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黑白双煞:胡亥杀死30个兄弟姐妹,赵高逼死秦国多少功臣名将

秦始皇一共有二十几个儿子,在秦始皇的众皇子中,胡亥论才干绝对不够即位的资格。他的长兄扶苏久居太子之位,秦始皇亦着力加以培养,虽然在政见上扶苏与其父秦始皇有些不同,也曾因此引发其与父皇的矛盾,但据现有史书记载来看,秦始皇从无废立之心,为了增长他的治国经验,派他到北边与蒙恬一起戍守。

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没有什么政治才干与能力,但很受秦始皇的宠爱。赵高本是宫中的一个太监,但他精通律令,字也写得好,深得秦始皇的宠信,一直提拔他做了车府令,负责皇帝的车马仪仗。赵高为胡亥的老师,教授胡亥书法和律令,故得以接近胡亥。

始皇三十七年(210年)十月,秦始皇游会稽,北抵琅邪,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随从,少子胡亥亦在随行之列。秦始皇走到平原津,突然病重,没等返回咸阳便于沙丘病逝。当时丞相李斯为防止意外之变,故秘不发丧,“载辒凉车中”,一路饮食供给不断,匆忙赶回咸阳。始皇病逝的消息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及宦者五六人知之。

始皇去世前本立好遗诏,召太子扶苏返京,主持发丧并即位。然而信尚未发,始皇已死。中车府令赵高于是私留玺书,开始蛊惑胡亥,劝其杀兄自立。受到赵高的蛊惑,胡亥与赵高、李斯一起改了秦始皇立长子扶苏继承帝位的遗诏,自己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帝位。

赵高的阴谋之所以得逞,李斯的作用不容忽视。赵高深知李斯的地位对他立胡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设法说服李斯。赵高对李斯说了他的打算,李斯起初一口回绝。赵高劝诱说:“李丞相,您还是好好考虑一下,在朝中,您的功劳能和蒙恬相比吗?您的威望、您的计谋能和蒙恬相比吗?况且,扶苏对您的信任也没有对蒙恬的深,假如扶苏即位,那丞相的职位肯定就是蒙恬的了,哪还会有您的地方。丢掉丞相倒是小事,身首异处也不是没有可能。您还是好好想想吧,命运就掌握在您自己的手里。”李斯经不住赵高的挑唆,权衡利弊,终于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边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以始皇的口吻,假造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赐扶苏剑逼其自裁,同时也以蒙恬规劝不力为由,赐令蒙恬自尽。扶苏听了诏书,流着泪想要自刎,蒙恬毕竟比他有经验,劝他向皇上申诉,如果属实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苏却说:“父皇让我死,还有什么可申诉的呢?”说完含泪自尽。而蒙恬却据理力争,不肯自裁,使者见他不听从诏命,就将他投入阳周(现在陕西子长北)的监狱里,不久也逼其自刎。

胡亥做了皇帝以后,对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大加杀戮,毫无人性。一次就在咸阳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业区)屠杀了自己的兄弟12人。另一次在杜邮(现在陕西咸阳东)又将6个兄弟和10个姐妹杀害。将闾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终也被逼自尽。他们三个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稳,胡亥找不出什么罪名陷害,就关在了官内。


等其他兄弟被杀后,赵高派人逼他们自尽,将闾他们对来人说:“宫廷中的礼节,我们没有任何违逆。朝廷规定的礼制,我们也严守不怠,我们没有一点过失,为什么说我们不是国家忠臣,要我们自裁?”来人只道,奉命行事。将闾三人相对而泣,最后引剑自刎。

在胡亥的众兄弟当中,死得名声好一点的是公子高。他眼看着兄弟姐妹们一个接一个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难逃厄运,但逃走又会连累家人,于是下决心用自己的一死来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书给胡亥,说愿意在骊山为父亲殉葬,胡亥很高兴,又赐给他十万钱。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对其他文武大臣也大开杀戒。


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开始胡亥想继续用他们兄弟,但赵高害怕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胡亥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现在河北省蔚县东北)的监狱中。

后来,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蒙恬开始不肯,声辩说要见胡亥,请他收回诏命,使者不许,蒙恬见生还无望,只得服毒自尽。对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赵高的唆使下,也大开杀戒。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为免遭羞辱而死,选择了自尽。

在杀死大臣的同时,赵高将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进去,他的兄弟赵成做了中车府令,他的女婿做了咸阳令,都是要职,其他朝中的要职也遍布赵高的党羽。

赵高从而更加有恃无恐,后又害死李斯,自己当上丞相,胆大妄为之下逼秦二世自杀,另立子婴为秦王,子婴不甘心做其傀儡,最终将赵高诛杀。虽然子婴力图整顿朝纲,重振国家,但此时六国反秦风起云涌,子婴无力回天,秦国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