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羌塘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它与凤凰的那一场“生死恋”

前言:

这么多年来,羌塘一直是“无人区”的代名词,盗猎、偷猎、违法穿越等等也与它不断的曝光,但是今天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帮着喜欢羌塘、热爱无人区的人们回忆起那段尘封的历史。。。。

一:相识

故事发生清末民初时,故事的男主人公是一员武将,名唤陈渠珍,湘西凤凰人(对就是现在大名鼎鼎的凤凰小城),曾是持戈驻藏大臣赵尔丰帐下。

陈渠珍武备学堂出身,胆气过人,文采武功亦为人上人,初从戎,便千里戍疆迤逦康藏。自打这个出类拔萃的年轻人一入藏地,红顶子的仕途、跨民族的爱情便纷沓而至。

奈何少将军一头撞上的是大时代,他遭遇的是近代中国百年大折腾的当头炮。

辛亥革命时藏地亦有同盟会起事,协同遍布边军的哥老会,搅得漩涡四起。 陈渠珍本新派人物,同情革命,但毕竟清廷遗臣,忠义难两全,气节名节难双保,故而率部众百二十人临渊抽身、冒死遁走。更令人称奇的是,那样的乱世,一个那么年轻的男人能够赢得百二十士卒的誓死相随。

陈渠珍计划取道羌塘草原,翻越唐古拉山入青海抵汉地。羌塘,那里平均海拔近5000米,比拉萨海拔高出近2000米,是世界屋脊的屋脊。就连最耐磨的游牧者们也不敢轻易涉足的茫茫荒野。现在说起来这段历史都是九死一生。

那年是1911年的晚秋。 这一年出生的孩子里有人叫季羡林,有人叫杨绛。这一年在北京成立了一个叫清华的学堂,在广州有72个人葬身在黄花岗上,在长沙有一万个人集会掀起保路运动,在武昌有人打响了一枪。。。。反正都在后面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人物和事件。

而在荒蛮辽远的藏北腹地,有一群人在徒步羌塘,他们不是为旅游、也不是为穿越证明自己伟大,他们的目的简单而唯一-----返回中国南部、他们自己的故乡。

羌塘路茫茫,一路上极尽苦寒,断粮长达七个月。部众接二连三饥寒暴毙,几乎每天都有人永远地仰倒在雪原上,赤面朝天,连一席裹尸的草席都没有。

初上路时的众志成城荡然无存,真实的人性伴着足底的寒意渐渐滋蔓到天灵盖。道德的底线一再被撕裂,剩余的部众要么反水火拼,要么人相食。人性的丑恶比藏北大风雪还要凛冽,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恣意横生,人性的绝境中,甚至连陈渠珍都难以自保。随从亲信全都凋零了,唯剩其妻西原万里生死相随到汉地。

二:西原是谁?

西原是工布江达的藏族贵裔女,二人的相遇相知是场奇遇。

陈渠珍曾在工布江达有过一段安宁的驻防时光,他本性情中人,爱结交豪客,林芝贡觉村的藏军营官加瓜彭错就是其中一个。一日,加瓜彭错邀他做客,宴饮中,陈渠珍第一次见到了加瓜彭错的侄女西原。

西原那时不过十五六岁年纪,变身男装,为客人表演马上拔竿的精湛马术。西原矫健敏捷的英姿为陈渠珍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向加瓜彭错极力称赞。后发现是一明媚小女子,更是惊讶异常连连感叹。席上,加瓜彭错笑说既然如此错爱,那就将西原许嫁给你吧。西原娇羞不语,当时陈渠珍以为不过笑言而已,也就漫然答应。不料几日之后,加瓜彭错真的将盛装的西原送来。女装扮相的西原楚楚动人漂亮得惊人,顾盼间的一回眸,一下子揪住了陈渠珍的心。

二十余岁的陈渠珍自此堕入一段惊心动魄的爱恋之中,终其一生也无法和西 原这个名字再剥离干系。他未曾想到,这个女孩会如此的爱他。婚后西原随夫征战,她不畏流矢烽烟,屡屡临危受命。尤其是波密之役时,她于陈渠珍及其部属有居功至伟的救命之恩。那一次她跳下一丈多高的围墙,扭身伸开双臂,接住了自己的男人----在漫天飞弹流矢,几步之遥是穷凶极恶的追兵,这个长裙女子,在瞬息生死的战场上伸展开双臂,冲着陈渠珍喊:“我接住你”。 那时的西原,不过是不到二十岁的一个小姑娘。

三:“吃人”的羌塘

长时间的在高海拔地区行走,在荒野高原的生存之道,汉地来的军士们反而不如她一个普通的藏女。 可危急关头她依旧是挺身而上,不论艽野之上人性沦丧到何等龌龊的地步,都无法改变她的丁点儿本色。

饿极了的汉兵要杀藏兵果腹,相对健壮的人要啃食同袍,她不畏刀斧挺身为弱者呼号。可苟延残喘的人们早已回归到最原始的丛林法则中,哪里还管文明底线。她又冒死带人去猎来野驴野狼,只为保住羸弱者的性命。野驴野狼不常有,没被饿死的弱者只好一个接一个地被他们的同类吃掉。西原所做的一切,渐成徒劳。

她为死者垂泪,为保不住他的亲随而垂泪,她抹干泪水后誓死保住她的丈夫,她几乎已经忘记了自己只是一个瘦小纤细的女人。当人人自危,人人求自保,一切都无法掌握控制的时候,她用她唯一可以掌握的自己的这一条命来护持她的男人。陈渠珍几次透支到衰竭,欲倒地不起,西原持枪护卫左右,护犊一样地看着他。

她自己少吃或者不吃,省下口粮给他吃,她逼他吃最后一块干肉的时候说:“……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她用人性中最朴素纯洁的一切深爱着他,她以一个女人所有的一切爱着她唯一的男人……没有人比她更配得起“爱人”这个词汇。 相依为命到绝境时,他们俩订下三世盟约:六道轮回中,愿永为夫妻。

一个汉族落魄军官,一个藏族贵胄女儿,茫茫雪原上依偎在一起,呢喃着的声音被风吹散又聚拢。旁边是死去的人和没有任何生机的世界。那一刻起生死忽然变得无足轻重,他们是不再恐惧害怕的两个年轻人------反正天上地下,能与君相随,死又何妨。

情之所至,或许感动了雪域护法,上天没有收走他俩的命,西原悬起一口真气,终于护送陈渠珍安抵汉地。

整整七个月,彼时已是1912年的初夏同,从出发时的百二十人,死到最后只剩六七个人。

西原一到了汉地就去了,灯油耗干,逝去在西安城。 临终前,她遗言道:“西原万里从君,一直形影相随,不想竟然病入膏肓,不得不与君中道而别……愿君南归途中,一路珍重,西原已不能随行了。” 她用她的命来爱他,仿佛她这一生一世的任务只是来伴君一程,现任务已然完成,已然到了离去的时间。

这一年死去的还有一个叫大清的王朝,一个叫明治的日本天皇,以及1523个泰坦尼克号的乘客。。。。。

那个叫西原的女人死去时,为她悲恸的只有一个落魄的男人。除了这个男人,无人能记得她曾在枪林弹雨中举起双臂冲他喊:跳吧,我接住你。无人能记得她曾在茫茫艽野上捧着干肉对他说: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 穷困潦倒的陈渠珍孑立灵前,凑不出一副最粗陋的棺椁钱。他潦倒到甚至无法扶灵南下,无法带她的骨殖去淋一淋南方温润的雨丝。

一切都随风逝去了,荣耀和前途,信念和希望,以及爱人。

陈渠珍立在西风里,茕茕孑立。这哪里仅仅是落魄,分明是一颗心被生生剜走。人生的大悲凉,莫如斯。

四:否极泰来

按理说故事结束了,但还没有。

多年后,那个叫陈渠珍的男人重新崛起于湘西老家,广聚披甲人,割据一方。那时他几乎与自治山西的阎锡山比肩齐名,总被人唤作“湘西王”。 他似乎不明白圆融妥协为何物,他耿直高傲,屡次开罪于蒋介石,明知会被打击报复依旧屡次与蒋介石斗气。

陈渠珍一生的仕途历经清廷、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四个时代,终其一生也不屑于去磨砺棱角,圆滑处世。这个经历过羌塘大悲死地的男人,他无畏的,又岂止是权势二字。

人过中年的陈渠珍把西原接来湘西,迁葬在自己的故乡小城凤凰。他叱咤半生后,于建国初的1952年得善终,6年后,1958年,西原在凤凰的坟冢被推平,遗骸不知所终。

五:珍藏在心底的人

陈渠珍 晚年居长沙时动笔记叙生平,写了那本《艽野尘梦》。

这本书自其少年得意时起笔,从26岁驻军四川,调防西藏讲起,山川人物,藏地风土,工布奇恋,辛亥风云,羌塘生死……于西原逝去的那个夜晚戛然而止。西原离去后发生的事情,无论是东山再起的传奇,抑或种种丰功伟业,陈渠珍只字未提。全书最后一句话是:余述至此,肝肠寸断矣。

陈渠珍雄踞湘西时颇重文教,兴学建校泽被乡里,自己也勤于修学,行军帐中也是累牍的书画古籍,不仅自己读,也让贴身的人读。他的一个贴身中士小书记,本是乡痞浪荡子出身,受其熏陶也爱上了读书,乃至终生笔耕不辍,做了文人。那个小书记名为:沈从文。

沈从文一生,提及陈渠珍,皆是以恩师相称,虽著述中涉及陈渠珍的文字寥寥无几,但孺慕之情溢于言表。

人们只知沈从文,不知其师陈渠珍。

世人只知追捧《边城》,不知有《艽野尘梦》这本奇书。

众人只知道书里的边城翠翠,不知有一个藏族女子,有血有肉,名唤西原。

结语:

世人只知有羌塘,却不知无人区里有真情

我本不配来讲此故事

愿亲横穿羌塘、亲赴凤凰、祭拜西原和陈渠珍

(本文节选自大冰《艽野羌塘 尘梦凤凰》)

照片均为我们真实活动、真实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