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这样的言论?

暴走大蚂蚁


深圳本来就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当然,今天深圳的成就,深圳的建设者们功不可没!

不过,说起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深圳的建设者们,这是不是首先就是举全国之力?起码人才、人力资源上确实如此!

其实深圳建市、兴办特区之前,就是一个穷困的边陲小县,基础非常薄弱,看不到有任何成为国际性大都会的可能!

不过随着深圳建市,中央高瞻远瞩高起点建设和发展深圳。

一是政策条件上,深圳独享了很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很多年,甚至很长时间内享有垄断性的政策优势很多年。比如深圳一个基础薄弱的小城市,能够最早实行计划单列,最早升格副省级。甚至能够最早开办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试点成立银行和保险公司,这些不是全国性的政策扶持是什么?

二是城市规划上,中央高起点规划建设深圳,甚至下令三个工程兵师调往深圳,披荆斩棘,负责平整土地,修路架桥,规格出深圳大都会的雏形。最后工程兵三个师在深圳集体专业,他们可谓功不可没。

三是中央号召全国各地支援深圳,建议各省各部位央企都去深圳划拨土地,开办窗口企业。还要求各地选拔顶尖干部到深圳任职甚至创业。现在各省各部位各央企深圳一些省的国企在深圳都有大楼大厦,比如北方深圳、深圳天马、华润、中粮等等,都是中央在深圳开办的企业。华润、三九、华侨城、中国广核、招商局等等都是以深圳为最重要据点或者总部的央企!

四是中央通过宣传不断宣传深圳的形象,打造成一座开放的、灵活的、高收入、高档次的城市,使得甚至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和移民流入。

其它的不一一列举了——为什么四大特区唯有深圳取得成功,而其它失败了?因为其他特区从来就没有深圳的地位和重视,更没有深圳的政策优势!聚全国之力发展深圳特区,可以说深圳没有失败的可能!

所以,深圳的成就关键靠政策!深圳的成就也是证明了这些改革开放政策是伟大英明正确的。

政策扶持,可以让深圳一座一穷二白的边陲小镇发展成国际化大都市,这也是因缘巧合!

试想,如果改革开放选择的一个点不是深圳,而是基础扎实综合实力雄厚的武汉,现在世界的中心就会是大武汉!纽约东京伦敦都会在武汉之下。


武大东湖


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嫉妒。

说到深圳,很多人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嫉妒感,因为深圳发展的确实太快太突出,太优秀,你用了短短的40年时间,就成为了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这些成绩的取得远远超过了很多城市几百年取得的成绩,你让其他城市情何以堪?

而深圳在最近两年甚至连续超过了广州香港的GDP,这更让深圳成为了大家嫉妒的对象,因为深圳确实表现太突出,目前很多地方表现都位居全国第一。

我们来简单列举一下,深圳目前都有哪些全国第一。

1、城市经济竞争力全球第五,中国第一

2、财力质量中国第一



3、非央企上市企业总市值全国第一

深圳境内外上市公司累计405家,实有383家,民营企业占85%,市值超10万亿,居全国第一。



4、城市营商环境全国第一



5、人口吸引力全国第一



6、中国城市软环境排行榜全国第一



7、智慧城市建设综合得分全国第一



8、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全国第一



9、摩天高楼数量全球第一



10、工业百强区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真的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吗?

说深圳市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网友根本就是信口雌黄,他们对深圳最基本的情况都不了解就在那妄下结论,每次看到这种言论,觉得都很好笑。

不否认深圳在发展的初期确实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第1个支持:1亿3500万左右的资金。

第2个支持:政策优势。

第3个支持: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人力支持。1979年9月,一支2000多人的工程兵先遣团开赴深圳,拉开了特区建设的帷幕。

除了上面这3点深圳并没有获得国家太大的支持。在上面这三点当中对深圳帮助最大的就是政策支持,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有很多新推出的政策都优先给深圳试行,这事情成功了,再推广向全国各地。

但深圳在获得这种政策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潜在的风险,毕竟是第1个吃螃蟹的,未来到底会发展成怎么样,谁也不清楚,有可能会获得成功,但也有可能失败。庆幸的是,深圳很多地方都成功了,因为成功了,所以很多人都把深圳的成功归结于国家的大力支持,甚至说深圳的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但有很多人可能忘记了,在中国除了深圳特区域之外,还有珠海特区,还有汕头特区,还有厦门特区,还有海南特区,这几个特区获得的政策支持跟深圳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没有发展起来,而是深圳发展起来了,这点那些说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人有想过吗?

我们再来用实际的数据看下深圳是否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下图是2017年各大城市上缴中央国库的税收排名,其中深圳上缴的数额是3754亿,排在全国第3位。



下图是2019年均衡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分配表。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获得资金最少的是财政收入连年居首的广东省,约83亿元。而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和深圳等5个计划单列市均未获得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

我们再来看一看,深圳的企业结构。

如果深圳真的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那应该有很多央企国企才对,但截至2018年9月,全市民营经济商事主体达到298.14万家,占比97.65%,其中民营企业数量185.9万家,占全市企业数量的96.3%,相当于目前深圳的国有企业以及集体企业的占比只有3.7%,这个跟很多地方国企占比很大比例有非常明显的差别。

另外,2018年1月-10月,深圳民营企业上缴税收3570亿元,占全市企业上缴税收的67%。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对深圳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主要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央企或者国企,从中可以看出,深圳的发展主要是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


贷款教授


有人问“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建起来的吗?”这个问题问的好。很多人觉得深圳牛,发展的好;也有人觉得深圳能发展,还是不靠全国支持,什么政策都享受。这个问题要深入探讨:

首先,为什么要选择将深圳作为特区?深圳被选为改革开放的前线和经济特区,直接原因就是面对香港,可以在世界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接受来自香港以及来自华人世界的投资、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深圳的发展,首先是得到香港的支持。

其次,深圳得到了全国哪些方面的支持?在深圳被划定为特区后,深圳可以在全国大政策稳定的情况下,先行先试,从政策的角度来说,是得到了全国的支持,独此一家嘛。但邓公当年也说了,让深圳这个小渔村试试看,失败了可以重来嘛。也就是说,在享受这政策便利的同时,深圳也面临着失败的风险。让人欣慰的是,深圳成功了!便利的政策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保障深圳在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的同时,还带来了全国各地人才的持续涌入。这些人才和当年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管理经验相结合,爆发出了巨大的生产力,造就了深圳奇迹。

再次,深圳今后的发展优势在哪里?有人认为,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特区也会慢慢地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人认为,像珠三角,被长三角超越也是迟早的事,香港也会被上海超过。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看上去更像是长期的发展趋势。就近期来说,假设10年乃至20年内,深圳依然会占据着改革的最前沿,无论是前海自贸区,还是天安云谷,依然是国内发展的引领者。

而深圳成熟的创业生态圈,依旧在持续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顶尖人才的持续涌入。也有很多人担心深圳的房价太高了,人才会不会留不下来。对于中低端人才来说,确实如此;但对于高端、顶尖人才来说,什么高房价,那都不是事,看看对面的香港有多高!当然,如果仅仅是在房价上跟香港看齐,那么,深圳的未来也就不看好了。


单问者


深圳的发展起步只要是靠香港制造业转移及资金流入。

事实是九十年代前,中国外来投资9成是港资。

评价深圳的成功可轻点键盘,政策扶持,举全国之力。

批评华为加班辛苦时,你应看到全中国最努力拼搏的一群人在这里—深圳。


2002年网友“我为伊狂”轻点鼠标分别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和新华网“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一篇长达1.8万字的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凭借着“耸人听闻”的唱衰深圳的强烈色彩,在媒体的推动下,借助中央对深圳政策的改变及深圳转型带来的阵痛,对深圳命运和未来提出前所未有的质疑,蛊惑人心,妖言惑众,唯恐深圳不乱。也最对邓小平布局改革试验场的挑衅。

在媒体的推动下,落井下石者众。我们的文化鼓励枪打出头鸟,因为深圳的越成功也显示了落后者的越无能,他们不是用加快步伐去追,而是暗中使绊。木秀于林,风必吹摧之。

这篇文章犹如一枚深水炸弹,将很多深圳人不便言明的“潜话题”炸出了海面:深圳,你被全国人民抛弃了。

的确,深圳已大获全胜完成了它改革试验场的历史使命。于是呼,依样画瓢芦突击发展上海浦东。发展大上海无可厚非,而用行政力量不是用市场力量,吃相太难看。


他们抛弃了深圳改革最核心的经验:开放政策下经济市场必须公平竞争,他们抛弃了深圳改革、拼搏、创业、创新的核心。

深圳的成功,是得益政策的率先放开,而不是权力动员全国资源推动!

是因为深圳这里离香港资本主义社会更近,离北京计划经济中心更远。


同样放开的四个经济特区,只有深圳获得了巨大成功,珠海、厦门平庸。珠海发展将宝贵的资源过多地投入到超前建设,而工业投入不足,错失发现良机,比如机场到现在也还是浪费。深圳特区的发展,走的是用实业拉动产业、用产业拉动城市的路子。厦门市既没有得到相应的台湾资金也没有得到香港的资金大量加入,也许是发展平平的原因。

而汕头经济特区沦落变为省贫困落后地区是不务正业自食苦果,利用开放政策进行大量走私,之后造假闻名,然后虚开增值税发票,卖到全国各地。迫使中央政府采取最严厉的惩罚手段,因此把正常经营的公司也拖进深渊。从此经商环境一蹶不振,发展受阻。


国家政策优惠新能源汽车,全国车厂都在睡大觉。而深圳的比亚迪充分利用了优惠政策,有勇气先走一步,打通新能源汽车进军全国乃至全球之路,这就是深圳企业勇于探索突破精神。


90年代中央决定开发浦东以来,上海在发展上总能得到政策上的“照顾”和“扶持”,而作为特区的深圳却被“忽视”甚至被“限制”。

在“九五”期间(1996-2000),上海市的基建资金达到2274亿元,超过前40年总和的两倍。这是极惊人的数字,钱哪来呢?上海市政府2001年全年收入只有1300亿元,若仅靠市政府的资金,没有中央政府拨款及其他优惠政策,根本不可能连年进行如此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就连浙江省也无奈忍痛割爱洋山港给上海与自己港口抢生意。

发展共和国的长子上海,中央给政策又出钱,而发展深圳中央只是划了一个圈,给了一个政策。从内涵上讲,上海起飞的模式是依靠比深圳更特殊政策成长起来的,计划经济赋予了上海独有的经济地位,全国各地是无法复制的。而深圳市场经济模式全国各地是可模仿的,超越的。与其等待中央政府大手笔投资,不如学杭州培育一个阿里巴巴。创新上推动社会变革的移动支付出自民企大省浙江省及广东省,而不是出自互联网公司集中地帝都,为什么?

为了使上海成为全国全球金融中心,权力机构决定深交所主板自2000年10月起停发新股,严控深圳新的金融机构注册。

深市停发新股后,本地发展资金受阻塞,深交所地位日趋边缘化,深圳原先公募资金、私募基金、券商数量都多于上海半数,停发新股后,优势损失殆尽。自2001年以来,共有数十家券商、保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或变更注册地、或以大规模迁移核心业务部门的方式,在上海“安营扎寨, 此外,朱镕基在当时推出人民银行大区分行制,上海成为大区分行,而深圳特区中心分行变成了广州分行之下的深圳中心支行。在政策层面,上海金融地位已经获得中央全面倾斜特殊关照。上海要上高大上的国际版,而深圳只能捡起大哥看不上的中小板、创业板。随着2004年6月中小板开板、2009年10月创业板开板,深圳金融的资金汇集能力又大幅提升,2016年恢复深市主板IPO发行,这一停就是16年!


十多年前,被抛弃的深圳是夹在广州和香港之间,国家层面看是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与帝都魔都相比更没有金融政策优势。在金融资本上,上交所无疑比深交所更加受宠。可惜致今上海也成不了金融中心,深圳更不是。上海、深圳都成不了实际意义上的金融中心,因为不管哪一个都没有金融政策话语权。中国的金融中心在四大行总部首都,全国最大资金在北京。金融中心是顶层设计出来的,对于普通城市来说,与其做“金融中心”的春秋大梦,不如踏踏实实把民营经济、科技创新产业搞起来。

虎门大桥常态化天天塞车大大耽误深圳发展机遇,虎门二桥迟迟不肯动工。很难理解,广东省的各项经济指标均超过占全国10%,而唯独公路建设一项,只占全国的6%,很难理解港珠澳大桥最开始其实叫深港珠澳大桥,这座大桥是一座双Y架构,一头连着香港、深圳,另一头连着澳门、珠海。然而最终这座大桥在省城及珠海的支持下,由双Y构想变为单Y架构。


天道酬勤,物是人非;深圳,已不再是当年的深圳。江湖上,不再只有北上广三剑客,来了位深剑。实力决定了江湖地位,北上广还需加上一个深。

当年中央为平复深圳直辖之心,把深圳列入计划单列市,同时也为防止省府把深圳榨干,一举三得。长期以来,省城对深圳越设限,深圳越想直辖,深圳越想直辖,省城对深圳越设限,进入一个死结。尽管深圳直辖市条件最成熟,最后中央还是拿出“粤港澳大湾区”予以妥善解决,化解矛盾。深圳不要妄想脱缰,松绑可以有。

粤港澳大湾区新规划,重新定位深圳,这是一盘很大的棋,赋予了深圳更大的历史使命和责任。香港已经不比当年,香港越来越跳皮捣蛋,深圳只有在经济上力压香港,香港才会迷途知返。本人寄语,将来香港的行政长官由深圳市党委书记兼任,深圳任重道远,站好最后一班岗。时代选择了深圳,但也只有深圳才能担当时代赋予的重任。


PCT国际专利申请 深圳约占全国一半,连续16年全国第一。

90%的研发人员、90%的研发机构、90%的科研投入、90%的专利产出,统统来自民营企业。在一个完全没有历史科研沉淀的城市,创造出奇葩,这要给深圳点赞。而帝都魔都等国家投资的众多院校、研究所院,占据了太多资源了,怎么就干不翻深圳村呢?差评!

深圳这座城市GDP背后的支撑力量不是国企,不是外企,不是合资企业,而是深圳本土崛起的深商。

更可笑的是还有人继续唱衰深圳制造业空心化,深圳这座城市是全国唯一的制造业GDP增加值超9000亿的城市,不是上海。


深圳这座城市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强。“80年代看深圳,90年代看浦东”,今天还得看深圳。

深圳人赞美深圳并不是掩盖深圳的问题,而是自我鼓励。无论是何种声音,最后能抛弃深圳的,不是说话最大声的那个,而是深圳自己。

莲花山上,小平同志目光深邃……


无桨渔舟


建设深圳初期,几万转业工程兵功不可没,三通一平,可以说完全是他们的功劳,而且是全身心付出,廉价的报酬,任正非也是其中一员。后来的基建、工程、改造等等,则是巿场行为。

初期,对深圳真正功不可没的则是港台和外资,他们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巿场和窗口。其次是前赴后继的外来工,他们既有奉献,自然有一定的收获。

来了就是深圳人,东莞苏州就没有这样的格局。真正让深圳腾飞的是扎根深圳的深圳人。开创发展自己的企业尤其是高新企业,不再为洋人打工而自己只赚微薄的点点加工费、低廉的租金,是深圳始终的追求。这是早期深圳的梦想,他们很早就这样去做的。

厉有为、张高丽两届政府打下了基础,高交会的推出,推动了深圳高新企业的腾飞;基层政府也着重建设高新孵化园,为有想法有项目的人才提供厂房和资金扶持。深圳的很多高技术企业就是那时起步的,毕竟那时可没有风险投资。

正是打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构造了适于高技术产业孵化、成长和壮大的土壤,深圳自己的企业、产业不断壮大,所以后期外资出走、富士康出走,深圳并没有伤筋动骨。而东莞苏州呢?走了一个万人大厂就重感冒……

建设深圳初期,国家投了多少钱?后来深圳回报国家多少?外来工历年汇出多少?我没有翔实数据,求助……

深圳腾飞了,就说举全国之力,怎么珠海、汕头、厦门怎么没有腾飞?

四十年深圳,得全球商贾之助,也得全国之助,这是无庸置疑的。但是深圳也回报了很多很多。

来了就是深圳人,真正让深圳腾飞的,是前赴后继、黙默奉献的深圳人自己。


独尊宋明


简答:

你的问题立论就不对,深圳并不是举全国之力建立起来的。

当时中央只是给了深圳先行先试的政策,并没有给钱建设。给了政策,就看你的干部敢不敢行和试了,敢不敢直面失败了。深圳初期的建设资金基本都是深圳拍卖土地、港资和日资(三来一补企业)、各省市贸易公司和和电子工业部企业资金(做生意的)发展起来的,靠的是灵活的市场经济,吸引了全国的优秀精英来闯深圳,有了人才,留得住人才,才能发展深圳。深圳因此经历三来一补、山寨、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对高污染低附加值企业的“腾笼换鸟”、鼓励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产业等,成就了深圳国内高科技创新城市的美名。

当时中央同时给了珠海、厦门、汕头、海口等经济特区同样的政策,这些城市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本人认为还是深圳的干部、企业有正确的改革创新理念,敢干敢做善做,才有深圳的今天。

深圳的制度创新、服务理念、科技创新直到现在都领先全国其他地方,包括北上广。今天深圳的科技创新理念、市场化的理念、政府服务企业和市场的观念已经融入到深圳的“血液”里,成为这座城市的基本特征了。


辉煌1573


有这种想法的人,真是没有好好了解深圳的发展历史。

当年邓公说了,”国家没有钱你们要杀出一条血路来”、“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深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靠中央放权,地方大胆引进外资发展起来的。

最早进来的是港资,从工厂做起,到商业服务,再到基础设施建设。深圳第一家出口加工厂、服装厂、电子原件厂,第一家宾馆(竹园宾馆),第一条高速公路(广深高速)都是港商投资建设的。

后面接着进来的是台资(包括郭台铭富士康)、日资(三洋、日立、松下)、美资等等。

国家也有投入,主要是建设深圳政府设施及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兵)。国家各部委也有投入,建设企业工厂贸易公司(中航、中电、北方公司)。

而起绝对发展作用的还是市场经济机制,外资的投入及民营企业的壮大发展功不可没。


海风壹号


说深圳是举全国之力发展起来的人,有时间在这敲键盘,不如去深圳博物馆转一圈了解一下,或者去找一些最初来深圳的拓荒者问问,国家一没给项目(看看现在深圳的企业就知道,国企央企基本空白,都是民营企业为主),二没投资金(当时全国都很穷,哪有钱支援深圳),邓公给的就是一句话,要钱没有,你们自己想办法,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蛇口工业区的缔造人,大胆建立全国第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蛇口招商银行,想尽办法吸引港资,后来慢慢的台资,日资,欧美……发展初期,也经历十多年的摸索,才小有起色,92年邓公南巡,肯定了深圳的做法……中央更加放开了对深圳的政策,然后,然后,然后深圳就成了现在这模样!!!


CNC主管—火星哥


深圳发展的屌丝过程(一):

一边是:

一块曾被逃港潮掏空荒废的土地,

一群下岗的回城的有梦想的有热血青壮年,

一批被国家关停的二三线军工企业,

被挤到一起寻找生机。

另一边是:

接不完订单的香商,台商,

招不满工人的港企,外企,

低端的加工业务,

在深圳,珠海这个小窗口偿试。

国内是:搞砸就关!

境外是:一有风吹草动就跑!

这就是风风雨雨八十年代的深圳!

一个随时都关,停,裁,撤的边缘之地,

一群被边防证约束`,随便可以拘留恳散之人。

现在人模鬼样什么马什么王,

那一个不是铁皮房,破中巴,泥水路混过?

那一个不是天桥脚下尿过,

那一个不是经过深圳蛇虫蚊咬的人!

稍稍有些好处,九十年代的第一次抛弃就降临了!

(请大神们继续)


AL2398981177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的发展成就:我说说我的观点.深圳建市之初是广东省宝安县.也不是某些人所讲的一个小渔村.深圳的发展离不开邓小平.王震.谷牧等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中央的政策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深圳建市之初的深圳市主要领导梁湘.厉有为等人的铁腕决策.和第一代深圳人的艰苦奋斗.虽然在资金上投得不多.但是中央给了很多连内地城市所没有的优惠政策.所以一句话.没有中央的大力支持及全国人民的参与.深圳是无法有今天的辉煌成就!这个是事实不应回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