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汗国是如何在唐朝的扶持下建立的?

齐齐哈尔大施


回纥算是唐朝最好的兄弟了,安史之乱之前,双方一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中间虽有一段小小的不愉快,唐回大军一度对阵天山,剑拔弩张,但随着薛仁贵射出的三支“神箭”,本在射程之外的三员回纥大将应声落马,10万回纥兵与唐军相视一笑泯恩仇。



回纥汗国的建立与唐朝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回纥最终没有成为那个“吃水忘了挖井人”的主要原因。但是回纥也不单纯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角色,特别是在助唐朝灭亡东突厥的战争中发挥了不替代的作用。东突厥灭亡后,回纥承担起了为唐朝守护边境的责任、全力围剿后突厥残余。因此,对于这个忠心耿耿的兄弟,唐朝自然要另眼相待了。

回纥的起源

如今,我们对于回纥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是维吾尔族的祖先,但是他的起源过程却相当的漫长。据考证,回纥的先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赤狄,与匈奴人的祖先白狄是一对游牧兄弟。匈奴人早早的在历史上掀起了狂风巨浪,赤狄人一直默默无闻。秦汉时期,赤狄改名为“丁零”,但仍旧像一个单纯的流浪者,过着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

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今天山西北部及河北北部的定州、山地、中山丁零人都融入了汉族之中,而生活在漠北草原的多数丁零人仍过着颠沛流离,四处依附的生活。他们的名字又由丁零改为敕勒、铁勒、高车,并最终臣服于突厥人。




然而,在突厥人脚下生活的高车没有尊严可言,他们必需说突厥语,还要为突厥人牵马,随突厥人出征,就连最漂亮的姑娘都要毫无保留的奉献给突厥主人。低眉毛顺眼换不来怜悯与尊重,只能被变本加利的压榨。

公元605年,高车各部首领满载着酒肉财宝,按惯例朝贡西突厥。结果,突厥人将贡品劫掠,百余名高车酋长被活埋。毫无征兆的惨剧,让高车与突厥彻底反目。于是,高车各部重新选出部落酋长,密商反叛大计,一个由韦纥、仆骨、同罗、拔野古、覆罗等高车各部组成的部落联盟诞生。一个由仇恨造就的“回纥”,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当然,以回纥的实力去消灭突厥,难于上青天。不过,突厥人向来是中原王朝的宿敌,有了唐朝的加入,消灭突厥人指日可待。

回纥联合唐朝消灭突厥的过程

公元五纪,历史终于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碾压在沉重的车轮之下,中原大地似乎看到了久违的和平曙光。然而,随着北魏的建立,南北朝的对立,最终隋朝一统天下,再到唐朝兴起的二百多年里,一个飞扬跋扈的北方游牧民族,始终盘旋在中原王朝的头顶,如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中原王朝的君王吃尽苦头,颜面扫地。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就是纵横于草原上的突厥。

公元626年,就在李世民继位不久,唐朝政局尚在一片混乱之中,突厥大军趁机长驱直入。无奈之下,李世民亲临渭水河畔,与颉利可汗杀白马盟誓,并献上金帛,才将“瘟神”送回草原。为此,唐朝才赢得了片刻喘息。

公元627年,颉利可汗率10万大军征讨反叛的回纥,回纥首领菩萨率5000千骑兵迎战。结果,突厥军团溃不成军,回纥骑兵一鸣惊人。此后,在今土拉河上建立根据地的回纥与铁勒的薛延陀部结为联盟,互为唇齿,共同对抗那个四处树敌,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不久,唐朝也加入反突厥战线,陷入四面楚歌的突厥人成为昨日黄花,回纥汗国呼之欲出。

回纥汗国的建立

回纥汗国的建立,确实离不开唐朝的扶持。东突厥灭亡不久,做为功臣之一的薛延陀认为受到了唐朝与回纥的合伙排挤,因而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利益,所以公开对抗唐朝。与唐朝为敌,等于自掘坟墓,突厥就是薛延陀的前车之鉴,但它却视而不见。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任命回纥首领吐迷度为总指挥,组成回纥、仆骨、同罗和唐朝联军,共同围攻薛延陀。薛延陀多弥可汗被杀,领地被回纥收入口袋。为了表示对唐朝的感谢与敬仰,吐迷度亲率十二部首领到长安觐见唐太宗,并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言外之意,唐朝是周边各国的领导,各国听众唐朝号令、调遣,服从唐朝调节各国矛盾。


此后,唐朝在回纥的领上设立瀚海都护府,任命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由此,回纥找到了一颗最茂盛、粗壮的大树,在大树的的庇佑之下,对内自称“可汗”,仿照突厥建立回纥汗国,对外承认是唐朝的属部。后来,回纥派使者缅伯高不远千里给唐朝进贡稀有的天鹅,不想行至沔阳湖畔,天鹅伺机飞走,使者手中只剩下一片鹅毛。

无奈之下,使者来到长安,只能奉上鹅毛,附打油诗一首:

天鹅贡唐朝,沔阳湖失宝;礼轻情意在,千里送鹅毛。

唐朝太宗哈哈大笑,“千里送鹅毛”传为千古佳话。

吐迷度去世后,儿子闰婆继承汗位,回纥依旧是唐朝忠诚的小弟。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婆闰率5万回纥骑兵配合唐军打败叛乱的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对于西突厥的地盘,回纥照单全收。于是回纥取代突厥,成为又一个草原汗国。

后来,闰婆得意忘形,主动挑起与唐朝的战端。于是双方在天山遭遇,唐将薛仁贵用三箭灭了回纥的嚣张气焰,从此回纥又变得安分守己起来。为了防止后突厥死灰复燃,回纥汗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消灭后突厥的战争。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牙帐于今鄂尔浑河之间。次年,骨力裴罗将后突厥最后一位君主白眉可汗擒杀,头颅献往长安,一来表示唐朝再无后患,二来表示回纥归附的诚意。



玄宗皇帝龙颜大悦,赐封骨力裴罗为“奉义王”、“怀仁可汗”。在唐朝一如既往地呵护之下,回纥在突厥故地建立起了东起室韦、西至金山、南控大漠的草原汗国。从此,九姓铁勒(回纥、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被九姓回纥和称谓取代。

感谢朋友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国史春秋


后东突厥汗国行将灭亡时,唐朝也在着手布设后东突厥汗国灭亡后的政治格局。谁都希望改天换日、革故鼎新之后的大草原,能对自己最有利。但唐朝吸取了以往的惨痛教训,深知中原王朝统治大草原的难度,实在不愿再接蒙古高原这个烫手山芋。那既然唐朝自己不愿统治蒙古高原,就必然要扶持一个亲唐的游牧政权统治蒙古高原。而此时,在配合唐朝颠覆后东突厥的战争中,共有回纥、拔悉密、葛逻禄三部崛起。如果只能在这三部中挑选唐朝的代理人的话,应该选谁那!唐朝选择了回纥,理由就是,回纥的实力最强,而且之前回纥同唐朝的关系最亲密,同时,回纥对大唐也是最为忠顺驯良的。唐朝的这一选择,无疑让回纥无比兴奋,但唐与回纥不得不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回纥、拔悉密、葛逻禄三部起兵后,三部已经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而回纥与葛逻禄的首领则分别为左、右叶护。换言之的,大草原上的君臣名分已经定了,这可怎么办!好办,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就在王忠嗣统帅的唐军“破其左厢阿波达干等十一部,右厢未下”之时,唐军突然“会回纥、葛逻禄共攻拔悉蜜颉跌伊施可汗,杀之”。就这样,身为左叶护的回纥酋长骨力裴罗在唐军的支援下,弑杀了自己的君主颉跌伊施可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弑君不久的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阙毗伽可汗,并立即向唐朝遣使请求册封。唐玄宗先封骨力裴罗为奉义王,不久册封他为怀仁可汗,并且,对于其自称可汗,而不称瀚海都督的做法予以承认。这就表明,唐朝正式认可回纥已经不是唐朝羁縻统治下的臣民,而是附庸于唐朝的藩属国了,同时,还承认了回纥可汗拥有统治合法蒙古高原的地位。

回纥怀仁可汗的名分既定,草原各部纷纷归附,拜倒在回纥的大纛之下,唯其马首是瞻。怀仁可汗向南抢占突厥留下的底盘,把牙帐建立在乌德犍山,并兼并了拔悉蜜、葛逻禄,总共十一部(《资治通鉴》记载,“回纥骨力裴罗自立为骨咄禄毗伽阙可汗,遣使言状;上册拜裴罗为怀仁可汗。于是怀仁南据突厥故地,立牙帐于乌德犍山,旧统药逻葛等九姓,其后又并拔悉蜜、葛逻禄,凡十一部,各置都督,每战则以二客部为先”)。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就在这一时期,大批铁勒部众,如:仆固、浑、拔曳固、同罗、思结、契苾、阿布思、骨仑屋骨等部,以九姓乌古斯的身份,加速融入到回纥中。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正月,回纥怀仁可汗大举发兵,向突厥的残余力量发动最后的攻势。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结局毫无悬念的战斗,后东突厥末代可汗白眉可汗被回纥军队斩杀,白眉可汗的人头被回纥人传抵京师。白眉可汗死后,突厥残部毗伽可敦帅部众来投降。从此唐朝的北方边疆安然,没有战事。延绵百余年的唐与突厥的战争,最终以大唐帝国的胜利而告终。称雄北方两百年的突厥人,就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突厥汗国灰飞烟灭的同时,其所留下的,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的庞大疆域,尽被唐朝鼎力扶持的回纥接收。草原上的各部族也都被回纥接收。曾经跟回纥平起平坐的拔悉蜜被回纥吞并,葛逻禄在乌德鞬山的部众被回纥吞并,在阿尔泰山及北庭一带的葛逻禄,自立叶护,归属于唐。就这样,在唐朝的鼎力扶持下,那个被唐朝流放而死的回纥酋长承宗之子骨力裴罗,终于在蒙古大草原上创建了强大的回纥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