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坑了一车人,被黑得最惨的三国豪杰有哪些?

苏健朋


作为一本小说,《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完全是一种合理的艺术手法,除了极个别人物可能带有罗贯中个人看法之外,谈不上有意黑哪个。

但对比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三国演义》中的艺术形象,确实存在与历史真相截然不同的情况。

比如刘表就是被演义有意贬低的一个能臣。

在《三国演义》中,刘表的存在感很低,罗贯中借曹操之口说他是“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可是刘表作为东汉末年宗室的一大能臣,汉末群雄之一,一定有他的独到本领,如果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话,用“乱世之能臣”来形容刘表是比较恰当的。

刘表是汉室宗亲,比刘备这个冒牌皇叔要根正苗红得多。

他年轻时就享有盛名,是当时“八俊”之一,后来与因为与宦官乱政斗争而陷入“党锢之祸”,成为通辑犯。

可见他早年也是个热血青年,胸怀挽救大汉命运之志,积极投身与宦官的斗争,虽然因为斗争失败长期流亡,但他凭借这份正直和忠义得到了当时天下人的赞许。

可以说从一开始,他就是个不平凡的人。 多年之后,刘表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

汉灵帝死后,由于荆州刺史被孙坚所杀,刘表被任命为新一任荆州刺史。

当时的荆州是一个混乱的地方,受各大宗族控制,并不买朝廷的账。

刘表于初平元年十一月只身赴任,陪伴他的只有朝廷的一纸任命书。

可以说,他是赤手空拳来到荆州的,如何在此站稳脚跟都是个问题,更不要说对荆州进行有效管理了,这在当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据《三国志》记载,刘表到荆州后,十分注重与当地豪门的联系,他重用当地豪强,将蒯良、蒯越、蔡瑁等地方实力派拉在一个战壕中。


蒯氏与蔡氏都是荆州大族,在他们的帮助下,刘表打败了盘踞襄阳的张虎和陈先,收编了黄祖和文聘两员土著大将,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刘表在治理荆州时,采用拉一派打一派的方针,对一些小一点的宗族势力,能合作的就合作,不能合作的就剿灭。

《三国志》记载:“表招诱有方,威怀兼洽,其奸滑宿贼更为效用,万里肃清,大小咸悦而服之”。

就这样,刘表在荆州站住了脚跟,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南接五岭,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的一方军阀。

荆州地盘广大,又是四战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当时荆州相比中原地区,经济还是比较落后的,人口也不是特别多,所以只宜守成,而无力开疆拓土。

荆州四成强敌环顾,东有孙氏,北有曹操,西有刘璋,自顾尚且不暇,要求刘表称王称霸也不太现实。

刘表虽然是荆州刺史,但毕竟是外来户,没有根深蒂固的本土势力,那些与他结盟的豪门大族,更关心的是自己家族的利益,并不愿意为了刘表扩大地盘而冒险。

正如《三国演义》上写的那样,曹操南征,荆州大族纷纷投降,正是这些家族只考虑自己利益的写照。

刘表在对荆州的治理上还是有一套的。他利用暂时的安定,大力发展生产,提倡教化,在他的治理下,荆州“劝穑务农,以田以渔,徐粟红腐,年谷丰伙”,吸引了大批流民到荆州定居,带动了荆州经济的发展。

刘表本身是个大儒,他对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视的。

也许他不是个军事家,也不是政治家,但他绝对是个文学家和教育家。

他在荆州开设太学、郡学和私学,讲授《诗》、《书》等五经,组织儒生修改五经章句,搜集各种图书,形成了一个“荆州学派”,荆州也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一个中心地区。

有人说刘表无容人之量,当时荆州汇集了诸葛亮、庞统、徐庶等英才而不能用,刘备投靠过来还时时防备,这其实是冤枉刘表了。

刘备其实只是穷途来投,而且刘备有野心,刘表防备他绝对是正确的做法。

刘表其实是个仁兹的人,否则,刘备有十个脑袋也不够杀的。

客观上来说,我们承认刘表军事方面是短板,但是他有自知之明,相比狂得没边、志大才疏的袁氏兄弟,刘表无疑真实得多。

他是个建设者,而不是破坏者,如果他生在和平年代。

给他几十年时间,他肯定能将荆州治理得繁荣发达。

可惜他生错了时代,乱世不需要治世之臣,需要的是铁血的手腕,扩张的野心和指挥战争的军事才能。这恰恰是他的短板。

在战乱中,荆州成为一块世外桃源,一块乐土,这都是刘表的功绩。

他擅长的是儒家的礼教,所以他虽然有十万之众,却成不了一方霸主。

但是他没有扩张,却也没有失地,做为一个守成的诸侯,他爱护百姓,发展经济,提倡教育,他远比那些,只知道杀杀杀擅长搞内斗的,所谓英雄可爱得多。

歪眼小史工作室


刚日读史


被罗贯中黑的最惨的是程昱,历史中的程昱是三国第一的智将,文武双全,文能治国,武能安邦,可到演义中只是一个一般的谋士,除他之外,曹仁,曹真,曹纯,乐进,周瑜,张飞,魏延,闫行,文丑等等,黑的多了去了,只是为了突出关羽和诸葛亮。关迷,诸葛迷的还不要不服,先说关羽,忠义无双,他忠哪了,历史中两次主动投降,看看人家高顺,宁死不降算什么呢?再看关羽所谓的战绩,华雄,文丑不是他杀的,单刀赴会和他有关系吗?刮骨疗伤,华佗从棺材里爬出来了?华容道刘备追击的曹操和他有关系吗?过五关斩六将,有这种事吗?真当守城士兵全是木头?水淹七军历史中标注天灾,守荆州,也只有关二能把糜芳逼的投降,自己最后把自己作死,说他脑残都抬举他了。说他义,投降曹操,最后找刘备,真是为刘备吗?史书中记载,关二看中秦宜禄老婆,向曹操讨要,并表示把秦宜禄老婆给他,他会忠于曹操,结果曹操看到秦宜禄老婆后,直接占为己有,关二大怒之下,离开曹操,也许曹操愧对关羽,下令沿途放行,至于保护两位嫂嫂,看过历史的人,应该有头脑分析,这不可能,当时刘备在小沛,关羽在下邳,刘备的老婆是跟刘备在小沛还是和关二在下邳?三国志廖立传中,对关羽的评价就是,狂傲自大,不可一世,无统兵之能。

再说诸葛亮,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好兵权,但少谋。曹操对他评价是,用兵过于谨慎,往往失去先机,不足为虑。这也可以看出,军事是诸葛亮的短板,演义中,赤壁之战,借东风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火烧博望坡,空城计,三气周郎,华容道诸葛亮都没想到,还是刘备想到,亲自追击,最后慢了一步,孟获只擒一次,何来七次?这些都除去,诸葛亮还有什么可以吹嘘的战绩?再看诸葛亮做了那些权臣该做的事,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为了筹集资金,发行大钱,捞取百姓家财,诸葛亮不仅不劝阻,还积极的出谋划策不说,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幌子进攻东吴,除了赵云极力反对,阻止,诸葛亮干嘛呢?明知不可为,却装傻。刘备死前将兵权交于李严,诸葛亮为了夺取李严兵权,既然在李严平叛蜀汉叛乱的时候,背后使绊阻挠,让李严无法第一时间平定叛乱,骗取兵权,军政一把抓,刘禅就等于刘协,一个傀儡。刘禅为了恢复国力,安抚百姓,想修身养息,不想出击,可诸葛亮搬出先帝遗愿,强迫刘禅同意不说,刘禅想娶自己喜欢的女人,都被诸葛亮强行制止,安排刘禅娶张飞女儿为后,诸葛亮种种这些,是一个名相所谓吗?他和权臣有何区别


用户52157040082


只要是人写出来的历史,都会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更何况《三国演义》这样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细数下演义中那些被黑进煤堆中的三国人物。

一、小肚鸡肠周公瑾

周瑜绝对是被黑的最惨的三国豪杰之一,无论是在哪部正史中,记载周瑜都是“气量恢宏,雅致非常”。“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周瑜年纪轻轻,事业有成,娇妻美妾,好不惬意。周瑜智计超人,在赤壁一战名扬天下。然而这样一个人在《演义》中,火烧赤壁的功劳被诸葛亮借来的东风分去大半,最后被气死了。我估计作者罗老应该是有个姓周的仇人,才会这么诽谤。

二、脑生反骨魏文长

魏延在演义中被黑的也不轻,平白无故就被诸葛亮摸出来反骨,还断定日后必反。这样解释魏延的死因真的好么?事实上,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是蜀国唯一能独当一面的大将,只是魏延平素和杨仪不和,结果在诸葛亮死后,被掌控中军的杨仪杀死。魏延是死于蜀国内斗。大概尊刘抑曹的罗老是想营造蜀汉一团和气的氛围,才这么写的吧。

三、被喷致死王司徒

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对这一段儿印象深刻,随着诸葛亮一声:“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气的魏国司徒王朗口吐鲜血,坠马而死。原来嘴也能杀人,这一段把诸葛亮的口才描写的淋漓尽致,比之舌战群儒还要精彩许多。伶牙俐齿,抵得上十万雄师。

然而历史上的王朗真的这么不堪么?事实上,王朗和诸葛亮同是山东老乡,早年诸葛亮刚出山时,王朗的确有过招降诸葛亮的想法。然而当诸葛亮坐上了蜀汉丞相后,王朗是绝对不会自讨没趣招降人家的。这不是一个正常智商的人能干出来的事儿。估计招降诸葛亮的难度仅次于招降刘备。王朗在曹魏位列三公,不说其能力,起码智商和情商应该是在线的。

四、宁负天下曹孟德

我把曹操放在了最后压轴,实在是曹操是整本《三国演义》中被黑的最惨的豪杰。甚至说这本书就是为了黑曹操而写的。曹孟德或许算不上道德模范,但也绝对不是恶贯满盈卑鄙小人。他允文允武,忧国忧民。“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这样一个人,在罗老笔下,确成了一个宁负天下人的卑鄙小人。从书成之日,“白脸曹操”“奸雄”“曹贼”这样的字眼就流传开来,坊间民众很少会计较曹操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曹操为了结束群雄割据,北方统一做出了多少贡献。

没人会否认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十分精彩,三国这段历史这么吸引人和这本名著的关系很大。只是我们看待历史人物时,还是要区分开来,不要把文学形象作为史实来看。

《三国志》——陈寿

《曹操诗词全集》


胖哥侃历史


《三国演义》在塑造人物方面非常成功,无论人们对它是褒还是贬,其实都是受到它的深厚影响。它的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正是小说深入人心的体现,它凭空捏造的貂蝉,为国献身,美貌多智,成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并且是唯一不存于正史上的,足见形象塑造的成功。连历史上对东吴建国有大功的周瑜,也由于作者要烘托诸葛亮,被黑成墨了。还有杨修,他的死亡,也不是因为小聪明,而是政治大局推动,这些之前都有多篇涉及。


另有在演义被黑化的较惨的是曹魏的大将军曹真,真实的曹真可没有这么窝囊,他是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对手,多次击退诸葛亮。曹真本姓秦,其父与曹操有旧情和恩德,为曹操而死之后,曹真被曹操收留在身边,老曹不但喜欢人妻,也喜欢养人子,比如收留曹真、何晏、秦朗,一来可能是让人无后顾之忧,二来养子确比外姓武将好用。他也可能是五代十国养子盛行的先驱。(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曹真的勇猛智谋在三国志中有载,却被演义埋没了,变成一个不懂军事又自大的草包,不顾大局猪队友的代表。而真实的他,少年英雄,曾随曹操出猎,被一只老虎穷追,只见他拈弓搭箭,向后一射,老虎应声而倒,可见武力。大家都知道街亭之战,那就是曹真派张郃前去击败了马谡,自己带兵击败诸葛亮的疑兵赵云,诸葛亮一出受挫后,曹真又预料诸葛亮再北伐必会进攻陈仓,于是提前设防,让郝昭王生把守,使得诸葛亮再次北伐无功而返。(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丑化曹真也可能由于其子曹爽的无能,手掌大权而被司马懿忽悠死。而另一个被演义黑化的人物,就是九江蒋干,在名士吃香的时代,蒋干的辩才在江淮第一,没有碰到对手,应该是在孙策死后不久,曹操有心招揽周瑜,便派出蒋干前往当说客,一如演义般无功,两大名士过招,点到即止,周瑜辩才上未必高于蒋干,而蒋干也见机而退,没有盗书和再去一事,自然没有影响赤壁之战等事。


南方鹏


《三国演义》让很多英雄人物与历史有很大差距,有人被美化,有人被黑化,个人看来,下面几人被黑的比较惨。

首先就是周瑜。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人,名门出身,却和贫贱出身的孙策为总角之交。孙策长大后以传国玉玺向袁术换来孙坚旧部,东渡长江,周瑜就开始随孙策征战,陆续击败笮融、薛礼、刘繇等人,之后留守丹阳,后因袁术派人担任丹阳太守,周瑜返家,在袁术手下担任居巢长,开始为孙策挖袁术的墙角,结交鲁肃,说服其南下江东。建安三年(198年),周瑜再次南下江东,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继续领兵随孙策征战,夺取江东六郡,建立孙氏基业,升任中护军、江夏太守,镇守巴丘。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周瑜与张昭一起辅助孙权,没有发生大乱,权力交接安然度过。建安十三年,随孙权讨伐江夏黄祖,破城,斩杀黄祖,报孙坚之仇。同年,率孙刘联军与赤壁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此后又攻曹仁于江陵,夺取南郡;还想越过荆州夺取益州,但因病逝导致计划夭折。

周瑜在历史上的评价很高,孙权称其“雄烈,胆略兼人”;刘备认为其“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曹操的使者蒋干见过周瑜后,称其“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就连与其不睦的程普,周瑜也能折节容下不计较,最终令程普叹服,言“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陈寿称其“性度恢廓,大率得为人”,受到江东文武的敬仰。不但如此,周瑜还是个帅哥,初入江东,和孙策一起被称作“孙郎”、“周郎”,更精通音律,宴会上就算喝了酒,也能分辩出后面的琴声有没有错误,“曲有误,周郎顾”。

但就是这么个英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却成了个小人,气量狭小,嫉贤妒能。如今人们对周瑜的印象,大约都是从《三国演义》里来的,什么“三气周郎”、“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都不是什么好词,“借东风”、“草船借箭”中都是衬托诸葛亮的反面人物,大概也就是“蒋干盗书”中展现了一会计谋。可以说,《三国演义》把这位东吴首位大都督黑得几乎一无是处,而关于其功勋方面,要么是转到别人头上(如诸葛亮),要么就略过不写,最后还让周瑜被诸葛亮气死,死都不得安宁。

其次是魏延。魏延字文长,义阳人,大概是刘备在荆州的时候投到刘备麾下,随刘备入蜀,因有功被升任牙门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夺取汉中后,刘备越过张飞提拔其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让一众文武吃惊不小。而且魏延非常有自信,刘备问他如何对敌时言“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完全没想过打不过失地丢城的事。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魏延镇守汉中时,北部边界从未出过意外,直到建兴五年诸葛亮移驻汉中为止。

魏延是个有个性的人,桀骜不驯,有能力、有想法,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一直想单独领兵,“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但诸葛亮一直不许,所以比较有怨言,“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用现代话来说,大概魏延就是个刺头,有能力,但不好管。所以自诸葛亮以下,大部分人都敬畏其三分,唯有杨仪不服,一直和魏延对着干。诸葛亮大概也看到了这点,用杨仪来制约魏延,最终在其去世后,二人之间的矛盾激化,互相攻击,魏延失去大义,士卒离散,被马岱斩杀。

《三国演义》中,魏延的形象与关羽比较相似,也是关羽引荐给刘备的,但诸葛亮一见魏延,就要将其斩杀,说其脑后有反骨。好吧,其他什么也不用说了,就这一句话定了魏延的终身,直到千年后的今天,脑后生反骨还是魏延的代名词,再没有第二人。

第三是曹操。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三国中魏国的开创者,一生征战三十余年,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征乌桓、定关中……多次身处绝境,正如他自己所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提拔寒门士人,大兴屯田,促进了连年征战的北方生产发展。但就是这么个雄才大略的人物,在《三国演义》中被黑的不像话,时刻都表现着曹操的奸诈本色,如误杀吕伯奢一家时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梦中杀人,割发代首,缺粮食置换大小斛等,但要知道,这些事件,多出自于《曹瞒传》。要知道《曹瞒传》是吴人所作,从其名字就能看出,对曹操有一种侮辱性,很多都是虚构的,本来就是用来黑曹操的,《三国演义》将其拿过来加以拓展,于是就有了我们在舞台剧上看到的白脸曹操。

最后,刘备大概也能算一个。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三国中蜀国的开创者。出身贫寒,也是因为身逢乱世,才有了他发挥的机会,战场搏命才换来了进入大汉官场的机会,但屡屡不顺。但刘备从不言败,一点点积累声望,最后名传天下,受到时人敬仰,积累了资本,得到一些人才的投效,这才在赤壁之战后有了立足的本钱,并在此后夺取益州,三分天下。虽然也犯过不少错,但从一个小人物走到一国开国之主,可见其也是个雄才大略的人。但在《三国演义》中,却经常见到刘备哭泣,以至于有了那个歇后语: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也许罗贯中的本意是好的,是为了彰显刘备的仁德,但正如鲁迅所说“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真是鲁迅说的)”,硬生生把一个正面人物写得有些不堪,成了“实力不够,眼泪来凑”的典型,以致很多人对刘备心生反感。


三国逐梦


应该是关羽。

1)认弟弟为大哥。

关羽确实有辅佐刘备,但并没有刘关张结拜之事。关羽实际比刘备的年龄还大些,即使结拜也应该关羽是大哥,刘备辅佐关羽才合适。你说关羽委曲不?

刘备生于公元161年,关羽生于公元160年,关羽比刘备大一岁。张飞生于公元168年。

2)本读儒家春秋,但死后弃儒护佛。

三国演义中,仅因普净曾搭救和后来点化关羽,关羽成了佛教伽蓝,相当于放弃生前信仰。罗贯中加入这一情节,好象没有必要。

3)本来已受普净点化,又暗里害吕蒙潘璋,却放过孙权(跟二战后对日本战犯处置竟很相似)。为报私仇可显圣,刘备遭难却不显圣,完全显现不了关羽忠义。

4)立军令状后义释曹操,从任何角度讲都是一大污点。

还有很多,细读后实际损害关羽形象。我崇拜关羽之后,很少读三国演义了。


展示你追风一面


魏延怎能和赵云相比,从武艺,和重任,都不是一个档次,赵云保护刘备安全,入东吳招亲,谁有这个能力当此任,就是关羽也不能做到,保护诸葛亮入东吳在敌营出入,无人敢挡,整个三国只有赵云数次担当,关羽单刀赴会,在走之时都拉着鲁肃,不然恐走不脱,在年已七十还任先锋大将,斩杀韩德父孑五人,是魏延所不能办到的?


华247214281


被黑的最惨的肯定是魏延。

魏延是被严重低估的优秀将领,这一点好多人都赞同,也包括我。在整个三国里,魏延那都是拿得出手的人,在刘备阵营里,也是仅次于五虎上将,其能力甚至还高于五虎将(不说武力)。


刘备夺得西川后,让魏延镇守汉中,魏延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任,镇守汉中多年,没有发生什么异常,并且还亲自在汉中设置了多道防线,保障了汉中的安全。

三国后期,魏延又是蜀汉第一将,跟着诸葛亮北伐,立下很多功劳,可谓是智勇双全的将才。


但《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第一次见魏延,说他脑后有反骨,这简直是胡说八道。诸葛亮总不会闲着无聊去翻看魏延的头吧!再说,以前又没有见过魏延,怎么可能第一次见面就知道人家脑后有反骨。

所以说,《三国演义》里被黑的最惨的就是魏延了。


南影小生


不请自来,我认为被黑的挺惨的一位便是周瑜了。

周瑜跟诸葛亮的恩怨情仇

①诸葛亮智激周瑜

演义中,周瑜回到江东,想要试探诸葛亮于是,跟鲁肃在诸葛亮面前就对曹操是降还是战展开了一段激烈的对话,诸葛亮早早明白了周瑜的用意,说鲁肃不是明白人,应该听周瑜的,然后说只要把大乔跟小乔送给曹操就没事了,于是把周瑜激怒了,势要跟曹操决战。但实际在三国志中,这两个人基本没有见过面,而且也是周瑜一直力排众议跟孙权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孙权才决定抗曹的。

②周瑜小气让诸葛亮借东风,借箭

说周瑜认为留着诸葛亮对江东百害而无一利,决定害死他,又是让他借东风,又是造箭的。实际上根本没有这回事,纯属是罗贯中为了神话诸葛亮给他安排的故事。周瑜也没有很小气,试想人家周瑜二十四岁就拜中郎将了,家室好,懂音律,老婆漂亮,又有才华,怎么可能会轻易嫉妒别人。三国志中记载: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③曹仁大战东吴兵 孔明一气周公瑾

说当时周瑜跟曹仁打了半天,马上就要把荆州占领时,诸葛亮用计把这几个城都全部占领了。实际是周瑜跟曹仁打斗的时候,诸葛亮还在桂阳、长沙,收赋税呢!(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周瑜真的赔了夫人又折兵?

说是。周瑜要不回荆州,想用和亲用孙尚香相亲来扣住刘备,诸葛亮用三个锦囊化解了周瑜的阴谋,气的周瑜吐血。实际呢?周瑜只是跟孙权建议,用美人计跟奢华的东西来堕落刘备的意志,让他不能跟关张一直在一起。但是孙权说昂曹操老贼现在还在北方,刘备又不好管制,应该多招揽人,根本就没有采纳。(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所以说,周瑜可以说是三国里被黑的很惨的之一了。


每日良言


受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的影响。三国时代很多英雄人物的脸谱都被固定化了。因为他的高度传播,现在世人知道的人物大多都固型于这部著作。从春秋笔法为尊者讳开始,即使司马迁的史记也带入很多的个人情感。更加别论其他的通俗文学作品了。

每一个作者都肯定要带入自己个人感情,这个本来无可厚非。不然的话就千人一面。但是部分的作品里面的历史人物由于特殊需要,就被过分加工。三国演义就是这一类。

因为小说的成功,小说中经过艺术加工的人物也变成了历史上的本来面目。有一些人是被过度神化、有一些人则被极度黑化。

受制于儒家文化的影响,一个人非忠既奸。不是黑的就是白的。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作品中,正邪分明,忠奸易辩。即使到现在很多的作品中,包括影师作品也是一以贯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观点那就是一个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

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文学作品因为剧情需要好人好到傻,坏人坏到死。三国演义中有很多的人物都背离了本来历史面目。

歪史三国集团中各举一个被黑惨的。譬如魏延、曹真、周瑜等人都被艺术加工的他们本人都不认识自己了,照照镜子,这么黑,猛一看可能以为自己是山西煤矿挖煤的。

被黑的最惨的那个肯定非魏延莫属。历史上的魏延实力不亚于所谓的五虎上将。事实上,他受刘备的重用远超后勤侍卫队长角色的赵云。在荆州时候就跟随刘备,刘备入川时候就带了魏延、刘封、黄忠几个人。

刘备夺取汉中以后越过张飞直接将魏延划拨为方面大员,他也不负众望。任内汉中稳如泰山。

分水岭就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北伐,魏延作为重要将领一直受到诸葛亮的压制,利用他的能力,但是打压他的功劳。导致诸葛亮死后,魏延于杨仪争权失败被杀。

演义中一开始就是魏延多次背叛,于是差点被有先见之明的诸葛亮斩了。后面更加是算好他会谋反,提前安排马岱卧底一举斩杀魏延。由忠臣变成反贼,诸葛好聪明。

周瑜呢大概仅次于魏延吧,作为东吴政权的创业者之一,年纪轻轻就战功卓著,正史上更加的宽宏大量。受到多方好评。平定江南、鏖兵赤壁都少不了周瑜的英姿,周瑜本人肯定不知道,为了美化诸葛亮啥都不一样了。

赤壁之战的功劳被划给了借来东风的诸葛亮。战果则被刘备借走。可怜的周公瑾忙前忙后,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气的心疼加肺疼。接着又被诸葛亮设计戏耍几次于是,气量不凡的周恁是被气死了。少年得志的周公瑾变成鼠肚鸡肠的人,诸葛好能耐!

曹真呢,作为曹魏宗室大臣,多年征战有功,曹丕即位以后,平定凉州叛乱,又讨平羌胡的叛乱,随曹丕南征东吴,战功卓著。在诸葛亮北伐时候,遇到的是对手曹真,而不是司马懿。天纵英明的诸葛亮被这个看似草包的曹真挡着无计可施。但是罗贯中大笔一挥,曹真成了无能代表,司马懿变成了运筹帷幄的大将。

实际上,曹真在的时候,真没有司马什么事情。演义中被诸葛亮戏弄的曹真仓皇失措,但是正史上曹真料敌于前,指挥有方,成功挫败诸葛亮的第一次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多次顾虑曹真,结果多年后曹真怕诸葛亮怕的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