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不先开发月球,而要把精力放在火星上?

游戏骨灰


美国为什么不先开发离地球近的月球,而把精力放在离地球更远的火星上?你以为美国人傻啊,他们当然不傻啦,你能想到的他们怎么会没有想到。

美国人去开发月球,月球上有什么值得他们去开发的,氦3吗?用于核聚变的燃料来解决地球上的能源危机吗?这显然是不可能,核聚变的燃料在大海中就有很多,何必大费周章跑到月球上去开采,这样显然没什么价值,再说人类也还没掌握可控核聚变的技术,跑去开发月球有什么意义呢?真的说实话,在没有实现可控核聚变谈开发月球真的没什么意义,资金消耗太大了。

试想一下人类探索地外行星一直都离不开的字眼都是“是否存在生命”“宜不宜居”。火星就不一样了,首先火星上有大气层,而且火星处于宜居带,表面平均温度只有-55摄氏度,但夏季的时候最高温有27摄氏度,在这种温度下还是有可能存在生命,最重要的是在火星上存在水资源,但并不是以液态形式存在。

对比这个,再来看一下月球,月球表面是超真空,白天最高温度可达160摄氏度,晚上最低温也有-180摄氏度,而且月球上没有水的存在,以现在的技术来看,月球上还有什么值得你去开发的。再想一下,金星离地球也很近,为什么美国人不去离地球近的金星而是去离地球远的火星,因为美国人早就去探索过金星了,上面的大气压太大,着陆器都被压瘪,去金星显然没多大意义。

但对火星的探索就不一样了,至少火星拥有水资源、大气层和相对适宜温度是低一点,虽然说火星隔这么远,但是一点也不能阻挡人类对于未知探索的热情,我们知道地球终有一天会变得不宜居,那么火星或许是我们的一个好去处,也许有人会说现在谈这个未免也太早了吧!

这样说吧,有人说火星四十亿年前跟地球相似,也有河流湖泊,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变成这样了,那么研究火星上的气候变化原因对于保护地球上的气候有重大意义。


星空最前线


美国探索火星的原因很大程度是寻找地外生命,月球美国已经探索过很多次了,最有名的就是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耗资巨大,没有实际意义 更何况月球没有大气更别谈生命的存在了,这和美国寻找地外生命的方向背道而驰!而火星就不一样了,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黄色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火星拥有大气和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这一点和地球的相似度很大。就在最近美国和欧洲的火星探测器发现了火星地下冰的存在,也就是说明火星上有水的存在,这让美国寻找地外生命更加有信心,所以美国痴迷于探索火星也在情理之中,火星有适宜生存的潜力,更有科学家提出改善火星大气!当然这条建议目前还是设想,不过随着人类航天探索科技的进步去火星是必然趋势!期待那一天的到来吧。






可恶的笑脸


去月球上干什么,采氦三,难度太大,没个五十年干不了,现在吹嘘氦三多么多么的好,其实有点过了。既然采不了氦三,研究月球总行了吧,是的,美国也一直在研究月球啊,比如美国发射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研究月球并不一定非要派人去,派人去是耗资比较大的,按当时阿波罗登月计划来看,折合成现在的美元,差不多花了2000亿美元,而建造一艘航母只需要80亿美元,一次次登月如果连自己都说服不了了,怎么再继续维持呢?

火星距离地球远,也比较的神秘,它是一颗类地星球,据说在很久以前,火星上也有海洋,这么神秘的星球,自然想去考察一下,既然月球的资源暂时不用想了,总得找个事情做做,那就只有火星了。

要说对于火星的探测,2000年之前的探测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其中苏联失败的次数最多,堪称次次都失败,美国成功了水手4、6、7、9号,拍摄回来了大量的火星照片。

2000年之后,火星奥德赛轨道器、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MRO);勇气、机遇、好奇号火星车等等,美国开始将重心转移到了火星上了。

探索太空没有什么不合乎逻辑的事情,探索月球与火星,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在于哪个价值更大一些,哪个在目前的背景下最合适一些。

不过,美国也打算重返月球了,欧洲也打算在月球上建立月球村,我国还有后续的嫦娥五号、六号、七号任务,以及登月、建设基地任务,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计划要一个一个的来。

个人浅见,欢迎评论!


科幻船坞


开发月球要比载人登陆月球和探测火星难度和投入更大,美国如今的实力也难以承担。都知道月球有不少地球稀缺资源,距离地球只有38万公里,可技术不够没法开采。

在题主看来完全不合逻辑的事情,恰恰是最合逻辑的事情,既然目前无法开发月球,发射一些探测器探测就行了,没必要将全部航天实力耗在月球。结果我们也看到了,美国人搞出了最庞大的太阳系探测计划,飞船飞入了星际空间,探测了八大行星和它们的一些卫星,搞出了哈勃望远镜,牵头搞了空间站,和别人合作搞了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还没发射),数次发射无人探测器软着陆火星。月球他们也没放弃,至今仍有探测器在月球轨道上探测月球。

而如果美国这个时候开发月球,那将挤掉很多目前的空间探测项目,或许还不一定够,现代的航天技术送人到月球或许不是很难,但是开采月球资源带回地球,需要很多次重型火箭的发射,而重型火箭就代表着高昂的成本,不用重型火箭,能从月球带回的东西又很有限,够不上成本,还怎么开发。所以目前美国的太阳系探测计划才是最合理的,不断地验证技术,当人类有能力开发月球的时候,再拐过头来去开发就好了,没必要一根绳上吊死。

火星探测是另外一方面了,相对来说目前也只是探索活动,不是开发活动,投资比月球开发小多了,美国的技术也可以承担,事实上他们也是无人探测器着陆火星次数最多的国家。


来看世界呀


主要原因——成本太高,没开发的技术。

这话有很多人不信,实际上就是这样。目前的人类航天技术都停留在探测星球阶段,以获取更多实验数据,真正的经济价值还没大量体现。

而单纯的登陆月球,阿波罗计划前后共投入高达惊人的2000亿美元(折合如今的美元),要知道,今天的一艘最新型美国航母才80多亿美元造价,那开发月球的成本估计又是数倍不止。

整个阿波罗计划先后有过17次任务,其中6次登月成功,送了共计12个人到月球表面。

开发月球或许可能就是经济价值大量体现的手段,但未知和成本,以及技术让美国也不敢肆意妄为,只能继续探测其他星球的,获取更多有科学价值的信息,甚至找到成本低的开发对象。

如今的美国也不能说把精力都放在火星上,只能说前往更远的太空,火星是重要的一站,就像当年的月球一样。等把火星探测的了差不多了,NASA也未必就开发火星,而是像冷落月球那样,前往更加外面的星球探测——所有的一切行动都会根据成本、技术、回报、民意等等来权衡。


火星地形样貌,放在地球就是戈壁荒漠,很难开发的。

月球也差不多,月球潜在价值传的最多的莫过于氦3的开采,但储量丰富只是说相对于几乎没有氦3的地球来说——这些氦3可能大量来源于太阳风,而地球的磁场全都把它屏蔽了,吹向月球的可以直达月面。

但开采依然艰难,不比大浪淘沙困难的多,那些从月壤中分离提取的技术都还没成熟,成本高的美国百姓都可能上街游行了,毕竟都是用纳税人的钱。


科学新视野


大家都知道月球是离开地球最近的天体,从直觉上讲开发月球是最理想的,因为距离近,所需花费的成本会低很多,而美国NASA和其他民营组织却恰恰相反,不仅没把注意力放在月球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探索和移民火星上,看起来不合乎逻辑,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个有很多原因,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每一天的时间

火星以和地球非常接近,它的一天有24小时多,所以在火星上的一天大约相当于地球上的一天。而月球上的一天可持续长达28个地球日,看起来两者差距比较大。另外,由于火星的日子相对较短,因此昼夜温差不太明显。在月亮上,白天很热,夜晚很冷。月球的昼夜温度之间存在将近300摄氏度左右。如此大的昼夜温差很难设计出合适的生活保障系统,

大气层

火星有大气层,虽然很稀薄。虽然不是一个很棒的大气层,但至少有一个大气层。它主要是二氧化碳,对植物很有用,但对我们人类确实很糟糕。拥有的大气层允许吹起风,这有助于平衡昼夜温差。而月亮几乎没有大气层。在地球的海平面上,我们在每立方厘米包含10万亿亿分子的大气中呼吸,相比之下,月球大气在相同的体积中只有不到一百万个分子。由于月亮的大气如此之少,任何风都无法真正将热量从炎热的白天转移到寒冷的夜晚。火星的稀薄大气层多多少少可以阻止一堆有害的EUV和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而月亮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人类受到冲击。这样看来在火星上,有可能可以生活在地表上。但是仍然会获得相当多的辐射暴露。确实从辐射的角度来看,它们都不是很好,但是如果必须选择一个的话,火星可能会更好一点。

最新证据表明,火星的地下湖泊和两极冰盖都可能存在水,可能性相对较大。随时获得水不仅对人类生存和植物生长都很重要,这可以实现火星自我供给,而不需要频繁需要地球补给。我们将能够利用它更方便的来制造氧气以保障呼吸。而月亮似乎基本找不到水。

重力

火星上的引力比月球上的引力更强一切。火星上引力有助于保持星球上的大气,并且还有助于使物体停留在地面上并使我们的骨骼更坚固。

科学价值

有证据表明,月亮有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分裂开来的地球的很大一部分。而火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行星,它是独立发展的,具有许多很酷的地质学。有很多人深信火星实际上可能有生命。这种可能性令人着迷,因此,从科学上讲,火星比月球要好得多。

上面说了那么多的火星优点,然后我们再来说一下缺点。

首先硬伤是距离

由于月亮靠近地球。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而去火星的话,为了开始为移民提供水和火箭燃料,以及向火星提供的其他补给品,我们必须进行长时间的准备。为了将大型物体送入火星。这个过程将耗费大量成本,并且需要一枚巨大的火箭才能实现这个目标。到达月球只需要三天,而到达火星最少需要六个月。由于火星年比地球年长得多,差不多要2个地球年,因此行星以最近的方式排列,每两年才轮到一次。在大约两周的时间内可以最经济的发射火箭从地球到达火星(称为“发射窗口”),如果错过了这几天,那么只能两年后再约了。另一方面,由于距离月球很近,因此很容易到达。实际上,由于月球在绕地球旋转,所以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去那里。所以这有一个很大的安全隐患,从月球上救人很可能实现,而在火星上,人们一被困就可能要几年,这个鞭长莫及。此外,如果地球上和月球上进行对话,那么只会有几秒钟的时间延迟。而火星的延迟时间介于4到24分钟之间,这具体取决于火星是在太阳的“我们一侧”还是相反的一侧。这样长的信号延迟简直是个很大的难题。

太阳事件

六个月的火星之旅,宇航员将在广阔的太空中乘着一艘小船。如果发生大的太阳事件,导致辐射显着增加,这经常发生,那就有很高的风险,除非船上有更先进的辐射屏蔽层,否则船员们很可能超辐射剂量而死亡。登月途中也可能发生太阳事件。但是由于到那里仅需三天,因此更容易避免可能发生辐射爆发的时间。

所以从这些情况比较来看,火星更好一些。由于生命的可能性和很久以前发生的非常有趣的地质情况,火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更好的机会。如果地球上有一天发生了可怕的事情而无法维持生命,那么火星将是一个更好的移民星球,因为有可能找到水,更高的重力和大气。适合生存的可能性更高一点。

其实这些可能并不是重点,美国NASA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火星,高频次的发射了那么多火星探测器那是因为他们发现了一些重要东西,NASA一直在隐瞒着秘密。许多火星重要发现都不会公布出来。NASA放出来的图片信息和新闻都是经过掩饰的信息。当然包括一直在给大家洗脑的火星全貌图,一直表明火星是荒芜的、没有生命迹象、甚至是没有水的星球。上个月欧洲宇航局发布的一张高清火星拼接图给大家展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火星,这个图片是由火星快车探测器拍的图拼接而成,图片绝对震撼。原来火星是那么漂亮,简直是第二个地球。两极更大的冰冠,显示出来的绝对有生命迹象的景象,大家对此怎么看?


NASA发布的火星图


欧洲宇航局ESA发布的火星图


环球科幻


美国为什么不去先开发月球呢?我想一看到这个问题或许很多人就又联想到了美国登月是一个骗局吧,美国登月其实并不是骗局,而美国放着月球不去开发而去探索火星,也是有原因的。



话说美国可是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国家,如果美国愿意的话,那么其完全有能力先去开发月球,虽说月球是属于全人类的,但是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美国在月球开发方面是有着很大的发言权的。可是美国却放着这么近的月球不去开发,反而还想将宇航员先送到火星上再说,这是不是不想开发月球了呢?


月球跟火星比起来,有它的一些优势,但是也并非全都是优势,月球的优势无外乎是距离地球更近点,表面引力加速度小点,而且矿产资源也更加丰富一点,但是月球也并非毫无缺点。首先的一点就是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导致了昼夜温差很大,达到了300摄氏度以上。此外月球上也并没有水资源,如果真的开发月球,那么估计成本会很大。

说完了月球就来说说火星吧,我就说火星比月球好在哪里,其一呢就是火星有一个稀薄的大气层,这个会让火星的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况且火星上大部分地区也没有太极端的温度;其二呢就是火星上存在水资源,虽然并不是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但是火星的两极有大量的冰盖,在南极冰盖下方,或许还存在液态湖泊;其三,火星上的资源一样丰富,火星上有大量的干冰,而以干冰为基础可以合成甲烷燃料。此外,火星的引力加速度其实只有地球的38%左右,相比于月球的1/6,或许更适合移民。


但是移民火星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火星距离地球实在是太远了,最近的时候跟地球的距离也有5500万公里,而从地球轨道转移到火星轨道,至少需要大半年的时间,想要把人送上火星,实在是困难重重,但是对于勇于挑战的人类来说,迟早有一天要登上火星甚至是殖民火星的,按道理来说美国没有理由放弃距离更近的月球,只能说是希望两者兼得吧,未来美国也有打算重返月球,而之所以现在将登月计划搁置一边那是因为人家早就已经登上过月球,目前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开发火星上去。


镜像宇宙


这个问题的潜台词就是:美国上个世纪的载人登月是造假的,所以现在不具备开发月球的技术,怕露馅所以集中精力去探索火星。相信这样想的人不在少数。

这个问题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我国预计将在2020年前后进行火星探测,一次性完成绕火星飞行、软着陆、并携带火星样本返回。而在2020年我国刚完成月球上取样本返回地球,还并没有开始开发月球,而开发月球是在建立月球基地之后的事情。你会不会问:为什么我国不专心探索月球开发月球,半路去探测火星、小行星?

美国上个世纪的载人登月可以说是美苏太空竞赛的畸形产物,那个时候对于人造卫星的研究等还并不完善,就直接奔着月球去了,在数年时间完成验证技术直到1969年开始密集的载人登月,在三年的时间内进行了七次登月成功了六次。可以说载人登月收获最多的就是“名声”,同时也把前苏联给击垮了。

此后美国停止了月球的探测,着重全方面发展,开始对水星、金星的探测。还有外围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的探测,同时旅行者号姐妹向太阳系外飞行。最后还有对太阳、小行星等的探测,与此同时设计研究太空望远镜。探测最多的就是火星了,发射了数十个探测器,最近的就是洞察号火星探测器。



对火星探测到极致想要载人登陆火星,那么在此之前需要验证技术,因此美国提出了重返月球登陆火星的计划。以后月球可能就成了去火星的中转站了。探索太空是特别烧钱的,纳税人的钱并不是那么好花的,要注重横向发展不可能一味的去纵深探测月球。


科学黑洞


什么叫开发?什么叫主要精力?美国已经6次登月成功,现在又在准备重返月球,这算不算在月球上用了精力?这符不符合逻辑呢?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天体,虽然算不上行星吧,但也是一颗地外天体,比最小的行星水星小不了多少,半径约水星的71%;在整个太阳系约200颗卫星中排行老五,而且质量是最大的一颗。尤其是对于地球来说,地位比较特殊。

所以月亮是从来都是人类最青睐的地外天体。

从上世纪开始,先是美苏争霸,争相勘探月球,派出了几十个无人探测器到月球上面搅了个透。后来美国又开始进行载人登月计划,执行阿波罗载人登月任务。

阿波罗飞船一共执行了17次任务。阿波罗1号准备载人在地球轨道飞行,结果出现事故,三名宇航员在没有起飞时就在飞船中被大火烧死。

后来5次阿波罗任务都是无人飞行试验。一直到阿波罗7号,才开始载人实验,先是在地球轨道飞行实验,后来到月球轨道实验,再带登月舱到月球轨道实验,最后飞到距离月球表面15公里做了最后登月前的实验。

在这期间,熟悉了路径,确定了十几个预选的登陆地点,实验了往返飞行的安全性和适应性,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从阿波罗11号开始,进行了正式载人登月任务,一直到阿波罗17号结束,载人飞了7次,有6次成功登月。每次登月派出宇航员3人,其中1人留守月球轨道舱(服务舱、指令舱),环月飞行等候接应;2人乘登月舱登上月球。登月舱分成上下两部分,下面部分是下降舱,上面部分是上升舱。

登月时上下舱连在一起,宇航员靠下降舱动力登陆月球,完成任务后利用下降舱作为发射支架,上下分离,乘上升舱到达月球轨道与轨道舱对接,然后丢掉上升舱,乘指令舱返回地球家园。

老美在载人登月计划中花费了11年时间,投入资金300亿美元,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研究机构、几十万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了这项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业。

这样算不算把精力放在月球上呢?如果还说不算不是睁开眼睛说瞎话是什么?

除了美国载人登月,还有许多国家派了很多探测器到月球探测。中国也发射了若干艘,大家都知道了那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地方,除了有一些氦-3之类的矿产资源,实际上那里就是一个不毛之地,凭人类现在的能力能够开发出个什么毛线呢?

既然如此,难道老美还要天天赖在月球才是正常的吗?这种思维不觉得有毛病吗?

月球已经被人类搅得差不多了,金星又是一个地狱般的地方,而火星是太阳系与地球环境最接近的一个类地行星,距离地球除了金星就是最近的行星,人类对那里感点兴趣不是很正常吗?

随着太阳温度亮度的加大和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地球总有一天不宜居,寻找地外殖民地是大势所趋必由之路。

具有高瞻远瞩眼光的科学家们把目光锁定在火星这样一个不远且最像地球的地方,将他作为人类地外移民的首选之地,完全在情理之中,也符合人类现在的文明档次,因此实在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问题是迄今为止,要飞往火星还并不容易,甚至无人探测器也很难到达,只有美国在那里弄得风生水起,派出了若干探测器和若干火星车都成功登陆,并按部就班的勘探和工作,有几辆火星车在火星已经工作了十余年,还在孜孜不倦的忠于职守。

还发射过火星探测器的国家只有印度成功过一次,欧洲航天局部分成功过一次,除此之外就没有成功的了。前苏联和俄罗斯发射了十几艘探测器都不知所踪,中国搭载俄罗斯探测器前往的“萤火虫一号”首艘火星探测器当然也跟着失败了。

所以对火星探测才刚刚起步,何谈开发?不过不少国家已经宣称有了载人登陆火星计划,可以预见,在2030年左右,这股航天热会不断升温。

但这一切活动,都离不开月球这个跳板。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才38万公里,因此是人类所有航天活动都规避不了的地方。

这里将是所有国家走向更远深空的训练基地和补给基地,也可能成为航天基地。任何国家如果没有经过登月考验,而奢谈载人飞往更远的深空都是扯蛋蛋。

美国已经宣布在2020年左右,将实施载人重返月球计划,这次将在月背着陆,还要在月球上建立永久基地,在月球轨道建设空间站,主要任务还是在月球轨道和月表进行登陆火星演练,为2033年左右载人登陆火星做准备。

人类对于月球的开发肯定是要进行的,不过现在人类还没有这个能力。

现在开发那里的资源要花费资源本身价值千万倍乃至亿倍的成本,得不偿失。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月球是个不宜居的地方,也是无法改造成人类宜居的地方,因此只会作为人类走向深空的跳板和基地存在。

因此美国探测火星等这些航天活动在时空通讯看来,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航天事业发展,是人类文明和科学进步的必然过程。我就不明白,为什么一些人就总不愿学习和了解,却从来不拿正眼瞧人,总喜欢用自己卑微的心态度量这个世界呢?

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探讨。


时空通讯


你说的也有点道理哈!怕玩露馅了,😃

笔者认为!相对于月球,火星更具有研究开发价值!

从太阳的发展周期看宜居带

太阳系诞生的初期,太阳还不是 那么热,金星的轨道可能就在宜居带!那里也许跟现在的地球一样,有液态水生机勃勃!地球还处在宜居带外,非常很冷!不适合生存!

太阳现在正处在鼎盛的中年,宜居带的往后推移,现在的金星可谓是火山过海,由于厚厚的大气覆盖,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最多,占97%以上。时常降落巨大的具有腐蚀性的酸雨。由于温室效应金星表面温度高达500℃,大气压约为地球的90倍(相当于地球900米深海中的压力)。比靠近太阳的水星温度还要高!




太阳系到晚期由于燃料的耗尽,体积会膨胀到四百倍!到那时地球就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或者被吞没!所以现在的金星就是地球的结局!

探索火星的价值

由于火星跟地球可以说是姊妹行星,体积,质量,自转轴倾角,所以火星也是有四季变化的,就是公转速度慢,一年相当于现在的两年!

最关键的是太阳的膨胀。宜居带会移到火星轨道!到那时人类的子孙肯定有办法逃往火星!

所以从长远的看,火星比月球更具有研究价值!还有月球毕竟只是个卫星,档次有点低!

大家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评论,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