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發達國家不像中國這樣普遍流行手機移動支付?

亮亮999181


移動支付成功流行有三個瓶頸。。

第一個是銀行卡的既得利益方要受到國家層面的壓制,移動支付才有起步的空間或者叫可能性。。國外的銀行卡消費是要給銀行交手續費的,資本主義制度與我國大的區別就是銀行是私有的。。

私有的銀行負責發行貨幣向國家收鑄幣稅,同時對全國企業和個人發銀行卡以及貸款,收利息這就是銀行最大的既得利益。。要實現移動支付,就意味著西方銀行家收支付手續費的利益損失,銀行家不同意,西方就做不了移動支付。。

中國政府壓制國有銀行的不滿,支持移動支付,這就是國家層面能夠實現利益再分配,這需要國家自己就是政治巨人,有決斷力和執行力,西方政府恰恰沒有執行力。。

第二個瓶頸是基站全覆蓋。。中國是基建狂魔,全球一半的基站在中國,各處不斷網,就容易普及移動支付,如果經常斷網的區域,比如玩戶外,也許帶現金更方便。。而西方基站不夠,只能通過固定的網絡線實現互聯互通,銀行卡就是必然的選擇。。

最後是小生意不交稅。。在我國很多小生意是可以自由貿易是不交稅的或是定額一點點稅,最近很多費用也減免了。。在西方開個買賣就要收稅,移動支付不利於稅收數據的掌控,銀行卡與稅務系統聯通就容易收稅。。

看看國外,凡是願意和中國遊客做旅遊生意的,一般傾向於逐步接受移動支付,而全社會普及還需要時間。。



砍大山車大圈


隨著中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中國人都跑到海外去旅遊,令大家感到驚詫的是,在中國多數人使用手機移動支付的當下,在發達國家仍是多數人在使用信用卡支付,卻很少有人使用手機移動支付。於是就有很多網友感嘆,中國在手機移動支付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不過,也有旅美華僑告訴我們:在美國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在網上申請一張美國銀行的信用卡,申請後一週內寄到家,購物後還有積分可以拿。我可以直接拿這張卡去消費,還款也很簡單,直接拿我的銀行賬號掛鉤,自動還款就可以了`。萬一信用卡被盜刷,馬上打電話給銀行,銀行就負責替你解決,然後再重新寄張卡給我。基本上一張信用卡走遍天下。

而我們認為,除了信用卡在發達國家申請和使用非常方便外,還有幾大因素,讓移動支付在中國有生存土壤,而在國外卻沒有更好拓展市場的空間和舞臺。

首先,中國是擁有14億的人口大國,只要一大半人擁有手機,就有龐大的手機支付場景,才會有手機移動支付這項技術的發展。現在中國連買早餐都可以使用移動支付。

而在西方國家人口的總量並不多,同時,在國外也並非沒有移動支付這個項目。把信用卡號碼輸入Apple pay和PayPal就好了。雖然Apple Pay、PayPal都是美國人移動支付工具的,但是絕大多數的美國人不喜歡,沒那個必要使用這功能,因為有了信用卡,就沒必要使用Apple Pay、PayPal。

再者,中國在經濟上雖然正竭力追趕發達國家,但經濟方面還是相對落後於西方國家,國民收入處於較低水平。國民利用移動支付的金額都不是特別大問題,因而不用擔心移動支付安全問題。而發達國家國民因為本國銀行發放的信用卡支付,用了幾十年了,這個習慣一直難以改變。

最後,對於美國人來說,即使是進入移動支付時代,或者你掃一個二維碼,馬上資金就劃轉了,感覺就像玩遊戲一般簡單,顯然,支付寶讓美國人缺乏安全感,萬一支付寶上面的錢被全部轉走了該怎麼辦呢?事實上,歐美的信用支付體系也並不落後,而是運行了幾十年了,安全可靠、通用。在多數歐美人相信,使用由銀行發行的銀用卡的安全係數更高一些。

對於歐美髮達國家來說,已經使用了銀行開的信用卡幾十年,覺得使用起來安全、可靠、便捷。而在中國由於互聯網技術發展,加上年輕人口眾多。他們積蓄不多,對於手機移動支付的安全性能要求並不是太高,所以,手機移動支付容易在中國普及,而難在美國拓展市場空間。


不執著財經


他們的信用卡支付已經普及了

1、美國信用體系比較健全

美國以信用卡為體系的信用體系很健全,因為信用卡的普及率很高。

65歲以上擁有信用卡率為68%;

54-64歲信用卡擁卡率為62%;

30-49歲信用卡擁卡率55%;

所以整個美國基本都是信用卡支付,而且他們的習慣是無需密碼,只要簽字即可,支付也非常方便。


但是在移動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下,年輕一代選擇移動支付的比例在提高,信用卡的擁有比例在降低,18歲-29歲擁有信用卡率的比例是33%(當然,信用卡持有率和年齡是有關係的,隨著年齡增長持有率會上升),在新技術的發展下,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美國人在申請貸款的時候,考察的信用的一個緯度就是信用卡的使用情況,這一點也促使美國人更願意使用信用卡。

美國的在線支付平臺PayPal也很方便,總之美國年輕人也有了更多選擇的支付途徑。


移動支付是中國在支付領域實現了彎道超車的

中國的信用卡使用率儘管增長很快,2010年人均持卡量0.17張,2017年人均持卡量0.44張,考慮到一人多卡持有的情況,中國的信用卡持有率是比較低的。

而在信用卡的持有情況中,年輕人的持有率要遠大於年長的人,經濟發展更富裕的城市的信用卡持有率也較其他城市高不少。

而微信和支付寶的普及率非常高,幾乎一機一個,在這兩大平臺推廣移動支付的時候,帶來了大大的方便,普及率就更快、更高了,現在幾乎已經到了一個手機出門就能辦理所有的支付的情況了,真的是“手機在手,天下我有”。就連路邊買菜的大媽都手持微信收款碼和支付寶收款碼了。


同時,微信和支付寶都推出了“網絡信用卡”花唄、借唄、微粒貸,這些從另一個方面推廣了“信用卡”的使用,也加強了移動支付的粘性。

總之,對於信用卡和移動支付雖然方便了很多人,但是對於信用卡的使用,在個人層面要量力而為,刷出去的終會是債務,是剛性的,必須要還的。

最後祝你新年快樂,新年大發。

主做股權設計、併購,業餘股民,愛好搏擊


壹號股權


簡單介紹一下美國的信用卡,我在網上申請一張美國銀行的信用卡。大概花一分鐘填表,輸入姓名,社安號,年收入等等幾個信息,秒回:恭喜你申請批准,信用額度10000美金,前三個月消費1000送25000積分(相對於250美金)。一週左右信用卡會郵寄到家。

申請信用卡全程不需要跟任何人見面,不需要打任何電話,不需要提供任何表格(你的資料信用體系裡都有)。三分鐘內搞掂。

有了這張薄薄的信用卡我可以買兩塊錢的漢堡,可以支付兩毛五的路邊停車費,可以賣幾萬美元的汽車(首付一般只要幾千塊),可以全球旅行(全球大部分地方可提現可消費)。還款時同樣很簡單,和我的銀行賬號掛鉤就行,每個月自動還款。萬一被盜刷怎麼辦?打給電話給銀行就完事,銀行負責解決問題,並立馬免費給我郵寄新卡。基本可以做到一張卡片走天下。

如果我想玩一把移動支付怎麼辦?很簡單,把信用卡號碼輸入Apple pay和PayPal就好了。當然這純屬脫褲子放屁,一張卡片能解決的事,幹嘛要輸入手機、手錶,再用手機、手錶來支付。所以雖然Apple Pay、PayPal都是美國人的,他們也不喜歡用,沒那個必要。

中國的移動支付很方便,但歐美的信用支付體系也並不落後,運行幾十年了,安全可靠、通用。不能說誰的更好,只能說各有所長。


我愛奶茶375


其實在2019年的冬季達沃斯會上,中共黨員“十年十大思想者”的馬雲已經說出了問題的原因。為什麼發達國家不像中國這樣普遍流行手機移動支付?因為愛用手機支付,主要是因為窮。顯然,發達國家要稍微比我們發展中國家富有一點。

馬雲表示,互聯網誕生的第一天,它就是個普惠的技術,它覆蓋了年輕人、窮人,信用卡剛面世時只有有錢人才有。

但手機支付剛出來時,有錢人是不相信它的,他們相信信用卡,倒是年輕人立刻就接受了手機支付,因為大家沒啥錢,在乎那麼一毛兩毛。

雖然說得是年輕人,但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窮,才會很容易就接受了移動支付。說明,普遍的窮是導致普遍流行手機移動支付的原因之一。從這個角度來說看,就能理解了,因為人家發達國家不那麼窮得普遍。

為什麼都是年輕人用,因為百分之八十的社會財富不在年輕人手裡。

果然用從貧富的角度可以解釋一切。

-

馬雲說得有錯?


初始值


在中國,手機支付已經成為了一種潮流,幾乎所有的年輕人都會使用手機支付。甚至很多的年輕人出門並不攜帶錢包,只帶著手機就能滿足所有的支付問題,並且在中國城市和鄉村的大部分商店、飯店等消費場所,都可以用手機進行移動支付。

並且在移動支付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也感受到了手機移動支付的方便快捷,我們也經常聽到國際友人們對中國移動支付的誇讚,移動支付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發展的一大金字招牌。

但是大家並不知道的是,移動支付在發達國家的發展非常緩慢,甚至在有些國家是寸步難行。那麼為什麼如此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系統並不受發達國家居民的喜愛呢?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發達國家的信用卡體系已經非常完整。

大家都知道支付系統的發展過程,在古代時,人們發明出了貨幣,然後用貨幣進行物品交易,這時人們的支付體系是現金支付。後來隨著人們買賣的物品越來越貴重,貨幣的數量越來越多。逐漸出現了錢莊,出現了大數目的銀票,並且使用帶有標誌的憑證來代表客戶在錢莊儲存的金額。到了近現代我們使用帶有磁條的銀行卡,來作為存錢的憑證,錢莊也變成了現在的銀行。因為科技的發展也帶動了支付系統的發展,帶有磁條的銀行卡可以通過POS機直接轉賬,這也就是現代移動支付的雛形。

對不同國家而言,移動支付的發展狀況不同。中國信用卡支付發展速度倒是挺快,但給他們的事蹟太短了,銀行卡和信用卡的普及程度不高,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以至於手機移動支付的出現,徹底擊垮了中國信用卡支付,所以中國很容易就從信用卡支付轉譯成手機支付。

但是發達國家不同,發達國家的信用卡支付已經發展的非常完備,發達國家的居民們都習慣了使用信用卡支付,並且信用卡支付的基礎建設已經非常圓滿。在發達國家使用信用卡支付,就像我們在中國使用手機支付一樣方便,所以既然如此方便,各國居民也不願意費力去更換一種支付方式。

2、發達國家的網絡信號建設不如中國好。

去過國外的朋友們應該知道,國外的很多地方信號不好。要知道英國近期地鐵現在還在使用3g,知道明年才會更新4g。而美國紐約的地鐵至今還沒有任何信號,所以說大家經常看到在國外的地鐵上很多人都在看書,外國人好學的因素是一方面,那是因為地鐵上實在沒有信號。

在中國的鄉村、山村,大家經常會看到高聳的信號塔,這說明即使是在偏遠的鄉村,中國電信信號的建設依舊很完善,但是一些發達國家的鄉村卻幾乎沒有任何信號。在美國,很多的居民家裡都配備有固定電話,也是因為移動信號不好,所以才會使用固定電話。正是因為移動信號建設不完善,所以在發達國家施行手機移動支付的難度比在中國要大。

3、發達國家居民對隱私信息的保護意識高。

在這裡並不是說移動支付會導致信息洩露,只是說發達國家保護隱私信息的意識要比中國居民強。大家都知道,使用手機支付就代表了你任何的金錢流動都會被支付平臺瞭解,甚至連你在什麼地方吃了飯,在哪個賓館開了房間,手機支付平臺都瞭解得一清二楚,甚至還會根據你的消費偏好想你推薦相關內容。這樣雖然會很方便快捷,但是同樣代表著我們的隱私信息在支付平臺系統裡沒有隱私。

總體來說,移動支付的發展時間還比較短,依舊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導致了手機支付不能在任何國家普及程度一致。

但是無可爭議的一點是,手機支付確實是支付體系很大的一種進步,甚至代表了支付體系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中國在手機支付的普及上已經領先於世界了,相信在未來手機支付發展完善時,中國的手機支付體系必然傲立於世界。


歷來現實


〇發達國家的消費者使用信用卡已成習慣,且沒有感到不方便,認為已經很“先進”了。積久成習,要改變消費習慣很難。

〇對於互聯網等大規模基礎設施投入嚴重不足。如澳大利亞丶新西蘭等所謂發達國家,人口稀少,手機用戶不足,大規模布點4G基站投入成本高,回收資金困難,金融資本集團無鉅額利潤可圖,因而移動互聯網絡發展緩慢。大城市郊區丶中小城鎮無移動信號,手機支付無法普及。

〇中國由於移動網絡基礎設施較完善,規模大,大多數消費者沒有經歷“消費卡”時代,彎道超車,直接由“現金支付時代”跨入“手機移動支付時代”。



趙凡丁201


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發達國家的線上、線下支付體系都比較完善,在線上有成熟的PayPa系統,在線下則佈滿了銀行卡(信用卡)支付網絡。對於我們而言是一機走天下,對於西方人而言是一卡走天下,兩者的方便程度其實是差不多的,因而,對於使用手機移動支付的意願不高。

其次,發達國家的人,對於手機移動支付中所獲取的信息的擔憂,也是國家和國民不願過於接納這一支付形式的主因之一。包括日本、德國等國,就曾有明確聲音,擔憂移動支付帶來的信息洩漏的隱患,這在尊重隱私的西方社會、發達國家中是更不可接受的。

再次,發達國家的智能手機普及率並沒有我們高。這一說法尚未有數據支撐,僅僅是我走過一些歐洲國家的觀察。從iPhone4爆紅開始,iPhone成為了許多中國人省吃儉用也要買的生活“必需品”,當時,最不濟也是買個三星或者其它國產智能手機(當時的國產遠未像今天做的這麼好)。而在歐洲,除了年輕人多手拿iPhone外,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磚頭機隨處可見,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人無意嘗試接受智能手機。這就對移動支付的大面積覆蓋產生阻礙。

其實這也可以看做另一個問題:在位者慣性。

由於沉沒成本的存在,在“舒適圈”中的先發者不願進行突破性的改革,而後動者作為一個追趕者,時刻都想抓住機遇從而取代先發者的地位,可以沒有“歷史包袱”地對技術、產品等進行大量革新,從而一舉超越先發著取得優勢。

換句話說,在過去,作為先發著的西方國家沉迷於信用卡支付的“舒適圈”中,並受此阻礙,未能大步跨入移動支付。那麼,未來,中國是否有可能沉迷於移動支付的“舒適圈”中,而對新生事物視而不見呢?

後動者往往可以“免費搭乘”先發者的已有成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跨越一大步,而“巨人”們所要避免的,則是在“我很厲害”的幻想中日薄西山。


尼基Li


of0壓金問題!!!!

可以的映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風險,關鍵是很多人不理解。現在可能上萬億現金流入微信支付圈,提現要給手續費,什麼意思?就是要讓進入圈內現金減少流出。舉個例子,甲乙丙丁每個人交10000元給我,我有四萬元,就拿到其他地方投資。我負責記賬,甲乙丙丁各10000元,有一天甲購乙100元物品,我記賬甲9900,乙10100,有一天乙購丙200元物品,我記賬乙9900,丙10200,有一天丙購買丁服務300元,我記賬丙9900,丁10300,有一天丁購甲商品100元,我記賬甲10000,丁10200。而我手中40000元沒動。哪一天甲乙丙丁突然需要現金,我又拿不出來,就出現麻煩了。當然微信支付已經遍佈全國,短時感覺不到,但潛在的風險是存在的,因為💰實際上在微信圈內。假使有個人把萬萬億錢轉到國外,而微信裡只是數字,後果不堪設想。


pszgh


原因就是:只有中國人覺得手機支付是好的。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移動支付確實比較方便,這是真的。但是,如此便利帶來的就一定是好處嗎?其實隨之而來的一個重大弊端就是降低了消費的儀式感。

從我們最初鈔票現金支付,或者像更之前的“排出九文大錢”,儀式感很強,讓我明確知道自己花了錢,掏出一張張或者藍灰色,或者粉紅色的百元大鈔,讓我們切實的體會到了我們的錢減少了。

之後就是銀行卡,主要還是儲蓄卡,看不到錢了,只有數字,不過後面還要輸入密碼,儀式感大大降低了。消費的罪惡感就沒那麼強了。

到了信用卡時代,銀行一直在灌輸一種思想,有了信用卡就是在花銀行的錢,卻不會告訴你銀行的錢也是要還的。

而到了移動支付時代,或者掃你,或者你掃一個二維碼,馬上資金就劃轉了,感覺就像玩微信,玩支付寶遊戲一般。

越來越弱的儀式感,一定會帶來消費的衝動性加劇。所以,應該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