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诸葛不出,三国时候的郭嘉很恐怖吗?

苏中山


郭嘉确实是非常厉害的谋士,堪称天才级别。但诸葛亮出山和郭嘉的死没有关系,只是碰巧而已。

郭嘉主要成绩有:一,曹操因为父亲被陶谦的部将黄巾军出身的张闿杀死,并且他父亲全家遇难,曹操发誓要灭了陶谦。陶谦请孔融救援徐州,孔融又派太史慈求救于刘备,刘备又向公孙瓒借兵两千,借赵云带兵,刘备和孔融一起起兵救援徐州。刘备建议先写书信向曹操解释,劝曹操退兵讲和。曹操看不起刘备,要斩来使,郭嘉劝止,郭嘉建议曹操假装答应,稳住刘备,然后进兵攻城,徐州可破。曹操听取郭嘉建议,款待使者。因为吕布投奔张邈,陈宫也投奔张邈,陈宫献计:趁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兖州,郭嘉建议曹操卖刘备一个人情面子,退兵不打徐州,调转方向攻打吕布。

二,在曹操调转方向攻打吕布的时候,吕布已经攻占兖州、濮阳。曹操在攻打濮阳时中了陈宫的计,曹操陷入包围,差点丧命,典韦拼死相救,把曹操救出。

郭嘉献计:计当速发。曹操将计就计,散布谣言说曹操已死,结果吕布中计,中了曹操大军的埋伏,吕布大败,死战得脱。退回濮阳坚守不出。

三,袁绍要攻打公孙瓒,向曹操借兵借粮,曹操知道袁绍图谋许都,想讨伐袁绍,又怕实力不够。郭嘉用十胜十败论,指出了袁绍十大弱点,也指出了曹操的十大优点,断定袁绍必败,曹操必胜。荀彧赞同,曹操坚定了打败袁绍的信心。郭嘉建议曹操先拿下吕布,然后再打袁绍。于是,曹操和刘备联手消灭了吕布。

官渡之战充分证明郭嘉的见解非常准确独到,他对袁绍内部情况分析得非常正确。

四,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曹操放下对刘备的戒心。袁术想和袁绍联手。刘备趁机向曹操请求领兵拦截袁术,曹操让刘备带兵五万向徐州进发,刘备像出了牢笼的飞鸟赶快飞跑。郭嘉和程昱从外面回来,慌忙建议曹操赶快追回刘备,曹操听取郭嘉和程昱的建议,派许褚追回刘备,刘备不听,曹操和刘备彻底翻脸。

五,曹操杀了董承和董贵妃等人之后,衣带诏讨伐曹操的成员还有马腾和刘备,曹操想攻打刘备,又怕袁绍乘虚来袭,正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郭嘉提出看法:“绍性迟而多疑,其谋士各相妒忌,不足忧也。刘备新整军兵,众心未服,丞相引兵东征,一战可定矣。”曹操听了郭嘉的分析,起兵二十万分五路攻打刘备的徐州。

郭嘉对天下形势把握得非常准确。刘备向袁绍求救,袁绍因为他的小儿子身患疥疮,心里非常悲痛,他最爱的是这个小儿子,所以舍不得离开这个小儿子,就这样,袁绍没有出兵支援刘备,错过了最好的和刘备共同抗击曹操的大好机会。刘备在曹操强大的攻势下,大败投奔袁绍,张飞逃往芒砀山,关羽因为要保全刘备的两个老婆,不得不和曹操约法三章,投降曹操。

六,曹操和其他谋士都对孙策敬服,郭嘉判断孙策:“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孙策果然被许贡家客三人刺杀,又被于吉的冤魂缠住,金疮迸发而死。

七,袁绍死后,他的儿子袁谭、袁尚继续攻打曹操,郭嘉出乎意料,建议曹操别打,郭嘉说:“袁氏废长立幼,而兄弟之间,权力相并,各自树党,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争。不如举兵南向荆州,征讨刘表,以侯袁氏兄弟之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而定也。”

曹操听取郭嘉意见,撤兵不打袁氏兄弟,转向进兵征讨刘表。袁氏兄弟果然自相残杀,曹操乘机各个击破,占领冀州,袁谭被曹洪杀死。袁尚投奔袁绍次子袁熙。郭嘉又建议让投降曹操的袁绍旧将攻打袁尚、袁熙,两兄弟只好投奔乌桓。

八,由于乌桓地处沙漠,路途遥远,曹洪担心刘备偷袭许都,不能相顾,正犹疑不决的时候,郭嘉建议:“诸公所言错矣。主公虽威震天下,沙漠之人侍其边远,必不设备;乘其不备卒然击之,必可破也。且袁绍与乌桓有恩,而尚与熙兄弟犹存,不可不除。刘表座谈之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刘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也。”

郭嘉对荆州的形势了如指掌,荆州刘表对刘备的态度,确实如郭嘉所言,刘表既不敢太重用刘备,又不敢轻慢刘备,又要留住刘备帮助他,又不能让刘备喧宾夺主。所以曹操可以全副精力对付袁氏兄弟。郭嘉也精准判断乌桓匆忙之间,准备不足。曹操听取郭嘉意见远征乌桓。

九,远征乌桓的路上,郭嘉水土不服病倒,曹操想停止行军,郭嘉不同意,郭嘉说:“兵贵神速,辎重多而难以趋利,不如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但须得识径路者为引导耳。”郭嘉留在易州养病,曹操打败踏顿,袁尚、袁熙投奔辽东。

十,郭嘉病倒,临终前,留下一计,帮助曹操彻底打败袁熙、袁尚。原来辽东太守公孙康对袁绍生前想吞并辽东怀恨在心,所以,公孙康并不十分欢迎袁氏兄弟的到来。所以定好计策:如曹兵来,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于曹公。郭嘉遗计是建议曹操不要攻打公孙康,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一切正如郭嘉所料,曹操不打公孙康,公孙康设计杀死袁熙、袁尚。曹操彻底平定北方。

郭嘉死,曹操非常难过,他说在所有的谋士当中,郭嘉最年轻,他本来打算将来让郭嘉做辅政大臣,辅佐他的儿子。没想到郭嘉年仅三十八岁就去世,跟随曹操只有十一年。

作者用一首诗称赞郭嘉:天生郭奉孝,豪杰冠群英。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谋如范蠡,决策似陈平。可惜身先丧,中原梁栋倾。

刘备在诸葛亮到来之前之所以败得那么惨,他和曹操最大的区别,就是缺少像郭嘉这样级别的谋士。如果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向袁绍求救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孙乾,很有可能诸葛亮会凭着自己的智谋和三寸不烂之舌说服袁绍救援刘备,刘备如果守住徐州,和袁绍结盟,天下形势完全就是另外一个样子。赤壁大战之前,孙权的谋士都主张降曹,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孙权迎战抗曹,终于促成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

所以有了诸葛亮和诸葛亮没到之前,区别很大。诸葛亮来到刘备身边以后,刘备才有了主心骨,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形势峰回路转,刘备才有了三分天下的独立的属于自己的地盘。这个结果是显而易见的。






牡丹梅花鑫森淼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的人物应该是现在的人们最所熟悉的了,这还要多亏了写下《三国演义》这部皇皇巨著的罗贯中老先生。罗老先生在小说中,把三国时期的天下大势和各类英雄人物描写的是栩栩如生。虽然三国是一个乱世,连年征战人命如同草芥,但是人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却产生一种心往神驰的感觉。


嘉,颍川人,生于公元170年。在此之前,郭嘉没有出山,他的才华已经受到了世人的赞扬,君子们对此垂涎三尺。对他来说,当郭嘉20岁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想出山展示他的才华,干一番大事业。然而,郭嘉不是20岁时选择隐居的那个人。此时,你认为这个郭嘉只是在隐居中吃喝玩乐。这就是你认为的错误。事实上,当郭嘉在隐居的时候,他就秘密地和一些谋士和一个英雄猛将交了朋友。每个人都可以说是一个罕见的天才。其中,郭嘉和荀彧一直是很好的朋友,基本上什么事都会互相交流。因此,荀彧后来向曹操推荐了郭嘉,这表明荀彧和郭嘉之间的关系是多么铁。

郭嘉一生只为两个人服务,即袁绍和曹操。总的来说,郭嘉在袁绍那里服役的时间其实很短。即使在袁绍那里做了很短的时间,他也能准确地预算袁绍,因为袁绍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结果。郭嘉很小的时候就有远见,最后被荀彧推荐给曹操。最后,郭嘉开始为曹操服务,因此郭嘉和曹操成为三国时期君主和大臣的一段佳话。他们之间的默契比当时任何君主和大臣都要好,但是曹操和郭嘉之间的完美关系是郭嘉。事实上,郭嘉的早逝是不是说他又去了另一方云游四海。第二,郭嘉当谋士时,三国谋士太多,每个人都很有才华。郭嘉有什么伟大的地方可以被曹操重用?根据历史记载,郭嘉当时在那个时期实际上是有争议的,因为郭嘉的做事方式不同于其他谋士。他更倾向于分析个人,比如对其他各国大佬们的准确分析,然后推断他们的做事方式和最终目的地,结果是准确的,就像和曹操说敌方的的军情一样,不战而胜。第三是郭嘉的功劳。郭嘉有这个能力。诸葛亮当然还没有出山。可以说,郭嘉的能力是当时最强的。曹操经常有什么疑惑都会请问郭嘉。虽然郭嘉的服务时间很短,但他已经做了很多有用的策略和评论,他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他给了曹操五卦提醒。第一卦以攻打刘备,刘备打败了常州,曹操抓到了刘备作为俘虏,于是他去问郭嘉,郭嘉说他会把刘备锁起来,不让他走,但是曹操想要真诚地招募刘备,并且友好。最终的结果是曹操会后悔让他走。第二卦占卜是袁绍,他实力强大,来势凶猛要直接袭击中原。曹操正忙于与袁绍作战,但袁绍有士兵,刘备又来攻打。曹操担心双方会受到攻击,不能在他们之间做任何事情。这是不可想象。这时,郭嘉告诉曹操,袁绍是一个拖泥带水的人,刘备不够强壮,不能很快占领徐州。他应该先打败刘备,然后打败袁绍。曹操果断采纳,结果正如郭嘉所想的那样。


第三卦是刘表。官渡之战胜利后,曹操在中原虎视眈眈。情况非常糟糕。曹操担心有人会在背后偷袭他,但是郭嘉给了曹操另一句关于刘表的话,说他没有野心,只是为了自保,他不会做任何事情,不用理他。第四卦是算孙策,但直接说孙策肯定会死。为什么这么说?那是因为孙策自己有一定的实力,势力并不虚弱,所以他计划利用袁绍和曹操来争夺许昌。这个孙策能文能武,作战英勇。如果他有决心站起来,曹操将无法击败他。曹操非常担心。这是郭嘉说的。孙策有许多敌人。此外,军队刚力民心不稳,他们迟早会死去。结果,它真的死了。第五卦是袁谭袁尚。曹操率领军队向北进攻敌人。当两兄弟回来的时候,曹操都什么地方都攻打完了。然而,郭嘉此时表示,这两兄弟本来就分配不均,冲突加剧。他们肯定会互相残杀。曹操也这样做了。正如郭嘉所想的,结果真的是神啊。曹操轻易地获得了很多领土。郭嘉帮助曹操完成了人生伟业。郭嘉的才华不断被曹操重用,他做出了超越上帝的决定,为曹操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可以说,如果郭嘉和诸葛亮比对方优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差异,但是通过比较他们的个性,我们可以知道他们之间的差异。现在我给你分析一下诸葛亮分析事物和性格的方法。一是,诸葛亮在整体条件上比郭嘉要好。就拿出身而言,诸葛亮的祖先都比较出色,而郭嘉则完全不同。诸葛亮的家族代代做官,就像他的父亲和祖父一样都是做过官的。此外,诸葛亮和郭嘉性格不一样。诸葛亮也隐居生活,但他有自己的头衔,就是一个不漏世面的高人。事实上,他也有自己取得成就的野心,他也是一个更加循规蹈矩的人。郭家就比较武断,不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二是诸葛亮的计划。事实上,诸葛亮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奇。他自己会认为很多工作会导致这样的地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诸葛亮的能力和洞察力。所以我们最好比较诸葛亮和郭嘉。根据历史情况,我们不能褒贬他们。你怎么想呢?事实上,诸葛亮和郭嘉各有优势。如果能把它们放在一起,肯定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清晨如风195


郭嘉的死和诸葛亮的出山,在时间上完全是一种巧合。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生于东汉灵帝建宁三年(即公元170年),卒于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享年37岁。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生于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即公元181年),卒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三顾诸葛亮于草庐之中,咨以当世之事,演绎出精彩的《隆中对》。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昏招至荆州内乱,曹操乘机大举南下,刘琮投降,刘备败走夏口。诸葛亮因时出山,‘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促成孙刘联盟,于赤壁大败曹军,为三足鼎立之势奠定坚实基础。

那么,诸葛亮的出山(208年)与郭嘉的去世(207年)有什么关系吗?

有些不考究的人就信了这句话‘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刘备201年就三顾茅庐了,诸葛亮偏偏要等到208年才出山。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郭嘉207年死了,天下没有比诸葛亮更聪明的人了,所以他才出山。这纯粹是臆造之词。

首先,郭嘉比诸葛亮大了11岁,郭嘉经好友荀彧推荐至曹操府上的时间是建安元年(196年),诸葛亮次年才搬到隆中。对于年长又多才之士,以诸葛孔明的学识与涵养,恐怕是不会躲的。

其次,孔明提前出山的时机并不成熟。孔明在隆中与好友对饮畅谈时,常自比管仲乐毅,即出将入相。而欲出将入相,需遇明主。刘表不才;曹操谋士众多,自己就是一等一的高手;孙权文有张昭、武有周瑜二相。而天下英雄刘备,201年时(三顾茅庐)是作为败军之将投靠刘表的,身故立锥之地。此时投靠刘备,同样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而公元208年时,刘表已死、刘琮投降,刘备败走夏口,危急存亡之秋。《隆中对》中的先取荆州、后取益州策略可以实施(刘表是诸葛亮的亲戚,与刘备时同宗,曾经有顾虑)。况且再不出生,刘备有可能就真亡了。此时刘备得诸葛亮,便显得愈加重要。所以孔明出山。

而郭嘉是在曹操北征乌桓时(207年),因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在此之前,郭嘉一直都是协助曹操统一北部中国,虽然郭嘉一直都支持曹操讨伐荆州,虽然郭嘉曾经也献计建议曹操软禁刘备,但并非与南方有所关联。

所以说,‘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句话,仅做娱乐即可。

然而,存在即合理,且不论‘郭嘉不死诸葛不出’此这句是否有扬郭嘉贬诸葛的意思,讲出这句话的人主要是认可郭嘉的能力的,否则就不会把郭嘉和诸葛亮做对比,更不会说出这样的话。那么,郭嘉真的是足智多谋,对曹操集团的贡献有多大呢?

我们首先看下图所整理的郭嘉投奔曹操以后的主要计谋与结果汇总:从上图可以看出,郭嘉早曹操早期给与极大支持,在曹操整体实力还不够强大之时,通过对人性的观察,给与曹操虽很险但都很成功的计谋,助曹操逐步统一北部中国,才有了后来的大军南下。

郭嘉一生对曹操忠心耿耿,曹操本人也在郭嘉死后多次与周遭人讲:郭嘉身体不好,他知道到南方去会使其身体更加糟糕,但都多次劝说曹操攻取荆州。这是拿他的命在为曹家做事啊。而曹操也非常依赖郭嘉的险招,在赤壁之战战败后,曹操甚至发出了:“若使郭奉孝在,孤安有此败”这样的感慨。

所以,郭嘉对于曹操集团来讲,是极为重要的谋臣之一。

虽然郭嘉的死与诸葛亮的出山并无必然的联系,但对于两个集团的力量对比确实发生较为重大的变化。郭嘉的死削弱了曹操集团的实力,而诸葛亮的出山有提升了刘备集团的实力,一升一降,也许是造成后来三足鼎立的重要原因之一。

欢迎大家留言交流。

我是真得不错,一位喜欢历史、酷爱三国,做点原创,分享点有感触东西的小编!


三国史话曾得不错


在《三国演义》中,确实有把诸葛亮夸大的成分,那么‘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真的是在贬低诸葛亮来提升郭嘉的地位吗?很多人都不赞同这句话,那么两人的实力谁更胜一筹呢?



郭嘉

郭嘉在年轻时候就展现出很强的才能,他断定汉室江山将会大乱,他在20岁的时候就隐居了起来,秘密结交一些英杰,当袁绍入主冀州后,郭嘉看他有着不俗的实力,还有着‘四世三公’的威望,就想着就投靠袁绍,但是在见到袁绍的时候,一眼就看出袁绍不是能成得了大事的人,虽然他当时是北方最强大的诸侯,但是郭嘉并不认为他有那个能力,之后郭嘉又回去隐居了六年。时,各路诸侯割据一隅,虎争天下。在这种情况下,郭嘉对一个个敌手心理状态的准确判断,便常常成了曹操获胜的关键。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讨张绣新败,袁绍与信羞辱。曹操正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抗衡的能力之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他一连举出十条理由,以证明“公有十胜,绍有十败。”郭嘉的分析很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公元198年(建安三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谋士程昱向曹操建议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便问郭嘉有何意见,郭嘉认为:“的确。但曹公举剑起义兵,为百姓除暴,推出诚信用以招揽英雄俊杰,恐怕仍未做到。现今刘备有英雄名声,他在穷途末路时投靠我们而我们将他杀害,这是杀害贤士的恶名,那智者、将士都会自疑,再次想选择谁作主人,那曹公要和谁平定天下?所以除掉一人之患,而危害到四海的声望,安危的选择,不可以不察觉!”曹操亦有感于此,便不杀刘备。不过,郭嘉亦认为刘备有万人敌关羽、张飞跟随,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为人之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思就是要软禁刘备,但曹操却不接纳软禁刘备的计谋,为了使他心服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打虎踞徐州的吕布。曹军先破彭城,再败吕布,最后围困下邳。吕布坚守不出。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以项羽为例劝谏曹操,提出“有勇无谋者若气衰力竭之时,便不久于败亡”的观点,劝曹操急攻。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刘备借趁袁术北投袁绍之机,主动向曹操请求前去截击。这时,恰好郭嘉不在身边,曹操就同意了刘备的请求。待郭嘉于程昱回来,得知此事后一起劝阻曹操:“放走刘备,会生变数了!”但当时刘备已走,而且夺取下邳,举兵对抗曹操,曹操悔恨不听郭嘉之言。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曹操为了免于将来同袁绍作战时前后受敌,决定先消灭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当时诸将皆怕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操也感到疑虑,于是询问郭嘉的建议,郭嘉分析道:“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于是,曹操举师东征,大破刘备,俘虏了刘备的妻子,擒了关羽,进而又击破了和刘备联合的东海贼寇。情况正如郭嘉所料,袁绍果然还没有作出反应,刘备就已被击败。

也就在曹操与袁绍相持官渡之时,又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传到曹营:江东豪杰孙策,准备发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与袁绍相持中已经处于劣势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卫许都。而一旦许都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这是曹营中人心最为动乱的时期,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准备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时,曹军中与袁绍私下有书信往来者很多,官渡之战后,在袁营中就搜出了不少通敌竹简。在此紧急关头,郭嘉预测说:“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如果有刺客伏击,那他就不过是一人之敌罢了。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死于刺客之手。”孙策到了江边,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或许是巧合,但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官渡之战大败而归的袁绍病逝,曹操进攻他的两个儿子,连战连捷。曹军诸将都想乘胜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时,先前力主北进的郭嘉却力排众议,独进奇策,建议退兵。他为曹操分析了袁氏两兄弟之间的矛盾,说:“袁谭、袁尚素来互不相服,又有郭图、逢纪这样的谋臣在当中搀和,必然要反目。不如先南征刘表,静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一举可定也。”

郭嘉建议曹操装作向南攻击刘表之势,“以待其变”。果然,曹军刚回到许昌,袁军生变的消息就已传来。曹操乘机回军北上,将袁谭、袁尚各个击破,二袁一死一逃。因为郭嘉的妙计,这一仗赢得既轻松又顺利。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郭嘉被封为洧阳亭侯。

公元205年(建安十年),郭嘉建议曹操多多招募重用青、冀、幽、并四州名士,收附民心,彻底巩固控制抵御。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甚至重用了曾经诋毁过自己的陈琳,果然有千金市骨

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逃入乌桓,即今辽宁锦州一带。曹军诸将都说“袁尚已如丧家之犬,关外胡人不会支援他们的。如果再做远征,刘备必然会挑拨刘表袭击许昌,万一有什么变数怎么办?”

此时的刘备经过数年的休养生息,在荆州刘表的身边又积聚了相当的实力。以曹操对刘备的了解,他有理由担心自己孤军远征之际,刘备会在背后发难。

这时,郭嘉又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见解:“明公你尽管放心地去远征,留下一个空空荡荡的许都也无妨,我料定刘备无法给你添麻烦。不是刘备不想添,而是有人会代替您来阻止他,此人就是刘表。”在众人一片哗然声中,郭嘉详细地分析了平乌桓之役的可行性和重大意义“胡人自恃偏远,现在必然没有防备,突然发动攻击,一定能够将他们消灭。袁绍对胡人有恩,如果袁尚还活着,他们一定帮忙,迟早是隐患。现在袁家的影响还很大,这个时候南征,如果胡人有行动,我们的后方就不安稳了。但刘表是个只知坐谈的政客,他自知能力不足以驾驭刘备,所以必然会对刘备有所防备。现在虽然是虚国远征,但一劳永逸,就再也没有后患了。”

郭嘉的观点一针见血,曹操听罢茅塞顿开,立刻进兵柳城。曹操军到易城,郭嘉觉得推进的速度还是太慢,又进言道:“兵贵神速。现在潜力远征,辎重太多,行进缓慢,被对方有所觉察必然就要做防备。不如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攻其不备。”后来,这一战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兵贵神速、奇兵制胜”的经典战例。曹操在设置了一些撤军假象之后,暗中率领一支轻装精兵,在向导田畴的带领下突然出现在乌桓的背后。乌桓首领蹋顿和袁尚、袁熙率军仓促应战,这一役,蹋顿被斩,曹军俘虏了20余万人,走投无路的袁尚、袁熙投奔了辽东的公孙康。

这次行军路况极端恶劣,沿途有长达二百里的地段干旱无水。当粮食吃光以后,曹军将士又不得不先后杀了几千匹战马充饥,才艰难抵达目的地。同年秋天,辽东太守公孙康带着袁尚的首级前来投降。曹操根据郭嘉的计策终于彻底平定北方,统一整个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在从柳城回来的途中,因为水土不服,气候恶劣,再加上日夜急行又操劳过度,郭嘉患疾病去世。

公元196年,曹操的重要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就想让荀彧给他推荐一个可用之才,荀彧和郭嘉很早就有交情,所以就推荐给了曹操,两人见面之后谈的很开心,郭嘉也庆幸自己遇到了明主当时曹操征讨张绣失败,袁绍还写信羞辱,曹操对这个比自己强大很多的对手也非常的头疼,才是郭嘉就提出了‘十胜十败论’,让曹操对未来有很大的幻想,在郭嘉的谋划下,为曹操打下了很深厚的基础,让曹操成了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对于郭嘉的军事才能,曹操有着很高的评价。公元207年,38岁的郭嘉去世,第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诸葛亮



刘备在三顾茅庐后请出了诸葛亮,但是事实是诸葛亮在出山后,一直都是在负责后勤的工作,就是在征集粮草,就和我们现在的税务局和农业局差不多。一直到曹操退回了北方,诸葛亮才成了军师,但是还是负责后勤的工作。刘备在进西川的时候并没有带诸葛亮,当时诸葛亮是在荆州负责后勤,就是刘备进入益州后,诸葛亮还是在负责后勤,一直到刘备托孤后,诸葛亮才开始掌握军权,通过诸葛亮的治理,才让蜀国有了很大的发展,受到人们的爱戴。

对比一下不难看出,郭嘉是为曹操的军事行动出谋划策,想着怎么样才能胜利,而诸葛亮更多的是负责政务,发展经济,为刘备解决后备问题,所以郭嘉更像是张良,诸葛亮更像是萧何。所以说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也就没有可比性。英年早逝的郭嘉是怎么也没办法和治理蜀国几十年的诸葛亮比较的。

三国有一大遗憾:就是“鬼才”郭嘉没能和“卧龙”诸葛亮同时出场、面对面交锋,真不知两人要是在一起斗法的话到底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有意思的是:诸葛亮刚出场的时候,正是郭嘉刚去世的时候,而诸葛亮一出场,就完成了他人生最出彩的处子秀——赤壁之战,此战也成为三国的分水岭。

这时,有人想到了郭嘉,如果郭嘉不死,诸葛亮还能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吗?说实话,还真难说。

于是,有人便总结了一句经典的语录,叫:“郭嘉不死、诸葛不出”。意思就是说:如果郭嘉还在的话,或许就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儿了。


心恬澹


郭嘉有那么恐怖吗?没有吧。郭嘉能为人所知,被人捧上天,主要是《三国演义》中,曹操赤壁兵败大哭:惜哉奉孝,痛哉奉孝。但曹操不仅仅哭过郭嘉,还哭过典韦,难道典韦不死,其他武将就不出来了?

郭嘉不死诸葛不出,真的是过誉了,无论郭嘉死不死,诸葛亮都会出山,只不过诸葛亮出山恰好赶上郭嘉死了。在曹操阵营里,同样重要的还有荀彧,荀彧和曹操的关系类似于刘邦和萧何,坐镇后方,让曹操安心在前线开拓疆土。

而且曹操出征的时候,战场上的主心骨是以荀彧的侄子——荀攸为主,曹操也赞赏:“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比如官渡之战,许攸前来投降,劝曹操火烧邬巢的是荀攸和贾诩,不是郭嘉。官渡之战胜利后,让曹操继续追击袁尚和袁谭的是荀攸,不是郭嘉。

当然,郭嘉不是没有作用,在官渡之战前,郭嘉为曹操献上了《十胜十败论》,从理论上支持了曹操战胜袁绍的决心。

郭嘉擅长的不是出谋划策,而是决断。在一件事情,有几种看法的时候,曹操就会问计与郭嘉,郭嘉通常都会给曹操一个准确的大幅,帮助曹操定下决心。

比如,三征吕布,曹操把吕布打的落花流水,只有招架之力。曹操问群臣是继续进攻,还是停下修正,是郭嘉劝曹操一鼓作气击败吕布:

今布每战辄破,气衰 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乗胜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一鼓作气擒杀了吕布。

结语:

曹操手底下人才众多,就是因为曹操能够让人才发挥自己的优势,才使魏国强大。论奇谋郭嘉不如贾诩,论全局郭嘉不如荀彧,论谋划郭嘉不如荀攸,但长于决断也足以让他在曹操阵营中脱颖而出。但要是说郭嘉不死,诸葛不出,这话实在有点拔高郭嘉的影响了。


武骑大散关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我们先来看看郭嘉这个人。郭嘉字奉孝,是颖川郡阳翟县人。最开始的时候,郭嘉是打算投奔袁绍的,但是郭嘉发现袁绍此人好谋无断于是就回到了故乡颖川郡,最后是曹操身边的谋士戏志才去世,曹操向荀彧询问是否有人才可以推荐,荀彧推荐了郭嘉,郭嘉和曹操见面后详谈天下大事,曹操对于郭嘉赞不绝口,认为能够使得自己成就大业的人只有郭嘉。郭嘉见了曹操之后,也是感慨万千,说曹操是真的我主。也是这一阶段郭嘉提出了十胜十败论,劝说曹操先攻打徐州的吕布。

曹操征讨吕布时大败吕布,把吕布包围在下邳城中,在下邳城外面挖掘战壕,把下邳城团团包围,但是下邳城久攻不破,当时的曹操就想返回许昌,但是被郭嘉阻止,郭嘉要求曹操趁此机会加一把劲击败吕布,免得吕布再次成为祸患,就这样曹操加紧围城,同时挖掘泗水和沂水灌下邳城,一个月后,吕布投降,曹操占领徐州。而后孙策攻打江东,占领了整个江东的地盘,官渡之战时孙策意图北上攻打曹操,郭嘉却料定孙策会被刺杀,郭嘉说孙策刚刚吞并江东,所诛杀的人都是英雄豪杰,这些人都是得到手下的鼎力相助,孙策却没有丝毫准备,郭嘉料定孙策将会死于刺客之手,结果最后孙策被许贡的门客所杀。

官渡之战后,袁绍大败不久病死。曹操北上攻打袁谭,袁尚兄弟,曹操虽然在黎阳屡次胜利,但是郭嘉献策假装南征刘表,让袁谭和袁尚相互争斗。果真曹操退兵之后,袁谭和袁尚就打了起来,袁谭不敌袁尚,于是向曹操求援,曹操北上攻破邺城灭亡袁尚,袁尚北逃,而袁谭又被曹操攻击最后兵败被杀。曹操一统河北,之后袁尚袁熙逃亡辽西,曹操意图追击袁尚和乌桓。但是当时的大部分将领害怕刘表攻击许昌,希望曹操不要追击,但是郭嘉坚持追击并且打击乌桓人,郭嘉认为刘表是坐谈客不会攻击许昌。在郭嘉的坚持下曹操决定北上,而且在曹操到达易水岸边,郭嘉建议抛弃所有的辎重,轻兵突袭柳城,曹操同意,最后终于大破柳城的乌桓。袁尚和袁熙逃亡辽东依附公孙康,最终被杀。而郭嘉在曹操退兵的路上得病去世。

其实观看郭嘉的一生,并没有感觉很恐怖,只是一个谋士的正常一生,出彩的地方也有,不出彩的地方也有,可以说没有传闻中的那么厉害。


人者仁义也


很多人都戏称“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就是因为诸葛亮自知不如郭嘉,难道真的是这样吗?其实我认为他们两个应该是半斤八两,诸葛亮后期的对手主要是司马懿,而司马懿在曹营的地位可以相当于早期的郭嘉,也就是说,如果诸葛亮和郭嘉对上,最多也就是个平手的局面。可是曹营兵将众多,曹操帐下带甲百万良将千员,远不是偏居一隅的刘备可以比的了的。


以前那些事


郭嘉,曹操早期最依重的谋士,智谋超群。但历史不可假设,人生不能重来,讨论郭嘉和诸葛亮,纯属“一壶浊酒”,“都付笑谈中”。


浪淘云天


死的早,留下的都是传说和传奇。死的晚所有的传说和传奇都会被其它的东西给冲淡了和明晰了。现在可以用李小龙和成龙的关系比较一下。


伟炜27


《三国志》里只有两位臣子单独列传,一个是陆逊,另一个就是诸葛亮。诸葛亮传排在《蜀书》第五,前四都是帝王家谱,也就是说,除了皇亲国戚,就是诸葛亮,高于关张赵马黄等人。而郭嘉的列传排在《魏书》第十四。

历代的政治、军事界名人,从死敌司马懿到东晋的皇帝,没有一个不对诸葛亮赞不绝口的,唐代军事家李靖更是称诸葛亮是“三国唯一名将”。

当然了,古人对郭嘉的评价也不低,只是说起他的时候往往都是和程昱、贾诩、荀攸等人一起说。

古人心中谁的地位更高,谁更厉害,不用我说了,当然了你也可以说古人都被《三国演义》洗脑了。

诸葛亮的主要才能体现在法律制定、税赋收入的分配、人事任免、政策执行、财政预算这些至关重要却又乏味无聊的东西,是没法在小说中表现,否则罗贯中把《三国演义》写得跟新闻联播一样,大家也就看不下去。

而对外作战也是这样,调兵遣将、兵种配合与制衡、后勤保障这些细致的东西老百姓不爱看,也看不懂,所以只能一些打仗就是两方主将大战三百回合,“沙场苦斗貔貅将,旗下闲观草木兵”。

不幸的是,这些没法引人入胜的能力,恰好是诸葛亮最擅长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