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儿女当红军,石首红军树见证了怎样的革命精神

记者再走长征路丨红军树下革命魂,三万儿女当红军

■赖瑜鸿 刘 畅

在湖北省石首市红军树革命烈士纪念园内,有三棵古老的黄芯树,这三棵黄芯树就是当年贺龙亲自命名的红军树。每当纪念园闭园、送走游客后,树下总坐着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老人总会时不时地摸摸树干,跟大树说说话。

这位老人就是红军树的第二代守树人刘克树,自1998年从父亲手中接过守护红军树任务的他,30多年来任凭风吹雨打从未离开过红军树。刘克树说,红军树就是石首人民的魂,他不仅要守好树,更要守住魂。

1930年1月29日(农历除夕),石首县委组织东山区赤卫队400余人,在区委书记邓伯勋的率领下,配合红军独立第一师袭击华容县反动团防。赤卫队员在桃花山通往华容县城的沿途路旁,刷写了数百条标语口号。队员在黄芯树上,削除树皮,用桐油和烟垢调制的油墨,分别在树干上刻写“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土豪分田地!”等大幅标语。

1930年10月,邓中夏、贺龙率红二军团南征,军团总部设于调关,部队在当地正进行紧张的扩军活动,为战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天,贺龙、邓中夏、周逸群和随行人员骑马到桃花山视察扩军工作,他们策马来到虎脚爪下,只见这里红旗招展,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便上前查看情况,发现原来是桃花山区人民为支援红军南征,从赤卫队中挑选了一批新兵,正在这里集中训练,引来当地群众的围观。

领队的区委书记邓伯勋见贺龙亲自前来检查指导扩军工作,激动不已,连忙迎上前去,向贺龙等首长汇报桃花山青年农民积极报名参军的动人情景。贺龙一边听取汇报,一边连连点头,他见眼前这百余名新兵个个身体强壮,精神抖擞,连连称赞这里的扩军工作搞得好。

谈完工作,贺龙信步走到黄芯树下,他被这浓荫铺地的大树和树干上醒目的标语所吸引。贺龙高兴地说:“我所见到的标语中,这算是个杰作。这个主意好!桃花山区输送的红军一批批从这里出发,我看这几棵树就叫‘红军树’好!今后要把‘红军树’保护好!革命成功了,对青年娃娃是个很好的教育!”红军树便由此得名。

1931年,国民党重兵围剿桃花山苏区,在“血洗东山,见树砍三刀”的反动口号下,反动清乡队、还乡团开始了疯狂屠杀革命人民,销毁一切革命痕迹的劣行。智慧的桃花山区人民群众为了保护好红军树,赶在反动清乡队、还乡团到来前用泥灰将红军树上的标语抹去,再用刀刻出树皮的裂纹,使反动团防难辨真假,拯救了红军树。红军树虽然没有了标语,但这棵红军树却在石首人民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深深扎下根,长出一棵棵赤诚大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首游击队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石首红军战士成为中国红军独立第一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的主力,并为红二军团输送了重要的军事力量。

石首先后“三万儿女当红军”,这在湘鄂西乃至全国革命史上都堪称壮举。石首籍的红军战士,作为红六军、新六军的主力,随红二方面军进行了七千里的战略大转移和参加了震撼世界的长征,从胜利走向胜利,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的主力,史称“铁血第一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丰功伟绩。

采访中,石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蔡国松告诉记者,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石首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奋战,前赴后继,在参加红军革命事业中有5.7万名优秀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事业英勇捐躯。这一时期石首的31位县委书记、县长中,就有21位壮烈牺牲。新中国建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达3706人(无名烈士未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