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晓村:忆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中共鲁东南特委

* 本文选自中共日照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日照市革命传统教育丛书》之《难忘的岁月》。

中共鲁东南特委,是在1938年8月,根据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需要建立的。

1937年底,日本侵略军占领济南。 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率十万大军败走,整个山东很快沦为敌后。 坚持敌后抗战的重任落在山东党组织的肩上。在中共山东省委直接领导下,1938年1月1日举行了徂徕山起义。鲁南、鲁中、鲁西、渤海、胶东等地也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纷纷举起武装抗日义旗,很快组织起一二万人的抗日武装。有了人民的抗日武装,怎样坚持敌后抗战呢?早在1938年1月徂徕山起义不久,中共中央在给山东省委的指示信中指出:山东党“应以发动游击战争与建立游击区的根据地为中心。”关于山东根据地的发展方向,中央指出:“省委工作的中心应当放在鲁中区,开始依靠新泰、莱芜、泰安、邹县的工作基础,努力向东发展,尤以莒县、蒙阴等广大地区为重心。”为贯彻中央这一指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制定了以创建蒙山中枢根据地为中心的《发展和坚持山东游击战争的战略计划》,并得到中央的批准。7月,边区省委即决定建立中共鲁东南特委。山东抗战的历史已经证明,省委的这一决定是十分正确和必要的。

我是和刘涌同志一起去鲁东南的。 在此之前,我在省委任青年部长。我们先到了莒县的岳家沟,因为刚从沂水开来并改编不久的2支队驻在这里。在岳家沟,我们向2支队的司令员罗积伟,政委杨昆 、副司令员吴坤等同志传达了边区省委关于建立鲁东南特委的指示,了解了鲁东南地区一些情况。不几天,崔介同志也赶到岳家沟。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共鲁东南特委就在大店正式成立了,时间是1938年8月。特委的成员有我和刘涌、刘居英、李仲林、崔介、杨昆、张岗等。开始,特委的分工是,我任书记,杨昆任组织部长,崔介任统战部长,刘涌任军事部长,刘居英、张岗同志主要在国民党新6师工作,不常在特委。 大约在年底,由于人员变动,特委机关在莒县桑园得到进一步健全,李仲林接任组织部长,新添了李均任宣传部长,谢辉任军事部副部长,张敬堂做职工工作,李纪德负责做青年工作,袁子扬任秘书处主任。 当时特委所辖的鲁东南地区,包括诸城、莒县、日照、赣榆等县全部和高密胶县的一部分。

与特委在大店正式成立的同时,2支队也进行了整编。整编后的2支队:刘涌同志任司令员,我任政委,杨昆任副政委,李仲林任政治部主任。司令部下设参谋处、供给处、军医处等。 政治部下设组织科、宣传科、民运科。2支队下辖两个营,由罗积伟、吴坤分任1、2营营长。2支队是特委领导下鲁东南地区的第一支正规部队,为开辟和建立鲁东南根据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委建立后,我们首先分析了鲁东南地区敌、友、顽、我各方面的情况。1938年8月的鲁东南地区,除胶县、高密等少数几个县城和集镇为敌人占领外,大部分地区尚无敌人。县、区、乡地方政权还是国民党的。 国民党的军队主要是高树勋的新编第6师,驻在莒县,其他则是各县新建的游击队、保安旅、保安团等等。 他们划地为营,各自为政,十分混乱。 当时我们党的组织在鲁东南地区还是很薄弱、很分散的,而且很不统一。莒县是在省委直接领导下,由郭有邻同志发展了一批党员,刚刚由特支改建为县委,其它各县都没有县级组织。日照有范景蘧联系的少数党员,还有东北军112师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个别支部;赣榆县有几个党员,也是由东北军地下党领导的;莒北有点零星关系,莒南十字路一带的张子亮正在扩充军队,是由4支队直接联系的。另外,在莒县国民党许树声部队里,也有我们一些党员。 但是,这些组织是多头领导,互不联系,你不知道我,我不知道你,缺乏统一领导。 党在整个鲁东南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工作和影响还不大。

鉴于上述情况,特委建立以后,首先是统一鲁东南地区党的领导,并着重抓了这么几件工作:一个是宣传,一个是统战,一个是抗日武装。 所谓宣传,主要是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政治主张,让老百姓知道共产党、八路军是干什么的,扩大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在宣传工作的基础上,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特委和2支队,不论是机关,还是部队,走到哪里都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在大店住了二三个月,又到莒北桑园,开辟莒日边区的工作。我们召开过一些会议,举办过干部训练班,组织过民运工作队,专门做群众工作等等。不久就统一了鲁东南地区党的领导。到1938年底,莒县、日照,诸城都已建立了县委,到1939年3月,胶县、赣榆等建立了工委。1939年春,我们又决定建立莒赣临边区工委,以便依托莒县向南发展。统战工作,一方面是和国民党新编第六师高树勋部的统战,高部入莒以后,和我们党的关系还不错,后来出了些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和地方势力派搞好统战,像赣榆的县长朱爱周、莒县的县长许树声等等,这些人手下都有我们的地下党员担任一些重要职务。当时,在地方上国共合作的一个形式就是动委会,叫民众抗日动员委员会。拿莒县来说,从县到区、乡的动委会,大都由我们来掌握,区、乡动委会的指导员不少是由我们党的干部来担任。再一个方面,就是做好地方开明士绅的统战工作,这方面取得了很好成效。 莒县的一些士绅为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总之,1938年下半年到1939年春,鲁东南地区特别是莒县、赣榆的统战工作还是很有成绩的。武装建设,这是我们的一项根本建设,枪杆里面出政权嘛。 在当时来说,你手里没有军队,谁听你的! 4支队6大队从沂水开到莒县时,只是四五百人,到了8月就发展到700余人,不久,又收编了朱信斋部300余人,编了一个独立营。后来,又成立了莒县独立营。到11月或年底这个时候,2支队已拥有一千三四百人马。 这就是一支像样的队伍了。 记得诸城县有一股地主武装,势力比较大,在当地胡作非为,残害百姓。 诸城县独立营的一个连,遭他们突然袭击,全连被消灭。2支队到达诸城后,摧毁了这股反动武装的两个据点,铲除了石头河的敌伪组织,接着进驻了胶县重镇泊里,曾用土炮轰跑了日本鬼子的汽艇。这些军事斗争的胜利,轰动了诸胶边区,鼓舞了群众的斗志。

1939年春节之后,大约是3月份,省委调动了我的工作,叫我到清河特委任书记,高克亭同志接作鲁东南特委书记。 我在鲁东南特委虽然只工作了七八个月,但作为创建滨海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开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景晓村,1917年生,山东济南人。历任济南乡村师范学校党支部书记、中共山东省委秘书长、中共鲁东南特委第一任书记兼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2支队政委,中共鲁东南特委书记、中共清河特委书记、清河区军政委员会书记、中共山东渤海区委书记兼渤海军区政委、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兼调研室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业部副部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局长、部长助理,第二重型机器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第一机械工业部技术司司长、重型通用局局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94年逝世。

(本文属于公益用途,意在传播发扬我国的优秀革命传统文化。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欢迎关注账号并在下方评论您的观点!文章中如有错别字,欢迎指出,我们将积极改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