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没有当过皇帝,人们为何称哪吒为“三太子”?


\t概要:我们不能从单方面看,李靖是一个角度,哪吒又是一个角度,综合起来又是一个角度,笔者将从人物形象的流变、儒释道思想的碰撞两个领域解释,为什么李靖没有当过皇帝,人们为何称哪吒为“三太子”?



“哪吒”之名,为以傩叱驱赶鬼神的意思,最初流传于佛教经文之中,被视为一种无可阻挡之威力、战无不胜之神力的象征。我们今天熟知的哪吒形象,出自《封神演义》,为怀胎三年六月、陈唐关李靖之子,后削骨剔肉,又莲花化生,终助武王伐纣,得以封神。让人有意思的是,哪吒的生父李婧,只是一个小小陈唐关总兵,为何独称哪吒被后人为“三太子”,仅仅是因为李靖有“托塔李天王”的称号嘛?其实不全是,容许笔者下文道来。

一、“哪吒”形象的中国本土化

在佛教中,哪吒的最初形象并不是那么独立,而是作为毗沙门天王的依附出现的,根据文献《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记载:

“尔时哪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曰: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阁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

由此可见,“哪吒”的形象中“太子”的身份,从一开始就是有的,而且在我国的唐代,由于思想的开放和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

所以出现了三教并存的思想较为活跃的局面,以及开放国门的政策,中印文化频繁交流,所以毗沙门天王的故事在颇为流行,顺带起了哪吒和三太子这一称呼在中国的固定下来。

那么毗沙门天王是是谁?其实是托塔李天王的原型,如下:

毗沙门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吴钩,左持宝塔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毗沙门天王和李靖之间颇有渊源,至于具体为何,我们下节再讲述。回国头来看看哪吒,虽然三太子的身份是确定了,但是比起在《封神演义》中的三太子似乎少了一种个性化。笔者得知,哪吒在最初,是一个青年俊男的形象,而直到在《南游记》中,出现了哪吒武器的多样化,且武器多带有中国的色彩,如:

“哪吒打算自己出马,与华光大战,那盏出阵怎生打扮,但见头带着红花金紫圈,身披八宝绣盔甲,脚穿绿浅皂皮靴,左带花花绣球,右边插九节铜鞭,手用长枪,身骑红鬃白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哪吒三太子这个形象中,长枪,项圈等再后来都保留了下来,并且发生着演变,逐渐成为哪吒的象征,此时的哪吒三太子,全然不是一种因为血缘关系而判定的身份,而是一种文化的符号,使得我们一提到三太子,就可以和哪吒联系在一起了。

二、“三太子”之父:李靖的形象演变

在这里笔者可以下一个结论:李靖就是毗沙门天王,或者说,在后来的故事里李靖就是毗沙门天王。首先,我们说说李靖此人,他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南征北战,少不了他出谋划策。而且有意思的是,李靖是为数不多的辅佐主公建立大一统的帝国的人,如果将背景划为思想开放的背景,那么就会发现,可能就他一人,如诸葛亮虽然鞠躬尽粹,死而后已,但是始终没有完成隆中的大计,明朝的刘伯温虽然完成了,但是朱元璋的时代,思想控制极为严密,也自然没有传奇色彩可言。所以,在唐朝,他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赋予了极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我们看《南游记》以下片段:

班部中文曲星余珂出班奏曰:“臣保一人,乃是毗沙门天王李靖之子,名叫哪吒

那么问题来了,李靖和毗沙门天分明为两人,怎么就成了一个人?其实我们要从一个文化的大背景中去看待这个现象——道佛之间思想文化的冲突。我们知道唐朝又称为李唐,直接将老子李耳作为自己的先祖,所以道教能在唐朝大盛,而在别的朝代却没有如此繁荣。很巧的是,李靖姓李,我们知道,李世民颇为喜欢以“李“这个姓氏赏赐给有功之臣子,足见”李“姓氏在当时的尊贵,那么李靖和道家联系在一起也是可以理解了。

我们不难发现毗沙门天王只有一个名字,或者可以当作一个称号,那么在思想冲撞的唐朝,可以说给了道教一个有机可乘的机会。直接将自己的神化人物,偷梁换柱,直接取而代之。李靖就是毗沙门天王,毗沙门天王就是李靖。

三、既然是太子,为加上“三“

我们映像之中的太子,当然是嫡长子世袭的,即使有例外,也是长子夭折,或者次子贤能,何以既称作太子,又加上“三“。其实,笔者以为,称呼”三“配上”太子“是在强化哪吒的反抗个性。他们的背后,是儒家和道家的之间的冲突。

我们在前文知道,哪吒大致为护法形象,是善恶分明的,之后有了人间将领的形象,自从《西游记》出现红孩儿的形象之后,就被《封神演义》所吸收,形成了一个孩童的形象,所作的事情也是大闹龙宫、削骨剔肉以还父母等大逆不道的行为,当然在我们以现代的目光看来,其中的抗争精神,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从另一个角度看,是对儒家道德秩序的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