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为何杀韩信?刘邦为何对此无动于衷?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在汉王朝时期,主要有两座宫殿,一座叫未央宫,这是皇帝居住的地方;一座叫长乐宫,这是皇后居住的地方。

汉十一年的春天,刘邦在前线打仗,在这期间吕后主政,韩信奉命来长乐宫商量政事,而长乐宫两边早就埋伏好了杀他的人,当韩信一进入长乐宫,吕后就命令左右武士一拥而上把韩信捆了起来,吕后没有向刘邦报告这件事,就把韩信杀了。


刘邦从前线回来后,吕后跟他说:“韩信被我杀了。”刘邦是什么态度呢?他又高兴、又同情、又叹息,又可惜,这说明了刘邦的矛盾心里。

(《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已从豨军来,至,见信死,且喜且怜之。”)

那么为什么吕后要杀韩信呢?刘邦又为何这个态度?

1、吕后立威

刘邦在太子这件事上三翻四次改变主意。

(《史记·吕太后本纪》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

顺利打下赵国后,刘邦很高兴,因为赵国的位置十分重要,他想来想去,最后决定给自己的儿子刘如意。当时刘如意只有十岁,是没有办法自己治理的,于是刘邦就给他找了两个心腹,一个陈豨负责掌兵,一个周昌负责内政。但陈豨和周昌不合,周昌就对刘邦打小报告说,陈豨正在招纳贤士,想要起兵谋反。


而当时太子是吕后的儿子刘盈,从刘如意被立为赵王的汉九年开始,刘邦开始准备换太子,身为太子刘盈的母亲吕后慌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史记·留侯世家》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吕后恐,不知所为。)

刘邦想要换太子,大臣们也为当时的太子刘盈争取,但态度十分坚决的很少,如果由十分坚决支持自己儿子的,吕后就会下跪表达感谢,比如周昌。

(《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那么刘邦换太子的理由是什么呢?刘邦以刘盈不像我作为理由,刘邦是英雄,三年推翻秦朝,四年打败项羽,他的雄才伟略平常人很难拥有的,刘盈当然比不上她,这吕后十分清楚。


而如果刘邦改易太子,吕后肯定还是皇后,将来也是皇太后,但他自己的儿子没有机会登上皇位了,戚姫母子可能将来还在她之上,这事吕后不能忍的。这个时候,有人不忍看到吕后的境遇,就向她建议说,你可以试试拉拢张良,张良是刘邦最信任的人,说不定张良有好主意。

(《史记·留侯世家》:留侯曰:“此难以口舌争也。顾上有不能致者,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汉臣。然上高此四人。今公诚能无爱金玉璧帛,令太子为书,卑辞安车,因使辩士固请,宜来。来,以为客,时时从入朝,令上见之,则必异而问之。问之,上知此四人贤,则一助也。”于是吕后令吕泽使人奉太子书,卑辞厚礼,迎此四人。四人至,客建成侯所。)

吕后拉拢了张良后,很快拉拢了夏侯婴,萧何,樊哙等人,之后又让樊哙去拉拢韩信,而这个时候的韩信表现的十分傲慢,他觉得自己是一个王,十分看不起樊哙,这个樊哙其实并不是一般人,他是刘邦的哥们,也是吕后的妹夫,韩信十分看不起他,他很生气,于是他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吕后。吕后一看韩信这么傲慢,根本看不起我这个妇人,也看不起我的儿子,现在都没把我们放在眼里,等我的儿子登基了,他也是不好管理的。而这个时候,吕后只有先立威才有更多的大臣帮助自己的儿子,刘邦挑战了自己的威严,这让吕后很不满。


2、韩信谋反

得罪了吕后后,韩信在朝中地位越来越低,于是心高气傲的他就劝陈豨一起谋反,陈豨反了,刘邦和各大臣出征,韩信就谎称自己生病不去,留在了关中。他留在关中的目的也很明显了,现在关中薄弱,他可以趁此攻下关中。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


皇帝在外打仗,儿子还很小,因此,皇帝的职权就由吕后和儿子共同承担,相国萧何辅佐。萧何可谓是给韩信的人生带来转变的人,起初韩信还是一介小官的时候,跟萧何有一次交谈,两个人很投缘,于是萧何就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但刘邦刚开始并没有重用他,他觉得自己一身才华没有地方施展,就准备离开刘邦。萧何知道后,就又把韩信追了回来,并在刘邦面前极力推荐他,请求刘邦封他为大将军。刘邦对萧何是很信任的,于是他就找来韩信,并与其交谈,发现韩信很有才华,就拜他为大将军。在韩信的指挥下,刘邦也得到了很大的回报,韩信为他打下了天下,因此韩信威名远扬,可以说萧何是韩信的引路人。


韩信为刘邦打下天下后,很自傲,连吕后都看不起。他和陈豨一起谋反了。在韩信部署好一切后,他的一个门客对韩信不满,就向吕后举报了韩信。吕后遇到这样的事情也很着急,其实吕后早就有杀掉韩信的心,毕竟韩信不接受吕后的拉拢,于是她就找来萧何商量对策。

(《资治通鉴•汉纪》: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

于是萧何就让吕后,先把韩信骗到宫中,之后将韩信拿下。不得不说韩信的死也是萧何策划的,所以有一句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刘邦为何对韩信的死且喜且怜之

韩信无疑是刘邦的爱将,毕竟他们两个人一起出生入死那么多年,多少要有点感情的。当年刘邦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穿,拿出自己的饭菜给韩信吃,这可以看出两个人是相互欣赏的。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刘邦也很清楚那些功高震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其实韩信的才能并非不如刘邦,在军事实力上他远超于刘邦,但在搞阴谋诡计和玩转政治上,韩信远不如刘邦。

(《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而韩信不知道这一点,只觉得自己有统领百万雄军的能力,就可以做刘邦,想的简单了。作为一个帝王,政治都玩不好,如何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呢?

一个人过于自负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真是实力,自负,仰着头走路,就看不到路,怎么能最后不撞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