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飞行员为什么都穿皮夹克?

小兴安岭东麓


实际上,酷酷的皮夹克多是二战电影里面的飞行员形象。当今的飞行员服装早就换成了使用复合材料的抗荷服,远非电影中的那种单纯的皮毛一体夹克。不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皮夹克的确是飞行员们的标配。一是防寒保暖又抗风;二是比较利落,如果真穿着臃肿的大棉袄上去,座舱空间那么狭小,钩住挂住哪儿什么的,弄不好就会出问题,还有,万一跳伞掉水里,棉花一吸水,那飞行员也就直接沉了。

而且,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飞行员的皮夹克都是拉链式设计。这是为了防止衣服纽扣等零碎在关键时刻脱落,酿成事故。据说美国曾发生过这类惨剧,纽扣脱落下来卡在战斗机的设备上,导致机毁人亡......

(下图,抗战时期美国“飞虎队”援华飞行员夹克上还多了个“装备”——后背上缝上了一块“Blood chit”(求救书),上面写着“来华助战洋人(美国),军民一体救护”的中文,可以保证飞行员跳伞后,能被当地的老百姓理解和救助。)
其实,在上世纪初,飞机刚刚发明时,操作者穿着普通衣服就能直接上天。因为,当时飞机性能有限,高度低,速度也慢,就跟我们现在开摩托车差不多。

(1914年,日本飞行员)

到了一战时期,飞机性能有了极大的提升,飞行最高能到8000米,速度达到300公里/小时,这个高度和速度,就需要皮制的专门飞行服装了;二战时飞行高度已达8000-10000米,速度超过700公里/小时。这时,携带氧气面罩的厚重皮毛飞行服成了各国飞行员的标配,甚至,执行高空轰炸任务的飞行人员还需穿着电加热的飞行服。

(电影《烈日长虹》中,二战中,投奔英国的捷克籍飞行员装备)

随后的冷战中,在两个霸主疯狂军备竞赛中,飞机性不断地高速提升,飞行服也跟着与时俱进。像美国U2侦察机、苏联的米格25战斗机,都可以飞到近2-3万多米的高度,显然这已经达到人类生命承受的极限。因此,这类飞机的飞行员,要配给类似于宇航服的高空荷压服,这种飞行服内部含有电加热系统和单独的供氧装置,以保证飞行员的人身安全性。这样,即使在高空、高速状态下跳伞,飞行员也不会因气压、风力和高寒而丧命。
(第五代战机F-22飞行员行头,据说,精华是这个头盔——JHMCS,除了普通功能外,不仅可以对目标进行瞄准,还能够显示各种火控和飞行参数,大大提高了飞行员获取作战信息的效率)

相比之下,普通的战斗机飞行服虽然没有这么强大,但也远远超出了普通的皮夹克的范围,多选用复合材料,凝聚着众多尖端科技,比如带着排泄袋、有定位功能的卫星电话、充气式救生筏等等。

看到这儿,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民航飞行员不穿皮夹克,也没有什么保暖防寒的配置,只穿一身帅帅的制服呢?
主要原因是,民航飞机体积大,能安装完善的空调设施,在这方面,讲究机动性的战斗机自然没有可比性。此外,战斗机通常是高空高速,活动更猛烈。还有,民航飞机一般出了事故都是要尽量迫降,断然是不允许飞行员自行跳伞逃生的; 而战斗机则必须考虑到飞行员在高空、高速情况下跳伞会遭遇的各种情况。

不过,正如开头所说,现在通用的是复合材料+高科技的连体的抗荷服,所谓的飞行员拉链式皮夹克早就成了历史,大家对皮夹克飞行员的印象更多的是受了二战电影的影响。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这是全世界飞行员的一种着装标准,算是飞行员文化之一。穿皮夹克最初的原因,就是因为冷。

最初飞行员上天飞行会遇到非常冷的空气,高空气温是非常低,所以保暖是非常重要的。一战二战时期,由于技术限制,机舱内还是很冷的。飞机飞到25000英尺的高度后,气温非常低。那么,保暖是非常重要的。

保暖就一种办法,多穿衣服呗。有棉袄可以穿,但是棉袄太透风了。皮夹克是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外面是皮的,里面是羊毛的,保暖又不透风。在那个年代,飞行夹克对于飞行员来说,至关重要。而且皮夹克是用拉链的,当时用拉链的衣服非常少,非常方便。

时间长了,各国飞行员都穿的皮夹克,时间长了,皮夹克就成了飞行员的标志。当年美国飞行员的标志就是皮夹克和雷朋太阳镜。这两个都是美帝飞行员的象征。

不光空军飞行员要穿皮夹克,所有飞行员都要穿。那个年代不比现在,现在客机飞行员穿短袖,就可以了。飞行员不光有皮夹克,还有风镜和氧气面罩,这些都是来源于高空中极其恶劣的环境。

而如今的飞行员,穿的都是连体飞行服,相比较皮夹克而言,轻便舒适很多。


军武文斋



本·阿弗莱彻在《珍珠港》剧照,身着的就是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空军是二战以后成立的)的一代经典A2飞行夹克!

军用飞行夹克首先要材质好,皮质要柔软并且耐拉扯力强!所以,早期的飞机夹克采用马皮制作,那么为啥用马皮而不是用牛皮或者羊皮?

首先,就是牛皮比较厚,早年间制革工艺落后,不像现在一张牛皮可以剥好几层,当时最多三层,用这样厚的皮质做出来的夹克很硬!穿在身上不舒服并且不透气…而且都采用一年龄以下的小牛皮制作价格太贵了,不是军装这类大批量生产品所使用的材质,而羊皮又太薄了,强度还差!当时机舱设计也没有“人机工程学”这么一说,座舱里面“棱角”不少,说刮破就刮破了…既然牛皮太厚、羊皮太薄,只能选用薄厚适中、价格相对便宜、原料可以大批供应的马皮。总得来说A2飞行夹克,设计简洁,没有多余的零碎、修身性好,穿着舒适、帅气!



巴顿将军穿着轰炸机机组的B–3保暖飞行夹克那是相当的帅气!

并不是所有的飞行员都穿一种飞行夹克,二战期间的轰炸机,比如:B-24、B–17机舱不是封闭增压的,机组乘员中有多名机枪手,要对外射击,抵御敌方的战斗机来袭……由于高空很冷,加之机舱还不封闭,气温在零下20℃左右冷的像冰窖!所以,美军特为设计了抗高寒的B–3飞行夹克,原版也是采用马皮为面,内衬采用羔羊皮草…虽然B-3夹克看似有些臃肿,但是在高空高寒环境下保暖性极佳!

杨幂穿的就是经过现代时装化了的B-3飞行夹克。

总之,美军飞行夹克的用材高档,设计先进、美观大方,保暖性好,一直是美国空军和外军仿效的夹克,七八十年了它们的外观仍然没有落伍,再经过时装设计师的时装化的改进,俊男靓女的演员穿着,在群众当中影响很大…也再一次演绎了A2和B3飞行夹克的一代经典传奇!


皇家橡树1972


皮夹克有了历史了。飞行员夹克源自一战时期,美国空军防风保暖的重型飞行皮夹克,是为了当时美军日常作训,应对寒冷的非封闭式座舱而设计的。


一是保暖。高空战斗机开始时里面还没有温度调节系统,我们都知道,在空中高度每上升一百米,气温就会下降0.6度。这就很冷了,为了御寒,所以效果很好的皮夹克就穿上了。

二是习惯。当然还是保暖的传统,现代飞机各种功能齐全,不需要皮夹克暖了,但穿皮夹克已经深入飞行行业灵魂,还有就是,飞行员也需要在机场或室外活动啊,那有时也是很冷的,在有些地方不次于高空,所以皮夹克就继续服役了。



三是尊严地位象征。与飞机共舞的飞行员,向来是人们心中高大上的存在,而在飞行员身上的皮夹克更是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征。当然由于选料考究、制做精良,皮夹克也是时尚与高档的象征。


下雨啦16


皮夹克之所以成为飞行员的标志服装,不外乎下面三个原因:

第一原因是为了保暖,皮夹克内里是羊毛料,外层是皮料,密不透风,保暖效果是当时所有衣物中最好的,并且重量相对轻一些。

第二原因是因为整件衣服上下都是采用拉链封口方式,而不是常见的纽扣等方式,这样飞行员在机舱中操作飞机时,不会以为纽扣脱落引发设备故障。

第三个原因,由于长期使用皮夹克,并且流传到各个国家空军都使用,慢慢的就演变成一种空军飞行文化和传统了。如今飞机内部人机环境做的很好了,但是依然穿戴皮夹克。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权则删。)


老鹰航空


1.飞机座舱狭小,皮甲克表面光滑,不容易刮碰到座舱里面的设备。  

2.皮夹克暖和,不透风,飞行员在逃生弹出座舱后,能够保持身体温度,不会因低温受伤。 

以前飞行远不是穿皮夹课,而是有扣的衣服,后来有一个飞行员在飞行的时候衣服上的扣子脱落掉进了飞机设备里面,导致飞机失事,后来飞行员就该穿夹克了。  

3.民航飞机设计要较为舒适,没有战斗逃生的必要,因此不必穿皮夹克。  

4.穿皮衣多为二战前后,现代战斗机飞行员必须穿复合材料的抗荷服。


石榴实力主管Q626928


因为冷啊,过去飞机没有全封闭的加压机舱,也没有空调,飞行员需要一种袖口和领口腰部都不漏风的服装,于是夹克出现了,但是布料制成的夹克并不能满足保暖需求,在一战和二战初期,飞机还是开放式座舱,一上天能冻的半死,只有皮毛能提供足够的保暖防风性能,而且不会因为低温受潮而变脆,不容易因为飞机里各种棱角刮蹭漏洞,所以普遍选用皮夹克,皮手套,皮帽子,而到现代,飞行员依然可能碰到飞机空调系统故障,所以现代战斗机飞行员还是普遍使用皮夹克作为战斗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