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有何阴谋?

红雨说历史


其实邬思道只抓住了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皇储的废立乃是帝王家事,康熙公然提出议立太子人选,绝非真意。


当然我们若从剧情前后,以观众的视角,可以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康熙在引蛇出洞。因为此前在张廷玉的提示之下,康熙已经意识到“太子手谕”是假的,那么这背后何人兴风作浪,搅弄风云,康熙不能不查。

如何查?那就只能让这隐藏在幕后的人主动跳出来,第一个跳出来的是大阿哥胤禔,但很显然搞假太子手谕的人,必然不是胤禔,因为胤禔虽然垂涎储位,但没有搞阴谋的智商。因此此事必有隐藏得更深的其他人。

但是对于邬思道而言,他掌握信息再详细,必然不能如观众那般面面俱到。所以站在邬思道的角度,他只能从康熙的帝王心术着手。


既然此次公议太子人选,不是出于康熙真心。那么就必须考虑到康熙最担心什么?

历史上帝王越到晚年,越是习惯性抓紧权柄,最担忧的便是大权旁落。所以此次议立太子人选,谁被公举,必然成为康熙的眼中钉、肉中刺。康熙虽不会除之,毕竟是自己的儿子,但是必然加以防备,也就是说这种人是不可能再次进入康熙的选嫡视线的。

在这个关键阶段,其实就是“争是不争,不争是争”的精髓阶段。

其实对于这点,不但但邬思道读得懂,张廷玉、佟国维都读懂了。但是出于各自不同诉求,每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


所以邬思道第一点提出的就是不同意四阿哥胤禛参与竞争,不允许十三阿哥胤祥保举四阿哥。

因为参与竞争,必然减分,甚至可能被排除出局。这是一心把胤禛推上皇位的邬思道绝对不允许犯的错误。

自己不参与,但也绝对不能随大流。要给康熙心目中对胤禛加分,必须表现出胤禛的忠直,让康熙放心。

如何做到这一点,很多人都忽略了康熙提出议立太子人选,却并没排除了废太子胤礽。胤禛和胤祥以前就一直都以忠直于皇帝康熙、太子胤礽的形象示人的。


所以既然没有排除胤礽,此次理应推举胤礽。

一来,表明胤禛忠介耿直,不忘本,这样对胤礽,自然可以这样对自己;

二来,表明胤禛顾大局,无夺嫡之心;

三来,表面胤禛敢于坚持少数派意见,兴利除弊,此人堪当大任。

这也是康熙对胤禛保举胤礽,一连说了三个好的原因所在。

但康熙一开始就是想复立胤礽的吗?非也!

他一开始只是为了揪出幕后真凶。因为只是议立人选,并非选中之后,便要立当选之人的。天子乾纲独断,最后决定权还是在于康熙本人。他不用担心结束后,要给谁交待。

但是张廷玉还意识到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太子长期缺位,只会使夺嫡之争愈演愈烈,这样一来可能伤及真正的储苗。

于是康熙经过张廷玉密折的点醒,立马生出来复立胤礽,平息夺嫡之争。最后发现胤禛、胤祥的保举和自己不谋而合,这更体现出来了一种默契,自然又是更多的加分项。


所以全局来看,邬思道只是更聪明,想到的问题更为全面。至于阴谋还不至于。毕竟看到这一层深度的还有张廷玉、佟国维。要说阴谋,佟国维还真玩了把阴谋,而且是阴谋阳谋交叉使用,让人眼花缭乱,既让自己软着陆了,又把隆科多送上了关键位子,保住了佟佳家族的富贵。


炒米视角


《雍正王朝》太子第一次被废,出现储君上的真空,众位有实力的皇子看见继承皇位的曙光,纷纷有所行动。“八阿哥党”假借道士张德明之口,散布八阿哥允禩有“天子之像”的谣言。面对这一局面,邬思道从自己研读康熙所著书籍来看,判定康熙历来对,怪力乱神的东西是深恶痛绝的。从而否定了雍正,目前康熙对“张德明事件”的表态。

邬思道分析各方的局势:

1、 首先是大阿哥出局。在太子被冤枉,意图造反的当晚,大阿哥允禔便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想置太子死地。不仅众位皇子看不惯此等落井下石的做法,也为康熙不容,更为可恶的是,大阿哥允禔对太子使用了魇镇之术,两宗罪叠加,遭到削去一切爵位,永久圈禁,首先出局。

2、 其次是八阿哥。允禩在调查太子党羽肖国兴,假传圣旨骗取口供,意图借此打击太子。让康熙已经注意到了八阿哥的“小动作”,说其为“其心可诛”,在前。其后,太子被冤枉造反一事,被张廷玉辨别出,太子调兵手谕系伪造,但康熙不予追究,说明对八阿哥有所怀疑。



3、因康熙对太子母亲,感情甚笃,难产离世后,康熙对于太子更是无微不至,倾注大量心血,以至于有些放纵太子,导致行为乖张,就这样过了近40年。直至太子和郑春华偷情曝光,引发太子被冤枉谋反的事件,但罪归祸首是大阿哥允禔,是他使用魇镇之术,导致太子种种不法的行为,错不在太子身上。

此时的十三阿哥,已经对太子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对拥立太子已不抱希望,相反力挺四阿哥。

邬思道觉得推举四阿哥为太子时机还不成熟,康熙对对于废黜太子还在犹豫。



(1)太子还在位的时候,已经争得不可开交,暗流涌动。一旦废黜太子,可能导致阿哥之间更激烈的斗争。

(2)对于新太子人选,康熙还在评估,未完全下定决心。

(3)对太子的溺爱,使得康熙还有一丝幻想。



邬思道还以故事说明,有个老人家将象征继承权的钥匙,最后传给了不争的儿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特意将四阿哥打扮成为无疑皇位的皇子,一心为江山社稷,而不像“八阿哥党”以一己之私利,结党营私,这是康熙非常看重的。


综上所述,邬思道建议四阿哥、十三阿哥保举废太子,隐藏四阿哥有意皇位的企图,以不争而争。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公子霜尘


历史上的雍正朝没有这段人和事。只能用清朝秘史解开迷团,康熙皇帝废掉太子胤礽后,胤禃是实对胤礽表现出救援态度。胤禛很着急,很想救他,此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则更能表明胤禛对侍胤礽的态度。胤礽被废出后,康熙皇帝准备宣布胤礽被废的告天文书,但在之前,他将文书给胤礽看,胤礽看后说:我的皇太子是父皇给的,父皇要废掉就废掉好了,何必还告天呢?大阿哥便将胤礽的话转奏给康熙。康熙听后很是生气,他下令说:做皇帝是受天之命,如此大事怎能不告天,胤礽这样胡说,以后他的话就不要上奏了!大阿哥又将父皇的谕旨传达给胤礽,胤礽又说:父皇若说我别的不是,我倒无话可说,只是说我弑逆之事,我断无此心!请您带我的话转奏父皇。然而大阿哥却以有康熙曾说一句:不必转奏胤礽话,的谕旨为由,不肯为胤礽转奏此话。在当时,胤唐得知了此事,便告之胤禛,并对他说,这件事关系重大,我们应该上奏给父皇知道。胤禛听后也十分赞同胤唐的意见,他表示即使因代奏得了不是,也应该替胤礽转奏此事。他俩一同找到大阿哥,希望他能够改变主意,为胤礽奏明此事。然而,大阿哥却厉声拒绝了,胤禛十分生气,他说:你不奏,我来奏。阿哥没有办法只好同意代奏此事,康熙听后非但没有因他们违抗谕旨而生气,反而夸赞他们奏得对,并命人将胤礽项上的锁链拿掉。胤禛在皇太子的废立事件中,采取与他人截然相反的做法。对胤礽表示关切,仗义执言,疏通康熙与胤礽之间的感情,并且伴随康熙更是体贴人微。在皇帝面前更是经常夸赞其他皇子,在别人需要时给予帮助。在激烈的争储斗争中胤禛深得人心。


茹叔敬



《雍正王朝》里的邬思道简直是神人一般,看穿了康熙帝的一举一动。对于康熙帝要求推荐新太子的举动,更是洞若观火,明白康熙背后的深意。所以才要求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举荐废太子重新当太子。至于邬思道此举有没有阴谋,其实目的很简单,那就是为了让胤禛上位。


可是邬思道既然建议胤禛等人推荐废太子胤礽复出,那胤禛又怎么能继承皇位呢?这就是邬思道的高明之处。



先说康熙帝要求举荐新太子。


其实这是康熙想看看到底是谁伪造调兵手谕陷害太子,也想看看老八在朝中势力如何,并不是真的想大臣们举荐新太子。毕竟康熙是最痛恨结党营私的人的,明珠和索额图就是很好的例子。


当康熙发现朝中势力大部分都倒向老八集团,康熙感到了一股凉意,于是就进行了内部大清洗,尤其是与朝中大佬佟国维进行了利益交换,以佟国维提前退休来换取隆科多的上位。这样,老八的实力就元气大伤。



至于康熙帝对废太子的态度,其实真的很复杂。况且太子是国之根本,不是说废就废的。


废太子胤礽是康熙用了40年心血培养出来的,完全是按照继承人的标准来培养的。说废就废的话,对于康熙来说,是一种沉重的打击。而且太子心腹凌普包围八大山庄,其实是有人在背后栽赃陷害太子,就是想让康熙废掉太子。这些小动作,康熙都是非常清楚的,也知道太子背后的压力。


可是越往后,太子的行为越混账,监国不力,监守自盗,卖官鬻爵,甚至背着康熙与康熙的妃子搞在了一起。这对于任何男人都是一种耻辱,更何况是皇帝呢?这样的人怎么能治理天下。可是在康熙心里,还是想给予太子一次机会的。这是康熙自欺欺人,也是一种无奈。



而邬思道建议胤禛与胤祥举荐废太子,则是摸准了康熙的脾气。这也是一种夺嫡策略:争是不争,不争是争。毕竟当时的胤禛和胤祥是太子党的人,论实力,胤禛是“孤臣”,没什么坚强的后盾。如果过早的暴露夺嫡野心,会遭到老八和废太子的双重打击,这对于胤禛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而且,太子刚刚被废,胤禛就自立门户暴露夺嫡野心,康熙会怎么想,肯定会把胤禛等同于老八等人,认为胤禛见利忘义。这样对于胤禛来说,康熙、废太子、老八都会对胤禛另眼看待。这对于实力最弱的胤禛来说,就是天大的灾难。


其实康熙还是希望大家举荐废太子,让他复出。当康熙看到胤禛等为数不多的人举荐废太子时,心里是那个高兴,连说了好几个“好”字。这无形中也提高了胤禛在康熙心里的地位,达到了效果。而胤礽复位只是时间问题。



邬思道提出的夺嫡策略成功了第一步,但夺嫡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以后还是要夹着尾巴做人做事。胤礽虽然做了太子,但是看他之前的所作所为,也难成大势,肯定还会让康熙大怒的。并且老八集团的存在,也肯定会令胤礽剑走偏锋,昏招不断。到时候,胤禛只要隔岸观火,就可以渔翁得利。


不得不说,邬思道实在是高。既让胤禛隐藏了自己的野心,可以从容布局,又让太子上位作为挡箭牌与老八内耗,而且种种行为,替胤禛在康熙那里加分不少。康熙是一代明君,这些都看在眼里。


对此,你觉得邬思道为何建议胤禛等人举荐废太子复位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导读:被康熙皇帝撞破了“偷情”丑事以后,皇十四子胤禵又为太子胤礽的被废加上了最后一棵稻草——伪造太子手谕,调来了凌普军队包围康熙皇帝行宫。

太子被废以后,康熙皇帝下达了“在京四品以上、地方二品以上官员都可以于诸皇子中,择贤举荐新太子人选”的命令。

但很快,康熙皇帝发现了皇八子胤禩“串联朝臣”的结党行为,又很快生出了复立胤礽为太子的想法。

在“新太子举荐”的过程中,上书房首辅大臣佟国维对于皇八子胤禩的“执迷不悟”的支持令人费解;康熙皇帝对于“江湖术士”张明德的“妖言惑众”予以暧昧态度,令人费解。

但最令人费解的还属康熙皇帝为何复立早已经对其彻底失去信任和希望的胤礽为太子?

已经正式决定参与夺嫡之争的皇四子胤禛为何举荐复立废太子胤礽呢?

邬思道建议四阿哥保举废太子复出,到底处于何种打算,背后又有何种阴谋所在呢?

对于这三处令人费解的所在,我们逐一进行解析:

1、康熙皇帝明知道胤礽的种种劣行乃至和自己后宫嫔妃郑春华干出了代表着“谋逆乱政”的“偷情”丑事,为何还愿意将其复立为太子?

难道真是因为康熙皇帝口中所说的“事后看来,他的那些事情有些是捕风捉影、纯属子虚;有的则是着了别人的魇镇,才使得心智时常,行为怪悖”的“无心为恶”?

难道康熙皇帝真的绝对对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信心和希望的胤礽,施以“忠恕之道”?

恐怕,那句“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才是康熙皇帝复立胤礽太子之位的根本目的所在!

太子胤礽被废,太子之位空缺以后,其余皇子开始了对于太子之位的正式争夺,一场血雨腥风的夺嫡之争就在康熙皇帝的眼皮底下发生。为了朝局的稳定,为了避免手足相残,更为了压制眼看就要危及自身皇权稳固自皇子势力的逐步扩大,康熙皇帝必须拿出相应的解决手段。

毕竟,相对于皇位传承而言,相对于选择一位自己属意的皇位继承人而言,此时的康熙皇帝更为关心的是“江山社稷为重”、“皇权统治的稳固”!

将自己属意的皇四子胤禛早早的立为太子,一来就让当前的夺嫡局面更为混乱,斗争形势更为残酷、直接;二来,也会让皇四子胤禛早早的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走不到继承皇位的那一天。

而拥有嫡子身份,做过三十多年太子的胤礽,首先在心理上已经让其余皇子形成了“君臣有别”的先入为主;另外,其嫡出皇子的身份,也是最能让其余皇子心服口服的重要原因之一。再者,此时的康熙皇帝已经不再在乎胤礽是不是会再度成为众矢之的了,相反,胤礽被复立后受到的攻击越多、越狠,对于胤禛的保护就越有效果。

对于康熙皇帝的心理路程,邬思道早已经深为了解,并依据于此,对胤禛提出的具体建议。

2、随着皇长子胤褆的圈禁;太子胤礽的被废;以皇八子胤禩为首的“八爷党”正式成为势力最为强大的皇子势力集团。就“四爷党”当时的实力来看,绝对不是“八爷党”的对手,更不具备和“八爷党”正面对抗的任何优势。

而就当时而言,胤禛想要在短时间内拉拢朝臣、扩大自身势力显然既不可能也不是明智之举,毕竟皇八子胤禩利用“江湖术士”张明德制造的,用以“迷惑和串联朝臣”的“八王大”说辞已经被邬思道识破,就等着其触及康熙皇帝的忌讳以后,被严厉惩罚和打压。

所以,胤禛就只能在拉出一个胤禩肯定会在乎,也肯定会将其攻击视线彻底转移到他身上的竞争对手。

废太子胤礽就是最佳选择。

3、在“江南募捐”中初次展现出“孤臣”精神的皇四子胤禛,虽然得到了康熙皇帝的高度认可,甚至暗自认定了胤禛的皇储身份,但此时的康熙皇帝春秋正盛,尚未到需要立马传承皇位的时机,所以他对胤禛的皇储身份,还有时间和必要进行进一步的考察!

对康熙皇帝皇权的绝对服从和支持;时刻以江山社稷而非个人得失为重;不因为争夺皇位就枉顾兄弟感情;不因为争夺皇位就串联朝臣、威胁皇权;就是康熙皇帝在“命令朝臣另择贤者为新太子人选”中,对于皇四子胤禛的考察内容。

而胤禛,只需要一份举荐废太子胤礽的谏章,就能完美的完成康熙皇帝的考察。

其实,就算康熙皇帝没有复立太子胤礽的打算,胤禛举荐胤礽的举动也只会“利大于弊”。

为什么?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方面:

1、“君臣有别”思想下的必要举动

皇四子胤禛原本就是“太子党”成员,而太子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皇权,胤禛对于胤礽的举荐完全可以说成是出于“名分早定、分属君臣”下,对于三十多年的“部分皇权”拥护。

2、避免带上“墙头草”标签

胤禛身上带了很长时间的“太子党”印记,不可能短时间抹去,如果胤禛临时转换阵营或者自己站出来公开参与夺嫡,肯定会给朝臣乃至康熙皇帝心中留下一个“墙头草”的形象。

如此一来,胤禛好不容易建立的正面形象,就会立刻崩塌。

所以,与其猜错了康熙皇帝的打算而或许会得到向王掞一样的训斥,也比被康熙皇帝彻底冷落要强得多。

3、进一步维护正面形象

皇四子胤禛之所以能够顺利走入康熙皇帝对于皇储人选的考察之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一直以来都没有表现出来的,对于皇位的垂涎和争夺。

对于昔日太子胤礽的坚定支持,也是对康熙皇帝的绝对支持和服从,这是胤禛最让康熙皇帝欣慰和信任的原因所在。

所以,胤禛就必须要继续保持自己“对皇位争夺毫无兴趣”的态度,继续保持自己在康熙皇帝心中“一心为国、绝无私心”的形象。

公开举荐废太子胤礽,就能满足这些条件。

说到底,在邬思道的指点下,皇四子胤禛带着皇十三子胤祥共同举荐一个被废了的胤礽,乃是对于康熙皇帝心理有依据、有来由的精准猜测,更是其站在“时刻以江山社稷为重”、时刻保持“对康熙皇权的绝对支持和服从”的角度上做出的正确判断和“无私”举动。

事实证明,胤禛此举,再次巩固了自己在康熙皇帝心中的正面形象、完美隐藏了自己的夺嫡之心、成功避免了成为众矢之的;胤禛此举乃系其夺嫡过程中,重重加分的一次巅峰操作!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正说清代十二朝


在《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整部书中,最厉害的谋士,要说胤禛能夺嫡成功,邬先生绝对是最大的功臣,虽然这个人物是虚构出来的,但是在书中,他屡次为胤禛出谋划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邬思道

太子胤礽被废,康熙皇帝让各位大臣推举新太子,正常情况下,肯定得选新人,邬先生建议胤禛推举废太子,大多数人看来,这等于是投了弃权票,说不定还会得罪康熙皇帝,从这一点来看,邬先生真的非常了解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为什么让大臣们举荐新太子?表面上看,立太子涉及国本,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有利于国家稳定,但是深层的含义是,康熙皇帝在太子被废后,也不放心自己的皇子们,他想借此事看看皇子们背后的势力有多大,康熙皇帝也提防着他们的。

太子胤礽

那么为什么邬先生要让胤禛举荐废太子呢?前面已经说过,举荐废太子等于投了弃权票,但是这也代表着胤禛很干净,没有像胤禩等人那样拉帮结派,胤礽是康熙皇帝立的太子,虽然又被康熙皇帝废了,但是康熙皇帝至始至终没有对新的人选,有任何的表示,这个时候选废太子,实际上是非常安全的,也代表对康熙皇帝的肯定。

当时胤礽被废后,朝中有能力夺嫡的,其实就胤禛,胤禩,其他的皇子要么没实力,要么有就是依附这两人的,事实上胤禛的处境也很不好,追缴国库时,他基本上把能得罪的官员都得罪了,胤禩在大臣之中左右逢源,邬先生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给胤禛的建议就是在康熙皇帝态度明确前,别急着去夺嫡,做好实事就行。

邬思道给胤禛出谋划策

而从后来的结果来看,真的懂康熙皇帝的就是张廷玉和邬思道两人,康熙皇帝这一试探,满朝文武大多站到了胤禩,这时候还敢保举胤礽的,在康熙皇帝看来,才真正是让他放心,值得信任的人,事实上这一部分人,要么是出于忠心,要么是私心不大的人,要么就是真正的聪明人。

另外一方面,康熙皇帝也明白胤礽不是当皇帝的料,他再次立胤礽为太子,也并非是还想给胤礽一次机会,胤礽被搞下去,有被人坑了的因素,也让康熙皇帝知道了皇子们内斗有多严重,康熙皇帝必须对混乱的政治斗争,寻找解决的途径,再次立废太子则有利于平衡各方势力。

张廷玉等人推举废太子

经过这一次试探,至少是转变了康熙皇帝对胤禛的态度,开始考虑将他作为接班人来培养,因为胤禛有两个让康熙皇帝很满意的地方,第一个是不结党,第二个是能办实事,加上他推举废太子,也让康熙认为他为人忠义。所以在这次事件中,是胤禛获得了胜利,而胤禩等人被康熙皇帝严厉斥责。

邬先生的谋略,便是以静制动,抛光养晦,慢慢取得康熙皇帝的信任,为胤禛之后夺嫡铺平道路。

康熙皇帝讽刺胤禩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邬思道建议胤禛保举废太子复出一事,要说没有阴谋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全是阴谋。从这件事情中,不仅为胤禛的继位做下了铺垫,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清朝当时的时局。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我们知道,太子胤礽在刚满周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从小到大都受到了康熙的宠爱和悉心栽培。但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月,康熙便首先以“议论国事,结党妄行”之罪,将支持胤礽的索额图拘禁于宗人府,不久便死于幽所。

索额图被打倒,实际上就意味着彻底剪除了“太子党”。当然,康熙这样做的目的也是为了给胤礽一个警告。但这同时又在客观上助长了朝中反对皇太子的势力。

对于胤礽来说,此时的他已经如坐针毡,皇父对自己也已经是心存芥蒂,朝中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利用了,于是便开始多方想法争取早日上位。但是他的一举一动早已经被皇父,被朝中的反对他的人看在眼里,只要他一有动作,就会立即被查出。

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初四日,康熙帝在巡视塞外返回途中,在布尔哈苏台行宫召见了诸王、大臣等集于行宫前,令胤礽跪下,细数他的罪过,就连赫舍里氏(孝诚仁皇后,胤礽生母)的死也算到他头上,其言曰:“生而克母”,是一个为不孝不仁之人,随即便废掉了已经在位三十三年的皇太子。

其实总的来说,胤礽之所以会被撤掉,并不是因为他想着急上位而已,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大阿哥胤禔等反对太子集团的打压。他们搜集和编造了太子谋反的“证据”,其目的就是要彻底打击太子,从而促使自己的主子上位而已。

而这其中最想打击太子从而自己上位的就是大阿哥胤禔了,他想方设法都要将太子置于死地,所以一直在康熙耳边“吹风”。到后来,他甚至以为康熙内心对胤礽的怨恨已经到了要除掉到他地步,之所以没有处决他,只不过是碍于父子情面而已,只是怕被世人唾骂,背负一个“弑子”的骂名。

于是他利令智昏地向康熙秘密建议说:“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此话一出,当即吓到了康熙帝。他心想: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连自己的兄弟都能下得去手?

此时的康熙心里很清楚,如果胤礽真的被处决了,那么一场更大的皇位争夺战即将到来,假若是大阿哥胤禔当了继承人,那么大清王朝就将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所以,胤礽还得复出!

作为四阿哥胤禛的“军师”,邬思道此时也给了胤禛一个好建议,那就是上奏康熙,让胤礽复出,重新当太子。

邬思道此举,不仅让胤禛的地位在康熙心中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清朝的继承人归属的局面,避免了混乱局面的到来。

而此时的胤禛能说出这样的话,不管事真心与否,至少在康熙心中获得了很大的认同,康熙觉得胤禛不仅没有在这样混乱的时候争取让自己上位,反而是为国家考虑,所以形象一下子就提升了不少。要知道,此时很多官员,阿哥都是要求严办太子的,但是胤禛却反其道而行之。

毕竟讨好其他人是没有用的,只有讨好皇帝,自己才有上位的可能。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初九日,康熙复立太子胤礽,并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曰:

不过没过多久,胤礽又被废了,但是此时的废除与第一次大有不同,康熙帝也没有那么伤心了,反而显得更为平静,自然。这又是为何呢?篇幅有限,我们下文再说!

参考文献:

清史稿,卷二二〇. 卷二八七(马齐传)

清会典事例.光绪本

《清圣祖实录》


方圆文史


太子被废后,储君位置令人垂涎,康熙的其它儿子似乎看到了希望的光亮,都开始蠢蠢欲动。八阿哥胤祀素有八贤王美誉,他与人为善,群众基础好,是其它几个阿哥的楷模。连上书房的大臣马齐,佟国维都看好他,视为新太子的人选,其他大臣辩风识向后纷至沓来投其所好。

然康熙帝自有火眼金睛,他明察秋毫、洞察入微。深谙八阿哥是虚伪做作的人,众大臣为自己的利益,置江山社稷于不顾,都在蝇营狗苟。如不当即立断,大清危矣!事到如今必须考虑真正的接班人了,废太子虽难堪重任,但启用后能制造出一个过渡期。在这个时期康熙可以明辩谁在觊觎帝位,谁心中装有黎民百姓。


所以,康熙帝内心早有重新启用废太子的想法——这是满天过海的谋略。众官举荐八阿哥,而四阿哥却举荐废太子,四阿哥的举荐,符合康熙帝心意。



邬先生建议四阿哥推举废太子有何阴谋?

1.邬先生有大智慧,揣摩上意后,深知皇上这次要众人推举新的太子人选是权宜之计,他老人家这个举措不是要真正的接班人,而是要借此举动查出是谁在嫁祸太子。


2.谁是太子人选,不是推荐所能决定了的,最后的决定权在康熙。康熙是乾纲独断的人,这样的大事容不得别人插手。所以只能推荐康熙曾经欣赏过的废太子。 而只有推荐了废太子,才能表明雍正自己没曾经嫁祸于太子——无疑是向皇上表明了心迹!


希望星晨58298869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深黯帝王心术,智尽于妖的邬思道在康熙诏令文武百官举荐新太子人选之时,给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提出的一道全新思路。

太子与贵人郑春华的奸情在热河行宫败露,八爷党趁机落井下石,伪造太子手谕,调热河都统凌普率两千兵士进驻行宫。康熙被迫移驾行宫外暂做歇马之地的戒得居,召集所有阿哥到殿外候旨。

为防止不测之祸,康熙停用了太子胤礽的一切印信,把涉嫌伪造太子手谕的老十三胤祥收监。大阿哥胤禔见太子失宠,满心欢喜的提出愿替皇阿玛行“万难之事”,除掉太子胤礽。康熙痛斥胤禔是无情无义、人面兽心的蠢猪,被押入宗人府永远圈禁。回京后,康熙立即布告天下,废除胤礽太子之位,同时诏令地方二品以上,在京四品以上文武官员,公开举荐新太子人选。

当了30多年太子的胤礽一朝被废,立刻引发官场地震,文武百官私底下议论纷纷,都想把宝押注在新太子身上,以获得日后的晋升之阶。老八胤禩背后有老九胤禟、老十胤誐和老十四胤禵的支持,妖道张德明“八王大,八大王”的六字箴言甚嚣尘上,使他成为新太子的最佳人选,甚至连康熙也说,江湖术士之言多少也代表了部分民意。这让四阿哥胤禛陷入思想漩涡,不知道该举荐谁来当这个新太子。

邬思道深夜会唔,一番深入浅出的分析,巧妙地解开了胤禛的心结。邬思道认为皇上虽年事已高,但却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圣主,岂能被江湖术士之言所迷惑。邬思道认为胤禛和胤祥应该举荐废太子复位,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博取忠义之士的好名声

原本胤禛和胤祥就是太子一党,多年来一直协助太子办差。如果举荐八爷出任新太子,必然遭太子故旧所不齿,认为是他俩是朝秦暮楚的势利小人。可如果举荐废太子复位,太子必当感激于心,满朝文武也将视他俩为忠义之士。

博取康熙的好感

康熙晚年最注重骨肉之情,大阿哥胤禔被圈禁正是前车之鉴。举荐废太子复位充分表示出顾念手足情深之义,必能博得老爷子的欢心,何乐而不为呢!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胤禩是新太子的热门人选,胤禛和胤祥即便举荐成功也只是锦上添花之举,不仅很难得到重视,反而容易招致老九、老十及老十四的猜忌。废太子是冷门人选,此时举荐他复位,犹如雪中送炭,一旦成功则倍受信任,即便失败也能博取忠义之名。实际上,胤祥最希望举荐的新太子人选是四阿哥胤禛,邬思道讲了一个小故事让胤祥茅塞顿开,明白不举荐胤禛才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邬思道说:“有个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地老爷子年纪大了,这么大的家当总要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群,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只有一个儿子从不争抢这把钥匙,只是默默地帮着老爷子干事。有一天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就把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邬思道最后总结:“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他建议四阿哥举荐废太子复位,既可向康熙表示出不争之心和顾念手足之情,同时又能博取忠义之名,获得圣心嘉许,最终取得登上皇位的“那把钥匙”。


历史茶坊


邬先生举荐之前。特意讲故事。以不争而默默做事的儿子取得最后胜利为隐喻。为四爷指明方向。

而后邬先生让两位爷举荐废太子。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就是让四爷不要去争。八爷党现在势力太大。四爷只能选择做实事而不是去主动去争。唯其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就是这个策略。

第二,就是表现好印象。皇帝的态度晦暗不明。最稳妥点的选择就是废太子,无论结果如何,都证明了他们的忠义之心。可以给皇帝留下好印象。这也是先前故事里面做实事儿子所采取的方式来让老人最后醒悟。

第三,这点邬先生不好当面说。不过呢,封建王朝选举,说来可笑。皇帝独揽大权,怎么可能让外人弄权呢。无论结果如何,还不是皇帝自己说了算吗。这次选举就是骗局,来试探各个皇子的势力罢了。四爷和十三爷举荐废太子,几乎就是弃权票证明自己没有结党营私。

而结果也正是如此。康熙以结党营私为由强行结束这不公平的选举。八爷党落败,废太子重新上位。而举荐废太子的四爷,十三爷和张廷玉都取得了康熙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