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养殖河蟹能和鲤鱼鲫鱼混养吗?得注意什么呀?

天意138216740


鳜鱼,这是上等鱼,还真不小,这条有好几斤呀……”领头的是农民于兴林,今年49岁,家住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姜堰区俞垛镇春草村,一直从事水产品销售业务。后来在本村流转土地300多亩 ,养殖螃蟹。今年初,于兴林大胆改革,探索生态养殖新技术。主要是改单一养蟹,为螃蟹与鳜鱼鳙鱼混养。


不能单坐在家里搞养殖,要走出去充电,开拓眼界。”于兴林先后远道合肥、南京、武汉等地学习新技术,了解生态养殖的新方法。于兴林说,河蟹是底栖水生动物,从水体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养蟹不养鱼就等于白白浪费了湖泊的中上层水体,经济上是不合算的。但是,鱼蟹混养,要选择好鱼的品种,螃蟹与这两种鱼混养,这是生态养殖新方法。

今年年初,于兴林在蟹塘里,每亩投放4两的鳙鱼苗100多条,目前,都长到2公斤左右。据了解,鳙鱼是上层鱼,能直接摄食河蟹的排泄物,还能大量摄食水中的有害藻类,可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创造优质的水体环境。

同时,于兴林还混养鳜鱼,是为了清除野杂鱼。于兴林介绍说,因为养蟹的水面经常换水,添加养料添加水草,难以避免从天然水域中会带来一些野杂鱼,它们会跟螃蟹争食争氧气争空间。而鳜鱼专门吃活的小鱼,让鳜鱼吃掉水塘里的野杂鱼类,一举两得。 鳜鱼是下层鱼,今年春节放养的小鱼苗,现在一般都长到一二斤。

鳜鱼肉质鲜美,是上等鱼。“红烧鳜鱼”、“糖醋鳜鱼”是农家美食,鳜鱼市场销量较好。 于兴林介绍说,但是,鳜鱼苗一定要控制,不能放养过多。正常亩放养量100条。如果放多了,鳜鱼吃完杂鱼,没有养料必然自相残杀。而鳜鱼放少了呢,杂鱼会把螃蟹的饲料抢吃光,螃蟹就会去岸边打洞不退壳。

农村养殖螃蟹,同时混养鳜鱼鳙鱼,这种模式收益不错。根据目前清塘情况,每亩收获螃蟹60公斤,批发价70元一公斤,产值4200元;亩收获鳙鱼200多公斤,批发价14元一公斤,产值3000元;亩收获鳜鱼55公斤,批发价50元一公斤,产值2750元。亩产值近万元,为9950元,亩赚近5000元,农民收益翻倍,正巧是原来单一养殖螃蟹的2倍。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3~10亩,池深1.5~2米,淤泥厚度小于10厘米,防逃设施完善。池塘清整消毒后适当种植伊乐藻等水生植物。

二、苗种放养

(1)蟹种。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无病无伤的蟹种,规格为150~200只/公斤,每亩放1500只,放养时间在3月中下旬。

(2)青虾。放养抱卵亲虾或越冬虾种。抱卵亲虾规格为210尾/公斤,每亩放2公斤左右,放养时间在5月中旬;越冬虾种规格为1500尾/公斤,每亩放5公斤,放养时间在2月底。

(3)鳜鱼。6月上旬每亩套放体长5厘米以上的鳜鱼夏花20~30尾。

(4)鲢鳙鱼。每亩放尾重500克左右的鲢鳙鱼50尾(鲢鳙鱼比例为6∶1),以控制水质。

(5)饲料鱼。每亩放2冬龄鲫鱼15~18尾,雌雄比例为2∶1。

三、饲料投喂

清明前后,每亩投放活螺蛳300公斤以上,供虾蟹摄食。前期投喂的饲料以豆饼、麦粉、鱼粉或以切碎的小鱼为原料,混合成团粒投喂,或以开口配合饲料为主进行投喂;中期投喂的饲料以豆饼、玉米、小麦、马铃薯、南瓜、甘薯等为主;后期适当增投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占50%左右)或投喂河蟹生长后期专用配合饲料。

四、脱壳期管理

虾蟹脱壳前,投喂适口性专用配合饲料或动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比例占投喂量的2/3以上;增投虾蟹脱壳生长素,以保证虾蟹脱壳有充足的营养;虾蟹开始脱壳时,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化浆全池泼洒,增加水体钙含量和提高水体pH值。

五、水质调节

养殖前期以注水为主,至6月初水位稳定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以换水为主,每月换水2~3次,每次换30厘米;养殖后期每月换水1~2次。经常交叉使用生石灰、磷酸二氢钙,高温季节每15~20天施用1次,每次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或磷酸二氢钙2公斤。使用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养殖中后期每月施用1~2次,每次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5~6克,施用时间在水温25℃以上的晴天上午。


集安枫溪谷


现在在农村不管是种植,还是养殖,都很流行混养,那么水产养殖混养模式有哪些?下面为大家介绍“河蟹+鳜鱼、河蟹+黄颡鱼、河蟹十翘嘴红鲌”三种生态混养模式。

一、池塘条件

1、池塘为四周开沟筑圩的提水大塘口,池深1.5m,滩面水深 1.2m,四周用石棉瓦围栏作为防逃墙。养殖区域远离污染源,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环境条件符合GB l8407.4要求。

2、模式I为“河蟹+鳜鱼”,面积4.33公顷;模式Ⅱ为“河蟹+黄颡鱼”,面积106.87公顷;模式Ⅲ为“河蟹+翘嘴红鲌”,面积40.4公顷。三种养殖模式的池塘条件、基础设施等基本相似。

二、池塘准备

1、池塘清整

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上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排干池水,挖去过多的淤泥(仅留10cm~15cm),让池底日晒和冰冻20天以上,然后经过滤注水50cm左右,分别用溶化的生石灰150Kg/亩与浸泡的茶麸50Kg/亩全池泼洒消毒。

2、肥水

目的是培育水体中用于养殖前期的基础饵料生物,可用经过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水深30cm~40cm处,上面用底泥封盖,让其在池中慢慢释放,肥料用量为300Kg/亩左右。

3、移植水草

目的是增加河蟹的隐蔽场所和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饵料,水草种类包括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

4、投放螺蛳

螺蛳可作为河蟹的天然饵料生物,也可以净化水质。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Kg左右。

三、苗种放养

1、苗种来源与规格

蟹种由附近稻田培育提供,规格160只/kg;鳜鱼为当年早繁鱼苗经20天左右强化培育的夏花,规格为体长6cm~9cm;黄颡鱼、翘嘴红鲌为一龄鱼种,规格分别为体长5cm~8cm和体长12cm~15cm;青虾为存塘的隔年幼虾,规格为体长2cm~3cm。

2、放养时间与密度

三种模式的蟹种、幼虾于2月~3月间放养,放养密度分别为500只/亩和3 kg/亩。模式I中鳜鱼于5月底放养,放养密度16尾/亩,同时于6月初放养体长2cm左右的鲫鱼夏花l kg/亩(作为鳜鱼的饵料鱼);模式Ⅱ中黄颡鱼于3月初放养,放养密度300尾/亩;模式Ⅲ中翘嘴红鲌于3月底放养,放养密度30尾/亩,同时于7月初放养体长3cm左右的鲢鱼夏花1.5 kg/亩(作为翘嘴红鲌的饵料鱼)。

3、运输和消毒

蟹种用密网袋盛放,鱼种用塑料袋盛放并充氧,用汽车运输,运输时间为3~5小时。蟹种用25ml/m³福尔马林浸浴30分钟、鱼种用3.5%食盐水浸浴10分钟后下塘。

四、技术措施

1、饲料投喂

饲料有玉米、小麦、菜饼、南瓜等植物性饲料,淡水野杂鱼、螺、蚌等动物性饲料,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投喂遵循“荤、精、青”饲料合理搭配的原则,根据生长阶段、季节、天气等因素灵活掌握投喂量,保证水生生物吃足吃好,切忌忽饱忽饥,并掌握“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采取池边定点投喂与全池散洒相结合。

2、水质调控

控制水体透明度在30cm~50cm,水色以清爽的黄绿色为好,溶解氧5mg/L以上,PH 7~8,氨态氮不超过0.2 mg/L,亚硝酸盐0.02 mg/L以下。水位调节坚持“前浅、中深、后勤”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和促进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解氧充足。日常自然蚀水、水位过浅时及时加水;水质过浓时及时更换新水,夏秋季保持勤换水。定期全池泼洒生石灰水和使用光合细菌、EM菌、枯草菌等微生物制剂。

3、病害防治

养殖期间,每隔15天分别用15g/m³生石灰和0.8g/m³漂白粉进行水体消毒;每100 kg饲料中添加15 g土霉素进行投喂,每天1次,连喂3天为一个疗程,以防治肠炎病;水蛇、水老鼠、蛙类及蝌蚪、水鸟等及时采取诱捉、猎捕等方式予以驱赶或杀灭。

五、试验结果

模式I

河蟹成活率48.52%,平均规格163g/只,单产26.1 kg/亩;鳜鱼成活率83%,平均规格600g/尾,单产7.01 kg/亩;青虾单产5.49 kg/亩,其它鱼类单产55 kg/亩。

模式Ⅱ

河蟹成活率 43%,平均规格172g/只,单产28.44 kg/亩;黄颡鱼成活率72%,平均规格165 g/尾,单产17.8 kg/亩;青虾单产5.8 kg/亩,其它鱼类单产92 kg/亩。

模式Ⅲ

河蟹成活率51%,平均规格153g/只,单产31.21 kg/亩;翘嘴红鲌成活率82%,平均规格750 g/尾,单产15.33 kg/亩;青虾单产3.8 kg/亩,其它鱼类单产78 kg/亩。

三种混养模式亩产值分别为1874.65元、2298.45元和2117.00元,亩纯收入分别为1081.55元、1199.20元和1125.10元,与同等条件单纯养蟹相比,商品蟹规格提高20 g左右,增加效益350元/亩以上。

六、试验总结

1、试验证明,蟹池通过混养名贵鱼类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是实现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同步提高的一种养殖方式,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大力推广。

2、试验的三种混养模式中,模式Ⅱ效益最好,这是因为黄颡鱼的产量和价格都较高,河蟹的规格也较其它两种模式大,主要是在试验后期增加投喂了人工配制的软性配合饲料 (饲料配方为鱼粉35%、豆饼20%、菜饼15%、次粉15%、米皮糠10%、诱食促生长剂5%)。

3、鳜鱼、黄颡鱼、翘嘴红鲌虽然都是以肉食性为主的凶猛鱼类,但其食物结构有不同之处。鳜鱼终生以鲜活鱼、虾为饵,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如鲫鱼、泥鳅、罗汉鱼等);黄颡鱼在蟹池中除摄食鲜活鱼、虾外,还摄食人工投喂的螺蛳或鱼粉与植物性饲料混合料;翘嘴红鲌在蟹池中主要摄食水体中上层小型鱼类(如鲢鱼夏花等),同时也摄食人工投喂的死鱼或冰鱼块。因此,在蟹池混养中要尽量多考虑饲料问题。

4、鳜鱼生长中对药物比较敏感,因此在使用渔药时要有选择,精确计算用药量,尤其是高温季节更要谨慎用药,通常用低剂量或不用药。同时,鳜鱼易发生缺氧浮头,如浮头严重可导致全军覆没,因此,水质不宜过肥,可定期加注新水。保持池水清新和高溶解氧含量是混养成败的关键。

以上就是关于螃蟹三种混养模式的介绍了,其实,对于养殖户来说,采用混养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养殖效益,创造更大的利润,因此大家可以考虑这种模式哦。


东北影儿


河蟹和鲤鱼鲫鱼可以混养,对混养技术要有一定的熟练理解,下面介绍了混养技术的一般步骤:

1.池塘准备

池塘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无污染的地方,进、排水系统配套,池水深度达1.5米,坡比为1:2。池底淤泥深度不超过10厘米,面积应选择8亩左右为宜,若面积过大,对养殖鲤鱼管理不便。

2.清塘

冬季池闲时,对鱼池进行改造、清塘,若淤泥过深,可清除一部分。有条件的可对池底进行耕翻1次,然后进行药物消毒,每亩施生石灰75千克,化水后泼洒,杀灭野杂鱼和敌害。

3.水草种植

若新开池,要种植水草,有效的办法是冬季从青虾池塘内适当移植部分已枯萎的水草,让其在春季自行繁殖生长。

4.苗种放养

(1)蟹种放养:蟹种一般在气温10℃左右放养,每亩放幼蟹400只,规格在160~200只/千克。放养前必须采用药物浸泡消毒,消毒后再放入暂养区暂养,等水草长好后再养。

(2)鲤鱼鱼苗的放养:一般在河蟹蜕一次壳以后才放鲤鱼鱼苗,放养时间一般在5~6月,放养规格在10厘米左右。每亩放养1000尾,不可放养大规格的鲤鱼老口鱼种,否则会影响河蟹成活率。

5.饲养管理

(1)水质管理:应始终保持“肥、活、嫩、爽”,池水透明度掌握在30厘米左右。夏季高温季节,在水源好的情况下,加注新鲜水和适当换水。平时坚持使用光合细菌,在6月上旬第一次全池泼洒20毫升/立方米,以后每隔25~30天使用1次,用量为10毫升/立方米,以调节水质,使池水颜色为嫩绿色,使水中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

(2)合理投喂:在鲤鱼放养前,池中保持一定量的水草。清明前后一次性每亩投300千克螺蛳,让其自然繁殖,一方面可调节水质,同时产出的小螺蛳可供幼蟹吃。

在鲤鱼放入之后,通过投喂动物性饵料驯化鲤鱼,上、下午各1次。由于大量投喂动物性饵料,有部分残饵吃剩,下沉,而这部分正好做河蟹的动物性饵料。而在每天下午投河蟹的饵料时,主要投一些植物性饵料,如玉米、小麦等作为补充。

6.病害防治

主要通过定期全池泼洒光合细菌,再加上池中丰富的水草、螺蛳等净化水质的作用。通过定期在饵料中拌服2%的光合细菌,一个疗程为5天,改善鲤鱼和河蟹肠道内的菌相平衡,促进消化。

7.起捕上市

10月,蟹通过地笼诱捕,看市场行情,可立即上市,也可暂养在网箱、小塘内,适时上市。鲤鱼至春节前后,分批上市。


样样好


一、河蟹和鱼可以一起混养,混养具有以下优点:

1、不影响鱼产量。

2、不占用农田和其它池塘发展养蟹生产。

3、方法简便,技术容易掌握。

4、出塘规格较大,品质优于专养河蟹池。

5、经济效益较稳定。每亩鱼蟹混养池产值可达总产值30%~60%,净收入可达总净收入的50%~70%。

6、成本低廉。如为连片精养鱼池,池塘数量多,覆盖面积大,各池均采用鱼蟹混养模式,由于池塘生态条件较好,河蟹的活动范围不大,在河蟹生长季节,很少爬入其它鱼池,因此通常只需在池塘进排水口安置拦网,而池塘四周不必设置防逃设施。

二、混养方法

1、河蟹放养模式

 河蟹亩产量要求10kg~15kg,则放养5g/只~15g/只蟹种5kg;亩产要求25kg,放养蟹种l0kg;亩产要求40kg,放养蟹种15kg。

2、放养水花生

在成鱼池一角放养一定数量的水花生,约占池塘面积的5%~10%。放养水花生有以下好处:①水花生可供河蟹栖居蜕壳;②可供河蟹摄食(草鱼、团头鲂不摄食水花生);③如池塘缺氧或用药物全池泼洒,河蟹均可爬在水花生上,以挽救生命。

3、饲养管理

河蟹对池水缺氧十分敏感,因此在高温季节,每隔一周左右应注水一次,使水质保持"肥、活、爽"。在投饵方面,除了为养鱼投喂的草类、商品饲料外,也可适当投一些河蟹喜食的动物性饵料。饵料可投在水花生附近或水花生丛中,通常在夜间投喂。池塘防治鱼病时,禁用敌百虫等甲壳类敏感的药物。日常管理同池塘养鱼。

4、成蟹捕捞

鱼蟹混养池中的鱼类要到冬季才捕捞干池,结束生产;而成蟹必须在秋季秋季寒潮来以前捕出。加上连片精养鱼池进行的鱼蟹混养一般均不安装防逃设备,因此必须在河蟹开始生殖洄游前捕(通常9月底到10月中)。否则,回捕率明显下降。鱼蟹混养不能在鱼池内设簖捕捉,也不能干池捕蟹。一般均采用人工蟹穴、蟹罾以及夜间灯光诱捕等方法捕捉,然后放入成蟹暂养池暂养1个月~2个月后上市。


旺旺守海


可以混养,注意养殖尺面积大小,放养的河蟹和鲤鱼的数量控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