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引导孩子把做作业变成内在驱动的事情?

Wiil_wei


心理学研究者认为,学习的内驱力是孩子的学习不断得到强化而逐渐形成,比如取得好成绩、老师的赞扬、家长的鼓励等,这些外在行为不断强化孩子的学习,就能使孩子的学习成为一种内在驱力。

家长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孩子写作业进行强化。



第一,对孩子提出明确而又适度的期望和要求。比如给孩子明确说出数学作业半个小时要写完,而且检查的时候不能出现超过两个题的错误,达到要求就要给予极力的赞扬,其他学科的作业也是这样要求。当然给孩子规定要求的时候,一定要看孩子作业的具体的量,如果孩子一个小时努力写也写不完的作业,你让孩子半个小时写完,那孩子就不愿意写了。家长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度。



第二,对孩子的作业要给予清楚而及时的反馈。如果孩子作业错了,要给孩子讲清楚怎么错的怎样改;如果孩子做的对,就要告诉孩子,做的非常正确,这样他们不但知道将来怎样做,而且他还会把成功归结于自己的努力,以后会更加努力的去做。及时反馈就是当天作业当天给予批改、指导、修正,不要隔好几天,否则孩子把这些作业忘记了,家长给予再多的鼓励,也不起作用。



第三,要注意奖励的频率。对孩子每天作业情况要检查、给予鼓励和小的奖励,当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要给予大的奖励,比如给孩子拥抱或给孩子买一个他喜欢的物品呀。对孩子进行言语奖励的时候,一定要夸赞孩子学习的努力、刻苦、认真,而不要夸赞孩子聪明,这样孩子会更加努力、更加尽力、更加认真的去学习写作业。


焦老师讲教育


首先我们要明确,写作业对于孩子来说确实不是什么特别轻松快乐的事情。孩子之所以愿意写作业,是因为ta能有收获,否则孩子就需要你监督才能很好的写作业。


现在学校的作业比我们上学的时候多多了,也难了很多。我记得小时候三年级才第一次写作文,可是现在一年级已经开始写看图作文了。而英语我们是初一开始学,现在是小学一年级或者三年级就开始了。


每天看着孩子读英语单词,我就感觉现在的孩子真的是不容易。每天自由玩耍的时间太少了,久而久之孩子更加不愿意写作业。


那么,如何才能强化孩子写作业的观念,让孩子变得愿意写作业呢?

1、得让孩子形成习惯

孩子很容易因为玩耍过头而无法及时完成作业,那么最好的方式是固定一个时间写作业。我们不能指望孩子有什么时间观点,不能指望孩子能够很好的安排写作业的时间。一开始,家长需要协助孩子管理好作业的问题,所以跟孩子商定好一个时间,然后根据计划来执行一段时间,孩子就会慢慢养成习惯。记得在孩子有自觉性的时候肯定孩子,这样可以强化孩子的写作业的意识。

2、得让孩子有成就感

我的女儿这几天特别喜欢给我读英语课本。这是一个契机,可以让孩子收获成就感。您的孩子如果某一天想跟你分享学习上的东西,那么你一定要停下来好好欣赏ta。因为这个时候是最容易点燃孩子内心学习之火的时候,可以达到从根子上提升学习力的目标。


另外,孩子平时如果写作业写得有进步了,我们也要及时的肯定孩子。比如计算进步了,字写得更好了,作文写得很好等等。


3、让孩子能够掌握才是根本

孩子其实内在有个很强烈的需要:掌握的感觉。如果孩子感觉到自己可以掌握知识,那么ta就会自发地练习,根本不需要你去催促。但是现实中,思考总是让大脑疲累,所以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一旦思考不出,那么大脑就会选择逃避。比如走神、起情绪等等。

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啦啦队,同时也要起到导师的作用。我们需要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给孩子内心以支持,同时也要告诉孩子正确的方法。

这里需要指出一点:我们要尽量让孩子自己找出答案,不要轻易地把答案给到孩子。

如果孩子遇到困难,我们要给孩子指出解决的办法,而不是让孩子简单地得到答案。同时,我们的情绪很重要,如果我们着急,那么孩子就不愿意思考,ta会倾向于记忆答案。

主要的做法有几个:

(1)示范:一个练习不会,我们直接在白纸上写一个类似的题,做给孩子看,然后让ta自己完成自己的作业。注意:自我完成特别重要,这会让孩子慢慢收获掌握的感觉。

(2)如何纠正错题?转移战场,孩子如果脑子里面都是错题,那么ta可能把问题搞混,对错误的做法反而记忆深刻。家长应该用另外的纸或者黑板给孩子讲题,让孩子觉得这是一道新题,从而把新的方式记下来。

(3)管理好情绪:孩子容易接收到大人的情绪,如果你急躁、烦恼、沮丧,那么孩子也会陷入情绪当中,最后你发现孩子也变得急躁,容易烦躁。这样的情绪都不利于思考,所以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很重要。我们都觉得孩子要有乐观情绪,但是如果我们自己看待问题都不乐观,孩子又如何能够做到乐观呢?

以上是我给您的一些小小建议。

我是翼翔老师,教育的路上我们一起同行,欢迎关注我!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所有家长去思考,孩子现在上四年级,一路上走来,一直陪伴着他一起成长,就把我的一些心得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也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把我们的孩子培养的更加出色!


做作业带给我们的痛苦回忆可以用一句歌词来代替,那就是“回忆总想哭”,为啥想哭,是因为太多的家长被逼到了无奈的地步,我们不妨看几个例子,看看家长是怎么被那些个小屁孩逼到无路可退的:

案例一、一位妈妈陪儿子写作业,结果累到心梗住院了。这位妈妈表示,想通了,命重要,作业就顺其自然吧!
  

案例二:急诊室里躺着一位家长,据说,进来之前,一直在教孩子做作业,口里还嚷着乘法口诀,真是大爱啊!
  案例三、深夜某小区一女子大声喊叫“什么关系?啊?!到底什么关系?你说!”咋一听,还以为是夫妻之间吵架,结果。。。
  


不知道什么时候,陪娃写作业也变成了高危行业,像是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群,最好还是远离,玩笑归玩笑,从诸多的案例当中我们也确实看到了家长对于孩子写作业问题的焦灼与无助,但是一味的生气除了伤身体,也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到底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把做作业变成自我的内驱力,也就是说如何能让孩子积极主动的去做作业呢?


我们不妨还是先分析一下,造成:一做作业,鸡飞狗跳 的根源在哪里,以下列举几种因素,大家可以对号入座:


①基础太差,学习上欠账太多,做作业有难度;


②时间观念淡薄,喜欢边玩边学习;


③专注力太差,无法有效做到自我约束;

针对以上三种因素,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找准孩子存在问题的前提下,采取一一对应的解决措施:


1、针对基础差的问题,缺啥补啥,督促孩子制定合理的补弱计划是重点!


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来说,上课不专心,尤其比如说数学等学科,前面的基础没有打好,就会影响后续的新内容的学习,可能即使他想听也听不进去,因为一环套一环,根本听不懂,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在学习上形成惰性!


解决措施:

①随机补弱:根据孩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盲点,找出他的薄弱点所在,然后找到相应的章节内容,重新对孩子进行讲解,并通过习题进行巩固,最后再返回到原有的习题,让孩子尝试讲一遍,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孩子进行巩固!


②系统补弱:如果孩子作业出错量比较多,且比较集中,那就应该采取系统补弱,比如可以利用一周的时间,每天晚上做作业之前提前准备好薄弱点相关的习题,定量定时,让孩子进行练习,练习完毕立即纠错整理,坚持这样做,孩子一段时间内就能有效得以弥补!

二、针对时间观念淡薄的问题,一定要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认真进行整改!


时间观念淡薄的孩子,在上学、上课、做作业等方面均表现的不是很敏感,比如早上马上要迟到了,他还不慌不忙的坐在那里看书,你不催,他不走;再比如,上课铃声响了,别的小朋友早就提前跑进教室了,而他还没事人一样慢悠悠的往教室里面踱步!这样的情况多半是因为家长包办代替的过多!


解决措施:


①生活方面尽量减少包办代替:给孩子买个闹钟,事事学着自己把控时间,比如做作业的时候每科大约做多长时间,让他自己定时间;比如早上起床闹钟响了以后,自己起床、穿衣、洗刷各多长时间,如果超过了最终的约定时间,那没办法早餐没法吃了,不能因为孩子饿就不坚持原则,否则永远改不掉拖沓的毛病!


②学习上制定每日时间计划表格:比如有的孩子比较喜欢读书,那就建议家长把所有的书籍都能锁在书柜里,比如晚上的9:00到9:30半小时的时间是读书,如果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那可以自由读书,如果到时间没有完成,那没办法,不能允许他看书!

三、针对专注力的问题,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只是一时的问题,有的孩子可能天生专注力就差,应该区别对待!


专注力差的孩子,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当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他看上去好像听了,但是一旦再到了写作业的时候,你会发现刚才你说的全都没有用,换句话说他根本没有听的进去,反映到课堂上,就是开小差,精力不集中,走神儿!


解决措施:

①坚持每天大声读书:大声读书,而且不能读错,尽量不停顿,这是一个需要同时调动口、眼、脑相互协调的方法,孩子想要一次性读好,必须高度集中,绝非易事,坚持下去,不要半途而废,早晚会有效果!


②乒乓球干扰游戏:经常我们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发出一些声响,比如当我们接打电话的时候,有的孩子的注意力就会因为我们的声音而分散,比如短暂的发愣或者走神儿,通过乒乓球干扰游戏可以有效的改进孩子容易受外界环境干扰的问题!具体方法就是让孩子把乒乓球拍水平方向握在手里,然后把乒乓球放在球拍上面,让孩子围着桌子走,父母可以在旁边发出各种声音进行干扰,孩子要保证不受影响,保持球在球拍上而不掉下来!


③挑火柴棒:这是一个我们小时经常玩的游戏,把十几根火柴棒杂乱的摆放在地面上,然后一根一根取出,往外取的时候只能挑一根,碰到别的就算输,由另一个人接着挑,火柴棒也可以换成雪糕棒或者牙签!

做作业不是简单的对所学知识的复现,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看出孩子的一些内在的学习品质,比如专注力等,对于孩子的作业,我们的家长既要注重发挥孩子的自觉与独立性,又要根据出现的问题,尝试采取各种措施去帮助孩子矫正存在的问题,要有耐心,更要有信心,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有非常明显的改变!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你好,我们先来看一下,没有内在驱动力的孩子是怎么做作业的?

孩子放学回到家,就会先想着玩一会,极少主动先去做作业,可能会要在父母很多次催促的情况下才开启很不情愿写作业模式。做作业时会是一种应付式的状态,不够认真,也不够连贯性,先玩一会,再写一会。或者把写作业当成一份任务,孩子对这份任务特别没有激情,以上的现象基本是孩子写作业,缺乏内动力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影响孩子写作业的内驱动力呢?

影响孩子写作业的内驱动力,有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个是外因,来自父母或环境

1环境

孩子在写作业时有比写作业,更能激起孩子兴趣的事在影响孩子。例如,家人在玩游戏,或者他的朋友在外面玩耍过,他就要在家里写作业,或者家里的弟弟在看他也喜欢的动画片。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没办法把心思停留做在作业的题目上,自然无法体会到写作业做题目带的乐趣,相比于那些热闹的环境,孩子会逐渐觉得写作业是无趣的。



2.父母

有时候还父母直接用语言,眼神,动作表达出嫌弃孩子写作业慢,或者觉得他写的字太丑,坐姿不好,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做作业极奇不认真。当孩子被爸爸妈妈说多了,他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糟糕,自己真的会像爸爸妈妈所说的。写作业成了他最不开心的时间,挨到批评最多的时间,在父母的不认可下,孩子自然对作业失去兴趣。

第二个是内因,来自孩子自己对知识点掌握不够,迖不到主导学习的信心。

如果孩子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做起题目来很多都不懂,那么学习对他来说是一件难事,在难事面前,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反而会有点怕写作业。孩子没有信心,自然内在驱动就不够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激发孩子写作业的内在驱动力呢?

首先,让孩子主导学习,弄清每个知识点

在我孩子从幼儿园上一年级第一学期开始的时,我每天都会向孩子发出题目邀请,希望他能主动与我分享他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点。

当孩子拿着课本来跟我分享时,我就会邀请让孩子来当我的老师,让孩子大声的带读他的新課文或拼音。完全让孩子去主导他的学习,让他做学习的主角。

如果发现孩子有不懂的知识点,一定要用画图或者通俗易懂语言,帮助孩子把这个知识点吃透。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有能力,也有信心把写作业这件事做好,自己主导自己学习进度。

其次,和孩子一起挑战稍有一点难,合适孩子年龄特征的应用题,或者是附加题

让孩子主动学习,就要让孩子可以体会做题的乐趣,一起讨论,一起寻找从不同的角度解题方法。和孩子一起讨论题目解决方法,这一点很重要,在做题的过程中,适当表扬孩子的认真做题的态度。

我曾经用过这样的方法,后来我的孩子面对应用题和附加题都不让我来,跟他一起做了,他提出要自己一个人去先去找方法。一次一次自己找到答案,孩子就很有自信,内化成学习动力。我觉得这要激发孩子学习内动力的重要步骤,让孩子在做题,多思考,体验做作业的乐趣。

最后,复盘孩子的进步,让孩子对学习更有信心,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更感兴趣

让孩子看到他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就是等于对孩子努力的肯定。孩子会觉得他的努力是有价值的。例如,我的孩子之前写的字不好看,但通过他的努力,过了1个月后,我们再回头看一下他之前所写的字,差别是明显可以看到的,他看到自己的进步这么大,他对学习更有动力了。

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每个孩子都需要一名支持者。认可孩子在努学习上付出的努力,孩子越懂就会对新知识越感兴趣,对学习更有信心,让孩子看到她学习的过程,是从不懂到懂,专注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学会复盘总结的孩子,在前进的路上更有动力。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欢迎关注 在育儿路上,有更多的交流一起成长


晓笛育儿分享记


做作业是天底下最痛苦的事,没有作业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
没有几个孩子会说喜欢作业,没有几个家长没被做作业的孩子伤害过。
老师给孩子最大的奖励就是:今天没有作业!对孩子们来说,这是天底下最动听的语言。
可是,不管你愿不愿,作业就在那里,不离不弃,检查作业的老师就在那里,一直等你。
既然作业消灭不了,那就得想办法适应。

最好的效果是孩子把做作业变成了内心里愿意做的事情,也就是变外部压力成内在驱动。怎么做到呢?

我们首先假定以下内容是讲给小学和初中孩子的。高中生已经接近成年,能够正确评价自我,作业问题自己应该能够正确面对和解决。

首先,要给孩子讲清楚学习是怎么回事,不能光学不习,习就包括做作业。

学习,分为学和习。学是从老师那里接受、理解知识和规律的过程,而习是练习和应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讲的就是不但要学,还要练习和应用。

比如,你刚学了加法分配律,就得通过习题练习来帮助你掌握并熟练应用这个规律。

比如,你刚学了一个成语,就得通过造句等方式来理解和应用它。

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讲清楚,课堂学了,回来还得练习,老师的作业就是为练习准备的,而且是老师经过筛选的优质题目,所以,做作业是每个学生必须要干的工作,是学习的一个不可分割、不可省略的部分。

其次,要让孩子养成不抱怨的习惯。

很多孩子经常习惯性的抱怨作业,顺便抱怨老师,这是个坏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做作业的质量会下降,并慢慢变得讨厌老师,最终厌学。所以,要注意孩子的语言,一旦出现抱怨的情况,要及时纠正,给他讲清楚学生做作业的意义(如上),讲清楚做作业是学生天经地义的义务,不能抱怨,而且抱怨也没有用,徒增烦恼。

第三,要让孩子养成限时完成作业,不做完作业不玩的习惯,禁止拖延。

好多时候,不是作业难,也不是作业多,而是孩子的习惯不好——做作业拖拉,导致一种错觉,好像老师布置的作业特别多,孩子抱怨,家长不明就里的也跟着抱怨。

比如小学生,同样多的作业,有的孩子半小时就能做完,有的孩子竟然能做三、四个小时,为什么这么慢?除去上课听讲不认真,知识掌握的不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扰因素太多,一会儿吃水果,一回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个小时写不了几个字,这种习惯特别不好,家长要训练孩子在做作业之前把这些事全部干完,然后专心致志做作业。

初中的孩子受干扰的因素更多,比如玩手机、看闲书、打游戏等等。

所有的拖延最终都是一种反抗,不拖延是做作业的第一要求。

另外,最好要求孩子不做完作业不要玩,否则,玩累了再做,精力不足,效果也不会好。

第四,要让孩子体验到做作业的好处。

要及时抓住小测验、课堂回答问题、期中期末考试等机会,如果孩子表现比较好,家长要把它联系到良好的作业习惯上来,让孩子充分享受做作业带来的快乐,这有助于孩子对作业形成正确的认知。

如果考试考到了平时作业的内容或类型,孩子答的比较顺畅,他一般都会很兴奋,这是让他喜欢作业的最佳时机,要让他充分表达。

第五,要事前鼓励孩子克服困难的,事后表扬孩子某一时段的坚持。最好当着外人的面表扬。

做作业之前,家长如果对孩子说,我相信你一定能专心做作业,或者我觉得你一鼓作气半小时肯定能做完等,孩子会因为受到鼓舞而增加做作业的信心。

如果孩子一段时间表现比较好,要及时表扬他,而且最好当着外人的面,让他有自豪感,这样,以后的作业也就更愿意快快完成了。

第六,要教给孩子正确面对做作业中碰到的困难,比如作业多。

无论怎么努力,作业多和作业难的问题都会碰到,这时候孩子一般会比较焦躁,家长此时要及时出手,帮助孩子正确面对这个问题。

小学作业量一般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初高中老师喜欢布置的作业量比较大,尤其是一些老师喜欢采取“大水泡倒墙”战术,布置大量的作业,一科还好接受,关键是七八科老师都这样就有点吃不消了。

怎么办呢?

要告诉孩子,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希望你通过做作业掌握所学的知识,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做,所以,如果作业比较多,要分清主次,对自己已经掌握的很好,只是简单重复的作业可以少做或不做。如果老师检查不严格,可以自己适当取舍;如果老师要求必须做,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一部分。说实话,我就经常替孩子做点他已经掌握了的作业。

第七,要教给孩子和老师交流,争取免除重复性作业,多做创造性作业。

老师布置作业,一般不太分层,大多笼统的划个范围,每个人的作业都是一样的。省事倒是省事了,就是有时候针对性不强。这时候,可以鼓励孩子多和老师交流一下,争取让老师了解自己掌握的情况,把一些重复性的作业去掉。一般老师不会认死理,让你非做多少不可的。我们多出来的时间,可以让老师指导着做点创造性的或者延展性的作业。总之,让老师知道你是个爱学习的学生就好了,她就不会纠结在作业上了。

第八,要培养孩子对知识的热爱,真正热爱知识的孩子不但能完成作业,还会做的比老师多。

说到底,孩子的天性是爱玩的,做作业抢夺了他玩的时间,这就引起了矛盾。终极解决方案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知识本身,只有这样,他才会超越老师的要求,甚至做得比老师要求的作业还多,还好,这是真正解决内驱力的方法。

我大学老师的女儿就是一个爱知识的典型,他家里爸爸是播音学博士,妈妈是汉语言文学硕士,爷爷是一所学校的校长,从小生在这样一个书香四溢的家庭里,每天晚上一家人都抱着书读,她也就耳濡目染,爱上了读书。去年暑假我看到她爸爸的朋友圈,说爷俩每天都泡在市图书馆里,从早到晚,刚刚初一的孩子,已经把《哈利波特》英文版读完了四本,学习成绩也是级部第一。你说,这样的孩子还能受作业的限制吗?

第九,辅导作业不要吼。

之所以把它放在最后讲,是因为太多的家长“吼”功强大,有吼成抑郁症的,有吼成心脏病的,这个网上和现实中见得多了。

不能吼,不能吼,不能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因为你的吼,孩子留下了阴影,形成了恐惧,变得讨厌作业,那就坏了。何谈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性?

所以,不能吼啊!

要学会忍,要学会降低要求,要学会多几个角度理解孩子,不吼不叫不给孩子添乱,这是最起码的。

然后我们才能谈培养他的内驱力。

结束语:作业天天有,哪天都挺多,若要娃欢喜,内驱是硬核。怎么培养孩子的内驱力?家长要冷静下来,不急不吼,摆事实,讲道理,做榜样,想办法,多帮忙。让孩子喜欢上学习和知识,是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法。


晓行致良知


怎样引导孩子把做作业变成内在驱动的事情?

家长教育孩子有不少棘手的事情,普遍存在的莫过于几乎每天督促孩子做作业,尤其是正上小学阶段的孩子,十有八九学习主动性不够,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这方面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吧。

贪玩是孩子共有的天性,想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关键是看其所处环境,看学校家庭如何引导孩子的问题。中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大多在十至十五岁左右,尤其是小学阶段,这时候的他们根本生活学习都不能自立,没有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那是不成的。这阶段的孩子极易频繁惹怒父母,逆反心理也很重,作为孩子父母这时候千万要从学习方面耐心引导,不要有半点急躁,切忌动手动足。因此可以说,这个阶段学习的好坏基本决定他们一生的命运,即习好难、学坏更容易。

上面讲过孩子所处环境因素问题,古人有近墨者黑的道理,俗话也有与好人交往会学好,与歹人交往会习坏,前人总结的这不无道理,这都是因为这时候的孩子缺乏主见所致,因此家长的陪伴就显得十分的重要了,看看那些个留守儿童好大部分就是教育失败的例证。环境决定教育成败的因素还在于,孩子只有经常受到良好社会风气及良好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影响和熏陶,才会具备正气正能量,也才会有学习知识的动力。

那么学校和家庭应如何教育孩子呢?首先应教育他们怎样做人,接下去和孩子共同商量怎样完成好自己的事情。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责任意识的培养不是我们挂在口头说说而已,是学校老师和孩子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唯有春风化雨逐渐达到教育目的。不过把话说回来,现在的孩子大多的问题出在玩手机、电脑或无休止地看电视,的确占用了不少看书写作业的时间,成绩不差才怪呢,合理安排好这些时间是养成教育的首要问题。建议可想法找找替代品,譬如琴棋书画什么的,让孩子在娱乐中学习知识。父母较多与孩子亲密接触平等相待,出外旅游与孩子打成一遍,有目的完成一些有趣的活动等,使孩子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只有感情相通,才会心灵相通,逐步将孩子从〝三器〞中解脱出来。家庭教育失败的孩子多半在学校也属问题学生,所以说孩子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孩子正能量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教育出的结果,一旦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作为我们教育者――家长基本就成功了一半,如果他们自觉把写作业和学习技能都当成了自己的责任,那么作为学校老师和孩子父母那基本就大功告成了。

这里来个插曲,一个成功者谈及当年小学时的事情,说他那时对学习很不感兴趣,成绩也不好。有人说我聪明,父母说光聪明有什么用?一次老师送我一本《名人与他们的老师》,那里面的故事好精彩,看了十分让人感动。现在想来,就那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真是不可思义啊。

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教育下一代是件长期的任务,决不能见好就收,只有坚持才有踏实,必须记住,培养下一代的重任永远在教育者肩上!



用户王宇罡


把做作业变成内在驱动,这是一个质的变化,这需要一个量的积累,即外在驱动持续影响,形成相对稳定的状态,才能激发内在驱动的形成。

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外在驱动环境,通过多种途径,诱发孩子的内在驱动。

1、明确做作业的目的。

首先:做作业是对所学知识进行查缺补漏的重要方式。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能够检测出我们课堂上哪些知识点掌握的不够熟练、甚至不是很理解,能够及时的进行补救,避免积累成大的问题。

其次:做作业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的重要手段。

课堂上我们只是学到了新的知识,而做作业正是对知识的巩固吸收和具体应用。通过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2、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尽量给孩子安排单独学习、休息的房间,形成一种学习地点的定向作用。每当孩子走进房间,便条件反射般的想到学习。同时,家长要做好表率。试想一下,你在玩手机、看电视、高谈阔论,孩子能静下心来做作业?你拿一本书,静静的在读、在学习,孩子可能一门心思玩手机、看电视吗?换个角度,我们就会看到问题实际是处在我们家长自己身上。

3、不额外增加孩子负担。

家长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不要随意给孩子增加额外的作业。一定要给孩子留下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认识到“快得值得”,让孩子节省出来的时间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自觉、主动的去完成作业。

要把做作业变成内驱动力,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家长的有效陪伴,离不开家长的鼓励、表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考验家长的过程。家长经得起考验,孩子才更优秀。

辰心听雨


把写作业和现实生活体验连接起来。

游戏为什么好玩?目标明确、反馈及时、难度适中、自主决策。这也是内驱力的核心要素。

打麻将:目标是赢钱,一把反馈一次,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玩,怎么打牌自己说了算。

羽毛球:目标是得分,手上一震就是反馈,一般也是水平差不多的人一起玩,球来了怎么接自己说了算。

上班:目标是挣钱,客户签单老板夸奖单位发薪就算反馈,虽然同事水平有高有低,但是层级不同部门不同,具体工作虽然有手册,不过细节可以自己说了算


咱们再看做作业这事儿:

目标是啥——给老师看。为啥要给老师看?因为老师要对我学习负责?那学习到底是给谁学的?

反馈是啥——老师打分。对了:哦也,蒙对了!错了:为啥错了?错哪了?老师让我回去检查,要能检查出来错我不就不错了吗!

难度梯度——学霸:上课都讲明白了的事儿还要回家重复这么多次,好无聊;学渣:这作业留得啥?这上课讲过?这破玩意儿真的不是整我?

自主决策——标准答案只有一个,结题方式不能超纲,创新思维可以有但不许写,不按标准答案写的都算错。“作者深意”?emmmm,你确定作者自己知道吗?

以上情况一发生,不想写作业那真不是品质问题,纯粹生存本能啊。


家长能怎么办?还是从这四个方面下手:

解释一下学习的意义,以及写作业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我发现“承认写作业这事儿是应试练习的一部分”的效果非常好。

如果可能的话,找几个小朋友一起写作业,互相之间就是反馈——当然家长要能真正耐心下来听孩子讲作业不插话,也是可以的。

难度这个不太容易,文科和理科的进度也会因为不同孩子的不同学习模式而不同,真出现需要补基础的情况建议还是找1V1辅导吧。

自主决策——这个反而是最简单的,如果承认了作业就是应试练习,那么孩子自己就知道:这不过是个猜套路的游戏,重点不是答案的内容,而是得到答案的方式。


如果您是一位管理岗,您说不定会觉得这四步非常眼熟,没错,这就是管理员工积极性的办法:给予期望、小组合作、内部培训、头脑风暴会议。


家庭生涯教育吴轲


人坚持做一件事,其实都需要内在驱动力。但是这需要一个强大而理性的力量支撑,我们知道,负责理性思考的大脑额叶,需要孩子十六七岁时才能发育的比较好。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施加一些外在的辅助,以帮助孩子更快的进入写作业的状态。

谈正题之前,我们先想一个问题。

为什么玩游戏能玩一个通宵都不觉得累?而做作业做半个小时就觉得累了。

因为玩游戏的时候,是在一刻不停的给你正反馈。打一个怪,掉一堆装备和金币。打几十个怪,咣一声,升级了。人在不停接受到正反馈的时候,会很容易坚持一件事情不停的做下去。

如果我们给孩子做过一些网络课程APP的时候,会发现孩子会很容易接受他们的作业,甚至还很有兴趣的完成,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人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需要一个启动能量,如果在启动之前就预见到这件事情很难,往往会放弃。这就是我们明白很多道理,却很难做到的原因,成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

而网络作业往往摆在孩子面前的就是一道题,做完了,给一个正反馈,哇!做对了哦。启动只需要几十秒,而做完一题迅速有正反馈。会让孩子很容易坚持下去。当然我们在家做作业的时候,不能做完一题就给个正反馈,那样反而会打扰孩子的学习状态。

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减小孩子启动能量,让他能够迅速进入做作业的状态。

所以让孩子进入做作业状态的第一条,快速启动。

要做到快速启动,只需要记住一点!

那就是用一个非常简单,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的作业量让他进入写作业的状态。

孩子的作业往往分很多种,语文,数学,英语,或者还有其他的课程。这时候,我们要给予帮助的是选一个最容易达成的任务,最好是一分钟不到就能完成结果的作业让孩子先做。

比如老师布置了写五个汉字,每个20遍。整个写完对孩子来说要的时间很长,让他很容易有畏难情绪,即使坐到了桌子旁,也会拖延时间。比如玩玩橡皮,喝口水,上个厕所等等,反正就是不愿意开始。

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帮一把,跟他说,咱们先把第一个字写个五遍,孩子一会就写完了。给个正反馈,很厉害啊,字也写的挺好的!孩子这个时候就能够以一种相对兴奋的状态进入了做作业这件事情。

解决了启动问题,我们要解决反馈机制的问题。学习的难就在于反馈很慢,学了一个学期,也就是每次考试考好了会有个强反馈,其他时候很难有比较好的反馈。

针对写作业这个问题,我们如果用非常强的外在物质奖励,会让孩子异化写作业的动力,比如写完了奖赏他吃好吃的,或者写完了看电视,或者写完了打游戏这种奖赏机制。会把一个内在动力的问题物化为外在驱动力,这样长久下去也是不行的,因为到时候写作业的目的已经变成了吃好吃的,打游戏,看电视,而不是作业本身给他带来奖赏。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做完一件事,大脑都会有一个内在奖赏机制,我们需要的是用一些简单的办法强化他写作业的快感,让他觉得写作业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怎么做呢?建立作业清单,把每天的作业列成一个清单。

做清单的第一目的,是让孩子在清单列完后,专注于眼前的单个任务,其他任务先放一边,降低孩子对作业的压力感。

在孩子每完成一个任务时,大脑会自动激发一个快乐激励机制。

这时候我们用言语强化这个激励,比如:今天字写的比昨天好哦!

或者:哇,你今天的数学题怎么这么快计算完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心想,哈哈,妈妈完全没想到我这么厉害。

这个时候做作业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而且是发自内心的,并不是因为做完之后能够去玩游戏,而是作业本身就非常让人愉悦。

记住下一个动作,给孩子清单认真的贴上贴纸,或者是认真的打个勾都行。这样进一步增加孩子的愉悦感。坚持一段时间,会让孩子把做作业这件事情变成一个有内在驱动力的事情。

清单怎么列?记住几个原则

第一:第一个任务肩负快速启动的作用,需要一个简单,并且能够快速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家长细心观察,有的孩子喜欢算术题,有的孩子喜欢写字,有的孩子喜欢读课文,每个孩子不一样。

第二:后面的顺序,请孩子自主决定,初期可以引导,难易程度需要孩子自己把握。有的孩子喜欢先做难的后做容易的,有的孩子喜欢先做容易的后做难的。记住让孩子自己决定,这样有助于他把做作业这件事强化为自己能够掌控的事情。

第三:单个任务如果太复杂,可以进一步拆解为各种小任务。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天生就不让你烦扰他的作业,有的天然就没法在一开始很轻松的适应。但是我们家长要谨记,吼叫打骂不会有长期效果,时间长了,会让孩子更难学好,我们需要的是具备耐心。

如果您孩子已经有很好的学习习惯了,不要去打扰他,保持下去。如果您孩子做作业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那么今天开始试试快速启动和建立清单吧,坚持一两个月,相信孩子会给你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