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一票难求”,如何应对没有进项票抵扣?

张路Vacant


非请自来。

“一票难求”,那么神奇?增值税的税率及抵扣规则,是非常科学的,“有票”的可以抵扣,“无票”的不可以抵扣,但可以采用简易计税征税,总体税负基本是没有太大差别。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通常是采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更希望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有更多的进项税额抵扣。以目前看,正常的采购业务,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一票难求”可能也是出于采购价格的考虑,未从一般纳税人处购进商品(广义的概念,下同)。

我们知道,对于购买方来说,支付的采购货款包括了商品的价格及税额,比如,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价格(不含税)100万元的商品,需要支付113万元,其中13万元就是进项税额;而如果从小规模纳税人企业购买,同等条件下,只需要支付103万元。

显然,采购同样的商品,从小规模纳税那里购入,属于这里所说的“一票难求”。我想,基本上所说的“一票难求”大都属于这种情况,更有甚者,从那些销售货物不开具发票的那里购进,所支付的款项可能会更少。

俗话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同等条件下,购进业务取得而是增值税普通发票,或未取得任何发票,所负担的购入成本较低;而索取专用发票,需要支付的价款更高。基于此,企业购进业务,取得的不是专用发票,增值税抵扣的链条就断开了,也就“一票难求”。

实际中,确实很多反映无法取得专用发票的,典型的就是建筑行业,经常有小伙伴大吐苦水,纷纷吐槽说,买沙石等建材,别说专用发票了,对方根本不开发票,还谈什么进项税额?

类似这种普遍现象,我也敢提出什么建议,怕被怼。有点像炒菜,众口难调。要说如何应对,如前所述,愿意出高价钱,是解决“一票难求”的最佳选择。

大概就是这样,我先闪了。


龙门账


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而言,没有成本发票,会带来所得税成本的增加,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没有进项票,会带来增值税和所得税的双重成本增加。

分析没有进项票的原因

造成没有进项票的成因往往是比较复杂的,所谓的对症下药首先要找到“症结”的所在。一般的问题可能会涉及到以下一些:

1、如果上游大部分是小规模纳税人,并且开票意愿低,那么很有可能会造成企业缺票的情况。

2、进项票的来源是比较广泛的,有集中的材料采购,也有分散的员工差旅,也有大额的服务费用,也有零星的运输和采购,因此,要分门别类去看,到底是差在哪个环节。

3、对于大头的费用,比如材料采购、比如员工差旅,如果没有配套的政策,以制定合理的定价以获得发票、或者没有报销规章要求必须有发票,那么很有可能出现不能获取发票的情况。

4、对于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有劳务费用,但是没有发票。客户垫支的发票无法获取等,这样的例外情况,没有去进行特殊处理。

没有进项票处理措施之一

公司可以合法成立小规模纳税人,充分合理利用小规模纳税人的优惠政策,月度销售额不超过10万,按季度汇总,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不需要缴纳增值税,可以分散一些业务给小规模纳税人,值得注意的是,小规模纳税人一般不能开具专用发票,所以分给小规模纳税人的客户应该也是小规模纳税人。

没有进项票处理措施之二

1、制定员工报销制度,从费用中积累进项发票,比如差旅费,员工出差住宿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因为住宿业即使是小规模纳税人,也可以自行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所以不存在不能开具专票问题。

2、从大头解决进项票少的问题,如果供货商不能开具专票,而供货商涉及金额又比较大,那么这时候就需要和供货商协商,他如果能想到办法开具专票那么就可以继续合作,如果不能,那么是否考虑更换供货商。

3、动产、不动产的进项较大,要合理利用。车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公司跑业务,总得有车子,一个车子如果含税价10万,进项税额也有1万多。

总结

没有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万能法,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总的来说,不管采取什么方法,一定要提前做好成本测算,比如供货商不能开具专票,但是他的价格要比能开具专票的供货商低很多,那么,这时候考虑要换掉供货商就需要预估一下成本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您!

关注“金币答”持续更新更多财务干货!


金币答


没有进项票的问题也说过不少了,但“一票难求”真的不至于。

企业如果认为“一票难求”,那么归根到底是要思考有没有去“求”,用什么方式去“求”,“求”的结果如何。

之前碰到过一个老板,一面抱怨缺发票,一面又在找发票。可是对业务仔细分析下,为什么缺发票呢,不仅零星的业务没有发票,连几十万的装修也没有要发票。不要发票的原因,自然是可以取得更低的价格。

可是究竟没有取得发票划不划算呢?老板应该自己算一笔账:没有发票,这笔费用就是“三无产品“,入账没有依据,进项不能抵扣,所得税不能税前扣除。如果通过别的途径去找发票,一定会引起税务的异常,企业承担着巨大的税务风险,老板也寝食难安。

但是如果要发票呢,要面对一个问题,重新协商价格,对企业是否划算。

其实,实际中有很大比例的没有进项票都是由于这个问题产生的,当然,也可能会包含别的原因。比如:

1. 对方是个人,不愿意开票。

这种情况也不少,对方是个人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不想开票。以前碰到一个公司从个人手上租房,对方就是不愿意去开票。碰到这种一票难求的情况,只能更换供应商。有时候对方是以个人身份向公司提供劳务,对方也不愿意去开票,或者要公司承担全额税费,那么这个时候,公司也是要进行利弊的权衡,在价格上做出退让。

2. 企业人员没有取得合规发票的意识

这个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有些业务部门的人员,以为不开票就是给企业省税。那么既然销项不开,进项也不能要太多,否则就让企业的报表过于失真。其实,不开票和不要票都不能省税,只是增加了税务风险。此外,企业的人员在差旅中一般对于大票(比如机票、住宿)比较重视,而其他小票就容易漏掉,久而久之,也会形成一个漏洞。

因此,我们将没票的情形总结下,也就两个问题:利益和管理。

企业需要权衡利弊,考虑税收风险,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与供应商重新协商价格,并将开票事宜写进合同;

2. 无法协商时,重新选择供应商;

3. 考虑整个供应链的重塑,企业自己延长或者缩短供应链;

4. 考虑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综合税负。

从管理上做出改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

1. 清理所有缺票进项;

2. 针对缺票的不同情况,制定政策,进项员工培训,并要求严格执行;

3. 定期回顾执行的效果,查漏补缺。

只要企业有这个意识去做,就没有真正的一票难求,懂得做好利益权衡和内部管理,相信这个问题是可以有所改善的。


财会小童


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改革,一票难求的情况真的不多见,不至于一票难求。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首先,我们需要看下是否是企业性质造成的,本身就是成本很低的企业,本身没有什么采购和费用花销的地方。如果是这类咨询服务,研发等企业,日常进项就采购零星办公用品产生的。那进项税额少是性质决定的,没特别方法予以改善,只能在日常采购时,尽量选择一般纳税人,并让对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如果并不是企业性质影响,而是企业自身没有规范的采购管理才造成的一票难求。那实际中是比较好处理的,建立必要的采购与仓储管理的内控制度,对存货的采购进行必要的管理,要求能取得进项发票时必须要取得,采购一定要有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一票难求的境况。

总的说来就是,现在并没有一票难求,只是要分清楚没有发票的原因,从而采取对应的方式处理。


紫苡依依


古有洛阳纸贵,今有你“一票难求”!发票并没有“洛阳纸”那么难求!“一票难求”大多数情况下是伪命题。

作为一般纳税人,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进项税额的多少直接影响了公司的增值税税负、公司的成本和企业所得税的税负。出现进项发票“一票难求”的情况,企业是要好好找一下原因。

一、你所在行业进项票本身就缺少

现代服务业的中的许多行业,其成本费用的构成主要是人力成本,而人力成本是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进项发票的,这无疑增加了该行业的税负。

但这是行业本身的特性决定的,没有进项发票或进项发票少,那就默认税负高的现状吧。

这个你可找当地的政府有关部门,比如招商局、投促局等谈,只要争取获得地方税收留成的返还,如果谈成了,税负一般会降低1-2个点。

如果本地没有,可以进行迁址嘛。现在中等发达城市的区县一般都有存在一个或数个税收返还的地方。

或者成立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即使享受不了增值税的税收优惠,但较低的增值税征收率,也降低了税负。

二、如果不是行业的原因,那就是企业本身的原因

(一)客观的因素

合作的上游公司为一般纳税人,采购价格相对高;或者公司合作的上游公司以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企业、小规模纳税人为主,这类企业即使给你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也只是3个点的抵扣。

(二)主观的因素

1、因为主观认识不足,以及便宜、省事、方便等因素,采购或发生费用时,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没有发票。

2、因为主观认识不足,对公司财务的建议不理解或置之不理。

3、因为主观认识不足,对员工在这方面的知识培训、教育不足。

对于企业本身的原因,作为老板要主观上加强认识,并率先垂范,让财务人员对员工进行培训。对于采购,要和规范的供应商合作,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要进行相应的询价、比价,专票和普票哪个更合适。

若确实因客观因素不能取得进项票,一定不要想歪点子。税负增加就增加吧,税收取之于民,也用之于民。依法纳税是每个纳税人的义务,也是每个纳税人的光荣!


东岭财经


首先,节税不是偷税,很多老板分不清这两个的概念,其实老板们可以通过税务筹划的方式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尽量利用税率差异,最大化节税的技术。

我国税率制定中存在累进税率使这种方法得以应用,那么什么是累进税率呢,这里说的累进税率是指五级累进制,所谓“累进制”就是阶梯式税制,是指税率随纳税人收入的增加而升高。累进费率的确定是把征费对象的数额划分等级再规定不同等级的费率。征费对象数额越大的等级,费率越高。五级累进制也是伴随着核定征收的,五级累进制也是个人经营所得税征收的依据。比如现在个人独资企业(小规模纳税人)就是广泛采用的五级累进制。

举个案例:

以有限公司配套个人独资企业(服务业)纳税为例,如开票额在500万。

增值税:500/(1+3%)*3%=14.56(万元)

附加税:500/(1+3%)*3%*6%=0.7(万元)

个人经营所得税:400/(1+3%)*10%*30%-40500=7.6(万元)

合计:14.56+0.7+7.6=22.86(万元)

综合总税率:4.5%

可能有些老板不太了解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

(1)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投资设立企业,当然属民事法律行为,故该投资人应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且非法律、行政法规禁止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

(2)个人独资企业财产属投资人个人所有。换言之,个人独资企业本身并无独立财产所有权。

(3)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既然个人独资企业无独立财产权,投资人在其申报登记的出资不足以对外清偿个人独资企业债务时,需以个人财产来承担责任。

(4)个人独资企业仅是经营实体,而非企业法人。法人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以法人财产独立对外承担有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既无独立财产,对外又承担无限责任,故不属于法人。

企业只需要在税收洼地成立一个个人独资企业,即可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且增值税可获得地方留存部分的30%-50%的奖励(地方留存为40%),所以说综合税率在5%以内。这样的话对于一些没有进项票的企业,是非常好的一个节税方式。



保险哥哥


经常看到有人说进项发票无法取得,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

发票管理角度分析 :

这个问题应该不存在。只要注册了营业执照,做了税务报到,申请了税种核定、票种核定,就可以申请领用发票,而且领用发票途径很多,可以去办税服务厅即时办理,也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申请,自然人可以申请代开,也可以实名认证通过电子税务局代开,而且很多地方上线了代开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的平台,因此购进货物索要发票,进项发票不会一票难求。

那么造成一票难求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从账簿不健全的个体工商户进货或者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

个体工商户由于大部分账簿不健全,因此很多个体工商户实行简易征收,税款定额管理,这种模式下,今年由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提高,定额管理的个体工商户基本是起征点以下的未达点户,因此许多个体工商户本身无法开具税控发票,需要去税务机关代开大额普通发票或者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如果开票超过起征点是需要全额缴纳增值税的,因此一般是通过降低销售价格而不开具发票来销售货物,即使领用了税控发票的个体工商户,因为财务并不规范,一般是根据开票报税,因此许多个体工商户不愿开具发票,从个体工商户进货,很难取得进项发票。

而一些财务管理不规范的小规模纳税人,因为有起征点的优惠,也不愿意开具发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⑴进货一定索要发票,不要一味压低进货价格,只要交易真实存在,购进货物就要索要发票,销货方应该按照规定,根据实际销售据实开具发票。发票问题交易之前就要谈好,如果销货方拒不开具发票,可以向12366投诉或者其主管税务机关投诉。

⑵如果想取得标准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游企业要选择一般纳税人。

其实造成进项发票难以取得的状况是由购销双方的原因,进货方想压低价格最低,造成销货方利润太低不想缴税 ,因此可以说是恶性循环,只要购销双方都遵守说收法律法规,货物价格公平,发票不会一票难求。


税收视点


1:进货让供货商提供进项发票,带税进货\r2:不要在市场上随便去购进项发票,以免税务失控,照13%下来交,得不偿失。\r3:以备不时之需,进项发票额点比较底的进货商可以让多开点进项发票。\r4:不要老想着省税,国家的一切建设都需要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