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前的法国的装甲巡洋舰和铁甲舰是什么样的,舰舷内倾的造型有什么优缺点?

吕鲤兴


法国是最早开始建造铁甲舰的国家,1895年前完工的法国铁甲舰共有20个型号,早期铁甲舰因为处于探索状态,外形特征并未统一。

光荣号铁甲舰

1858年开工的“光荣”级铁甲舰和1859年开工的“花冠”号铁甲舰都与原来的风帆+蒸汽混合动力军舰没有什么区别,仅仅是在船壳外敷设了一层铁板。特别是“花冠”号,如果不是多了一个粗大的烟囱,看起来简直和拿破仑时代的风帆战列舰没有什么区别。

马真塔级铁甲舰

到了第三型铁甲舰“马真塔”级,外形上最大的改动就是把原来的飞剪式舰艏改为撞角式舰艏,看上去比两位前辈时髦了许多,不过撞角的唯一战果是在1875年演习时不慎撞沉了友舰。

普罗旺斯级铁甲舰

第四型铁甲舰“普罗旺斯”级是建造数量最多的一型铁甲舰,法国人一口气造了10艘,但奇怪的是居然以最老的“光荣”级为原型,只是装甲厚度增加了,也不知道法国人是怎么想的。

尚武号铁甲舰

第五型铁甲舰“尚武”号带有试验性质,外形和“马真塔”级相仿,但火炮都安放在船体中央,已经有了一点船腰炮房的雏形。

海洋号铁甲舰

第六型铁甲舰“海洋”级首次出现了耳台,就是设在甲板两舷的圆形炮座,这样可以使火炮获得更大的射角。

弗里德兰号铁甲舰

第七型铁甲舰“弗里德兰”号是法国第一艘船腰炮房铁甲舰,就是在船体中央设置一个集中设置火炮的装甲堡,同时桅杆上也出现了观测用的桅盘。撞角也成为夸张的犁型,又长又大。

黎塞留号铁甲舰

第八型铁甲舰“黎塞留”号第一次设计了舰艏炮房,安装1门可以向正前方射击的240毫米炮,所以看起来舰艏甲板明显比主甲板高出一截,这也成为后续很多铁甲舰的典型外观。同时出现了双层桅盘,多出来的这个桅盘是战斗桅盘,安装了2门哈奇开斯五管机关炮,以扫射敌舰甲板。

科尔贝号铁甲舰

第九型铁甲舰“科尔贝”级与“黎塞留”的主要外观差别是只有一层战斗桅盘而没有单独的观测桅盘,同时开始装备鱼雷发射管(外形上看不出)和防鱼雷网。

可畏号铁甲舰,其外形独树一帜

第十型铁甲舰“可畏”号是世界上第一艘钢制军舰,其舰体内倾第一次到了夸张的程度,超过以往所有军舰,这也导致中部船腰炮房明显凸出,桅盘又恢复为双层。

孤拔号铁甲舰,可见其并列式双烟囱

第十一型铁甲舰“毁灭”级是法国最后一艘船腰炮房型铁甲舰,基本延续了“可畏”号的外形,不过采用并列式双烟囱,而且2号舰“孤拔”号在舰尾出现了1座138毫米旋转炮塔。

阿尔玛级铁甲舰模型,法国的殖民地装甲巡航舰都是大同小异

第十二型铁甲舰“阿尔玛”级、第十三型铁甲舰“拉加利索尼埃”级、第十四型铁甲舰“贝亚尔”级、第十五型铁甲舰“沃邦”级都是专门为殖民地服役设计的“装甲巡航舰”,也就是题主所说的装甲巡洋舰,以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为宗旨,所以火力、防护相对于各国铁甲舰都偏弱,主要外形特征是在船腰炮房的上方主甲板有耳台,以及并列式双烟囱,这些军舰有一部分参加了中法战争,对当时没有铁甲舰的中国军舰形成了巨大威慑。

海军上将狄培磊号铁甲舰,其炮罩特征鲜明,易于辨别

第十六型铁甲舰“海军上将狄培磊”号是法国第一艘露炮台铁甲舰,在舰艏两舷、舰体中部、舰尾安装了4个露炮台,安装4门340毫米炮,并配有近乎于全封闭的炮罩。也采用并列式双烟囱。

海军上将波丹号铁甲舰,可见其犹如堡垒塔楼的战斗桅杆

第十七型铁甲舰“海军上将波丹”号第一次取消了帆缆设施,完全采用蒸汽机为动力,外形上第一次采用了粗壮的战斗桅杆,桅盘为全封闭装甲造型,这也成为后续法国铁甲舰的典型特征。3门370毫米主炮第一次采用了中线排列,类似于后来无畏舰的概念。

“奥什”号铁甲舰,若干“第一次”使该舰带有浓烈的试验性质,为此牺牲一点适航性对财大气粗的法国海军来说完全可以承担

第十八型铁甲舰“奥什”号第一次采取了低干舷,这导致其上层建筑庞大到极为夸张的地步,被称为“大酒店”,航海性能极为恶劣。优点则是第一次采用了全封闭式炮塔和二级主炮(这种概念在前无畏舰时代非常流行)。

马尔索号铁甲舰,可以看到呈菱形布置的4座340毫米露炮台式主炮,上层建筑看上去颇为臃肿

第十九型铁甲舰“马尔索”级是法国最后一批露炮台铁甲舰,其上层建筑也以庞大著称。

布纹号铁甲舰,从舰尾方向拍摄,可以看到炮管硕长的305毫米45倍径炮,其外形特征在法国铁甲舰中是独一无二的,非常容易识别

1895年前完工的最后一批铁甲舰是“布纹”级,也是法国第一级岸防铁甲舰,采取低干舷、纵列双烟囱(其他铁甲舰为单烟囱),只有一个战斗桅杆(其他铁甲舰都是两个),另一个桅杆为单棒式简易桅杆,这样设计应该是为了降低重心。舰首尾各有一个305毫米炮塔。

舰舷内倾设计主要是源于法国设计师的自作聪明,一是提高防护,二是提高稳性。

密密麻麻的舷窗降低了防护效果

当时由于火炮射程短、观瞄手段原始等原因,海战交火距离比较近,炮弹基本上是平射的,舰体设置成倾斜状,可以降低炮弹的动能,甚至将其弹开。这个原理实际上是正确的,后来的战列舰也一般都有倾斜设计,不过不是像法国人这样在舰舷上动脑筋,而是装甲带内倾。而且法国人的另一特殊爱好又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内倾对防护带来的加成,那就是喜欢在侧舷设置密密麻麻的大量方形舷窗。也许这样做是为了提高通风采光,提升水兵生活质量,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削弱了防护效果。

稳性就更好理解了,舰舷内倾会导致水线外张,这样一来舰体剖面就近似于三角形,这样一来不就很稳了吗?然而设计师却忽略了,军舰的大部分舱室是在甲板以下的,舰舷内倾直接导致舰内空间变小,那么这些舱室往哪儿放?只能堆砌在甲板上,这样一来就必然会导致头重脚轻、稳性下降。

宛如山岳的法国铁甲舰,威武有余,实用则未必

此外,法国人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在侧舷建中央炮房并且给每一门炮都配备一个独立的炮塔。几乎所有的二级主炮与副炮都能得到炮塔的装甲防护,但这些炮塔与其配置的旋转机构往往都是与其上层建筑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而此举带来的额外重量则使得军舰头重脚轻的毛病更加严重,不得不继续拓宽水线船体的宽度,这又挤占了大量的空间,于是上层建筑就越来越大。

所以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铁甲舰显得异常高大壮硕,这些复杂的上层建筑中塞着各式各样的舱室与大大小小的炮台。过于壮硕的上层建筑导致重心就高,而重心高就会造成稳性不佳,为了提高稳性又不得不让水线进一步外张——舰舷内倾就更厉害了,于是只好....感觉整个就一恶性循环。

正是因为法国人的舰舷内倾弊大于利,所以在一战后就再未有战列舰采用这种设计了。


海军史研究会员


装甲巡洋舰主要重视高速,所以装甲厚度薄及覆盖率低,铁甲舰重视火炮口径及防护,所以航速低,主要用于舰队决战,舰体内倾主要用于恶劣海况下加速排水,但不利于舰体容量布置


再攀高峰示范人


装甲巡洋舰与铁甲舰有吨位和火力配置的不同,相对而言装甲巡洋舰的吨位更大,火力配置更猛。

船舷内翻是基于当时海战时常使用撞击的战术,这样的船体造型能加强稳定性和坚固,利于撞击时船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