不要在这时候行房事。所以民间又有“莫喜三更色”等说法。

五更又称寅时。这个时候公鸡叫呜,黎明将至。经过一夜休整,人神苏醒。于家而言,女主要烧水煮饭,男主要更衣下田,准备开始新的一天。这时候,阳气上升,夫妻不宜吵闹动气,以免影响一天的情绪。所以民间又有“五更鸡犬宜相宁”的说法。

民间的很多说法来源于实践,关于五更之间的讲究很多,其实大都颇有道理,不少也被科学技术所证明。




h善若水


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是一句很有警醒劝诫人的老俗谚,是很有一些理的,要理解也下难,明白更,贪,食,色是什么意思就易解了。

更是改变,改换,经历,但在这里是代表一个时间的概念。旧时以卯酉分昼夜,卯后为昼,酉后为夜,一夜分五更。19点到21为戌时为头更,也即一更,二更是21点到23点的亥时,三更是23点到1点的子时。贪是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片面过度追求。食是食物食品食饭,可名可动。色是花色颜色,女人美貌,在这里指色情性欲。

旧时人日出而作,日落而眠。一更不贪食,意为晚餐不要贪食过饱,晚食过饱而睡对睡眠对健康不利,凡事留余,贪食无益反而有害。所以告诫警醒人,一更时不要贪食过多过饱为宜。三更正是夜深人静人熟睡时,依中医养生理论,三更子时,正是人体肝脏工作排毒时,在这时贪色性欲对肝脏排毒不利,是有损健康,不利健康的。从人的健康长寿来讲,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是很对很有理的。这并非是不可食,不可色,只是在一更三更时要注意,更不要“贪”。


树德汉硕


在过去古代,古人把更作为时间,一更正是现在的19点到21点,3更是23点到次日凌晨1点,这个时间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要我们的身体健康有这密切的关系,因为夜间是人们休息的最佳时间段,是身体各项机能新陈代谢的最佳时段。到了晚上,我们的活动量减少,如果晚上你吃太多的食物,这样会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容易消化不良,使营养不能很好的吸收,容易造成营养过胜,变得肥胖,这人一胖各种富贵病就来了对身体非常不好,所以一更不贪食。

三更是休息的最佳时间,也是我们的肝脏排毒的时候,如果这个时间我们不好好的休息对肝脏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古人还认为三更是天地二气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如果此时进行房事严重损害阳气,使阴气侵入身体,使阴阳失衡,对身体带来严重的损害,所以三更不贪色。

看看我们的祖先对于身体养生是多么的重视,在看看我们现在年轻人,加班熬夜追剧玩游戏,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我们真应该好好像祖先学习,多多关爱自己的身体。


灵魂在书途


身体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下物质生活逐渐富裕的环境下,人们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更为重视,不过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依旧不如古人来得深刻。而关于这一点想必生长于农村的朋友对长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农村百姓往往将古人高深莫测的智慧加以归纳总结,形容了简单明了的俗语,让人读来通俗直白。其中有一句说的便是“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五更不动气”,虽然不能完全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也会对自己的身体大有益处。

“更”是古人的时间概念,不过古代的“更”并不是某个点而是指的一个时间段大约2个小时。一更正是现在的19点到21点,三更则是23点到次日凌晨1点,五更便是次日凌晨3点到5点。这三个时间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夜间是人们休息的最佳时段,是身体各项机能新陈代谢的最佳时段。所以古人心中,夜间休息和早上早起同样重要。

“一更不贪食”关于还是因为古人的生活习惯,古代不像现在彻夜灯火通明,尤其是民间百姓往往在天黑之后便要就寝。在这之前百姓们大多都会在日落归家后用餐,随后大家闲聚一起谈天说地,差不多三更左右便要入睡好为次日早起做准备。所以三更作为睡眠的最佳时间,如果此时用餐无疑是犯了古人睡眠的大忌。我们今天常说的饭后不宜马上睡觉也是源于古人的智慧,因为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的各项机体都会相继进入缓慢的“休整”状态,但肠胃因为刚刚进入了大量食物而被迫独自“加班”,这便使得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就好比某人长期加班,那他的状态必然和周围正常作息的人更显憔悴一样,所以古人虽然强调的是“一更”,但其实是适合任何睡前的时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更不贪色”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条生活经验,“三更”作为休息的最佳时间历来都为古今人们所倡导。三更是肝脏的工作时间,此时不睡则和饭后睡觉影响肠胃工作一样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三更半夜是天地二气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刻,而行房难免体力消耗,随后身体变弱,“阴气”则会很容易侵入身体,如此一来次日往往没精打采。所以长期在三更的是贪色的话,往往就会给人以“身体被掏空”的印象。而古人根据其早睡的习惯通常认为行房的最佳时间往往在一更的时间段内,这样既没有影响正常的机体运作,也为次日早起预留了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过按当下的情况来看,恐怕得改到2更了。

而“五更不动气”也不难理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五更不仅是读书的时候也是人们起床后准备劳作的时间。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一起来就动怒发脾气,不仅影响一天的工作状态,还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早晨不仅是人们刚刚清醒的时候,也是身体各项机能适应新的一天的开始。早起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往往奠定了一天的情绪基础,所以早起后的心情状态要以平和为宜。

总的来说古人三句俗语充分强调了夜间休息的重要,良好的充足的休息时间对身体的影响不可谓是举足轻重。虽然古人分别冠以“一更”、“二更”、“三更”的时间概念,但其实其中更深的作息时间观念才是如今更值得我们深思的。





张继劳


这个属于中医的养生理论

所谓“一更不贪食”,是指晚上一更天(19点至21点)的时候不要有太多进食,因为这时候按生活习惯,应该是“日落而息”的时间,如果大量进食,难免给肠胃造成负担,让身体无法正常休息,久而久之影响身体健康。

古代人讲求清心寡欲,夜生活相对有限,而且由于粮食产量少,一直到宋代以前,人们都是一日两餐,所谓“过午不食”。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是要求人们节衣缩食,过紧日子,好缓解统治阶级的压力,另一方面,老百姓也确实是吃不饱饭,建国后所谓的“忙时吃稠,闲时吃稀”也是一个道理;

而所谓“三更不贪色”道理相仿。三更时分就是所谓的子时,按中医养生理论,这时候是万物复苏萌芽的时候,也是一天的开始,这时候应该养精蓄锐,而不是纵欲,那些通宵达旦饮宴的皇亲国戚和上位者当然不理会这些,但寻常百姓子民能吃饱饭尚且不易,自然也没有额外的精力和体力,更没有“嗨起来”的物质基础。

这就好像你现在吃不起猪肉,也就没有闲暇理会星级酒店红烧肉是否多放了油,配餐的高档红酒是否有假一样……

另类君言尽于此,告辞!


另类文史


你好,作为一名文化领域的原创作者,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的观点。

一更不贪食的意思是在晚上7点~9点的时候最好不要吃的过饱。人们常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因为在睡前吃很多东西,会给胃造成很大的负担,很容易就会引发肥胖的现象,而且对肠胃的健康也不好。从医学角度来看,这个期间的心脏正处于活跃阶段,如果吃得过饱,血液和氧分都去帮助消化食物,所以会对心脏造成负担,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心血管供血不足。

“三更不贪色”则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条生活经验,“三更”作为休息的最佳时间历来都为古今人们所倡导。三更是肝脏的工作时间,此时不睡则和饭后睡觉影响肠胃工作一样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三更半夜是天地二气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刻,而行房难免体力消耗,随后身体变弱,“阴气”则会很容易侵入身体,如此一来次日往往没精打采。

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


电力工作者


身体历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当下物质生活逐渐富裕的环境下,人们对自身的身体状况更为重视,不过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依旧不如古人来得深刻。而关于这一点想必生长于农村的朋友对长辈的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农村百姓往往将古人高深莫测的智慧加以归纳总结,形容了简单明了的俗语,让人读来通俗直白。其中有一句说的便是“一更不贪食,三更不贪色,五更不动气”,虽然不能完全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果能做到这几点,也会对自己的身体大有益处。

“更”是古人的时间概念,不过古代的“更”并不是某个点而是指的一个时间段大约2个小时。一更正是现在的19点到21点,三更则是23点到次日凌晨1点,五更便是次日凌晨3点到5点。这三个时间段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夜间是人们休息的最佳时段,是身体各项机能新陈代谢的最佳时段。所以古人心中,夜间休息和早上早起同样重要。

“一更不贪食”关于还是因为古人的生活习惯,古代不像现在彻夜灯火通明,尤其是民间百姓往往在天黑之后便要就寝。在这之前百姓们大多都会在日落归家后用餐,随后大家闲聚一起谈天说地,差不多三更左右便要入睡好为次日早起做准备。所以三更作为睡眠的最佳时间,如果此时用餐无疑是犯了古人睡眠的大忌。我们今天常说的饭后不宜马上睡觉也是源于古人的智慧,因为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体的各项机体都会相继进入缓慢的“休整”状态,但肠胃因为刚刚进入了大量食物而被迫独自“加班”,这便使得原本的平衡被打破。就好比某人长期加班,那他的状态必然和周围正常作息的人更显憔悴一样,所以古人虽然强调的是“一更”,但其实是适合任何睡前的时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更不贪色”也是古人非常重视的一条生活经验,“三更”作为休息的最佳时间历来都为古今人们所倡导。三更是肝脏的工作时间,此时不睡则和饭后睡觉影响肠胃工作一样影响肝脏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古人还认为三更半夜是天地二气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刻,而行房难免体力消耗,随后身体变弱,“阴气”则会很容易侵入身体,如此一来次日往往没精打采。所以长期在三更的是贪色的话,往往就会给人以“身体被掏空”的印象。而古人根据其早睡的习惯通常认为行房的最佳时间往往在一更的时间段内,这样既没有影响正常的机体运作,也为次日早起预留了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过按当下的情况来看,恐怕得改到2更了。

而“五更不动气”也不难理解,所谓“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五更不仅是读书的时候也是人们起床后准备劳作的时间。常说“一日之计在于晨”,如果一起来就动怒发脾气,不仅影响一天的工作状态,还会严重影响身体的各项机能。早晨不仅是人们刚刚清醒的时候,也是身体各项机能适应新的一天的开始。早起保持心平气和的状态往往奠定了一天的情绪基础,所以早起后的心情状态要以平和为宜。

总的来说古人三句俗语充分强调了夜间休息的重要,良好的充足的休息时间对身体的影响不可谓是举足轻重。虽然古人分别冠以“一更”、“二更”、“三更”的时间概念,但其实其中更深的作息时间观念才是如今更值得我们深思的。


董师爷说


如题,有些朋友回答到说,一更的时候不要吃太饱,那后面一句则解释成:三更的时候不要有夫妻生活。

那这里两个“贪”字则表达出了两种程度的意思,定是不妥的。所以,也来回答一二,望给大家再做个参考。

1、时间点的知识

还记得前不久很火的《长安十二时辰》电视剧,里面就很着重用日晷呈现了古人的计时方式。当时一脸懵的我,还特意找了一张古代现代时刻对照表,分享出来给大家看看:


回到我们这题,“更”是指晚上,一更就是晚上7点到9点,三更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

2、贪食和贪色

贪,在古汉语词典中释义是“贪求、不知满足的追求”。所以放在此句中就是,晚上7点到9点不要贪多了食物,到了晚11点到凌晨1点也不要贪求“鱼水之欢”,但并非是说禁止🚫,而是要减少、有度。

为什么呢?

3、一更不贪食

这一是和古时候人们的作息有关。农耕时代的他们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吃饭这件事情一定是要在天空变暗前就要搞定的,不然黑灯瞎火的做饭吃饭不方便。



二是在中医养生学看来,若是晚上吃饭太晚或太饱,就会影响晚上的消化与睡眠。而且古人的另一句民言:“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也是希望大家晚上吃少点好,免得难消化堆积脂肪。

这久而久之就形成“一更不贪食”的习惯。

但这一点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说是件难事。首先工作时间一般就要六点下班,回到家在吃饭就基本在晚上七点后了。有些人还很喜欢“夜生活”“夜宵”,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肥胖成为社会问题。



从这一点上来看,古人的这句话是很有道理,也很值得现代人学习和实践的,毕竟不管什么年代,身体都是革命的本钱呐!

4、三更不贪色

三更时间,正是肝脏排毒杨的黄金时间,若是被用来行夫妻之事,一是会影响睡眠耽误第二天的工作量,二是熬夜带来的身体健康隐患。所以古人也是不提倡三更贪色。



看看如今的现代人,十个就有十一个是十二点之后睡觉的,无怪长期处于亚健康的人那么多。所以在提高生活质量这块,多读读古人的养生之法,知行合一,一定是获益匪浅的。

最后再补充一句,古人这句俗语其实是:不贪一更食,不恋三更色,不动五更气。

凌晨3点到5点是五更,一大早起来神清气爽,正是男儿读书时,心胸一定要开阔,不要生气哦。因为“气大伤身”,不如用好心情开启美好的新一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