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闲云野鹤149010021


为什么有人说北方少蛇?特别在黄河以北,少蛇甚至是无蛇?


提起蛇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它分为有毒和无毒两种,就我国而言最毒的蛇是银环蛇,最长的毒蛇是眼镜王蛇,而无毒的蛇种类也比较多,水蛇、乌梢蛇、锦蛇等等。尽管在我国境内有将近300种蛇,但分布特点是南多北少(东南和西南较多,华北和西北较少),究其原因是由各区域的气候环境决定的。


众所周知,我国位于亚洲东部,拥有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和47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东西长约5200公里(跨经度约62度)、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跨纬度约50度),是一个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及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

从理论上讲,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因此气温相对较高,而我国南北跨度较大,最南端在北纬3度52分的曾母暗沙附近,最北端在北纬53度33分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自南向北形成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及高海拔的青藏高寒区。

由于各地不同的气候可以从气温和降水这两个方面来描述,而我国受季风气候和地形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降雨量大致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根据年降雨量的多少又分成了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主要是沿着秦岭—淮河一线向西经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以内的区域(基本与800毫米等降水线重合),而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则分别与400毫米等降水线、200毫米等降水线大致重合。

上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的气候等环境因素,下面再来结合一下蛇这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就能大致分析出其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

蛇是一种变温动物,具有冬眠的习惯,受气候环境特别是温度环境的影响较大,通常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丰富、气候湿润以及植被茂密的区域,而我国的湿润区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区域,这一区域恰好具有雨热同期、年温差较小等特点,非常适合蛇类的生存。

而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区域属于半湿润区,不仅降雨量较小,气候也相对干燥、植被也比较稀疏,而且年温差相对较大、冬季相对漫长,不利于蛇类的生存。

总之,蛇与其他动物一样,其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等都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不像人类一样可以制造工具改变自然环境对人类的不利影响,比如冷了可以取暖、热了可以制冷等等,所以蛇主要分布在热量丰富、气候湿润的南方一点都不足为奇。


地理那些事


问题的题目不恰当,应该说北方的毒蛇少才对。其实北方的蛇类并不少,只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在荒郊野外。乡间的田间地头和小院里,时不时也能看到。据我父亲讲,六九年他当兵时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虎林县,进入虎林林场地区,就能看到不少蛇。他们坐着解放卡车,一路上能不时听到“咔嚓咔嚓”的声音,开始战友们都说是因为压断了树枝。等到了驻地,发现司机打了一桶水,在刷洗车轮,车轮上全是压的模糊的血肉。大家仔细一看,才发现全是压死的蛇,花花绿绿的蛇皮,加上鲜红的蛇血,还有几个带着小半截身子的蛇头,瞪着死不瞑目的圆眼睛,着实把这帮二十来岁的小战士吓得不轻。我父亲给我讲这些事情的时候,还禁不住打了个冷战。


狼战九天


我在河北,虽然说是北方,蛇感觉还不少的。特别是夏天,有草的地方,草房里面经常看到的。记得在小时候,在屋里睡着觉,房顶上“啪”的一声,就掉到头上的事也常有。

家里喂的小鸡,鸽子经常也被蛇吸进去。还有在路边、水沟经常看到蛇吸老鼠,吸蛤蟆的情景。





故事谜语诗画刘书立


2016年夏天,河北宽城下营房处山里,通向某金矿的小马路上,一条茶杯口粗细长约2.5m的黑蛇横穿马路,我紧急刹车,这条乌黑透亮的大蛇在我车前4m处调头返回!后面的摩托车上两人差点轧上,他俩应该也是惊慌失措的目击者。

一一这是50年来在北方地区所见的最大的野生蛇!


钓鱼岛岛长


小时候住北方住城郊,蛇还是挺多的大多数是菜花蛇,除此之外松鼠、杜鹃、蜂鸟、野鸡野兔都很常见,猫头鹰、野鹿、红腹锦鸡也见过,我妈说她小时候晚上狼都满街跑,但没几年别说这些小动物再没看到过了,夏天连个蜻蜓都看不到了可见生态环境破坏的有多严重。


Hi宜昌


千寻君来回答。

我国北方的蛇只是相比南方少一些,没有蛇是不可能的,我国所有领土之内都有蛇。


▲世界蛇类分布图,深红色为陆生蛇类,浅红色为海蛇

我国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东北地区也有数种蛇类,比如剧毒的乌苏里蝮和分布纬度最高的极北蝰,极北蝰是唯一一种生活于北极圈内的蛇类。而我国海拔最高的青藏地区也有蛇类,就是生活于高原河谷地区的温泉蛇。

目前全世界蛇类近3500种,其中毒蛇650余种,毒性能致人死亡的约200余种,保守估计约有30亿人口的生存区域内有毒蛇分布,即使在抗毒药物发展迅猛的当下,每年仍超过10万人死于蛇咬。据赵尔宓《中国蛇类》记载,我国有蛇类205种。


蛇是一种冷血爬行动物,无法调节自身体温,因此受环境影响很大。蛇类最适宜温度是20-30℃,适宜湿度是50-70%,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限制蛇类的生存。热带亚热带是蛇类主要的分布区,如南亚、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亚。

我国南方蛇类比北方多,东部和中部蛇类比西部多,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讲述的湖南永州。由于我国领土主要位于北温带,热带范围很少,所以我国的蛇类多数需要冬眠,因此秋冬季节基本看不见蛇,夏季是蛇最活跃的时期。

我国剧毒蛇类很少,因此很少听闻有人死于蛇咬。

位于热带的印度才是毒蛇乐园,印度也是每年死于蛇毒人数最多的国家。印度杀人最多的四大毒蛇是印度环蛇、圆斑蝰蛇、锯鳞蝰蛇、印度眼镜蛇。

印度每年约有45900人死于蛇毒,约占世界每年死于蛇毒人数一半左右。印度每年死于蛇毒人数最多的是北方邦(8700人)、安得拉邦(5200人)和比哈尔邦(4500人)。我们经常调侃印度的蛇活得没有尊严,被3哥像玩具一样玩,实际上印度耍蛇人每年被蛇咬死的也不少。

每年死于蛇毒人数南亚第一,非洲第二,东南亚第三,拉美第四。

我是百科千寻君,关注自然,热爱自然,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百科千寻君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蛇的种类大约有1030多种,从各省分布来看,长江以南特别是西南各省区的种类和数量最多,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云南、广西、福建、广东、贵州、海南、台湾、浙江、四川、江西,没有一个北方省份。北方省份蛇类最多的是甘肃。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与蛇类的生活习性密不可分。

一是喜欢温热的气候。蛇是变温动物,没有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维持恒定的体温,它们最适合的温度区间是20-30℃。温度太高或者太低,会催生蛇类的冬眠或者夏眠,如果休眠时间太长,也不利于蛇的生存,而且很多鼠类会在蛇休眠期间将其咬死吃掉。

二是喜欢较大湿度的环境。最适合的湿度是60%左右,如果湿度太低,体内水分的大量散失会延缓褪皮机制发生作用,不利于生长发育。

三是喜欢隐蔽的生活方式。蛇类一般喜欢居住在杂草丛生、林木荫蔽之处,枯木、乱石、潮湿墙壁、草垛、河边等地蛇经常出没,这里人迹罕至,食物丰富,非常适宜栖息、猎食和繁殖。

从以上蛇类的生活习性来看,南方地区较北方,无论是在温度、湿度、林草覆盖度、猎食生物量等方面,都具有优势,非常适合蛇类的生存,这就是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以北省份蛇类明显少于南方的原因。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北方蛇种类少,但数量并不少。依据蛇类生活环境的不同,各种蛇类数量有不同的分布变化。北方蛇类主要分布在山区、林区、沿海滩涂的大面积荒地、平原。山区和林区的种类相对较多,平原和临海荒地的种类较少,但数量并不少。

我家在黄河以北,这是院子里扭曲成贪吃蛇状的一条蛇,不知是红斑蛇,还是赤练蛇?


夏天草木茂盛,上山时一般要拿个棍子,打草惊走蛇。

根据资料介绍,我国的黑龙江省共有10种蛇,其中毒蛇2种,无毒蛇8种。吉林省共有11种蛇,其中毒蛇4种,无毒蛇7种。辽宁省共有17种蛇,其中毒蛇7种,无毒蛇10种。内蒙古共有10种蛇,其中毒蛇3种,无毒蛇7种。北京市共有10种蛇,其中仅有短尾蝮是毒蛇。


小黑小黑Luo


北方平原地区几乎无蛇,因为没有蛇可生活的环境,田地里所有作物都得打药,旋耕最历害,所到之处别说蛇,其它物种,统统粉碎,村庄更是水泥地面,水泥房屋,别说蛇,把老鼠都气死了


user8882814069536


河南洛阳的,喜欢蛇,前几年也常出去找,抓到过,白条锦蛇、黑眉、王锦、乌梢、虎斑、赤练、赤练华游、红点、短尾蝮(很少)、菜花原矛头蝮(很少),目前本地就见过这几种,前几年在一个帖子上看到有人在养子沟景区拍到条蛇问什么品种,那是条白头缅蝰,后来我自己去过四五次有针对的去找,我是没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