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三穴五点"治疗

所谓“三穴五点”是在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治疗点,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常用点,也是治判疗其他各型颈椎病的基础点。3穴即:天柱、大椎、天髎。天柱、天髎均为双侧,加大椎共5个点。阿是:即是在其他部位明显的痛点。

(1)天柱:中医认为天圆地方,头圆象天、脚方如地。枢椎健壮而粗大如同撑天之柱,故穴名天柱,位在平后发际、斜方肌外缘、距正中线1.3寸处,相当于C2棘突外侧缘。《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言:“治颈项筋急不能回顾,头旋脑痛”。《内经》言其是气海之输,与“人迎”合治一切气疾。是治头项诸疾、调理人体气机的重要穴位。

棘突大而分叉的枢椎,是头项活动的枢纽,主司头部旋转功能又是上下颈椎段的分界线。颈部肌肉多以C2为中心向各个方向伸展,受到来自上下横向三个方面的作用。再加上频繁的旋转运动,这就是寰枢关节易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2)大椎:是因棘突最长的缘故,故又称隆椎。棘突长的原因有二:首先它是由活动的颈椎向不动的胸椎过渡的交接点。人身体脊柱的3个生理弯曲的交接点都有这个共性。其次,长大的棘突是为了便于更多的肌肉附着。大椎不仅是斜方肌和项韧带的起点,是头夹肌、小菱形肌、上后锯肌、颈棘肌的起点,而且还是多裂肌、回旋肌的止点。这么多的肌肉、筋膜、韧带重叠在此,这种现象用中医学的“宗筋所聚”来概括最是恰如其分了。

大椎从形态上讲是“宗筋所聚”,而从经络上说它更是“诸阳之会”,是手足三阳经和督脉交会之处。功能振奋阳气,疏经通督,可上通头项,下至腰脊,前达胸臆,横行彳手臂。举凡颈椎病中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头痛项急、眩晕、肩背痛、手臂疼痛麻木,胸闷、气急、心悸、足软无力等症,皆可取大椎或灸或针,或补或泻,随证而施。在治疗时松筋则以刀为主,调气则以针取胜。抉择之能不在刀在人,运用之妙在心而不在于手。

(3)天髎:肩胛骨上角直上5分为天髎穴,是手少阳三焦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为肩胛提肌止点处。《针灸真髓》记载:天髎穴在第二椎下旁风门外方,肩胛骨内上隅(深嵌在肉中的),直上5分处。用指按时有一条筋,有反应的人会觉得压痛。多在背部第三行的魄户外上方1寸处,实际取穴时于应用指按,在反应最明显处取穴。此穴是治疗头痛、颈项强直、肩凝、高血压、半身不遂、上臂神经痛的要穴。

当肩胛提肌损伤时,会出现颈部转角处或项背部酸痛,颈部僵硬的常见原因是肩胛提肌的紧张造成的,因为肌肉收缩时疼痛而无法把头完全地转向同侧;也因为增加的疼痛性肌肉张力,头部也无法完全地转向对侧。而颈项部疼痛的患者,绝大多数可在此肌找到激痛点,在准确的定点上进行治疗,包括点压推拿、针灸、注射、针刀等,皆可获得明显的即时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