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籍归侨、开国中将苏静将军镜头下的“抗战”

 苏静(1910—1997)是龙海市海澄镇六口碑村人。他初中毕业后在家乡一所小学当教师,后进入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因在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受到国民党通缉,苏静便随父到缅甸,在仰光附近的英脉镇华侨小学任教。期间,他经常到镇上漳州同乡开的一家照相馆学习照相与冲洗技术。

  1931年,苏静从缅甸回国,在家乡海澄筹建照相馆。因帮助中国工农红军筹款筹粮、搞宣传,参加革命宣传活动,被国民党登报通缉,并没收了他筹办照相馆的全部摄影器材。苏静只好离开家乡,于1932年4月底在漳州参加工农红军,在红一军团司令部当侦察参谋。聂荣臻政委将在江西丽川一次战斗中缴获的一架拍摄8片的折合式照相机交苏静使用。从此,苏静便在中国工农红军中开始从事摄影活动,成为我军第一位兼职摄影工作者。抗日战争时期,苏静先后任八路军第115师侦察科长,东进支队司令部秘书长兼军法处处长, 115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兼敌工部部长、战时工作委员会公安处副处长,山东军区政治部秘书长。在紧张战斗之余,苏静拍摄了一批战斗性艺术性兼优的摄影佳作。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115师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取得抗日首胜,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苏静参加了这次战役,并在火线拍摄了许多伏击战实况的照片。

  其代表作有《开赴平型关前线》《登山越岭抢占有利地形》《我军机枪阵地》《满载战利品胜利归来》《进抵平型关》等。其中《平型关大战中我军机枪阵地》成功塑造了三名八路军战士的威武形象:机枪手扣动扳机对敌猛烈扫射的勇猛姿态;左右两旁一蹲一卧的两个战士愤怒的神情,充分显示八路军战士胸中燃烧着对敌无比仇恨的烈火和高涨士气。

  1937年10月,苏静在山西寿阳拍摄的《八路军医生为日俘医伤》在武汉《新华日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对日本帝国主义大肆宣扬的“皇军誓死不作俘虏、不投降,永远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精神”是一个有力的打击。这是苏静正式发表的第一幅摄影作品。

  1937年11月,继平型关大战胜利后,第115师与第129师第386旅在山西发起了广阳战斗,毙伤日军千余人,缴获战马200余匹、步枪300余支,狠狠打击了进攻太原日军的嚣张气焰。苏静随第115师主力部队南下,拍摄了一批广阳战斗照片。代表作有《广阳战斗前沿阵地》《广阳战斗缴获日军山炮》等。

  1938年春,八路军115师用缴获的照相机举办摄影训练班,由师司令部侦察科长苏静负责。这是中国解放区最早的一期摄影训练班,主要目的是为了军事侦察的需要。

  1939年3月,日军进犯晋西,八路军第115师先后在隰县五城、井沟等地伏击围歼敌寇2000余人,缴获击毁汽车80余辆。苏静所拍摄的照片为被我击毁的敌人汽车正起火燃烧。苏静在参加五城战斗的同时,还利用相机记录了这次战役,为我军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 (郑来发)

备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在漳州微信矩阵、今日头条上做品牌宣传,开业广告,产品推广,各种活动直播等,联系电话:18359614989(+微信同号,请备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