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葬的妃子不愿死怎么办?

葛大小姐


殉葬制度自古有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凡是被下令殉葬之人,基本上没有能够逃脱厄运的,即使不情愿,也是如此。

殉葬的妃子若是不想死怎么办?殉葬制度可不是摆来看的,妃子不想死就能不死吗?自然不可能,殉葬者,不乏自愿跟随先帝而去的,但大多数人,怎么可能真的会主动寻死?不过也都是被逼无奈罢了。

若是要探究殉葬制度的根源,还得从奴隶制说起。

奴隶制度盛行时期,奴隶性命不如猪狗,就是这样的一群奴隶,哪里有决定自己生死的机会?大批的奴隶被用于殉葬,奴隶主之所以要这群奴隶殉葬,不过是为了死后能有人陪伴,死后依旧能够驱使这些奴隶,而不至于死后变成孤魂野鬼。

就是这样残忍的制度,其实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早已经灭绝过许多次,封建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殉葬莫过于秦始皇活埋数万工匠,为了不让秦始皇陵的秘密泄露出去,秦始皇狠心到让数万的工匠为自己陪葬。

后来殉葬制度也一度废止,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又一次开了这个头,让妃嫔中未生育者为自己殉葬,幸而明英宗认为殉葬制度太过残忍,制止了这一制度。

到了清朝时期,殉葬制度又一次流行,多尔衮如何?多尔衮权势滔天,不说仅次于皇帝,多尔衮不是皇帝胜似皇帝,即使是小皇帝福临也只能在多尔衮面前俯首称臣。多尔衮可以说是大清入关以后的第一功臣,但就是这样的多尔衮,其实也不能够保全自己的母亲,多尔衮的母亲就曾经成为了努尔哈赤的陪葬品。

不愿意陪葬又能如何?宫廷最不缺的就是杀人的手段,不愿意自杀,那便帮你自杀。

简单一些的死法,不太痛苦的,喝一杯毒酒,悬一匹白绫,这都是最直截了当的死法,说实话,若是自己配合一些,就这么死了,其实还是好事。

若是不配合,太监宫女们也会按住妃嫔,强行勒死,与其被人杀死,不如自己悬梁而死。

有些比较惨的,可不仅仅是悬梁这么简单,她们会事先被用迷药迷晕,晕死过去后向体内灌入水银,为的,不过是死后依旧能够维持姣好容颜,能够继续侍奉皇上罢了。

更惨一些的,甚至是要亲眼看着自己一步步憋死,他们会被活埋,跟随先帝被埋入墓葬之中,随着墓葬中空气越来越稀薄,这些妃嫔会逐渐的窒息而亡,窒息的同时还伴随着巨大的恐惧,可谓生不如死。

若是配合点,自尽了还算好,不用受苦,若是胆怯者,宁死不屈的,最终的结局只会要多惨有多惨。


魏青衣


别的久远的朝代不说,今儿就说说离咱们相对较近的大明。朱元璋这个农民出身的帝王虽然有巨多的贡献,但是他的人生却有一个巨大的污点是怎么洗也洗不掉的,那便是他主导恢复了一个被世人唾弃的千古陋俗-人殉!

所谓人殉,简而言之就是用活人陪葬!这事出现在千百年前社会还不太发达时期,当时人命如草芥,在奴隶主死后,他为了在另一个世界接着享受荣华富贵,便把他生前的仆人,妃子们统统活着埋入殉葬坑,企图让这些人陪着他一起到阴间服侍,由于太过残忍,这种制度在汉代以后逐渐式微,这种陋习终于被扫入了历史的垃圾堆中。

大明朝建立之后,万万没有想到朱元璋竟然让这件事死灰复燃,在公元1395年,朱元璋的儿子秦王朱爽病逝,朱元璋非常悲痛,他在伤心之余竟然下了一道让所有人瞠目的圣旨,命令其子朱爽生前的两位妃子殉葬,以便于儿子在地下不至于孤身一人,于是乎,大明朝的人殉之始便由此开端!


大内后妃们作为人殉的对象,自然是没人愿意赔死的,据史载,为了强力贯彻朱元璋的指示,这些被确定陪葬的王妃们被太监们逼着用上吊的方式自杀,但如果遇到烈女不愿意自裁的,这些太监们便会一拥而上,用绳子把妃子们给勒死。当然传说更狠的是,有些王妃还被强行灌入了大量水银(用以使遗体不腐),终于这种制度在明英宗临死前得到了禁止,明英宗为此发了一道圣旨:“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至此,黑暗的人殉终于被废止了。


老猪的碎碎念


不愿意死的应该是大多数了,当然也可以说是全部,因为没有谁愿意为了一个死人去陪葬,但是因为他的皇上,你是妃子,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关系,明白这一点的妃子一般会在皇帝驾崩之后自行了断,这样相对来说还死的痛快一些,不至于搞得乱七八糟,最后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所以做人要有自知之明,可怕的不是死,而是死的方式。



封建王朝殉葬制度并不陌生,甚至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的时候都还有几十人陪葬,可以说陪葬制度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最出名的殉葬应该是秦始皇的殉葬,秦始皇是统一了中国的皇帝,收纳其他国家的妃子,古代后宫佳丽三千,到秦始皇这里自己后宫加上别的国家的后宫应该有几万的佳丽了,但是几万的异国美女最后的结局居然是殉葬去了。



当然很多人是不愿意死的,但是没有关系,要你死还不简单,所以就多种多样的死法,除非自己死,不然都是比较惨的。第一种是活埋,活活憋死的,先把这些妃子用药麻晕或者打晕之后一车一车的拉到陵墓之中,然后直接将陵墓封死,等这些妃子有意识的时候已经发现自己被活活封在里面,其实在秦始皇时期除了妃子,还有很多工匠也是在陵墓中被封住而死。



第二种,勒死,一般会给机会让他们自杀,就是给一根丝带,子上吊,但是如果不上吊就会被两个太监拉着丝带绕着脖子直接勒死,还是比较残忍的。第三种,也是最残忍的一种,就是灌水银,据说给这些陪葬的人灌水银的目的是为了长久的陪着皇帝,因为灌入水银之后身体不易腐化,带有一定的迷信思想在里面。



当然除了上面说的三种还有相对来说缓和一点的,比如用毒药先集体毒死,然后直接把尸体拉走摆放到陵墓中去,所以才会出现陵墓中有整整齐齐的尸骨,这些都是先被杀死然后陪葬的。曾经还有皇帝迷信用孩子陪葬,据说是因为孩子更加纯洁,天真,而方式也是最残忍的灌水银,生养孩子都不容易,结果就是皇帝的一句话,小命就没了。


史中醉


妃子如果抗拒,那是很不体面的事情,那就会有人帮她体面的。

就像我们所熟知的朱棣的老婆们为他殉葬的场景,那是相当恐怖的,朱高炽作为新皇帝,特地来现场向这些妃嫔们告别。

现场早已是哭声一片,毕竟,妃嫔们大都如花似玉的大好年华,谁愿意在人生最美好的光景里就这么去了,但是没办法,每个人旁边都挂好了绳子和垫脚用的小床,宫殿内外早就被太监、侍卫们围得严严实实,想跑是不可能的。

当时,这里还有2个朝鲜国王向明朝皇帝进贡的朝鲜女子妃嫔,她们向明仁宗苦苦哀求,但是没什么用,皇帝是不会理会这样的要求的,就在她们哀嚎的时候,身旁的太监顺势将绳索套进她们的脖子下面,然后一脚踢开小床……

这二三十个朱棣的妃嫔们,就这么活生生地见了阎王,

在1988年发现的金朝齐王完颜晏墓中,有一个殉葬的女子,据考证为宋徽宗的女儿赵金姑,她是众多被金兵掠往北方的宋朝皇室成员之一,当时宋徽宗的20多个女儿都被金兵强行掠往了北方,嫁给了金国的贵族。

而经过检验,发现赵金姑的胳膊被打断了,脑袋也被砸扁了,脑袋还蒙上了丝绸口袋,据推测,当时金国盛行殉葬,一般喝毒酒后随葬,赵金姑显然不愿意这么死去,可能就拒喝毒药,然后被金国人乱棍打死了,因为死相实在过于狰狞,就索性拿了个丝绸口袋蒙住了她的脸。

而在历代发现的很多古墓里,凡是有殉葬坑的,被迫殉葬的人大都肢体都不会很完整,要么被砍死、吊死、毒死……要么就是直接封入墓穴活埋而死,总之没人愿意主动去死。

辽国述律平太后,一个彪悍的实权皇后,当耶律阿保机去世后,面对群臣的异动,她在朝堂上一狠心剁下自己的右手,让人把她的右手和皇帝丈夫一起下葬,然后,强迫了100多个大臣为先帝殉葬。

历代的殉葬,夏商周自不必说,自秦汉始,历朝历代,都有皇帝死后用宫中妃嫔殉葬的案例,非常残酷。

到了明清时期,殉葬之风依旧流行,从朱元璋到朱瞻基,死后都有妃嫔殉葬,其中朱元璋死后,有44个妃嫔殉葬,朱棣,有二三十人,最后一个朱瞻基也有十个妃嫔殉葬,而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即位的时候才十岁左右,亲眼目睹了这些惨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因此在他30多岁驾崩前,特地留下遗诏,要求自己以及后世子孙不得把活人殉葬,明朝野蛮的殉葬之风才就此停下来。

而到了清朝,到了康熙时期,这项制度才被彻底废除,从此告别历史舞台。

总体来说,君要臣死,臣都不得不死,何况后宫弱势的妃嫔呢?连皇宫都跑不出去,那真的是只有死路一条,万一惹怒皇帝,连累了家人,那就更不划算了,总之,可怜二字。


云中史记


“娘,吾去!娘,吾去!”高丽妃子韩氏殉葬明成祖朱棣,死前对着服侍的乳母喊道。

随着韩氏乳母返回朝鲜王朝,这件事情就被朝鲜史官知晓,被记录到《朝鲜王朝实录》。

1424年,朱棣驾崩后,生前服侍过他的嫔妃、宫女多达30人为其殉葬。赴死之日,明仁宗朱高炽为她们饯行,然后让人带到别殿上路。

别殿上早就准备好木凳,梁上已经挂好白色的绞绳,她们被催促着登上木凳,不管愿意不愿意,最终她们都要在脖子下套上绞绳。

时辰一到,满殿哭声震天,但没什么鸟用,宦官们很快就踢倒木凳,她们被活活吊死。

殉葬是一个古老而残忍的陋习,世界各地都有存在,我国直到康熙年间才完全杜绝殉葬制度。

殉葬最大的主是君王们,其次是贵族们,再其次是有权有势的主。比如古代普通的奴隶主,就可以让自己喜欢的奴隶殉葬,奴隶就会因此而死。

因此,社会上有没有殉葬制度,主要看君王们。一旦君王们不搞这一套,下面的人就会迎合,慢慢殉葬就会消失。

也有例外,典型如古代日本,主子一死,手下人为表示忠勇就要破腹殉葬。严重的时候,需要主子家人威胁、政府出面干涉,才能止住“自杀潮”。

就正常而言,主子死了,除个别人以外,大多数人是不愿意去死的,皇帝嫔妃们也一样。

那么,嫔妃们不愿意死,会怎么样呢?抗议无效,君王“一言九鼎”,既然口已经开了,你就不得不死。

大户人家的仆人可能还有机会逃跑,宫内的嫔妃那是毫无机会的,插上翅膀也会被射下来。何况每一个嫔妃,都代表着一股宫外势力,他们的亲人可都还在,你跑他们就遭殃。

因此,嫔妃们不愿意死,也只能去死。死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上吊死、被白绫勒死、喝毒酒死,或者直接关在陵墓内慢慢死。


子屠龙


哪有不愿意去死的!



只要被选中,已经毫无生机可言。只是妃子们在胆小的情况下,“心甘情愿”被执行太监勒死、毒死、有些干脆被活着扔墓穴里。



而监刑的是有儿子的皇帝大老婆。

据记载,她们不会殉葬,三宫六院的七十二偏妃也不会殉葬,因为她们都有“实权”,只针对后宫那弱势的佳丽三千。



命好没被选中殉葬的,结局也就三种……

第一:是打入冷宫,自生自灭。

第二:是去墓地守墓,一直守到咽气。

第三:被宦官们偷着玩弄,甚至折磨而死。



到了清朝,这种古代帝王家的殉葬制度被康熙帝废除。


骁勇34


在发掘历代君王的古墓里除了奇珍异宝最多的就是陪葬的尸体了,殉葬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很常见的,是奴隶社会女人本来就没有地位,无论宠妃还是皇后,都不过是帝王玩物而已。

作为君王死后当然不能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帝陵,于是就有了殉葬这种残忍的制度,而且殉葬的大多都是无所出的妃子,有生子的少数可跟其子一起生活,也算是安享晚年了。

活埋

殉葬的方式有很多种,活人殉葬的很少,都是贪生怕死的人,求生欲爆发,万一被关进去之后肆意破坏帝陵,很显然历代帝王是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上吊

就是给机会自杀的意思,死的体面一点,旁边有专门的太监看着,如果有不肯乖乖就范的,会由两个太监按住直接勒死了事。

灌水银

很残忍的一种方式,为了保证死后尸体能不会轻易腐烂,能长久的陪伴着帝王。

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才结束了这一荒谬的殉葬制度。明英宗临终之前为此颁布了一道圣旨:“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至此,泯灭人性的殉葬制度终于被废止了。


陆弃


在古代封建时期,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从来都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当时地位低下的女性的生死更是如此,无论嫔妃们在皇帝生前有多么受宠,皇帝一死,嫔妃们的厄运就开始了。继位新皇要让嫔妃为先皇殉葬,是不会管嫔妃愿不愿意的。无论嫔妃怎么反抗,怎么求饶,都难逃一死。唯一的区别就是死的方式不一样而已。



嫔妃们死的方式大概有这么几种

第一种,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自缢

殉葬的嫔妃被集中到宫殿里面一起吃最后的“断头饭”,吃完以后被安排到一间已经提前布置好的房间里,房顶上是长长的横梁,梁上挂着一条条七尺白绫,下端已经打好结,白绫的正下方摆着一张张椅子,椅子和白绫的数目就是殉葬人数,待嫔妃头伸进去白绫,太监们就会把椅子抽掉。除了极个别的自愿的,大多数的嫔妃痛哭流涕,恐怖,抵抗,不愿意自杀,可是不管怎样都没有用,没人会帮他们,也没人敢帮她们,最后没自杀的一个个都会被太监用白绫勒死。



第二种,封死墓穴,活埋

皇帝下葬时,妃嫔们会被带到修好的墓道中,她们被活活关在里面,墓穴直接就封死了,里面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食物。等待妃子们的只有死亡。不是饿死就是缺氧窒息而死。

第三种,灌水银

传说中朱元璋对待那些不想殉葬的妃子,有一个令人发指的手段:为了保持嫔妃死后数年容颜不变,执行人先是把她们熏晕或者是给她们吃上含有安眠成分药物的食物,待殉葬的人睡着后,就会有人在她们的头上凿开一个洞,然后将水银灌入这个洞中,直到把水银灌满全身。



在古代封建社会,殉葬的嫔妃们没有任何选择权利,等待她们的只有死亡。


历史小猫咪


我觉得这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统治的悲哀!封建王朝的土地制度为国家所有制,即王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具体的意思就是什么都是统治者的,作为皇帝的妃子,在皇帝去世之后,如果需要陪葬的,都是必须陪葬,当然大多数都不是情愿的,但是在古时封建思想的压迫下,特别是女子,本就是弱者,加上被封建王朝的制度和思想洗脑。有些甘愿陪葬。当然对于一些本就不受宠,又没有子嗣的妃子,也没有更好的出路,即使不陪葬,更换新的皇帝之后,不是被杀,就是老死在宫中。

对于不想去陪葬的妃子,基本上都是直接打晕,然后扔到墓里活埋,这种方法可就残忍多了,在墓中暗无天日,只能等着慢慢憋死,非常痛苦,传说秦始皇时候,搜集各国美女成千上万,到秦始皇死后,直接全部拉到墓中活埋了,后来随着朝代更替,殉葬制度越来越完整之后,才给改为不需要全部妃子殉葬,而且殉葬方式也变得不那么残忍,那就是在皇帝死时,一般会赐给那些需要殉葬的妃子白绫或者毒酒,让她们自行了断,不至于死得太难看,不过如果自己不愿意死,那么就会有太监们帮你一把,将你活活勒死,这种变化除了文献中记载,从考古发掘的皇帝墓中那一排排整整齐齐的尸体也可以看得出来。


小胖聊一聊


我相信除了那些特别痴情的妃子,愿意去殉葬以外,大多的妃子是不愿去殉葬的。

妃子在深宫之中,虽然享受着荣华富贵,但很多事情都无法遵从自己的意愿,比如皇帝驾崩时候的殉葬。无论妃子是否愿意殉葬,但终究逃不过殉葬的命运。

对于妃子而言,自愿选择死法,反而是一种解脱,能帮她们减少很多死前的痛苦。所以,很多妃子无奈地选择自缢或者服毒。

而对于那些怕死、不甘于自己的命运,从而不愿意选择“体面”离去的妃子。后宫最不缺的便是杀人手段,既然妃子不愿意,那便有人帮妃子结束生命。

一般有几个太监和宫女一起按住妃子,用白绫强行将她勒死,或者用迷药将妃子迷倒,往她身体注入水银或朱砂,以保妃子死后,可以保持一定的容颜。

还有一种死法,便是活埋,他们会被埋入先帝的墓葬之中。随着墓葬中的氧气逐渐减少,幸运的妃子会在迷药中,安然地死去,不幸的妃子会提前醒来,在黑暗冰冷的墓葬中,慢慢地窒息而死。

其实,古代之所以有殉葬制度,是因为古人相信一个人死后,灵魂会活在另外一个世界,所以皇帝死后,需要将他的妃子和奴才送到另一个世界陪她。所幸,这种制度在清朝康熙时期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