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可以细细品味的模型——Make Up 碳纤维R32


近期测评了两台高端树脂模型,分别是BBR的Deluxe 288GTO和Make Up的碳纤维R32。平心而论,Make Up的更能让人感受到接近2000元的售价物有所值。下面的测评将细细道来。

Garage Active是日本的一家汽车改装公司,2018年推出了这款全碳纤的R32宽体改装方案,比普通版的R32宽了40mm,全碳R32外形上尽量遵循原厂,同款车还有蓝碳版本,看照片更加惊艳,蓝碳R32 Make Up也在计划中。由于Garage Active远没有RWB以及LB在国内的影响力,相关资料并不多,我们也只能通过车模挡风玻璃上的网址www.g-active.co.jp找到相关的资料,根据官网资料反应,此款全碳R32进行了以下丰富改装:

ACTIVE碳精棒宽身体套件|NEW N1 SHORT BLOCK ENGINE|N1水泵|HKS GT3-SS涡轮机|440cc喷射器|压力调节器|HKS燃料泵|HKS R类型内部冷气机|HKS R型油冷却器配件|HKS F-CON V Pro Ver.3.4|HKS EVC6-IR2.4|HKS超级力量流|HKS前管道|HKS管道配件|HKS金属化合器|全天候围巾|BCNR33任务(新品)|ATS金属双板离合器|ACTIVE全臂套件|ATS LSD|HKS HIPERMAX IV GT|WORK MEISTER S1-3P 12J ACTIVE SPLINSET|ADVAN NEOVA AD08R 295-30-19|ACTIVE锻造削出载体F345φBIG4POT|ACTIVE锻造削出载体R330φSMALL4POT|两块转子|ACTIVE座椅套|ACTIVE全PVC更换配套元件(仪表板、控制台、挡泥板、F&R内衬、挡泥板、手套盒)|地板地毯|*改装清单有百度翻译直接翻译过来。

关于真车的介绍,可以参考爱车模的开箱,本文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模型本身上。(真车图来自Garage Active官网)








这款全碳R32是Make Up Eidolon Collection 系列,但全碳的工艺决定了它的定位肯定是高于普通的Eidolon Collection产品,这个可以也从包装盒上就反应出来,此款全碳R32采用中盒包装,比普通的Make Up盒要更宽。包装盒采用黑色的礼盒,上面印了Eidolon Collection Masterpiece Model的字样,这也说明了这款车模绝非善类(做工和售价)。


模型随盒赠送了一块质感挺不错的擦拭布,让我们掀开擦拭布一睹这个“大师之作”的真容。对于高档收藏级模型而言,包装所蕴含的意义也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款模型的底座采用双层树脂底座,厚度可观,可谓费时费料,但因为模型本身的价值高,包装所产生的附加值也水涨船高,同时Make Up模型标配的有机玻璃罩都非常厚实,而且通透性不错。



下图可以从直观上感受Make Up这款模型树脂底座的厚度,底座由透明和纯白两色树脂片组成,厚度接近1cm。有机罩的厚度也相当可观。


这款全碳R32的底座铭牌采用碳纤维块的材质,这是否一块真的碳纤维就不得而知了。其他的高端树脂模型都喜欢采用皮质的底座,皮质底座有一个问题就是固定螺丝是封盖起来的,而Make Up模型的这种树脂底座,螺丝并没封盖起来,方便摄影党拆下来拍摄,当然,树脂模型的螺丝口每次拆都会掉些灰出来,因此有使用次数的限制,所以也不建议玩家经常拆下来。

首先要说的是,模型的碳纤维纹路,绝对不能按照真车的纹路的比例来还原,模型的比例越小,碳纤维的纹路就越粗(按比例),这里存在一个视觉虚拟的概念,Make Up也在配色中起了一个很直白的名字:visible carbon,也就是说我们要看到这个是碳纤维,同时也知道这是个模型。实话说,Make Up全碳R32的碳纤维纹路在1/43模型里也算是比较细腻了,这也要得益于模型采用的贴纸本身制作工艺就要好,在贴完贴纸后,模型还给喷上了光油,这使得模型看起来更油亮,也对碳纤维表面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款全碳R32的缝隙刻线均匀,由于模型是全碳黑色配色,因此刻线都涂上了黑色漆,这也使得缝隙刻线更加深邃(渗线效果)。由于这款模型得到了Garage Active官方的全面数据支持,因此在外形上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准,拍摄后不说明,很多人都会误以为这是一款1/18的车模。(竖着看图更直观)

除了宽了40mm外,这款全碳R32的车头基本是准照原厂的R32来制作的,模型醒目的中冷器是金属蚀刻片,车灯内构较为清晰,模型的悬挂非常贴地,两个前轮有些微的外八,难得的是角度非常一致,对于树脂模型,轮子一般都不可转,完全可以将轮子调整到合适的角度固定下来。发动机盖的扣子也是蚀刻片的,拖钩也是金属零件,安全杠上面的通风口虽然没有做成镂空,但挖得比较深,且涂成黑色,目测效果不错。

这款全碳R32后轮宽度达到295mm,且外八角度更大,模型同样将后轮调整到一致的外倾角度,轮胎上沿实际上已经陷入到轮眉里,因此悬挂才能降得如此低,低趴的效果才会那么好。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模型尾盖的钥匙孔是蚀刻片的,但Make Up并不是简单的贴上去,而是在车身开模的时候就在钥匙空位置稍微挖下去,效果肯定更逼真。

低趴加碳纤维,性能爆表的标志,多角度欣赏这款全碳的R32,模型对比真车,其实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所谓的视觉虚拟,虽然真车的碳纤维纹路和模型有比例上的差异,但是我们对比的时候并没有觉察到这种差异,因为大脑已经做了相应的模拟,真车是真车,模型是模型。

模型的前挡风和后挡风边缘都有黑色的边框固定,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树脂模型爆窗现象。我们也发现,模型车身两侧的碳纤维纹路方向是对称的,碳纤维贴纸的边缘基本上看不到痕迹。

1/43模型因为不能开门,内饰看得不太直观,因此小比例模型的内饰,往往是厂家偷工减料的首选,当然这款Make Up的全碳R32的内饰,在同类型模型中应该是做得比较到位的,毕竟真车的内饰也没有太多的花俏,因此模型还原起来也比较容易,从模型的实际情况来看,Make Up确实是下了功夫,方向盘的还原度比较高,空调出风口、仪表盘、中控台这些都是独立的零件,座椅表面的质感也不错,反正一句话,在内饰方面这款全碳R32没偷工减料。

再看看手刹和档把的细节,座椅也是双色的,因为模型实在太贵了,笔者也不敢拆开来仔细拍摄车模的内饰,凑合着看吧。

Garage Active的这款全碳R32采用了赛车等级的改装,因此连防滚架也做了,而模型也还原了这个细节。

Make Up的这款全碳R32,轮毂和轮胎的还原得非常逼真,从轮毂的锐利程度来说,很可能采用了CNC切割的工艺,轮毂上面的铆钉估计是一颗一颗粘上去的,刹车碟和刹车钳估计都采用了金属零件,而四个轮子都有明显的外倾角,低趴的气势出来了。

碗口粗的排气管也是金属材质的,喷口处还做了熏黑效果,这种单出的粗大排气非常符合日系改装车的风格,开起来就是要炸街。

模型全车的碳纤维基本找不到瑕疵,而车窗的边缘也同样有黑色的边框,对车窗起到一定的加固作用,防止爆窗,车窗B柱也是立体的,而不像某品牌,用黑色漆糊弄人。

模型的雨刮采用金属零件,仿真度比较高,前档上面印了Garage Active Racing以及www.g-active.co.jp的网址,我们也是通过这个网址了解了这个改装品牌,广告效果杠杠滴。

一般来说,对于全碳纤维表面的车来说,碳纤维的纹路会以中线为界两边对称,但是这款全碳R32没有采取中线对称的方式,这里因为没有清晰的真车对照图,因此也不好判断真车是否如此,但笔者认为,做成中线对称会更好看。

树脂模型的底盘,其实真没多少细节可言,这款全碳R32也只是做了浮雕式的底盘结构,浮雕式的排气管路做了分色,金属件的排气管后段质感不错。我们还注意到,为了达到外倾低趴的效果对轮胎底部进行了打磨。

这款Make Up全碳R32是轮语其中一位资深玩家收藏(包括之前的BBR Deluxe 288GTO)并提供给轮语鉴赏的,到手价格接近2000元,对很多玩家来说,花2000元去入手一个巴掌大小的树脂模型,确实有点不能理解。然而对厂家来说,模型的成本并不是简单的材料成本,模型从开发设计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到成本,其中人工成本和摊分的研发模具成本是其中最重要的两部分,基本决定了一款车模的价格。同样的一个车模,生产10000个和生产500个,摊分的开发模具成本有着天渊之别;而模型越精致,需要的人工成本也越高。Make Up的这款全碳R32,生产数量绝对不会多,每一个模型需要的人工也比普通款更多,因此贵也在所难免。对于有一定消费力的玩家来说,这样的产品是不可多得的,毕竟钱可以再挣,但这样好的小车模,过了这村就没这店啦。笔者收的Make Up不多,也无意扩大这个线路,但蓝碳的R32出来时,估计是要收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