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本院校辛苦吗,平常怎么度过?

野月狂浪


没有辛苦的人生就没有辉煌的明天!

首先恭喜上大学,虽说是二本院校,但好歹是赶上了大学的末班车,进入了象牙塔,在我的意识里,象牙塔是针对二本以上的院校来说的,因为从今年开始,河南省彻底不存在三本招生了,本科学历最低都是二本院校,接下来大专、中专等专科类学校和专业,专科也属于大学学历的一种,但由于大学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本科院校,专科在大家的意识里也就不那么重要了。虽然有的省市三本依然还在招生之列,不过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慢慢会被取消掉的。二本院校跟专科相比较,有一些优越感,但是要知道,上面还有很多一本、211、985、双一流等高校,每年的毕业生大量的涌入社会,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看到这里,二本院校毕业的学生竞争力还剩下多少?有没有瞬间感觉压力山大?

上高中艰难复习高考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说:“现在的血和泪都只是暂时的,到了大学你们就轻松了,因为大学就是天堂。”在十年前,这句话还算应景,但是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每年几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如果到大学以后真的把高中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当成以后生活和学习的标准,那最后哭的肯定是自己,到那时,没有后悔药可吃,遗憾也好,沮丧也罢,苦果只能自己吞。

甭管是二本院校还是其他名牌大学,未来四年或者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和实践,辛苦、累,感觉时间极其不够用,恨不得把睡眠时间都给挤占掉,那么在最后毕业的时候,你一定会感谢曾经那么努力的自己。在大家都还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你已经有好几家知名企业将要签三方,或者考上了研究生,亦或是考上了机关事业单位。僧多粥少,找工作确实是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难题,但好工作从来不愁招不到合适的人,努力学习的学生也从来不愁找不到心仪的工作,一方面是合适,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有能力有底气。不是大学毕业生太多就业岗位太少,而是自身能力在社会竞争中被淹没,从侧面也反映出大学没有好好利用起来,充实自己。

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么度过,众说纷纭,但宗旨只有一个,就是提升自身能力,包括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人处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我认为大学应该这样度过:

一、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比如:研究领域、涉及专业课、就业或者考研等信息,越详细越有利于接下来的职业规划,另外就是对自我的认知,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有何种兴趣爱好,将两者结合起来,为自己定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其实就是为大学生活立一个目标,目标让我们知道每天醒来要干什么,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每天进步一点点,量变引起质变。很多学生在大一期末考试的时候会出现突然不知道自己这一年来都干什么了,针对考试一无所知,专业课本拿起来也是艰涩难懂,复习就像是学习新课,出现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想使劲有力使不出,时间往往就是在这一点一滴的纠结中被浪费掉了。目标明确,短期计划、长期目标,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惊喜也许就在不经意之间。

二、多看书,不管是专业课还是其他种类的书,都可以涉猎,看书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来认识世界,读的越多,看得就越远。当然网络小说、言情小说除外,这些书看多了一点好处都没有,有的还特别长,内容没有逻辑不说,经常胡写八写。学校得图书馆就是最大的宝库,大学四年能把自己学校图书馆里的藏书看完,那就很了不起了,不过这种人也是不存在的。而且大学毕业以后很多学生就会发现,外面再也找不到像大学图书馆一样那么多书有那么方便的看书场所了,有相当一部分书也就只有学校有,外面书店很难买到,即使有很多书,也没有在学校时候那种超脱的心境一坐一天的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上班以后我曾经到书吧看过很多次书,环境很好,但每次都没有坐太久,经常不是刚坐下来沉下心就接到单位或者家人的电话,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据内心,再想心无旁骛的看书实属不易。

三、多跟老师、教授沟通,学有余力的可以申请参加教授的科研项目,很多时候害怕自己担不下来,但是不去尝试一下的话,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万一能行呢,这一点对以后即将考研的学生非常有好处,特别是研究生复试,参加过哪些项目,如果跟所报考的导师正好研究领域相同或者相近,更容易受到导师的青睐。还有一点优势就是大学毕业之前每个学生都需要做毕业设计或者写毕业论文,通过以后才能毕业,这几年在毕业论文的审核上更加的严格,尤其是某明星毕业论文抄袭风波以后,大学宽进严出就更加的提上日程,以后上大学容易,但是想要毕业就得费点功夫了,大学如果跟着教授做过项目,写论文就容易的多了,还可以让师兄师姐甚至是导师提前改改论文,通过率会更高,在别人抓耳挠腮不知道怎么进行的时候,你已经气定神闲搞定了,这都是积累的力量。

四、加入学生会、校团理事会、竞选班干部等,当然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要去竞选班干部,挤破脑袋进入学生会,完全没有必要,结合自身性格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如果毕业以后有进机关事业单位上班的打算,可以锻炼一下,毕竟大学也是一个小社会,提前了解一下,未来也能更好尽快适应工作,不过有时候会比较占用时间,想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来的学生还是要慎重一下,俗话说,有舍才有得,有得必有舍,多尝试一种经历对自身成长没有坏处。

度过大学的形式还有很多种,以上说的四种是比较常见的,具体大学要如何度过,是辛苦还是舒舒服服,全由自己选择,有句话说越努力就越幸运,越幸运人生就越像是开了挂似的潜力无穷。


清络饮


如果上了二本,就千万不要去名校去玩去看。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坐标武汉。最重要的大概是无法克制的自卑和不自信。学风差,环境差,这些大家都知道,但是重要的是自己真的觉得自己的学校难登大雅之堂。过分一点的可能连学校名字都不好意思说出口,至少我是这样的。学风差,环境差,老师水——这些不也是说不出口的点,给你自卑的源泉吗? 对母校难以建立的认同感,因为这个商标给自己带来撕不掉的有色眼镜,因为母校不够强大收到挫折和伤害时,并且无力反驳因为你自己都是这么觉得的——这种感觉,作为一个一直要自己直面世界的伤口的人,心理上无法叫自己逃避。甚至你恨不得不要跟母校有丝毫的联系才感到安全!

我很极端,至少目前还依旧极端。因为高中同学大多都是985,211。


记得刚来这里的时候,大家说起高中同学,我说我的那个同学某某某,现在在武汉的哪个哪个学校(事实是就算是外省的学校我还是会随口说他们哪个学校的,因为他们的学校一个高中生或多或少都听过一耳朵,我想这只是一种大家很平常的表达方式吧),他以前怎么怎么啦,讲一件事,然后同学带着笑容惊呼(这个表情自己想象一下就出来了):哇,那学校不错哎~~(这好像不是我要说的重点哎)……

后来聊了几次,他们hold不住了,因为我高中同学随便一提,都在某个211,某个听说过的重点大学。。。于是他说:你同学都好叼啊zzzzz还有类似的句式,但是一种那种酸酸的感觉,带着刻意的漫不经心。我以为很平常的一件事——然后我一开始就知道一些高校排名,专业“内幕”,以后的发展问题,考研考博,我以为是常识的东西,我的同学,整个班都一致的一无所知。就不要谈什么流行,时尚,文化,哲学,小说,这些方面的了——就像一位同学说的,在马原思修这种课会发现大家知识储备很匮乏。刚开始觉得他们聊的我都不感兴趣,都是闲扯,没有意义,没营养。

大学=孤独

现在——营养是什么?身在那种你搞学习是错的的环境里,本来就不是那种自来熟,人精,爱好就是看书,写作,了解自己感兴趣的文化之类的,我承认我还是一个很单薄的人。结果被孤立了。为了融入,只能同流合污——我不想大学四年一个朋友都没有,孤独到死。我想起我大学刚进来的时候,还真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浑身包裹着在朝精英青年发展的气场。现在,还不如我十七岁的时候呢。好多以前知道的知识好久没人交流温习已经忘记了,没有新的思想新的知识交流和吸收,感觉脑子都生了锈。

高中同学因为隔的比较远,走动很少,已经不太熟,毕竟我一个二本说他们对我不另眼看待他们自己都不信。

上次心血来潮想找回以前的自己,准备去武汉大学听一场讲座,给武大的朋友QQ发了一个消息,让他有空就给我带个路,他一直就没回过那条消息(换作是你,你能不自卑吗),后来去了以后找不到路,最后转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本来我想着迟到一点没关系吧,大学嘛,结果发现武大真的跟我们二本不一样,其实高中我也是一个很守时不迟到的人。偶尔作业没法解决,给在北京读书的朋友拍照片发过去——总是嚷嚷着学渣的他从来没有被难到,我就是偶尔不会随便发过去,没有他们不会做的,毕竟我们二本的题能够难到哪里去。

——这就是差距。当年我虽然是学渣,但是思想上还跟他们保持一个高度。虽然四六级对我来说,不是值得畏惧的事,但是跟室友一起吐槽,一起担忧(嘴上的),从来不会跟高中同学说,只会问他们六级好不好过(他们考的早一点,大家就跟问哪家面馆的的面好不好吃一样的心态),对于有些人来说,四级是比登天还难的事,四年都过不了,对于有些人来说,不过四级是难以启齿的事。曾经真的很多次觉得现在的生活真的生不如死。很难碰到几个英语讲的标准的英语老师,很多都是严重的口音,水平跟我差不多。有什么让我对自身,对母校建立认同感?这所学校给我的,从来没有骄傲。来自自身心魔,来自故友的冷落,来自长辈和网络上的“恶意”,会很容易让你变得没自信。曾经回答过一个在xx大学就读是什么体验的问题,就是我的母校。


当时还是大一,心气很浮躁,回答比较直白残忍,后来被看到的校友批,好多黑我的——我想他们一定都是生活在和谐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无法忍受异己。别的不说,只不过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罢了,那些后来考研去了211的前辈不是也说去了211才意识到以前学校学风的差距,这样说他们就觉得舒服多了没人喷了。唉。BTW,那个问题,题主明明在描述里说,说说X大跟武汉那些985,211有差距吗,如果有,在哪里。结果下面几乎就没有一个回答的人真的在回答答主这个问题。——这说是审题能力的问题我都觉得牵强附会。

——都说了是跟985,211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学校本来就跟武大这样的学校全方面的差嘛,有什么不能正视的,我说错了吗?那些说跟二本比,跟三本四本比的,这是要闹哪样——校友的素质可见一斑。好在题主明察秋毫,说我的答案是所有答案里最客观的一个,不过这还是没法抵挡喷子……校友素质已经不能直视了……真不知道那些强行答题,还大咧咧写着“实名反对”是几个意思。


漫谈生活花絮


要做好一件事,取决于你的内在的驱动力到底有多强烈。想要学好,不是嘴上说我想好好学,我要好好学。想想自己有没有过特别强烈的愿望想要实现什么目标或者想要拥有什么的那种感觉。如果对待学习能够有这种内驱力,身在何处都是可以学好的,特别是在现在网络资源这么发达的时代,想要的学习资源,只要有心,大多能找到。

我知道有人读的大专,然后专升本,考研,考博出来的,而且不止一人。

真心的想一想自己到底要怎样过大学的时期,怎么过将来才不会后悔。我一直说人可以有遗憾,但不要有后悔


Joy的摄影进阶路


和一本、三本一样,玩乐中渡过。


生活在桥北


一般来说,学校名气越大,学生就越辛苦,他们出来就越受社会欢迎。二本院校,处于公立院校的最末端,一般都在经济不发达省份较多。他们受欢迎程度自然不会太好,在学校里是比较悠闲的。平时作业很少,应付做做就可以了。考试的时候,老师简简单单出点题走个形式就可以!著名高校每年会劝退许多学生,但二本基本不让退。因为不让走,招录都成问题,再劝退?担心人越来越少呢。所以,大部分二本都比较轻松,当然也有较好的二本,要求比较严。学生就辛苦一点!你是想辛苦?还是不辛苦?


京都老客41118


你好!首先,是否辛苦与学校本身并没有太大联系。学校本身只是因素之一,主要还是要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和个人的自我期望!在普通二本院校当然要学好专业课程,进行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大学校园生活!



三老师


是不是辛苦,和院校关系不大,和你想怎么度过大学生涯有关,和你未来的追求有关。用个不恰当的比喻:高中是饲养场,有人督促一日三餐打针吃药;大学就是竞技场,资源同等、规则明确,其他的全靠你自己拼搏,是大鱼大肉还是残羹冷炙,随你便了。


高考志愿填报大数据版


辛不辛苦这都无所谓,但是大学所带来的经历是其他的事情所不能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