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养的鱼身上会长白点?

强哥在新疆


鱼身上长白点,有两种可能:下面我们来鉴别与防治:鱼类小瓜虫病(白点病)与嗜酸卵甲藻病(打粉病)。

鱼类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白衣病。鱼类寄生嗜酸卵甲藻时为打粉病,又叫白鳞病、卵甲藻病,俗称白衣病。这两种病的临床症状相似,都表现是病鱼体表黏液增多,皮肤和鳍上均出现小白点,低温时节易流行。不易区别,常贻误治疗时机。

(白点病)

病原体不一样

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小瓜虫,生活周期分为营养期和胞囊期。营养期幼虫钻进鱼的皮肤或鳃内,吸收养料生长发育,同时刺激寄主组织增生,形成一个白色脓泡。

(患有打粉病的金鱼在其尾鳍基部常伴有充血的特征)

打粉病的病原是嗜酸卵甲藻,适合生活在酸性水质(故名"嗜酸"),体外有一层透明的玻璃纤维壁,体内充满淀粉粒和色素体,中央有一圆形的核。它的成因主要是因为水质酸化。

(打粉病)

症状不一样

小瓜虫是寄生性原生动物,每年4月~5月、10月~11月、水温为15℃~20℃时是小瓜虫的流行盛期。对寄主无严格选择性,几乎能感染所有的淡水鱼类,对体表光滑的无鳞鱼、鳞片不发达的细鳞鱼以及热带鱼类的危害尤其严重。

小瓜虫感染的鱼,在皮肤和鳍上布满了比油菜籽略小的白色点状囊泡,病鱼食欲减退、游动迟缓,有时呆浮水面,有时集群绕池游动。后期白点连成片,严重时病鱼体表似覆盖一层白色薄膜,鳞片脱落,鳍条开裂、腐烂。鳃上黏液增多,鳃小片被破坏,影响呼吸,严重的并发水霉病。这种病的成因大多是因为温差过大所导致。

病鱼的身上一开始会出现少量的零星白点,这种白点一般的不会成片的爆发,而且白点要比打粉病的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病鱼的鱼鳍末端不会出现红血丝和溃烂症状,只有到后期严重时才会大量的爆发白点。

嗜酸卵甲藻感染的鱼,初期在池塘中拥挤成团或在水面上形成1~3个小圈,环游不息,鱼的背鳍、尾鳍及背部先后出现白点,白点逐渐蔓延全身至尾柄,且在白点之间有红色斑点,病情严重的鱼体表白点在尾柄、体两侧、头部连接处重叠,全身像涂了一层粉一样,鳞片部分脱落,体表发炎、溃烂。

患病的鱼儿初期身体上的黏液会逐渐的增多,各鳍末端会出现一些似粉状的小白点,并且白点增加的速度极快,就像下雪了一样,随之而来的就是各鳍末端的溃烂和红血丝,这些小白点在鱼体上会成片的增加,就像是在鱼儿的身上涂了一层粉,所以称之为打粉病。

(显微镜下的小瓜虫)

小瓜虫病的防治

治疗很难,由于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所以很难将它们杀死。

1.小瓜虫惧怕高温,所以升温治疗是最好和最简便的方法。将水温提高,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包囊膨胀破裂,自动脱离鱼体。但对反复感染白点病的鱼情效果欠佳,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或泼洒才能转危为安。

2.发病后,每立方米水体用3~5克石硫合剂(石灰硫磺液,既可熬煮又有市售)和0.2~0.3克90%的敌百虫溶液加水全池泼洒,连用5天,一般施药10天后,病鱼可停止死亡。

3.全池遍洒辣椒和生姜,每亩每米水深用辣椒粉533~800克和生姜100~1500克,(细化分别为0.8-1.2克和1.5-2.2克)。一起加水煮沸30分钟后连渣带汁全池遍洒,每天泼1次,连用2~3次。

4.水族缸中观赏鱼发病,有人试用将粗盐放人水族缸中,加入硫酸铜充分溶解,在充氧的条件下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见体表白点脱落(注意:有些观赏鱼对硫酸铜比较敏感,用前一定要征询专业人员意见)。

5.用4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对鱼体浸洗,3天后再治疗一次,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6.高锰酸钾的治疗,最小治疗浓度是2克/立方米。如果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过多,则需要20克/立方米,使水体变成葡萄酒红色,视水色变淡时即需加药致颜色保持水体葡萄酒红色8小时以上,有人用1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短时(20分钟)浸泡治疗小瓜虫病也是有效的。

7.市售专杀小瓜虫药物。目前有厂家己生产出专杀小瓜虫药物,可参考使用。

(显微镜下的嗜酸卵甲藻)

打粉病的防治

嗜酸性卵甲藻喜欢酸性水质,我们治疗时将水质调节为偏碱水体即可。

1.定期每立方米水体用10~25克生石灰化浆泼洒消毒,控制水体不偏酸性。

2.打粉病发生时,用20~25克生石灰化浆泼洒,连用2~3次,调节池水PH值至8-9左右。既能杀灭嗜酸性卵甲藻,又能将池水调节成微碱性。

3.将病鱼转到微碱性鱼池内养殖。

4.使用碳酸氢钠(小苏打)每立方米水体用10~25克,把养鱼用水调节成8以上的弱碱性水质,此病就可以治愈。

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留言或评论分享!


重庆永川水花鱼


1、这是感染了白点病的症状,需及时更换饲养鱼的鱼缸或鱼盘里的水,并购买专用的鱼类白点病药物进行治疗。

2、该病是由真菌寄生鱼体表引起,主要是真菌门鞭毛菌亚门藻状菌纲水霉目水霉科的水霉属和绵霉属。本病主要在水温较低的时候易发病,所以提高水的温度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扩展资料:

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病鱼会用身体摩擦硬物,希望藉此清除身上讨厌的病原体。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资讯鱼


鱼缸里的鱼长白点是观赏鱼的常见病,是有2种情况可以引起鱼身长白点的,分别是白点病和打粉病。鱼友首先要判断是得了那一种病,才能对症治疗,下面我就这2种鱼病的病因,症状和其主要区别及治疗方法介绍下,希望能帮助鱼友解决问题。

打粉病

病原:由嗜酸软甲藻侵入鱼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此病病发在酸性的水体中,在春末秋初,水温22-32度时为流行的季节。

症状:鱼病初期,鱼身体黏液增多,一般首先在背鳍,尾鳍及体表出现白点,后蔓延至尾炳,头部和腮部,严重的白点相接重叠,周身好似裹了一层白粉,故名打粉病,而且还伴随着食欲减退,少游动,严重的呆浮在水表,鱼体逐渐消瘦,呼吸受阻最终死亡。

白点病

病原:由小爪虫侵入鱼体引起的一种疾病,多盛行于热带鱼中,与温度的下降有关,戏称“鱼冻感冒了”

症状:鱼的皮肤,鱼鳍,鱼鳃上布满了白色小点状的囊泡,故名白点病,严重时鱼体覆盖一层的白点,体表的白点是由虫体在鱼身上钻孔所致,鱼体在受到刺激后,分泌大量的黏液和伴随表皮细胞增生产生白点,可引起鱼食欲减退,运动失调,呼吸障碍直至死亡。

判断是打粉还是白点的方法:

1.白点会出现蹭缸的现象,打粉不会。

2.将病鱼捞出,用棉棒擦拭鱼体白点,能擦掉的是白点病,擦不掉的是打粉病。

3.白点病多见鱼热带鱼,水温在10度以下28度以上,小爪虫会逐渐死亡,看看你的水温,如果在10度以下,28度以上是不可能得白点病的,其次看看您家的鱼缸水体是不是出现过水温的剧烈变化,水温的骤减会时鱼体免疫减低,容易得白点病。

4.打粉病流行与微酸性的水体中,测试下您鱼缸的ph值,如果ph值为5-6.5之间,基本上可以判定为打粉病。

判断出是打粉还是白点病后,就要对症治疗

一:用加入棒使水升温升高到30度,用肉眼即可看见白点自鱼身拖落,连续处理2-3天便可自愈,此方法适合所有热带鱼,同时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升温时必须注意不要突然大幅提高水的温度,否则温度聚变会对鱼造成伤害,正确的方法是每间隔4个小时,将水温提高2度,循序的提高水温。

二:不耐高温的鱼网上有各种各样的治疗方式,什么加盐,用亚甲基蓝,福尔马林,硫酸铜等等,这些东西的用量都不好掌握,特别是广大鱼友们,就拿最简单的加盐来说,需要用3%的盐水侵泡,试问大家有几个会调制出3%的盐水的鱼友,您家还需要常备一个电子称才行。这里建议大家直接用白点净鱼药,方便直接,省时省力,价钱还很便宜,将病鱼捞出,按照白点净说明调制好水,对鱼进行药浴就可以,白点净的药性十分温和,鱼友们大可放心,不会对鱼造成危害的,即便在调制时加多了一点也是没事的。

打粉病的治疗要比白点复杂的多,可以说没有这么好治,因为没有专门治疗打粉的特效药,一但大范围的爆发,可以说不死几条鱼基本是不可能的。

一:调节水质,将水ph调整为弱碱性(ph值最少8以上),可在水体中加入小苏打,在过滤中加入珊瑚骨,同样调节ph值的也要循序渐近,一边调节一边用ph测试笔检测,每次ph值的调节不能超过0.5,每次调节间隔在6小时以上。

二:单纯的调节ph值,在打粉病爆发前期,发现的早,没有大面积传染,是可以治愈的,但是如果病情已经爆发,单纯调节ph值,还不能治愈打粉病,需要用其他药物治疗,调节水质的同时就将病鱼捞出,用3%的盐水擦拭病鱼的身体,然后每天换水1/3,注意换水前再困好的水里点一些小苏打,调好ph值再换。最好同时再缸内用加热棒加温,这样有助提高鱼的代谢,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以上就是辨别和治疗鱼身上长白点的方法,首先要先判断式白点病还是打粉病,再对症治疗就可以了。


鱼有荣焉


白点如果非常小和针尖那么小是白点病,后期引发溃烂会大一些,如果和黄豆那么大或更大是就是白毛白斑白皮病了。

白点病如下图

白点病是特殊寄生虫引起,好治,我的主页有一个视频专门介绍,不用升温直接下药。

为什么鱼会有白点我的经验

白点病和水温变化太大有关系,和水温过低有关系,大概有60%和温度有关。

还有40%和水质恶劣有关系。

而白斑白毛白皮主要是细菌类疾病,主要原因是受伤感染,恶劣水质或不适应的水质有相当关系。

这类细菌类疾病主要用杀菌类药物和盐治疗。


鱼家老白


那是白癜风 没得治!



连顺50949120


为什么我养的鱼身上会长白点?

这个没有图片不真不好说是怎么回事呀,正常情况下你一说到鱼身上长白点很多朋友第一反应就是白点病,没错这也是其中一种情况,但有时鱼身上出现白点也不一定是全是白点病,现在我们来分析下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现在气温开始下降了,特别是当水温在10-25度之间时鱼很易出现白点,这里所谓的白点其实是一种由小瓜虫引起的寄生虫病,一般在这种低水温中特别容易出现,而且传染性很强。其特点是在鱼的鳍条或身上出现针尖状的小白点,用手抹一下可以掉下来,严重的情况下全身都会长满这种小白点。这种情况对于观赏鱼类来说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将鱼缸里的水温加到28度以上,这时鱼身上的寄生虫会慢慢掉下来。通常鱼出现这种情地况时除了加温之外还要在水体中用一些抗菌药,以防细菌感染虫子咬出来的伤口。寄生虫病都比较易复发,对于白点病来说在加温治疗时一定要等鱼身上的白点消失之后再持续加温一周以上再停止加温,要不水中的孢子很易再长起。

还一种鱼身上长白点的情况就是鱼的追星, 这是性成熟的公鱼才会有的,一般都长在公鱼的鳃盖两边和胸鳍的基部,用手去摸时有明显刺手的感觉,这是性成熟公鱼的正常生理现象,我们大可以放心。
另外还有一种打粉病也是鱼的全身长有白点,看上去外表与白点很相似,但是刚开始时主要出现鱼的尾鳍上,而且通常在高温下才会出现,像现在这种低温天气里一般是很少有的,这是由于水质偏酸,水中的嗜酸性卵甲藻引起的,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水体PH来解决。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