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解释《伤寒论》分两派,一派是刘渡舟郝万山,另一派是胡希恕冯世纶,哪派对呀?请指教?

癌症及疼痛研究


伤寒论,历代著书几百家,以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最佳,其余的尽扯淡,刘渡舟,胡希恕,也一样扯淡。有比着古方得病的吗?活人用死方,就是死人给活人治病,不是扯淡吗?

伤寒论的作者张仲景是中医祖师爷,但是,后世医家也有所发展。他只不过早期而矣,让后人有经验可循,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比如:治疗痢疾,后世的方子远超张仲景,

本人治疗阑尾炎是青出蓝而胜于蓝,师仲景,而超仲景。

今人泥古人不知变法,是愚昧。


京城名医张一帖


如果你是中医师,还问这样的问题。那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你中医还未入门。因为:

一、中医虽看似草根医学!但学精太难了!我在临床西医毕业的基础上,自学、临证中医20年,虽也对某些病有研究,但总觉刚入门。

二、无论是刘老、还是胡老,他们都是现代《伤寒论》研习的巅峰,但也是各有优缺点的,没对错之分(我们只取精华加其以应用)。

三、中医与西医不同,个人觉得中医主要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医学,古代大家无不在继承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思想、见解,创建自己的理论体系,并实践之……

四、中医与西医不同,中医是以实践为中心的医学,没有实践,便没话语权。

五、由于历史局限,中医是存在较大理论缺陷的医学,发展、完善理论是当务之急。

六、中医必须现代化,否则将消亡。重点是药物及配伍研究……

(欢迎讨论及疑难病咨询)





用户12345670wys888


刘渡舟是“脏腑经络派”代表,以《内经》释伤寒,占据伤寒大家的主流思想,一般医家容易接受;而胡希恕是“谨守病机派”代表,其“六经、八纲、方证”辨证体系疗效卓著,结合日本汉方医学,打破了以《内经》释伤寒的传统思想,一般医家对此理解不太容易,两人治病都是高手,无论怎样去发挥,疗效显著才是我们追求的根本所在,本人非常佩服二人的医学水平,在临床时多效仿两位前辈,疗效自然不凡,个人体会,供爱好中医参考,不喜勿喷,振兴中医,造福子孙,人人有责。


杏林苑4


国家已经取消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的五行和伤寒理论了。刘渡舟也好,郝万山也好,他们都不知道这个结果了,如果让他们有来世,他们大概都不会做这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研究。

但两千年造成的理论黑洞吞噬了千千万万中医人,至今余毒肆虐,令人吃惊。

比如,伤寒理论必须要有四个要点:1.外感。2.六经病。3.六经辨证,即由病辨症。4.六经传病,即日传一经。也就是《内经·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一,二日阳明受之二,三日步阳受之三,四日太阴受之四,五日少阴受之五,六日厥阴受之六。”

伤寒论是两千年前古人臆想出来的所谓六经病。

真的有人能看懂伤寒论吗?还是象《皇帝的新衣》中的裁缝,在炫耀那根本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衣是如何如何漂亮?

事实上,传统中医谁看不懂伤寒论,更不知怎么用伤寒理论诊病治病。但都要面子,于是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伤寒专家”。

比如,有普通中医问伤寒论专家:太阳病的“太阳”指的是什么呀?伤寒论专家一下子就懵了,是呀,太阳是什么呀?说是足太阳膀胱经吧,经络在解剖学上看不到,怎么生病呀?

再问一个吧:伤寒是外感病,大多是呼吸道开始得病的,是不是从嗓子到气管到支气管到肺,是太阳病呀?不好,又懵了,这更不能说是太阳了。

换一个角度问:伤寒理论先说“太阳病”,再说有哪些症状,这是不是由病辨证呀?符合中医的由症辨病吗?是不是和中医的辨证完全反了呀?不好了,这个问题颠覆了中医的基本认识了。

再问:伤寒论的日传一经是真的吗?今天太阳病,明天是阳明病,后天是少阳病,对吗?如果一个人今天感冒发烧,明天不发烧了,变成哮喘了,那么,哮喘就是阳明病,对吗?

唉,还是回答不了。

总之,伤寒论的概念搞不懂,六经辨证和中医辨证是反的,病的过程更是不符合常规。

所以,伤寒理论只能嘴上说说,无法运用。讲伤寒论的专家让他讲课,万语千言,但只要一问,就目瞪口呆了。

就像庄子到朋友家,朋友吩咐仆人宰鹅,仆人问:宰哪一只?主人说:宰不会叫的?

庄子很好奇,为什么宰不会叫的?主人说:会叫的能看家护院,不会叫的没用。

大家都明白了吧,伤寒论就是那只不会叫的无用的鹅。


用户ximung


感觉倪海厦讲解也是另一派。稍微高明点。原因有,一,本身随名师学艺,集医卜命相山与一身,对医理更是透彻。二,实践行医丰富,难得可贵的是对西医了解甚多,取舍比较更透彻。三,自己发愿无常传授天纪,地纪,人纪,弘扬传统国学。


仁者二人


记得以前看漫画,问了同学一句,那个是坏的?同学答曰:为什么一定要分好坏?

对啊,伤寒论的分派为什么要分对错?有绝对的错?有绝对的对?《伤寒论》以来,百家争鸣!经典的有伤寒十人经典。每个人对同一条条文都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你说那个对那个错?只不过很多的时候都是角度不同!

看过《医宗金鉴》里面的《订正伤寒论分册》的人应该都知道,里面的很多观点都和前人不一样,那就是错了吗?吴谦也是大医啊!

伤寒分派,变成什么八纲辨证,什么这个那个的,那请问有没有偏离仲景的核心?万变不离其宗大家都知道吧?看到不同就认为不同,那只能说明你连入门还不够!其实多看看,你真的可以发现,不管是这个派那个派,核心还是一样的!忠于仲景而不泥于仲景才是《仲景全书》的核心吧?

一开始还没上路就开始批判对错有啥意思?想知道有什么不同,或者是一定要分出对错,那就把书买起,看起视频教程,一步步来找不同!游戏也有的玩,一起来找茬。你能找到不同而又能证明你的论点,相信不久的将来,你也是伤寒大家!我期待那一天!

共勉!



我叫猪七戒


走过路过,什么都不用说。不再做继续回避。解决《伤寒论》最基本问题。




易演伤寒论作者


前者是用脏腑经络中的六经来解释伤寒论中的六经病,认为六经病是脏腑经络上的病。后者认为伤寒论中的六经病,是六种病型,与脏腑经络无关,是不同病位上反应出来的病。前者从微观角度观察人体,与西医相似,聚焦在点上。后者从整体角度观察人体,更接近中医特点,聚焦在面上。两种解释都是后世人们对仲景伤寒论的猜想,但仲景的本意到底如何?不是很清楚!


癌症及疼痛研究


哪有什么对错,只不过学习得过程中出现了分歧而已,别管拿门哪派只要能治好病就行,刘渡舟属于循规蹈矩型的,比较稳,胡希恕胆大心细脾气犟,再牛逼的中医手上也得有好些失误的误诊,所以别管他们什么派,好好学就行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中医从未复兴过,在我认为,能完全吃透伤寒论,解释的让人没有疑问中医才全是复兴,能超越伤寒论领导着中医前进让老百姓花小钱治大病而且还治得好大病重病,才算是中医的崛起。


涤心走红尘


书是死的,人是活的!读书读书,别把书读死了。

一棵树立在那里,人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会有不同感误,向阳面枝繁叶茂,背阳面则不尽相同,但还是那棵树。多从几个角度去观察,才能看到全貌。同时,树在不同时间也会有明暗光影色彩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会有繁荣枯衰;同树种在不同地段、地域,生长也会略有差别;在风雷雨电等外力作用下,也会有形态区别。。。

伤寒论是一部医学经典,需要的是反复看!实践的看!各位大师的讲解,只是打开一扇方便的门,领你进门。里面的知识与其实践性,需要个人修行。当你真正进了门,你会发现,很坑,里面知识点包含的奥秘,需要更多知识去理解,就需要再去学习其他中医经典。

当你书读得倒背如流了,又会发现,很坑,人是活的,不能单纯套用,典型的证候太少了。时代不同,地域不同,人的活动行为不同,又会呈现差别。

。。。学习路上会有很多坑。再说就烦了!

总之,几位大师的讲解,都应该逐一去细读。再反过来读原文,再去实践,再去读原文,再去拓展阅读,再去读原文。。。

学习是痛苦的,也是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