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失业潮来临的时候,还有员工离职?

一直吃的鱼


看看现在网上的两大极端,一部分人说,现在工作不好找,因为出现失业潮;还有部分人说,现在根本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因为有用工荒。一个失业潮,一个用工荒,竟然同时出现在一些职场人的视野中。

先抛开用工荒不说,说一下,失业潮,什么是失业潮?就是出现普遍性大量人员失业的情况,失业率已经达到了不正常的比例。题主的问题,需要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成立,否则,就不成立。

要想知道员工的离职成因,就需要对“失业潮”现象简单解读,只有知道了基本的背景,我们才好判断其离职动因。

怎样理解大家眼中的失业潮?

1.首先要明白合理的失业率区间

一般情况下,失业率在4%-8%是正常区间,超过这个区间不正常,也就形成了题主所说的不正常。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1999年到2019年6月1日,我国的平均失业率为4.08%,2019年第二季度失业率为3.61%。从数据来看,属于正常区间。全局来看,没有达到失业异常的程度。

从2016年以来,失业率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所以,从整体上来看,题主说的失业潮不成立。

2.因为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与部分行业的发展态势不同,部分区域或者行业的劳动者会出现临时性流动比率提升。

A.不同区域,其就业人数变动趋势不同,带来的就业压力不一样

如上图,是广东与河北两省某一时间阶段的就业人数对比。随着社会发展,广东就业人口呈现逐步趋稳的态势,而河北的就业人口数量则呈现下滑趋势。

就业人口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地产业结构的稳定程度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显然,相对于广东来说,河北近几年的从业人数下滑比较大,这与河北整体产业改革调整以及河北的经济发展势头有一定关系。

换句话说,河北的从业人数下滑,极有可能出现失业人数数量增加的情况,而广东则不会这么明显。

B.产业结构调整给带来的影响,对于职场就业也是非常大的。

一直红火的行业,如房地产业,原来蓬勃异常,房地产开发、经销、建筑业及其建材行业的产业链对于吸引了大批的职场就业者,但是随着房产行业的升级调整,以及国家的宏观调整,整夜产业链正在进行深层次变革,加上金融政策对资金链的影响,能够提供的就业机会就比原来少多了。

这种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大量的房产行业的从业者会跳槽、离职甚至失业。过去几年,我就亲眼目睹大量的房产公司营销或者管理人员到处面试求职。

但是,对比鲜明的是另一些新兴行业,比如人工智能,则出现巨大的人才缺口。

整体上来说,国家并没有出现失业潮。基于行业变革和产业淘汰以及部分区域的特殊经济升级调整,在特定的区域或者行业会出现离职人员数量较多的现象。

那么,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与员工离职之间形成怎样的关系呢?

1.首先,行业不利条件下企业的前途关系到职业的前途

我们不得不承认,相当数量的企业都呈现两个特点,一个是跟风而上,看到大家都赚钱,一些人也就成了了企业,另一个是投机心理,不注重企业实力、不注重企业积累,导致竞争力很弱,创新能力很差。

基于这两个特点,一旦产业深层次调整,这些企业就会弱不禁风,面临破产或者倒闭的风险;而盲目追求短期利益、中饱老板私囊的那些企业,更是闻风而动,在面临不利局面的时候会主动关门以规避市场风险。

企业的不利局面,直接影响到其员工的职业前途。不管是关门还是倒闭,员工都免不了被迫离职的命运。即使那些不关门,但是在不利条件下大量裁员的企业,相当一部分员工也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这种情款项下,一些员工的离职,就无需大惊小怪了。因为这种离职是不得不为的事情。

2.出于趋利避害的自然反应,许多职场人也会采取主动行动

其实,大多数职场人也都有对于职场形式的明晰判断。如果自己所处的行业不好或者自己所在的公司不景气,大多数员工也不愿意陪着企业一起走下坡路。而是采取主动寻找有利机会,主动离职的策略。

这样的例子大量存在,绝大多数员工一看到企业不好,或者行业不景气,都会选择主动走人。

3.除了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两种情况以外,还有”骑墙“的第三者

说句不中听的话,在一些企业,总有一些员工”没脑子“,听风是风,听雨是雨。他自己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分析自己的利弊,而是”随大流“。跟着主流一起行动。如果他发现公司人心惶惶或者员工的流失率较高,自己也会呆不住。尤其是其他一些员工一吹耳边风,他离职的速度比谁都快。

至于到底是否应该离职,离职之后的后果如何,也没有想清楚。

在行业或区域环境的影响下,企业出现经营不善,会主动辞退员工;同时,基于职业形式的判断,很多员工会主动以离职的方式规避风险。当然,也有很多跟风离职的人。

在不利的背景下,离职是最好的办法吗?

1.题主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其实,题主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部分区域失业人数增多,意味着就业形势不好。而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应当稳住自己当前的工作。否则,一旦失业,就很麻烦。

不管是企业不好、行业不好还是其他原因,在面临不利局面的时候,离职未必是最好的办法。因为一旦离职,意味着你要再就业。而能够成功再就业的机会有多大呢?

2.两种情况下,离职是合理的

一种情况,是企业倒闭或者关门。这种情况下,不是你想不想走人的问题,而是必须走人。

另一种情况,是个人已经有较好的就业机会,并且综合起来离职的利大于弊。

这两种情况下,离职走人是合理的。

3.两种情况下,离职是不合理的

A.一种情况,个人是企业的核心骨干,无论在待遇兑现还是企业信任方面都没有问题,而且企业拼命挽留你。这种情况下,离职是不合理的。

在职场呆过多年的人都知道,一个职场人,要想做到高管并不是很难,但是要真的得到公司赏识,让公司离不开你不容易。再好的行业也有赔钱的,再差的行业也有赚钱的。有公司的充分信任,有老板不遗余力的支持,你如果真的有能力,正好是大干一番的机会。

别人的危机,正是你的机会,你为什么急匆匆的离开呢?而且你的下家未必如此器重你,未必给你真正的舞台。

B.另一种情况,就是自己能力一般,没什么竞争优势,却随波逐流急吼吼离职。如果你的职场能力一般,意味着你再职场的生存能力一般。这种情况下,尽量避免一些挑战和风险,而多一些坚持。

在企业最困难,而且并没有辞退你的情况下,你要去做的不是打辞职报告,而是更加积极主动的努力工作,更加踊跃的表现自己。为难之处见真情,本来没你的机会,但是你与企业风雨同舟、与企业共度难关,会给老板留下深刻的印象。只要企业挺过去,以后你想不发展都难!

人心换人心,很多在企业”混“的挺好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你以为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有什么了不起?如果不是和马云风雨同舟,哪里能有后来的呼风唤雨?

综合来说,面对不利条件的离职行为,是趋利避害的“自保”。但是这种选择是否真的能够起作用,就另待商榷了。


指尖视野


如果在外打工10年以上的朋友,一定忘不了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小编当时刚工作没多久,可是记忆犹新,记得当时公司生产的产品把仓库都堆爆了卖不出去,为了减少损失,公司就下了一个通知,所有人员全部实行轮休制,每个月只能上22天班(正常情况是车间月休两天的,每天都要加班),每天不得超过八小时,只发基本工资,管理人员全部取消绩效奖金。更惨的是,上年在校园招聘的几十个大学生全部发通知取消录用。当时小编也比较惨,本来刚毕业工资也不高,还被取消了绩效奖金,每个月只能紧巴巴的过着日子,还不敢离职。就是这种情况,为什么还有员工离职呢?




一、没有意识到大环境的变化

零几年的时候,智能手机还没这么普及,很多员工,尤其是一线工人,对外部环境的变化还不是很敏感,觉得只是自己公司出了问题,产品卖不出去,不代表其他公司也是这样,一个月拿一两千块的工资太少,就提出离职想出去找工作(公司还嫌人多),公司马上就给办手续,恨不得第一天辞职第二天就给你走。结果很多人出去了才发现,连一两千的工作都不好找,人力市场人满为患,却没有几家公司在招人,那叫一个惨。

二、企业产线收缩造成裁员

每一个企业都是整个供应链中的一个环节,整体的经济危机会导致差不多所有行业都不好过,企业不得不减少产能,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员工,没办法就对一些不是很重要的岗位进行裁员,我一个朋友所在的企业他们在08年有三分之二的员工都被裁员了。

三、企业没能顶住危机倒闭

那时候大一点的公司还有一定坑风险的能力,规模小的公司,本来抗风险的能力就弱,加上生产的产品很难卖出去,不少小企业都出现了资金链断裂,不得不关门,间接的导致了员工的离职。



四、工资低而大城市成本高

在2008年的时候,广州这边的基本工资在1500左右,很多企业效益不好,就给员工发基本工资,但是这点钱在大城市生活压力还是很大的,出去找工作又很难找到,有的工人不得提出辞职先回老家去,最起码回老家吃住不用愁。

五、正常的人员流动

不管金融危机也好,或是经济比较好的时候,企业都有正常的人员流动,在金融危机的时候,有的企业能不能存活下来都是问题,才不管什么人才流失,而有些稍微好点的企业就趁机招聘一些平常招不到的优秀人才。



所以,在失业潮来临的时候,有些人对外界环境了解不够,贸然提出离职,而有的企业因为效益不好不得不减员,才造成了员工离职比较多的情况。


职步青云


从去年年底开始,就有企业破产、失业潮来临的风声,到现在已经2019年底了,现实情况确实比较严峻。经济发展缓慢,工资增长停滞,物价上涨,各种元素导致工薪一族做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一个朋友做程序员的,月薪2万多,公司今年的业绩很差,处在破产的边缘,在计划裁员中,朋友说好怕裁员会裁到自己头上,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再找工作不一定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所以即使现在公司增加了每个人的工作量,也只能默默承受,不敢说就轻易离职。

虽然像我朋友这样的职场人比较多,但是依然有员工在工作不顺心的时候毅然离职,这是为什么呢?

一、无法忍受公司的人际关系或者对薪资待遇极度不满意

马云曾经说过,一个人之所以要离开一个公司,不外乎两个原因:1、钱没给够;2、心受委屈了。

如果一个员工,在公司得不到认可,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都很紧张,那么他必然工作的并不开心,时间一长,就会产生离职的想法。

第二个就是对待遇不满意。半年前,公司招到一个设计师,本来入职的时候说试用期6000元,转正后8000元,但是到转正时间后迟迟不给转正,好不容易转正了,只加了一千块工资。最后人家提出辞职。人事部还挽留,说现在大环境不好,你出钱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还不如就在这里做着。但是那位同事态度很坚决,最后还是离职了。

二、有能力的人,不怕经济危机,不怕失业

现在失业潮来临,有很多人面临失业,但依然有很多人,是自身就有很高的素质的,人脉也挺广,即使一时失业了,再找也不是多难的事情。

我上一个领导,曾经跟我一起入职的,因为不适应这个公司的管理理念,呆了不到三个月就离职了。出去后跟他的朋友、行业内同事联系,放出风声说正在离职状态,立刻就有三家公司伸来橄榄枝,权衡之后选择了其中一家。

像这种本事有能力,又有资源的人,也不怕失业,干得不顺心就换呗,反正不怕找不到事情做。

三、没有经济压力,想辞就辞

像题主说的,在失业潮来临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员工辞职呢?这部分员工里,有一些就是没有任何压力的95后。现在的90后、00后,父母一代已经为他们准备了丰厚的资本,有的买了房子,有的能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而且还没有家庭的负担,因此他们也是想辞就辞的那群人。

我的一个90后同事,工资才3000多,上班的时候挣的钱就没花的钱多了。但是人家家里有钱呐,父母给他在深圳买了套房、老家也买了套房,还资助他买了车,帮他还着房贷车贷,他每个月能挣到自己吃饭钱就行了。什么时候钱不够用了,给家里一说,钱就打过来了。后来他也是干得不如意,说辞就辞了,没半点犹豫。

很多年轻人都是这样,没什么压力就不怕什么失业不失业了。


纳人纳事


从去年9月份到今年3月底,我经历过失业的阵痛期,当时由于是领导推荐,出于对创业的兴趣我从上家单位辞职出来,就在我以为能进入领导推荐的单位时,由于各种因素,这件事情就这么黄了,失业来的太突然,我都没有准备好,当时我想的是,既然都辞职了就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再找吧,这么一休息就休息到了19年年初。

在这半年之内,我寻求了各种方式去找工作,请以前的领导帮忙,自己投简历面试,但是好多简历都石沉大海,连个面试机会都没有,当时我进入了一个自我怀疑的过程,是否是自己的能力不够好,是否是没做好充足的面试准备,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半年,在3月底的时候找到了一份薪水尚可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是降薪找到的,这时候我才真正的感受到经济寒冬的趋势已经到来了,我身边更有甚者找了一年都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到这个新公司快三个月了,但是到目前为止我4月份的工资还没有领到,我胆战心惊,焦虑的过着每一天,每天都在期盼着工资发放到位的消息,单位已经出现了离职潮,为什么要离职,拿不到工资生活无法维持的时候,只能寻求别的出路,这就是为什么失业潮来了很多人还要离职,因为有的时候现状与失业并无差别。

但是这几个月我也真切的感受到另外一种职场人生,进入互联网也有好几个年头了,以前在互联网泡沫浓郁的时代,只要能有想法有背景,不管大小公司都抢着要,但是随着泡沫破裂,市场定位越来越明晰的今天,各大公司对职位的职责定义越来越明晰,对行业的资金投入也越来越谨慎,互联网的寒冬不知何时才能过去,但是手中有技术,心中有沟壑的人永远都不会被淘汰掉,只有无所畏惧,勇于直面挑战,勇敢走出舒适圈,才能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浮生未歇坞


江少观点:真正优秀的员工,既不怕失业潮,也不怕离职。


一个员工主动离职,总体上有这两个原因:

1.干的不痛快,受委屈了;

2.长时间不涨薪,老板太抠了。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基本两者都有。


从离职程序上来看,有两种离职方式:

1.主动离职,员工提出离职申请;

2.被动离职,被老板或者上级炒了鱿鱼。

特别是在私企小公司,被动离职更常见,很多老板动不动就把员工赶走,所以这几年劳动仲裁新闻屡见不鲜。


很多人认为:失业潮来临,员工就应该珍惜自己的工作,守着一亩三分地。

这种思维有一定道理,但是不够高级。

因为:失业潮来临,很多员工都是被动离职。

比如,因为资金断裂,公司需裁掉一批员工才能度过危机,那些不重要的部门就会首当其冲。

还有,行业竞争激烈,行业洗牌加速,很多人才储备不够多的小公司逐渐被淘汰,员工下岗成为常态。

很多传统的企业受到新兴行业的冲击,没有创新思维的员工将会下岗。


如果你刚好在失业潮中离职了,也不要怕。

离职其实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可以先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先干着。

这时候,你应该反思自己的薄弱地方,找准将来的定位,该学习的就抓紧学习,该休息的就好好休息一下。

尼采说过:凡是杀不死的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

一个真正的人才,总是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找到逆袭的方法。

比如,最近几年实体经济难做,有人做起了微商,反而赚到了更多钱。

我身边,有人坚持写作,很多人当起了自由职业作家,每月收入比当初上班还多。


真正的高手,既不怕失业潮,也不怕离职。

那些担心失业潮,又担心离职的人,多半是没啥本事的人。

虽然这话有点扎心,但的确是这样,失业潮来临,很多老板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很多人都是借钱创业,一旦公司倒闭了,他们损失更大。

而个人,找份工作其实没那么难。

感谢你的阅读,同意请点赞。我是职场作家江少,谢谢关注。


江少


问的多新鲜呀!失业潮来临,谁想离职呀,还不是不得不离职吗!失业潮下,员工离职的原因通常有这么5个:


1、被裁离职

不是我想离职,是公司逼我离职啊。最常见的就是公司启动了裁员程序,而你恰恰就被列入了裁员名单。被裁掉后,自然就离职了呀!


2、被查离职

公司玩起来了检查,比如百度就检查员工的出租车票,发现五十多名员工竟然多报销了几百块打车费,直接开掉。失业潮来临,被查离职的会越来越多。


3、被逼离职

很多公司取消了年终奖,甚至还要员工降薪。想想吧,假设你每月还房贷4000,现在你每月的收入不到4000,你当然要考虑离职寻找能挣到4000以上的工作了。


4、正常流动

不管有没有失业潮,总会有些员工是处于自由流动的,比如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工作3到5年的员工,基本都有跳槽的冲动。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自然就离职了。


5、倒闭离职

不是裁员,不是降薪,不是被查,也不是跳槽正常流动。而是工作的企业倒闭了,这种情况在失业潮来临时,会频繁出现,尤其是中小微型企业,或者临时性的工作岗位。


总之,不论有没有失业潮,总是会存在正常流动需求的,这是最重要的离职原因,也是为了寻找发展而主动离职的。当然,失业潮来临的话,被动离职的概率就会增多,裁员降薪倒闭等等就会大量出现。

世界500强公司全国培训经理,近二十年职场经验,全力助你突破职场障碍,欢迎【关注】职场再出发头条号,谢谢!

职场再出发


很多人说,现在大环境不好,特别是从2018年下半年,中美贸易战正式开始,到2019年现在,很多专家都纷纷表示,资本寒冬要来了,倒闭潮,失业潮要来了,看到自己的口袋,不要随便消费,不要轻易离职跳槽...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有所谓的失业潮吗?

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是真正的经济寒冬,各行各业肉眼可见的举步维艰。

此后每一年,都会有人说:

2014年可能是经济最难的一年;

2015年是有史以来最难的一年;

2016,2017,2018....每一年,都会有各种专家散播各种寒冬言论,但有时候,不要看别人说什么,而是要看别人做了什么。但是我所看到的是,国家整体经济上,依然在稳健增长,很多老板嘴上说生意难做,转头又买了两套房,又开了几家店...难道他们不懂市场,不懂经济?

其实市场经济不管有多少波动,归根到底有其规律可遵,市场上,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企业倒闭,同时也会有很多企业如雨后新笋诞生,企业的倒闭、破产,不过是市场经济自然淘汰的结果,不影响大趋势大环境,就像大自然一样,偶尔来个森林失火,其实根本不用紧张,那就是大自然的自我调整。

所以,题中所说的失业潮,每年都在说,但事实上,根本不是什么事,只不过有些人别有用心,故意制造恐慌。

有了这个大前提,那么再很好回答,为什么还有员工离职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为什么员工就不能离职?

员工进入一个企业,无非出卖自己的能力、时间、精力,获得薪酬、经验和成长,如果有一天,发现这家企业没有什么发展前景,做得不开心,也赚不到钱,那为什么不走?

不管是什么样的大环境,总有的企业越做越好,像拥有狼性精神的华为,处于漩涡的中心,依然逆势增长,越挫越勇,也总有的企业难以为继,倒闭破产,比如锤子。

同样,人也一样,有能力有创造力的人,去到哪里都受欢迎,都能拿高薪,不怕找不到工作,没有能力,只会混日子的人,去哪里都会觉得举步维艰,待不下去。

所以,很多时候,事在人为!

别管那么多什么失业潮,倒闭潮,抓紧时间多学习,多磨炼,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不同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绩效说


离职分为: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


多多观点:被动离职,不想离职也得走啊,主动离职,已经做好了打算,愿意承担风险,找工作周期长一点,做好基本储备也没什么。


被动离职

像我身边也有很多,今年互联网的大行情不好,很多公司没拉到投资,最后老板只好做出选择,要裁掉部分员工。


那如果你这个岗位没那么重要,或者领导不那么满意你的日常表现,可能你就是先被裁掉的那个。

这种就是被动离职,不管你想不想都要走。公司的情况这样,大环境也是这样,没办法,公司没钱,运营部了了,只能让你走了。


主动离职


主动离职的人,一般有几种:有钱不怕失业、年轻没压力、找到了下家、自己创业,或者也有冲动离职的情况。


主动离职的人,大部分是有底气的,是不怕这个情况发生的,他们根本不怕找不到工作,漂亮的工作结果和履历,是猎头排着队在找的人才好吗?


很多人甚至在没离职的时候,就被猎头盯上了,在职期间就找好了备胎了,离职只是平稳的过渡去别家公司而已。

还有一部分是家里有矿,根本就不怕,工作就是出来打发时间的而已。


像我一个姐妹,嫁给了一个家里开厂的土豪,广州房产5—6套豪宅,周边还有房子,广州郊区还有工厂,豪车地下车库最少4辆。


结婚的时候,直接在公婆楼下买了一套复式豪宅,根本不差钱。


现在生完孩子,出来找工作,自己华农毕业的,就想找月薪5000,双休、不加班的工作,据他自己说,这点钱,还没家里的保姆工资高。


出来上班,就是玩一下,不想带孩子,能和外面的人接触下,根本就不靠那点钱去生活。


还有一部分就是冲动离职,这部分一般也是年轻,发生了点摩擦,就冲动的离职,一般也没考虑下啥后果。

这种就是一时的口头之快,冲动就提离职了,然后领导估计也想她走,就直接答应,然后就光速离职了。


以上就是离职的原因,大环境不好,该离职的还是要离职,市场总是流动的,人才需要循环嘛,这是规律,即使市场环境不好,人才也依然会流动,只是谨慎些罢了。


我是@多多职场说,4年企业管理,曾任上市公司经理,关注我,和你聊点,和升职加薪,和钱近一点的事情~


多多职场说


人都是有尊严的!

如果触及到尊严或者超出你能承受的工作强度。再难也会离开!

命比工作更重要哈😄

你试下,如果一家公司全部开会,老大唯独不叫你!

又试下,连续加班快要猝死!

或者公司已经欠薪很久了比失业更难熬!

以上说的是被动型的离职。

再说说主动型离职:

一个人满足了基本的生活需求,就希望能有更高层次的享受,比方说一个员工进公司时很穷!很需要钱,他会努力工作很珍惜工作。

但做个十年八年,他对金钱的需求没这么急切了,这时他又会考虑到其他需求,比方说自己的生活应该有时间享受一下啊,工作不只是麻木的啊,还希望能看到学到一些新东西啊。于是会有了“不出去走走看看以为这里就是全世界”的念头!

这种情况也会不管不顾辞职,毕竟有了一定对抗风险的储备!

当然也有一种家里不缺钱💰的!

说到底,想找拼命为你干活的就找缺钱的没错了!穷而且单身,还可以住宿舍的,绝对是老板喜欢的群体!他们的二十四小时都是可以给工作的。

珍惜工作就别想还有什么风华雪月了,先搬好砖头!

老板要的就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还少提要求的员工~当然有良心的老板最后也不会亏待这个群体!和老板一起奋斗一起干!没错的。


酷白青年


2019是一个比较神奇的年份,人们不是在失业中,就是在失业的路上……

失业潮来临,人心惶惶,有些本来想辞职的人也都按捺住了心中蠢蠢欲动的辞职欲。但在如此严峻的恶劣环境下,仍然挡不住一些冲动之人,面临失业潮也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工作,他们有着怎样的心境?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他们逆流而上地辞职呢?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完全没有意识到环境的恶劣。朋友小杨去年年底结婚,公司只给法定的3天婚假,小杨认为别说筹备婚礼,光是举行婚礼3天时间都不够吧,请假呢,公司业务比较忙,不会给太多假期,思前想后,小杨决定辞职。辞职以后,回老家办婚礼,度蜜月,过年,今年3月,来到工作的城市重新找工作,却发现基本没有接到几个面试电话,临近5月了,依然没有工作机会,这下她开始慌了。原来她早就被结婚的喜悦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有意识到去年年底惨烈的失业潮。

2.技术性人才,能力强,不怕找不到好工作。朋友小于是一名代码能力很强的程序员,在一家国内知名的互联网公司任职,年薪50万。但今年以来,连续007工作制让他有些不堪重负,于是毅然决然地辞职。有朋友问他,不怕找不到像原来工作那样好的工作吗,他坦然地说,只要有能力,不怕找不到好工作,多年的积蓄让他也有足够的后备资金来应对没有工作时的各种需求。果然没过两个月,调整好状态的小于面试成功,进入了一家不亚于前公司的互联网公司。所以你看,优秀的人从来不缺饭吃。

3.家底雄厚,无压力,不工作也能活得起。我同事有个发小小王,家里好多套房,各种牌子的车随便开,和他出去吃饭,从来没花过钱。这货小时候学习差,考不上大学,家里送他出国读书,今年毕业,回来找了个工作。工作了几个月,说是忍受不了傻X领导,一气之下辞了职。然后吃喝玩乐出去潇洒了几个月,现在还没找新的工作呢,前几天找我同事喝酒聊天,说他爸爸把他训了,虽说家里的房子租金都够他挥霍了,但是总这么闲着浑浑噩噩的,怕把人给待废了,得找点事干,让我同事帮他介绍个工作,哪怕是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都行。同事回来感慨:人家工作就是为了打发时间,我工作是为了生活,不对,是生存……

4.准备另辟蹊径。同学小郑去年研究生毕业,找了个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觉得她自己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比较长,已经不适应社会工作了,于是今年辞职,准备读博士,走科研人员的道路。

5.脑子一热就辞职了。有些人可能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类型,辞职之后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度过职业空窗期,但他们还是脑子一热辞职了。辞职后找不到好工作,每天生活水深火热,钱包日益见空。有些人在度过艰难期之后终于找到工作了,有些人决定转行或者重新学习,有些人走投无路降低标准啥活都干,还有些人选择破罐破摔。

总结了这么多辞职心理和原因,我还是希望大家在辞职之前能够充分考虑清楚,多一份理智,少一些冲动,祝大家都能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