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12位帝王为平凉这里一事

1、西秦太祖文昭王乞伏炽磐及末主乞伏暮末藏铜佛于玉都太阳墩。

2、北魏世宗宣武帝(泾州籍胡太后丈夫)元恪敕建泾川嵩显禅寺。

“敕赐嵩显禅寺碑记”拓片现存甘肃省博物馆,佛寺遗址存。《明一统志》载:“高公寺,在泾州南五里,后魏建,金大定中重修”。《古今图书集成》载:“高峰寺,在州南五里笔峰山顶,魏永平年泾平二州刺史高乘造,唐开国伯段归文重修”。

3、北魏肃宗孝明帝(宣武帝与胡太后之子)元诩旨意造南石窟寺。

泾川《南石窟寺之碑》记载,窟为泾州刺史奚康生于北魏永平三年(5lO)造。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寺是泾州籍胡太后代行朝廷旨意大兴佛事的产物,因泾州籍胡太后之子孝明帝幸视洛阳南石窟寺,胡太后之夫宣武帝敕赐嵩显禅寺碑记,胡太后回泾州娘家等三件大事都发生在嵩显寺、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寺建造时期.奚康生因之仿国都洛阳南石窟寺建造了泾州南石窟寺并命名。,

南石窟寺和《南石窟寺之碑》现完好保存于泾川。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4、北魏胡太后代朝廷旨意造王母宫石窟寺。

胡太后之子元诩幸视南石窟寺,史有记载(不排除在泾州省亲)。胡太后回娘家,多有传纪类图书传承,当在情理之中。王母宫石窟建造时,正是胡太后大造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永宁寺之际,全国着名佛窟均在此时得到空前的发展。泾州是胡太后娘家,泾州境内的南石寺、北石寺、王母宫石寺的开凿,受朝廷支持是无疑的。

王母宫石窟寺现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隋文帝杨坚诏令泾州兴国寺供养舍利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隋文帝杨坚60寿辰时,诏令全国30州建30座供奉佛舍利的宝塔,派名僧童真等30人分送佛祖舍利前往安置”。泾州兴国寺塔、扬州大明寺栖灵塔便是其中之一。隋文帝钦定仁寿元年(601)十月十五日正午同时同刻葬舍利于各州城,上建舍利塔供养,全中国同时筑起了30座舍利塔。泾川舍利塔建在兴国寺内,兴国寺即唐大云寺原址,遗址今存。

《泾州兴国寺碑》1943年尚存,今佚。

6、武则天敕建泾州大云寺造金银棺供养舍利

西元690年,武则天敕令各州建大云寺,泾州大云寺建在隋兴国寺内,时发现隋代供养的佛骨舍利,即制金银棺重新造塔供养。《甘肃文物工作五十年大事记》称:“该函反映了唐代在舍利瘗埋制度上的划时代变革”。

大云寺遗址,塔基地宫现存。

7、唐宣宗李忱敕建泾川高公佛堂

唐宣宗大中元年(847),唐宣宗敕各州府修复佛寺,泾原节度使康季荣奉旨创修高公佛堂,堂在北魏嵩显寺。《高公佛堂碣》碑文现存,碑由朝仪朗前议太子通事舍人上柱国郑弘裕撰。

8、宋太祖赵匡胤常过龙马寺

《古今图书集成》载:“龙马寺,在州东长武镇(泾明乡长武城),宋太祖微时常过此,僧守严者异其骨相,阴使画工图于壁上”。

9、宋真宗赵恒敕建解脱禅院

解脱禅院,又名水泉院,在城关镇水泉寺村。《古今图书集成》载:“水泉院,在州北五里,宋景德(1004)中敕赐,解脱禅师建,元元贞年僧人行寻重建”。宋《解脱禅院碑记》又记此事,碑于1943年存王母宫,今佚,碑文存。碑末记载,观察推官张孝友等又建。

lO、元世祖忽必烈颁圣旨保护泾州镇海寺

元世祖二十年[牛儿年](1277),元世祖忽必烈为泾州镇海寺颁旨,诏令皇室、地方官员、使臣、军人保护泾州华严海印水泉禅寺,不要侵犯僧人的寺院、房舍、马匹、水土、碾磨等,不要依仗圣旨做越轨的事情。忽必烈的帝师、参加过西藏回归祖国之“凉州会谈”的西藏代表萨班之侄八思巴用其所创的八思巴文书写了圣旨,刊刻于碑,碑今存泾川王母宫,为国内仅存一二的八思巴文碑,是元代及中国历史上蒙、藏、回、汉及各族人民大团结、维护和平、宗教信仰自由的真实见证,碑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1、元成宗铁木尔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碑

元元贞元年(1295),元成宗皇帝铁木尔在继位之年,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碑文,碑名为“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时间为“元元贞元年岁次乙未庚辰月已朔已未日”。此碑《陇右金石录》有记“花严海印寺碑,元贞元年,在泾川今存”,可知1943年还存泾川。民国(1945)《泾川县志》载此碑文全文,可证明此碑当时确存泾川。

12、明孝宗皇帝朱[右示字旁右右]樘敕赐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碑

明弘治十年(1497)七月,明孝宗皇帝朱[右示字旁右右] 樘“敕赐泾川华严海印水泉禅寺记”诗碑,宗室平凉韩王明德子题,刻于汉白玉石上。碑今存泾川王母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