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欧洲铁骑攻6万蒙古精骑,两天却仅剩千人,蒙骑为何如此强大?

邹庆征


拔都西征中,蒙古大军共有15万人,却歼灭了超过60万的欧洲联军。这一场征服战争,塑造了今天的欧洲政治版图。它不仅使得罗斯诸国渐次统一,形成了日后的俄罗斯帝国,而且还严重削弱了波兰和匈牙利等东欧国家,使得西欧国家的发展逐渐超过了东欧国家,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

这场战争的起因,其实也不复杂。在成吉思汗攻灭花拉子模的战争中,有一支蒙古人的2万人的偏师在哲别的带领下,扫荡了高加索和黑海沿岸一带的钦察人。当蒙古人班师后,钦察人认为蒙古人不过是一股小势力,不愿意臣服,就多次袭击了蒙古人的使者和中亚地区的领地。这让窝阔台感到很气愤,在灭金的次年就决定给让他的侄儿们出去历练,先是扫灭钦察,再是俄罗斯,直到大海的尽头。

蒙古西征大军如果说要扫平钦察人,还有足够的理由,至于罗斯人,则是遭受了无妄之灾。蒙古人说钦察人在抵抗蒙古人的时候,斡罗斯人帮忙了,因此也是蒙古人的敌人。蒙古人在东欧草原上肆虐了三年,屠杀了超过27万斡罗斯人,震慑了斡罗斯王公。后来,在楚得湖战役中胜利的俄罗斯民族英雄涅夫斯基也投靠了蒙古人。

蒙古人留下了三万军队镇守斡罗斯等地,将其作为自己的战略大后方,随后进入到东欧平原。他们兵分三路,分别是北路拜答儿率领的察合台系部队三万多人,南路的合丹率领的窝阔台系三万多人,至于中路则是拔都率领的蒙古军主力6万多人。蒙古人的战略目标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城,为了扫清左右两翼的潜在威胁,所以分出了两路大军。蒙古大军的南北两路大军再次分兵,多支一千多人的蒙古骑兵侦查部队,四散在东欧南北千余公里的战线上。欧洲军队一直摸不清蒙古人的最终目标是哪里,举棋不定,只觉得到处都是蒙古军队的身影。所以,欧洲人一直认为蒙古人有百万大军,其实军队总数少的多。

蒙古大军的后勤基地被称为奥鲁营,所有的辎重和财富都集中在这里,距离前线有200公里。欧洲联军无法侦知蒙古人的后方基地,而蒙古人作战也基本上都是因粮于敌,执行了毁灭性的战争策略,让身后不能再出现任何一支有威胁蒙古军队后方的势力。所以,蒙古大军所过之处,几乎无不残破,城市被焚烧,居民被杀戮。

蒙古人将被俘虏的居民编组,驱赶他们去做炮灰冲锋,或者填充护城的沟壑,这种做法往往会使守军崩溃。城破之后,蒙古人无一例外进行屠城,那些侥幸逃脱的人,在都被摧毁的东欧平原上游荡,最终也会因饥饿而死。

蒙古人同样善于使用间谍,除了搜集敌方情报外,还散布恐惧,瓦解动摇守军意志,使得蒙古大军还没漏面,守军胆气已泄。

至于蒙古人的火器,更是超过了同时期的欧洲。那种如晴天霹雳一般的火铳虽然杀伤威力不足,但是气势上很容易形成末世的观感,使得敌人不战自溃。

在战役战术方面,欧洲人当时崇尚的骑士精神,在与蒙古人做正面对抗时,吃了大亏。蒙古人的重骑兵与欧洲人相比毫不逊色,但是蒙古人一般在战役起初阶段并不使用重骑兵,而是让轻骑兵前去诱敌。敌人追击时,轻骑兵则散开,利用良好的机动性和精湛的射术,大量杀伤追击中的敌军。这种战术,使得欧洲的重骑兵追不上,打不着。虽然欧洲骑士的铠甲不错,蒙古轻骑兵很难直接射穿,但是射杀了重骑兵的战马后,顶着数十公斤重的铠甲的骑士们,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他们绝望无助的眼神里,最后闪现的画面是蒙古人用来收割的重骑兵。

蒙古人这套战役战术,从东亚用到西亚,再从西亚用到东欧,百试不爽,所向披靡。欧洲人落后的战术和军事装备,以及不重视情报收集工作,使得蒙古人始终能够以少量兵力完成对欧洲联军大部队的包围歼灭战。在布达佩斯城战役中,蒙古人攻城损失惨重,其实也是蒙古人的诱敌之计,这数以千计的阵亡为代价的计策,最终瞒过了贝拉四世,他草率地发动了全线出击的命令,却被迂回敌后的速不台断了退路。蒙古人用不到6万的兵力,围住了10万欧洲重甲骑士。

直到此时,蒙古人也还是相当有耐心,并没有发动强攻。如果强攻,这些重骑士鱼死网破,也依然会给蒙古大军造成大量损伤。蒙古人选择了围三缺一,如同蒙古人在三峰山之战中用过的计策一样。只是这一次,主角成为了匈牙利的重骑兵。

匈牙利重骑士夺路而逃,蒙古人的轻骑纵兵四出,在追击战中,蒙古人只以不足千人的伤亡,击毙了匈牙利骑士7万多人,获得了大成功。

随后,蒙古骑兵四出略地,匈牙利草原成了蒙古人的腹地,再没有一支军队能够对蒙古人造成威胁了。欧洲联军退过多瑙河,依靠着喀尔巴阡山,战战兢兢地探察着蒙古人的下一步行军路线。同时,罗马教皇的信使穿梭在德意志和法兰西等封建领主,号召西欧国家联合起来,阻挡蒙古大军的入侵。

拔都把大营驻扎在匈牙利草原,等待着南北两路偏师的汇合,同时派出游骑侦查西方地形。蒙古斥候出现在距离维也纳城外60公里的地方。拔都接到的命令是,向西征服,直到大海。所以,蒙古大军计划在匈牙利过冬,在来年春天过河,彻底扫荡西欧。

这时,窝阔台大汗的死讯,经过了半年时间终于传到了前线军中。成吉思汗大札撒规定,大汗是所有蒙古人和蒙古封国的宗主,大汗去世,不管黄金家族的子孙在何处,都要回到斡难河和怯绿连河一带,参加推举新大汗的忽里台大会。拔都与众人商议后,放弃了继续西征的打算,率领大军班师。行进到伏尔加河下游时,拔都就在此地立国,统治从中亚地区一直绵延到斡罗斯等地的辽阔区域,被称为钦察汗国。


而知而行的历史


前言

上世纪80年代之前,全球大范围都在批判“恶魔”铁木真,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因素是政治需求,特别是苏联的存在之下,成吉思汗及其帝国成为了侩子手、恶魔、种族主义的军事帝国的代表。

在1960年,内蒙举行了成吉思汗研讨会,会议上中国方面较公正评价成吉思汗。事后苏联极其恼火,特别是外蒙对此次会议的高度关注和积极评价,不久后,外蒙古政治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清洗活动,大量正面评价成吉思汗的学者、学生、党员、平民均被捕入狱。

在西方,经过千年来的宣传之下,成吉思汗这个代名词也成为邪魔的代名词,尤其是大量的影视、文学作品中,成吉思汗均为反派人物。

直到90年代,西方的德国学者努力之下,西方世界才从正面评价大蒙古兀鲁思帝国,而东方的学者也开始较为公正评价铁木真及其继承者。

第二次西征——长子西征

公元1227年,结束西征花剌子摸的铁木真发动了歼灭西夏国的最后一战,此战后,西夏皇帝投降,在1227年八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

公元1231年,已经成为蒙古大汗的窝阔台率领大军全面进攻金国,1234年,金朝灭亡。西夏和金国两国的灭国之战,一共打了20多年之久。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铁木真西征花剌子摸后,蒙古军其中的两支万人队,曾经到达钦察、斡罗斯这些地区侦查(以追击花剌子摸残余势力为借口)。

在蒙古全面攻打西夏和金国之时,蒙古人也派遣了商队或试探性进攻等措施,去查探了钦察、斡罗斯等地的情报。

这也就意味着,蒙古人在第二次西征之前,就已经掌握了西方世界的大量情报,而西方世界对东方的蒙古依旧是一无所知。

征服并巩固了中原之后的窝阔台汗在1235年召开了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未服诸国。

这次西征,以成吉思汗之孙拔都任统帅,老将速不台为前锋及副帅(其实是整个军队的主要控制人),各宗室的长子,如窝阔台的长子贵友、托雷长子蒙哥等,以及各万户、千户、百户、十户、萨扎克(平民)的长子及其各部众一共15万人。

公元1236年,先锋军速不台占领不里阿耳。并以此为基地开始征伐钦察各部以及幹罗斯各部。经过两年多的征伐之后,北高加索地区成为蒙古人稳固的后方。而八百年前,匈奴人也是以北高加索为根基对西方进行征讨。

休整一年后,1240年秋,拔都率10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乞瓦(基辅)。1240年11月冬季,伏尔加河结冰,蒙古人攻入乞瓦城,据此整个俄罗斯成为蒙古国的一部分,同时基辅罗斯的贵族均被蒙古人杀死,只余早早投降的莫斯科贵族。

西欧的噩梦

1241年,蒙古大军借口追讨钦察人,开始进攻匈牙利。当时的欧洲正面临教皇格利高里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的激烈冲突之中,各国根本无法组织起联军,抵御蒙古人的任务要由匈牙利、波兰、日尔曼人、奥地利人和条顿骑士来承担。

反观蒙古,早已经通过征伐基辅罗斯时已经掌握了欧洲的政治、军事、民生等等重要情报。

欧洲方面的参战兵力:波兰军队约4万人、奥地利人约4万人、日尔曼人约6万人、匈牙利约14万人,共计约28万人。

蒙古人留下3万人镇守罗斯地区,余10万左右大军兵分三路进攻匈牙利和波兰。北路以拜答儿为统帅,率领其父察合台部3万人进攻波兰,中路以拔都和速不台为统帅,率领6万大军正面进攻匈牙利,南路以合丹为统帅,率领其父窝阔台部3万余人从南边迂回进攻匈牙利。

一、北路征伐波兰及主要战术

拜答儿于1241年3月进入波兰,此时波兰的军队还没有集结起来,为了对付优势兵力的波兰,拜答儿运用了游牧民族的特性,不以占据一城一地为主,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烧杀劫掠摧毁敌人有生力量和复苏能力为主。

由于蒙古人的战法与八百年前的匈奴如出一辙,被迷惑的波兰人出城追击蒙古军队,在追击途中,蒙古人就将俘虏都放了四散逃跑,波兰人勇猛追赶的同时又需要分兵收拢财物和人员,在赫梅尔尼克,波兰追兵遭受蒙古弓箭手的埋伏,全军覆没。拜达尔轻松地拿下了被遗弃的波兰首都克拉科夫,把它付之一炬。

波兰国王亨利二世逃到利格尼茨并集结了一直2.5万人的军队,其军队组成主要由波兰骑兵、神圣罗马帝国先锋队、条顿骑士还有矿工组成。并向他的姐夫德国波希米亚国王文西斯劳斯求援。

获得侦查情报后的拜答儿,为了防止德国援军的到来,施行了很大胆的战略战术,即在援军未到之前,先发制人。各自击破。

拜答儿的轻骑兵无法与亨利的重骑兵正面硬肛,很快就“败下阵”来,纷纷后撤,亨利见状命令全军压进,开始“追击”蒙古军。

在追击途中,队形散乱,拜答儿抓住机会,命令两翼骑兵迂回侧后,运用轻骑兵的快,机动特性和蒙古复合弓的射速及蒙古人的精准射击。攻击亨利联军侧翼,重骑兵在机动上无法与轻骑兵披靡,长矛重剑无用武之地,只能沦为挨打的份,但由于欧洲铁罐头的威力,所以蒙古轻骑兵主要是射杀敌人的坐骑。当战役白热化时,蒙古的后方的重装骑兵出阵……

此战亨利二世军队全军覆灭、条顿骑士团参战部也全军覆灭,亨利在乱军中被杀死。蒙古人在这次战斗之后,足足割下九大麻袋的耳朵。

得到亨利战败后的德国波希米亚国王吓得干净率军撤退,固守奥德河。

二、匈牙利战役

此时的蒙古军主要是以拔都统帅的中路军为首,共6万余。1241年3月12日出动拿下鲁斯克隘口,3月15日前锋已经抵达多瑙河畔。在这3天里,蒙古人在积雪很深的敌国领土上推进了400公里,这是战争史上最迅速的行动之一。

决战布达佩斯城

蒙古中军6万余人到达布达城下后,就猛烈攻城,匈牙利军队坚守不出,双方损兵折将,此时的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派遣使者手持带血宝剑,向西方诸国发出了最高的预警,号召诸国求援,并向罗马教廷和神圣罗马帝国求援。但西方诸国的并没有派遣援军,只有匈牙利附近及国内的游牧民族组成的4万援军赶到布达佩斯。此时的贝拉四世拥有十万大军。

速不台和拔都商议之后,决定后撤,引敌来攻。匈牙利联军以为蒙古人惧怕,为了荣誉与战利品,纷纷要求出兵追击。

蒙古人用6天的时间向东北撤退160公里到达沙约河畔的莫希荒原,并控制了唯一过河的石桥,使得匈牙利联军只能在河对岸的荒原上扎营。

蒙古人再次分兵,迂回穿插到敌人后方。

拔都率领三万大军在沙约河与匈牙利10万联军对峙。夜晚统帅另外3万军队的速不台从上游结筏潜渡以迂回到匈牙利人的后方。

4月10日黎明,战斗开始了。拔都部通过石桥渡过了沙约河来到西岸,激战2个多小时,蒙古人以强弓为基础,顶住了2倍多的敌人猛攻,并吸引了贝利军队所有目光后,速不台从后方出现了。

腹背受敌的贝利率领军队有条不紊撤回了营地固守,蒙古人围三缺一,并用从东方带来的攻城科技——投石车、弩炮攻击贝利营地。

匈牙利人看到西面蒙古人并没有围住,于是上当选择西面突围。7万匈牙利人死在战场和西逃的路上,而在追击战中蒙古人的损失不过1千左右。

由于之前的攻城之时,蒙古人死伤惨重,因此歼灭了匈牙利有生力量的拔都愤怒下令,对匈牙利境内进行报复性屠杀。原本约有700多万人口的匈牙利在几个月后,只剩余不到100万人口。

总结

蒙古军队在成吉思汗时期就已经注重情报收集工作。通过敌我商队、旅行之人、小队越境等等方式,在战争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所有征伐的地区,基本的人文环境、政治构造、宗教信仰、及军事大体力量。

而后蒙古贵族们会连续召开会议商议,如何进攻,需要先打哪里,或是哪里最弱,以及占领哪里可以使得军队获得补给及成为后面的进攻基地,等等……

反观西方世界,东欧的察钦各部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而幹罗斯地区的贵族们相互争权夺势,根本就没有对东方这个已经大一统的帝国有任何关注。

当蒙古人获取了被高加索地区后,欧洲依旧和前人一样,并没有过多了解蒙古人,甚至是去臆想对方因为攻击伊斯兰世界,应该是自己人(基督早期将成吉思汗称为圣约翰)。同时欧洲依旧是散沙一盘,相互间根本就没有任何统一性,加上宗教间的相互碾压等等。使得欧洲的各部都不了解蒙古人的作战方式及战争思想。

蒙古人造就了今天的欧洲格局。

东欧各强国被蒙古人击破后,从之前一直压着西欧格局沦为了西欧的附属,使得西欧在窝阔台死后,蒙古人撤退中,获得了发展契机,尤其是条顿骑士团的大部分力量覆灭,使得神圣罗马帝国很快就将国内各部统一,并将势力范畴扩展到东欧。

同时沉闷的基督教开始觉醒,不再是以独我的宗教意识形态来规划世界,而是寻求对东方世界的探索。

加上蒙古人带去的印刷术和火药、纸币制度等等,也促进了欧洲的发展,使得欧洲开始进入启蒙运动。


参考文献:《蒙古秘史》

《蒙古西征纪实》

《拔都汗-蒙古帝国西征-征战俄罗斯》


斐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没有这么夸张,应该是赛约河之战。

赛约河之战是1241年,蒙古大军6万铁骑面对10万匈牙利军队的战役。

早期的作战中,基辅罗斯和其他突厥部落,四分五裂,能够出兵超过1万的大公屈指可数。

这点实力,当然无法和蒙古数万大军对抗,纷纷投降或者溃败。

蒙古大军长驱直入,占领了乌克兰大部。

1241年,拔都大军向西出击,北路大军深入中欧,攻掠加里西亚和波兰,后南下与南路大军汇合。南路蒙古军的对手,则是强悍的匈牙利人。

匈牙利王国是国王伊什特万一世于公元1000年建立,历史悠久,实力强大。

可以说,当时匈牙利是少数几个可以拿出10万以上规模军队作战的欧洲国家。

但匈牙利军队的战斗力和作战经验,相比蒙古大军还是有明显的差距。

拔都和速不台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部队官兵也都是常年战争活下来的精锐。

此次蒙古人判断局势,认为匈牙利军队还是颇有实力的,又占据兵力优势,如果守城还是很有威力的,不容易攻下。

事实上,蒙古人试探性攻打的佩斯城,确实是岿然不动。

蒙古人认为,匈牙利这里有着大草原,这是最适合蒙古人发挥野战威力的地方。

只要把匈牙利人应出城市,放到草原上进行骑兵野战,蒙古人就一定会胜利。

于是,蒙古人故意示弱,引诱匈牙利大军发动进攻。

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的军事作战经验不足,竟然中计。

他率领10万大军,一直追击蒙古人到赛约河与蒂萨河合流处,离开了坚固的佩斯城。

其实,匈牙利骑兵同蒙古骑兵的正面近战交锋中,只是略占下风。

匈牙利骑兵的马匹具有优秀的速度和冲击力,也比较高大。相比起来,蒙古马只有耐力上有很大优秀,其他都很普通。

如果双方直接策马冲锋对抗,蒙古马还要差了一截。

就具体对战来说,匈牙利骑兵的铠甲防御力比较好,近距离格斗时武器破坏力很强。

然而,蒙古骑兵则赢在两个地方,第一是机动性的优势,第二是弓箭。

蒙古人也许是,最早意识到机动性对于大军团作战的重大意义。

蒙古马不算什么好马,却有着非常优秀的耐力,可以提供大范围两翼迂回的战术。

古代军队高度依赖后勤,士兵至少断水超过3天就会溃散,断粮超过1周也失去大部分战斗力。

蒙古骑兵可以依靠机动性的优势,切断对方补给路线,攻击对方补给中心。

战略上蒙古人的优势,匈牙利依靠战术无法挽回。

另外,蒙古人的弓箭可以压倒匈牙利人。这种射程远,杀伤力大的复合弓箭,很容易造成敌人巨大的伤亡。

蒙古人精于骑射,弓箭射速和精度都很高,任何军队面对他们都会付出代价。

总之,6万蒙古骑兵的战斗力,大大超过10万匈牙利人。

只是匈牙利人妄尊自大,还不知道而已。


正面诱敌同时,一股蒙古大军则突然从赛约河下游用木筏偷渡成功,一举包抄了匈牙利人的退路。

10万匈牙利大军的补给线路被切断,顿时陷入大乱中。

蒙古人狡诈,他们从三面猛攻,故意留出一面空挡。

据说蒙古人由于兵力不足,在攻击的三面采用了疑兵。他们将一些军马上捆上草人,跟随真的骑兵一起冲锋。

匈牙利人从远处看,觉得蒙古人至少有十多万人,大惊失色,士气大减。

留出的一面,蒙古人设置了很多伏兵。

当时匈牙利人即便知道有诈,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从空挡突围。

沿途,匈牙利人不断遭到蒙古人的猛烈伏击,军队逐步混乱溃散,失去组织。

最后匈牙利国王贝拉四世为了逃命,丢下部队带少数骑兵先行逃回佩斯城,各部一窝蜂的四散逃窜。

沿途的重创后,10万匈牙利大军仅有二三万人逃回,约有7万人被蒙古人消灭。

蒙古人随后猛攻佩斯城,匈牙利残兵败将崩溃,逃出城去。

蒙古人将佩斯城洗劫一空,将男女老幼都抓走成为奴隶,然后一把火将城市烧毁。

由此,整个匈牙利都被蒙古人占领,一直逼近到多瑙河。

1241年7月蒙古军的先头部队甚至抵达维也纳附近的诺伊施塔特,眼见中欧就要被蒙古人打烂。

万幸的是,1242年春,蒙古大汗窝阔台死了。

拔都判断蒙古后方会有大变,放弃继续入侵中欧,率领大军返回伏尔加河流域。

其实,此时的金帐汗国已经够大了。

金帐汗国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多瑙河,南起高加索,北括罗斯;即包括西西伯利亚、花刺子模、伏尔加河保加里亚、北高加索、克里木、杰什特等地区,罗斯各公国均臣属于金帐汗国。


萨沙


蒙古铁骑为何如此强大?

蒙古帝国的意义非凡,其在中国、中亚、西亚、欧洲的征服,使得欧亚大陆首次连结在一起。而蒙古帝国的何以实现此军事伟业,其实是全世界人都好奇的问题。

蒙古骑兵拥有高超的军事动员能力,这是超越所有游牧部族之处。

首先,蒙古军队的弓骑兵非常强大。

什么是弓骑兵?

骑兵很好理解。蒙古草原能够提供大量的战马,使得蒙古骑兵得以所向披靡。

弓骑兵则是超越了骑兵的兵种,即边骑马边以弓箭攻击对手。蒙古弓骑兵使用的弓箭非常特殊,是特质的双曲复合弓。

用双曲复合弓发出箭的射程可达300米以上,能轻松穿透锁子甲。机动性和威力都得到了保障。

其次,成吉思汗这些人都是伟大的军事家。

蒙古人也会采取灵活的军事战术,千万别以为人家都是大老粗,不会用心眼打仗。

事实证明,蒙古人特别会运用战术。蒙古士兵的必胜战术是穿凿战,即:

进如合剌合纳,摆如海子样阵,攻如凿穿而战。

蒙古骑兵被组织成小型的进攻部队,随后规划为不同的队形,在长距离和大范围内,通过包抄、迂回的方式,由主力部队凿穿攻陷对手。

最终,蒙古帝国成为世界史上的奇迹。


HuiNanHistory


当时的蒙古铁骑被欧洲人称之为“黄祸”,由于是一个游牧民族,蒙古军队长期生活在马背上,各种战斗属性都由生活习惯演变而来,不像是欧洲铁骑那种,为了打仗而训练的。除了民风彪悍外,指挥官指挥有方,让欧洲军队闻风丧胆。


信息微观


典型的打发不同带来的结果!蒙古用的是不限时泰拳比赛规则,欧洲用的是限时拳击比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