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上了抑郁症——很痛苦的话,就不要努力了吧?

崔雪莉自杀的新闻,相信大家或多或少看见。

网上流言满天飞,抑郁症是不可逃避的话题,但这边就不做过多评论与臆测了。

今天想讲讲一部也是关于抑郁症的电影——

上映于2011年,由宫崎葵、堺雅人主演的《丈夫得了抑郁症》


这不是一部讲大道理的电影,它根据漫画改编。

通过妻子在照顾抑郁症的丈夫期间发生的生活琐事,让大家用最平和的视角了解这个群体。

婚后五年,在IT公司上班的高崎和业余漫画家妻子小晴过着平静的生活。

高崎每天早上做便当,按照日期搭配奶酪和上班的领带,挤着密不透风的电车。

他不仅要听着电车上人群对生活的抱怨,到了公司还要忍受客户无理的纠缠,上司苛刻的批评。

这种生活日复一日,挑战着高崎的承受力。

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开始整晚整晚的失眠,犯一些丢三落四的毛病。

甚至会在上班路上对着垃圾桶发呆:都是没用的东西啊......

妻子小晴是个毫不卖座的漫画家。

她大大咧咧的性格总是会犯下一些小错误,最后都要等高崎来解决。

最近她投稿的连载被停掉了,便向丈夫吐苦水。

高崎本来就身心俱疲,这下更是连饭都吃不下。

小晴并没有察觉到高崎的异样。

直到第二天早上,高崎突然拿着小刀坐在床边说:好想死。

小晴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劝丈夫请假去医院看看。

高崎果然被确诊为抑郁症。

医生看到他病情的严重性,为他开了安眠药,让他好好在家休息。

但高崎却执意要回去工作,因为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高崎把自己得抑郁症的事情告诉了社长。

但社长毫无在意,甚至是有一点不屑:这年头,谁不忧郁?别发牢骚了!

确实,很多人没有真正了解抑郁症。

他们甚至会觉得患者只是矫情、无病呻吟罢了。

一旦事态发展到难以挽回的阶段,才追悔莫及。


高崎就是那个不被理解的人。

上班路上,他会不自主的呕吐;离开办公室,他会站在楼顶往下望;一回到家,就累得一头栽在沙发上。



高崎也是幸运的,因为有小晴陪在身边。

自从得知丈夫患抑郁症,小晴就开始回忆之前生活的点滴:

高崎吃不下饭,小晴以为是他嫌自己做的饭不好吃,就发脾气:不吃算了。

高崎很早就开始腰酸背痛,但她以为只是些小毛病。

高崎半夜打呼噜,她就生气的把他赶了出去。

现在想想,这不都是抑郁症的征兆吗,当初怎么就没重视呢?

她还想到了以前,在东京学习绘画的时候。

就是在那时认识了高崎,也是在他的赞美和鼓励下,自己的作品终于登上了杂志。

之后两人结婚,高崎对他说:你专心画画吧,我养你。

小晴体会到了丈夫的种种不易,想了治疗对策:

首先让丈夫辞职,把生活的重担全部放到了自己身上;

在清晨拥挤的电车上与丈夫感同身受:真的是辛苦你了;

为丈夫准备食物,陪他做想做的每一件事情。



其实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治疗方式,爱与陪伴就是小晴最“笨拙”却也是最好的方法。

一段时间后,高崎逐渐走出了阴霾。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家里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小晴的漫画收入并不稳定,而高崎的失业保险金也使用殆尽。

高崎开始把自己埋在被子里,为所有的事情自责。

你看,抑郁症它时好时坏,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治愈。


小晴一边节省家用照顾高崎,一边疯狂的投稿。

在对编辑苦苦的哀求下,终于获得了一份收入稳定的插画师工作。


期间两人的相处也并非毫无波澜。

一天小晴在赶稿,高崎发现了一点小错误,提醒了她。

原本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丈夫的喋喋不休和自己的心情烦躁,她便对着高崎大吼大叫。


要知道,抑郁症患者心灵本身就十分脆弱。

他们对外在事物的感知跟普通人不同,需要获得更多的认同。

高崎坐在浴室默默哭泣,所有的负面情绪都涌了上来。

他动了自杀的念头......



因为他觉得自己是个不被需要的人,想要消失。

好在小晴及时阻止,哭着跟他道歉,安慰他,才得以化解。



这件事之后,小晴更能体会抑郁症患者的不易,也更懂得如何照顾丈夫的情绪。

她的插画也摒弃以往阴郁的风格,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故事的最后,正如现实中那样,他们的书——《丈夫得了抑郁症》顺利出版。

演讲台前,高崎坦然地承认,自己依然是个抑郁症患者。

病虽尚未痊愈,但却也能更得心应手的去对待了。

回想起当初自杀时,满脑子都是小晴为自己举办葬礼的样子,就满是心疼与后悔。

而现在他已经能更好的面对自己的人生了。

因为,不管再黑的夜,都会迎来黎明。


从这部平凡的电影中,我们了解到抑郁症最真实的面貌。

其实它并非那么恐怖。真正可怕的是,没有直面它的勇气。

如果身边没有“小晴”,那就好好爱惜自己。

欢迎点赞、评论、分享,更多精彩陆续有来

也可以来我的公众号【人生电影公司】找我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