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为什么仍然比弹道导弹常用?

书中有路


效费比高啊,一种几十万美元、一种上亿美元,在常规战争模式下猜猜大家更喜欢哪种?弹道导弹自出生以来基本就是充当威慑用途,而巡航导弹则注重精确打击(定点清除)。

虽然弹道导弹速度快、威力大,防御困难,但相对应的成本也高,如果只是常规战争并不能采用核战斗部。就算是美国这样的大国也不可能无限制发射弹道导弹,相反由于精确制导弹药发展很快,发射平台丰富、射程远、成本相对较低、精度上升带来的杀伤力增强(1-2000公里左右射程)。巡航导弹自上世纪末海湾战争开始大量应用于实战,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只要美国有介绍的冲突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战斧”巡航导弹,50-200万美元以内的单价,122千克的有效载荷,可以保证大量供应以及足够威力。

当然短近程战术弹道导弹也曾大量用于实战,比如苏联产飞毛腿导弹。特别是两伊战争期间(1988年2月29日-4月21日),两伊战场爆发一场长达52天的袭城战主角就是飞毛腿导弹。

伊拉克共向伊朗发射了189枚飞毛腿,有40座伊朗城市被炸,死亡1700多人,数千幢楼房和建筑物被毁。而伊朗也向伊拉克发射了77枚“飞毛腿B”导弹,不过相对来说战果就逊色很多,这跟该型导弹的命中精度相关。

正是效费比不高,再加上新一代精确制导作战的要求,巡航导弹明确比弹道导弹更具优势。而且更新一代的巡航导弹已经进入超音速时代,威力及精确度更高更适合装备。并且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如果在常规战争中使用弹道导弹也容易引起对方误判,导致战争规模升级。


河东三叔


巡航导弹比弹道导弹使用的原因大概有3点:第一 精度更高,适合远距离精确打击;第二 价格更便宜;第三巡航导弹虽然只有亚音速,但是并不容易被拦截!

第一 精度问题。巡航导弹的依靠的前中段惯性制导,GPS修正;末端的制导形势更是多种多样了,有红外、电视制导、激光制导、雷达制导,以前以上形势的复合制导,可以打击固定目标,也可以打击移动目标。大名鼎鼎的战斧导弹的精度为3米左右,俄罗斯口径导弹为10米左右,各种反舰导弹、防空导弹也都属于巡航导弹范凑,打击移动目标更灵活!弹道导弹的精度上来说,打击2000公里以外的目标能够达到20米的精度就非常不错了!至于打击移动目标,看看我们的东风21D,这个难度可是相当大的!


第二 价格问题,打击同等距离的固定目标,比如我们的长剑100巡航导弹的最远距离应该最远能达到2500公里,东风21A~C的射程大概也就2000~2500公里,但是两者的价格不可同日而语,长剑100的价格参考战斧也就100万美元左右1枚,但东风21A~C的价格至少500万美元以上。

第三 同等距离个头上巡航导弹更小。比如长剑100的个头和重量比之东风21来说,这个就不用我明说了吧!

第四就是巡航导弹突防问题,虽然大多数的巡航导弹都是亚音速,但是也并不是那么好拦截的,就拿战斧的数据来说,在中东对伊拉克、叙利亚、阿富汗,还有非洲的利比亚使用战斧的突防概率高达90%,即使科索沃战争对付南联盟,战斧的突防概率也高达70%,因此虽然是亚音速,但是突防能力并不差!

综合以上来说,巡航导弹在使用中具有各种优势,因此比弹道导弹使用更为频繁,另外很多中远程的弹道导弹基本都是核常兼备,只要与核武器挂边的武器,其实就不是那么好用了,很用意就造成大国之间的误判!


狼烟火燎


有句话叫做“存在即合理”,在武器装备方面,有动辄上亿没有的高科技装备,也有几十上百美元的普通装备,不同的应用对象、作战需求所采用的武器装备也不尽相同。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相比,除了飞行方式有明显的差别外,在飞行速度、打击范围、结构组成以及应用对象等方面也不相同,简单的说巡航导弹速度较慢、威力较小,但是造价低、易生产;弹道导弹速度快、威力大,不过技术难度和成本也相对较高。在同样的作战目标下,性价比更高的巡航导弹自然应用也就更多,弹道导弹一般是作为“撒手锏”武器使用,而且作为相对比较敏感的武器装备,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使用。

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发射“战斧”巡航导弹

现役绝大多数的巡航导弹均为亚音速导弹,拦截难度较低,只要能够发现巡航导弹的行踪,各种防空武器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拦截效果。巡航导弹中最著名的非美国的BGM-109系列“战斧”巡航导弹莫属,“战斧”巡航导弹是由美国“雷神”公司牵头研发的一款亚音速巡航导弹,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服役,巡航速度约为0.8马赫,最大射程可达2500公里,可以从军舰、飞机以及陆基车辆等多种发射方式,在GPS+地形匹配等多种制导方式的导引下,可以有效打击敌方指挥所、火力点甚至车辆等目标,“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名。“战斧”发展到现在已经衍生出了多个改进信号,不过价格相对来说比较“实惠”,目前最新型号的价格也就在150万美元左右,适合规模化应用。


“战斧”巡航导弹在“海湾战争”中一战成名
俄罗斯“暴徒M”护卫舰发射“口径”巡航导弹

以现代防空技术来说,拦截“战斧”巡航导弹难度不大,只要发现其行踪,利用战机、防空导弹甚至高炮等都可以有效拦截。但是“战斧”巡航导弹可以以较低的高度巡航,尤其是在地形匹配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利用沟壑、山峰、森林等有利条件规避敌方防空系统的探测,也只有在拥有预警机、天基探测手段等完善防空系统时,才能够有效应对。因此,在对付防空能力一般的对手时,“战斧”这样的亚音速巡航导弹仍是首先武器。

一架F-14战斗机与“战斧”巡航导弹伴飞普通的防空火力就能对亚音速巡航导弹造成有效杀伤

相对于巡航导弹较多样的飞行轨迹,弹道导弹的飞行轨迹比较单一,绝大多数都是抛物线式弹道。弹道导弹的最大优势在于打击速度和威力,射程较近的战术弹道导弹速度在5-10马赫,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末端打击速度可以达到20马赫以上,几乎没有有效的拦截手段。不仅打击速度快,所携带的战斗部重量和威力也比巡航导弹大的多,破坏力自然也不是巡航导弹可比拟的。但是,弹道导弹的造价比较高,以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为例,估计其单发价格在300万美元以上,即便是美、俄这样的军事大国也会“任性”使用战术弹道导弹,而射程更远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价格高达千万美元甚至上亿美元,更不会随便使用。

俄罗斯“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
现役所有防空系统,对弹道导弹的拦截效果都不理想

除了价格因素外,弹道导弹由于突防能力强、威力大,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非同一般,美、苏还针对弹道导弹特别签订过“中导条约”(已废止),如果在战争中动用了弹道导弹(即便是战术弹道导弹),肯定会引起周边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关注,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本地区甚至全球范围内定震动。自二战以来,尽管全球范围内的各种军事冲突不断,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中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而且还是技术水平不对称情况下的对抗,巡航导弹即可满足要求,虽然“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动用了“飞毛腿”等战术弹道导弹,由于自己能力不够,造成的杀伤力和影响力都较小。如果哪天类似美、俄等这样的全球性大国动用了弹道导弹,那肯定是全球的灾难,弹道导弹虽好,但还是不要用的好!

弹道导弹出动,结果就不好预料了


威呐解析


巡航导弹虽然飞行速度慢,面对先进防空系统,他们就像是无人机一样毫无抵抗力,会被轻松的击落,但是在最近几年的局部战争和实战中,巡航导弹越来越被重视,而且越来越成为大国手里的重要武器,这主要是因为巡航导弹的三大优点。

上图为携带6枚长剑10巡航导弹的轰6K战神轰炸机,下图为美国试射战斧式巡航导弹。

第一大优点是巡航导弹精度高。巡航导弹飞行慢,但是大都使用了地形匹配+卫星制导+指令引导/激光照射制导等制导方式,这些制导方式都是近几年出现的高技术制导手段,典型的特征就是指哪打哪,曾经有一句话形容巡航导弹的精度:想从窗户打进去,绝对不会打到墙上。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曾经用一发战斧导弹炸开防御工事一个缺口,然后第二枚战斧导弹从缺口内射入攻破工事,可见其精度之高。

图为我国在此次阅兵式上曝光的长剑100超音速巡航导弹。

我国最新公布的鹰击100巡航导弹,号称精度可达1米以内,这已经从过去巡航导弹10米级的圆概率误差基础上,又提高了一个数量级,1米级的精度,已经能够做到精准命中想要打击的任何目标。反观弹道导弹,圆概率误差一直很大,就算是精度最高的反舰弹道导弹这种可以机动变轨的先进导弹,即便是用上了GPS制导等手段,他们的命中精度目前最高也就是圆概率误差30米级,也就是打航母这么大的目标可以用,打驱逐舰尚且害怕打偏,可见其精度不适合作为战术打击手段使用。

图为新出现的隐身巡航导弹,这一类的导弹目前有美国的JASM、俄罗斯的KH59MK2、法国的暴风阴影导弹等,他们利用较小的RCS雷达反射面积躲避防空系统的追踪。

第二个优点是,巡航导弹的毁伤效果是可控的。弹道导弹因为打击精度较差,因此携带的弹头威力较大,甚至还会携带核弹头、生化弹头等,巡航导弹虽然也有核常兼备的型号,但是在战术打击中,还是使用常规弹头,这样打击的效果和范围是可控的。比如要精确完成对民用目标附近军事目标的打击,巡航导弹可以做到直接炸毁军事目标,但是弹道导弹怕是要连带民用目标一起炸掉才行,所以巡航导弹在战术使用中,产生的附带危害较小。

图为我国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随着高超音速导弹的出现,巡航导弹的发展也进入了末期。

第三个优势在于巡航导弹便宜量大,就算是被拦截上几十枚,也不会影响长期战争中的使用效果。现代巡航导弹有些还可以低空突防、隐身突防,这样的巡航导弹就比较难拦截了,而且也出现了我国鹰击100这样的超音速远程巡航导弹,使得巡航导弹自我生存能力也大大提高,巡航导弹安全、可靠、精确度高,如果要打击一个目标,可以采取多发射一些导弹的方式,就能够确保自己一定会取得战果,这样方心可靠的打击手段,又怎么会被忽视掉呢?

上图为俄罗斯匕首导弹,下图为美国X51A高超音速飞行器,世界主要大国在高超武器方面的竞争已经开始,巡航导弹已是昨日黄花。

以上就是巡航导弹对比弹道导弹的一些优势了,也是他这些年成为热点的原因,但是随着高超音速导弹武器的出现,巡航导弹也一定会逐步被历史淘汰掉。


海事先锋


谁说的容易拦截?

当冷战时期的美苏都是傻子吗?要是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它们当年用得着那么费力气发展一种没用的废物?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投入巨资研制巡航导弹,航天三院历经十余年才研制成功,要是这东西这么不顶事,花这么多钱搞这玩意不是吃多了撑的?

事实上巡航导弹并不容易拦截!巡航导弹仅仅依靠长距离掠地飞行这个绝招就能让防御方累得吐血。亚音速飞行的巡航导弹依靠无线电高度表可以精确控制飞行高度:法国的“飞鱼”反舰导弹在海情良好时末段掠海飞行高度可以降到3米左右。对于这样高度掠飞的巡航导弹,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一部架在海拔100米高度的雷达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只能在47公里距离上发现它。而战争中哪找那么理想的地形?

如果巡航导弹上装有地形匹配系统,就可以沿着崎岖不平的地形,借助地面的山峰、河谷来遮蔽自己的航迹,在雷达屏幕上将是在一片强杂波中的一个若隐若现的小信号。这样微弱的目标回波甚至都不足以触发雷达系统启动跟踪功能。请问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去拦截?

如果巡航导弹进行了隐身处理,其头锥方向的雷达反射截面可以降至0.1平方米甚至更低。这种情况下,雷达对巡航导弹的探测距离将只有20-30公里。再结合前述的超低空地形回避飞行,对巡航导弹的有效探测距离甚至会被压缩至10-15公里。这时候留给防空部队的反应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如果进攻方同时发射多枚巡航导弹,在上述条件下防空部队拼尽全力可能也只够拦截一半巡航导弹。

巡航导弹的成本比弹道导弹低。一发巡航导弹除了无线电高度表、地形匹配系统之外,还需要惯性导航、景象匹配相关系统、涡扇发动机这几个关键部件。而同样射程的弹道导弹需要解决更高级的惯性导航、景象匹配相关系统、固体火箭发动机及固体燃料、弹头烧蚀材料、飞行控制系统等技术。总体算下来,弹道导弹的价格将和巡航导弹持平甚至略贵些,带来的好处是突防时间短,打击时间敏感目标更合适。但战场上这类目标并不是特别多,更多的还是固定目标。

巡航导弹的精度很高。通过使用景象匹配相关技术,可以在最后飞向目标的阶段不断修正航向。由于巡航导弹的速度都不高,一般0.6-0.7马赫,飞向目标的时间足够巡航导弹的舵机不断根据修正量调整方向舵直至命中。

综上,这就是为什么巡航导弹比弹道导弹更经常使用的原因:精度高、难以发现、省钱。


asiavikin


巡航导弹容易拦截?那么美国发射的巡航导弹打叙利亚有几枚被拦截下?主要原因还是弹道导弹相对于巡航导弹来说价格太贵。

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都是在二战的时候由纳粹德国科学家发明的。在战争中,世界上第一型巡航导弹V-1导弹发射了15000枚,,世界上首款V-2弹道导弹才发射了3000枚,数量仅是前者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之多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弹道导弹的飞行弹道是抛物线状的,这样的好处是,在当时V-2导弹速度快,在当时几乎是不可拦截的。但相对来说V-2导弹需要飞出太空在返回,而太空中没有氧气,所以V-2导弹的燃料就必须携带液氧。再加上弹道导弹需要的隔热材料也非常贵。而巡航导弹则无需如此,它的全程都是在大气层内飞行,单单隔热材料和燃料费用就省了很大一笔。

我们以现代的导弹做个对比,我国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一枚裸弹的单价约1.5亿人民币,也就是大约2500万美元,这还不加上日常维护之类的。而一枚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才多钱呢?在2014年时,这个价格是159万美元,也就是说一枚东风21D的价钱,可以制造大约16枚导弹。而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一次齐射百枚战斧才不过1.6亿美元。同样的价格只能发射6个半枚东风21D导弹。很显然,100枚战斧和7枚东风21D导弹能够攻击的目标数目不同,效能也不同。

至于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那是相对而言的,你看看叙利亚,美国打了多少枚战斧,这个国家才拦截下几枚?同样的我们可以看看伊拉克,这个战前虽然被封锁,但防空网络基本完整,还不是在战争中迅速被电磁压制,伊拉克人看着战斧导弹满天飞也没有丁点儿办法。而世界上还有大把大把的国家,军事实力还不如伊拉克。

巡航导弹容易拦截,说的是中美俄日英法等拥有完善防空网络的国家可以提前发现巡航导弹,然后攻击。但现在的巡航导弹,普遍采用外形隐身,GPS导航,航路自规划,巡航高度低.等多种 突防手段,使得巡航导弹越来越难以发现。

总结来说,因为便宜,巡航导弹可以大把大把的发射,因为大把大把的发射,导致了被拦截的概率大大提高。


图片源自网络。


龙行军武


巡航导弹容易被拦截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防守方必须得能够提前发现,而对巡航导弹的远距离预警探测恰恰就是目前世界各国所头疼的。

与弹道导弹走高空高速突防的套路不一样,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非常慢,一般都是亚音速飞行,比如美军的战斧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就是0.74马赫左右,也就是大概890公里/小时,俄罗斯俱乐部系列导弹中的3M-14巡航导弹的速度稍快,但也只有0.8马赫。虽然它们的速度是慢,但是他们的飞行高度却都非常低。得益于高精度无线电高度计的使用,这些巡航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基本都可以把高度控制在100米左右,比如同样以战斧为例,它在平原地区的飞行高度就可以控制在50米左右,而在地形复杂的丘陵或者山区,则会将高度控制在100到150米。

而普通的地面雷达受限于地球曲率的影响,对超低空飞行目标的探测距离是非常有限的。这个所谓的地球曲率影响,说简单也就是地面对无线电波的遮挡,我们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而无线电波是沿直线传播,所以在超过了30公里的地平线之后,常规雷达对一定高度以下的目标也就看不见了。而这也就是巡航导弹进行突防的秘密所在:利用飞行高度来压缩你的预警距离。即便你的雷达功率再大,探测精度再高也没用,对于50米超低空来的巡航导弹都只能做到30到50公里的预警。那么如果要扩展对这种超低空来袭目标的探测距离该怎么办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把雷达架高。

雷达架高之后,对地面超低空的探测距离也就随之而升高,而这也是为什么世界各国的雷达站都要尽量修建在高山上的原因。当然,如果没有高山,也可以使用伸缩支架将雷达天线升高,比如俄罗斯的S-300和S-400远程防空导弹就配有专门的40V6高架桅杆,可以把火控雷达升高到20多米的高度,对50米超低空来袭巡航导弹的照射距离可以从30公里提高到50公里。

不过,在地面上再怎么架高,最多也就只能升高到几十米的高度,对雷达超低空探测范围的提升依然有限。所以后来的技术人员又想到干嘛不把雷达搬到空中来对地面和空中探测呢?所以预警机便出现了,它的雷达不再受地面和地形的遮挡,对巡航导弹的探测预警距离终于可以做到上百公里。但是预警机的持续飞行时间有限,必须得动用多架交替工作才能实现不间断的预警,这在使用成本上对很多国家来说是承担不了的,所以实际上大部分的国家仍然是不具备对巡航导弹的远距离预警能力的,最近这次沙特的油田被袭事件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做不到及时预警,即便是爱国者防空导弹就部署在油田边也没用。

综上所述,题主所谓的巡航导弹容易拦截实际上本身就是错误的,这只是对拥有完整防空体系的大国和强国才适用,小国实际上对这玩意儿毫无办法。


电波烨长空


巡航导弹通常装有几百公斤的常规弹头,以巡航状态在大气层内飞行,而弹道导弹则是利用火箭巡航导弹与弹道导弹排列,很容易遭到拦截,但却广泛的打击作战行动中,而强大的弹道导弹却不常使用,这又是为什么呢?

(战斧式巡航导弹)

(弹道导弹发射)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特点以及作战方式。通俗的讲,巡航导弹实际上就是一架满载炸弹的小型无人机,而弹道导弹则是一个满载炸弹的可返回式火箭。两者在众多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弹道导弹是按照抛物线弹道执行攻击任务,它的弹道不可改变。它的速度很快,可以达到音速的几十倍,突防能力很巡航导弹在大气层内部以几百公里的速度飞行,它的飞行轨迹虽然可以预先设计,但是也可以在飞行中进行更改,所以它的弹道必须要高于弹道导弹。

(巡航导弹飞行轨迹)

(弹道导弹飞行轨迹)

所以说,弹道导弹更多的是一种战略打击武器。而巡航导弹则主要执行战术攻击它的攻击精度非常高,误差在几米范围内,而弹道导弹的误差则在几十米到几百米。在多场局部战争中巡航导弹都扮演了急先锋的角色,它的战术打击效果非常好。因此,巡航导弹的战术定位与弹道导弹具有明显的区别,它通常是一种灵活的战术攻击武器使用。

(弹道导弹更多用于战略威慑)

(巡航导弹更多用于战术攻击)

在执行战术攻击任务时,巡航导弹的价格优势也非常明显。虽然弹道导弹也可以用于执行战术攻击任务,但是它的技术要求更高,所以在价格上也要高得多。飞行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的发展,它的突防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改变敌方的战术目标造成的威胁。

(巡航导弹的价格低廉且精度高)

综合来看,弹道导弹虽然突防能力强,威力巨大,但毕竟它是一种战略威慑武器。而巡航导弹就是一种战术攻击武器,虽然它的突防能力较差(以上于弹道导弹) ,但是它具有精度优势和价格优势,所以它才会成为战术打击的主力武器。


战情解码


对于巡航导弹的拦截问题一直被误解了,并不是所有的弹道导弹都难以拦截,也不是所有的巡航导弹都容易被拦截;反导是世界性防空难以,谁也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反导拦截技术实战运用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弹道导弹拦截一直是大国间博弈的敏感区域,虽然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成功的运用爱国者-2型防空导弹拦截了数量不少的飞毛腿近程弹道导弹,并对外宣称拦截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其实实际拦截成功率不到一半,这两种全然不同的数据,很难得到证实,但也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弹道导弹并不是那么容易拦截的。

对于巡航导弹来说,其在技术特性上与弹道导弹最大的区别在飞行弹道的不同,巡航导弹主要以超音速飞行突防,飞行高度达不到大气层外,通常在百米以下飞行,例如美国的战斧巡航导弹最低飞行高度可低至15-20米左右。

另外,随着超音速巡航导弹的发现,出现了一种极为奇特的飞行方式,那就是高空超音速巡航,飞行速度最高可以达到3马赫以上;相比传统巡航导弹以超低空突防方式,超音速巡航导弹则是全新的以速度突防,这两者与弹道导弹的突防方式完全不同。

在现代战争中,巡航导弹拦截的成功战例并不多,也不是很普及。造成这个误区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与军贸市场的技战术数据宣传有很大关系。在当前国际上出售的防空导弹系统,在技战术宣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就是具备拦截巡航导弹的能力。

上文提到了两种巡航导弹突防模式,对于超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拦截最大技术难点在于先期发现目标,由于大多数巡航导弹采取在雷达盲区高度以下飞行的方式,很难第一时间发现目标,只要发现目标,基本上现役的所有防空武器包括高炮,甚至自动步枪都可以将这种飞行速度只有0.8马赫左右的巡航导弹击落。

讲完亚音速巡航导弹,再来看看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拦截难点,由于超音速巡航导弹飞行速度快,大大压缩了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拦截弹的速度必须要快于目标弹,否则就追不上,更别说实现拦截了。

因此,世间并没有什么终极武器,所有的空中目标都有难以拦截的特性,不是想象中或者看几组数据就认为可以实现百分之百的拦截。任何东西都有一个极限,运气和技术对于战争来说是两个必不可少的关键要素。


鹰鸽分析


有的时候打仗不仅仅要看战果也得看看性价比的。

我们简单的说,巡航导弹,尤其是亚音速巡航导弹可以说得上是一种最经济实惠的武器。

以战斧式巡航导弹为例:在2017年美军采购补充战斧式巡航导弹的时候折合下来的价格才只有134万美元一枚。也就大约是6-7辆高档SUV汽车的价格。而且现在更新型的战斧式巡航导弹才只有57.5万美元的报价(雷神的卖价)。

在这个价钱上可以向敌方目标投射一枚450公斤重的战斗部。只要有小学的数学水平就可以算出这个东西是很实惠的。

这里咱们先说一个问题,为什么巡航导弹这么便宜?看一下战斧巡航导弹的结构:

这枚导弹从整体上看就是一个小型的无人机,除了在发射初期获得初速度的时候依靠一小节固体火箭动力发动机为动力,在航程的其他阶段都会使用一个小的涡轮发动机提供动力。

这枚小涡轮发动机重量仅仅有31公斤重,燃烧的燃料也仅仅是普通的航空燃油。结构简单、材料便宜就导致了战斧式巡航导弹本身成本极低。

于是,发射巡航导弹对于美军来说就成了极其便宜的事情。

相反我们再看看弹道式导弹导弹。

很多的弹道导弹,就体积、重量与射程来换算的话弹道导弹并不占优势。例如上图的KN-23射程仅仅只有420公里属于短程弹道导弹。从重量上来看这枚导弹重量3.4吨,从体积上看长度7.5米,直径0.95米。那么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射程为2400公里,重量只有1.4吨,长度也只有6.25米,直径0.52米。这么个小东西实际上是比弹道导弹飞行距离远的多的。


如果弹道导弹要达到巡航导弹的飞行距离,那么就得上中程弹道导弹了,咱们自己的例子就不说了,说印度的吧。

烈火3是典型的中程弹道导弹。

重量达到55吨,射程3000公里。可以投送的有效载荷为2.4吨(印度宣称),从实验中印度在烈火-3上也仅仅放置了650公斤的实验战斗部。所以这枚弹道导弹的实际攻击能力也就是战斧的水平。虽然不容易拦截,但是——其制造单价则是790万美元。已经是战斧式巡航导弹的十几倍了。


所以算笔账就可以知道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打中程导弹太费钱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巡航导弹的的突防能力:

从大家的印象来说巡航导弹本身速度慢就得出了一个巡航导弹的突防能力差的感觉。但是,由于巡航导弹的体积很小,拦截起来也不是特别容易的。

5-6枚战斧式巡航导弹就可以撕破一个军事基地的防空网络了,这样计算也依旧是比弹道导弹要便宜得多。


而且目前 在巡航导弹的发展商,即便是战斧式这样的老导弹最新的型号也已经考虑隐形的设计了——仔细看题图的战斧导弹头部,已经不是圆柱形了,而是以隐形的设计进行了取代。

更何况目前还有更多的新型号隐形巡航导弹被不断的设计出来。

所以说,巡航导弹的生命周期也会更长一些。毕竟——便宜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