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两个英语老师,一个经常打骂学生,教学成绩好,一个不打不骂,成绩差,选哪个?

英语老师David


首先我想说,这样的提问对老师来说真的好吗?似乎我们的老师除了打骂体罚学生就不会教书,学生不打不骂就不会学习一样,这样真的容易带着大家往曲解老师和学生的方向上越跑越远,激化家长以及不明真相的群众与老师之间的矛盾。

不过既然点开了这个问题,还是要认真回答一下。现在老师真的很难做,就如题目中所说(虽然只是一种假设),对孩子严厉了,学生和家长会说老师体罚学生,有违师德;老师撒手不管或者管不了,学生成绩不好,又会被认为是不尽职尽责。

全国这么多教师,又有多少是依靠经常打骂学生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但是媒体总喜欢把个别现象夸大了来说,让人误以为整个教师队伍都是这样。从根上来说,更像是防着老师,对孩子的呵护和宠爱,希望孩子好,不容老师不尽责,也不容老师损害孩子的“利益”,但又很难真心地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工作。

所以就题目中描述的两种老师,除非没得选,否则没有人会选择其中任何一种。如果非要从这两种老师来选,追求成绩的自然会选教学成绩好的老师,不追求成绩的也会选择教学成绩好的老师,只是他们会向老师提出更多的要求。希望孩子好是家长的本性,教学成绩差是实力问题,要提高很难,教学成绩好但是打骂学生,只是方式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一定要好的老师来教自己的孩子。

所以现在很多网友支持老师严厉,所谓严师出高徒,棍棒下出孝子等,特别是现在部分学生确实存在不好管,管不了的情况下。但是这个严厉得有一个前提,严厉不等于打骂,要让所有人都认为你不是在打骂学生,只要有一个人认为你处罚学生是体罚行为,就可能带动一批人出来批评,为此学校不得不出来表态,老师也不得不承受各方面的压力。

所以还是希望能尽量少一些这样的问题,就事论事可以,以点带面就有失偏颇了。


象牙塔里讲故事


谈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说个真实的事。我女儿现在就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大二,之前就读于一所私立封闭高中,高三时班主任是个男老师,对学生很严厉,经常骂学生,学生都怕他。但是我女儿就非常感激自己的班主任,说没有这样的班主任就没有那样的成绩。而且上大学时和我们说了一件事:学校严谨家里给孩子邮寄零食食品,为了这事班主任把全班学生都骂了,但是事后学生都知道了,班主任做工作把事情压下了,否则,学校知道了并查实,最重的处罚可能就是劝退。

说一下,这是一所全免费私立高中。这个班主任是真的负责任,是真的为学生好。对学生严厉是整肃班风和纪律,为了学生专注学习。虽然骂学生,但也不是难听的侮辱人的话语。

其实哪个老师愿意骂学生?老师就是再愤怒,也轻易不会说有损人格的话。如果老师说想当过分的话,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情形,都可以想象的到。

人最起码要分清是非黑白,知道好歹。孩子太小价值观模糊,那么作为家长的大人呢?你们也价值观模糊?我记得我女儿初中毕业,到几千公里的外地读高中,我就跟放心,因为我确定我女儿已经形成了起码的个人价值观。走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两个词:谨守本心,尊重本心。

所以,对于老师骂学生,到底是因为什么,出于什么目的,这些了解好才好对老师做出评价!


剑胆香魂


这个问题真好,我家孩子就是刚刚经历了这样的事,初一时的英语老师(女老师)对学生非常严厉,经常因为学生背不过单词,课文而惩罚学生,有时候用教鞭打手心,有时用脚踢屁股。班里的成绩级部第一,平均分都比别的班高二十多分。初二时,这个女英语老师下乡支教,换了一位脾气极好的男老师,上课时候他大讲,个别学生小讲。我孩子在班里当班长,上课的纪律需要班长维持,这个老师镇不住场。没办法,我给孩子转学了。半学期后,期中考试,班里成绩级部排到第四。八个班级。这个老师教两个班,另一个班倒数第一。原来另一个班成绩是级部第三来。


yuan050109


中学的两个英语老师,一个经常打骂学生,教学成绩好,一个不打不骂,成绩差,选哪个?一个也不选,都必须进行改造,才能胜任教师工作。

第一位,经常打骂学生,这样的老师,即使教学成绩再好,对学生的成长也极为不利。在这样老师的影响下,学生品德上可以说是一定会出现问题,不是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没担当,就是有暴力倾向,很难培养出人格健全的人。育人的方向不能把握,要成绩又有何用?

第二位,不打不骂,成绩差。成绩差的原因何在?是责任心缺乏还是教学水平不济?如果是责任心缺乏,这样的教师是不可能教好学生的。教学水平不济,只要有责任心,只要不断学习,教学水平会得到提高。有了责任心,教学水平很好,不打不骂学生,爱生如子,离好教师也就不远了。

第一位老师,也许责任心是强的,但是必须改变打骂学生的习惯,杜绝这种行为。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管理,必须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就变味了,变成了侮辱和体罚。这位老师如果该掉了行为习惯,保持较强的责任心,就会变为一名优秀的老师,那时候就是家长和学生的首选。

第二位老师,必须强化责任意识,必须提高教学水平,有了对学生负责的精神,有了较强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也就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了,教学成绩不会再差,会变得成绩很优秀。


当代师说


这个不能简单地看表面现象,最根本的是,老师的教育方式能否让学生真正提高?

最近刚刚看了一部电影《老师!好》,这部电影里面的苗婉秋老师对待学生也是很凶的,而且有偏见。

比如他会狠狠地教训不爱学习不守纪律的孩子,也会偏爱学习好的学生。在自行车被学生拆后,他也会不分青红皂白的认为一定是洛小乙干的。但是,在学生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冒着生命危险来挽救学生;也会为了给学生治病,自己默默地捐了一个月的工资。


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立体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也是多方面的。学生内心对老师的印象是如何的,这才是关键所在。

老师对学生管教严格甚至严厉,一开始学生会有怨言,但是如果孩子们最后发现自己班级真的比其他班级成绩好,那么这份心理上的成就感又能够中和掉过程中的痛苦。

对待学生应该以不羞辱、不贬低为前提,如果老师适意伤害孩子的自尊,打击孩子的自信,那么这样的行为需要调整。如果老师因为学生没有认真学习、不追求上进而责罚孩子,这对付的是孩子的惰性,适当地批评教育肯定是有益的。

当然,我不赞成经常打骂学生。这不但对学生的身心可能造成伤害,也可能会给老师带来风险。这里谈的是如何让孩子获得成长,如何选择教育的手段。教育的手段实际上不限于温和,有时候也需要一些批评和责罚。佛教和禅宗教育弟子的时候有时也会对弟子“棒喝”,说明法无定法。


过分保护并不一定就是好的,虽然说对于孩子,我们尽量要保护孩子的心灵。严师出高徒,虽然不是真理,但是也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实际上,最应该给孩子育心的是家庭,家庭才是孩子心灵的避风港。孩子在学校学习遇到困难,遭到打击,家庭给孩子呵护。


回顾古代师傅带徒弟的过程,你会发现师傅对待徒弟是非常苛刻的。没有真心,就很难学到真本领。

当然,我们现在不再是为了生存而学习,而是为了如何得到幸福而学习。老师过分滥用打骂的教育手段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没有责罚的教育,实际上也是不完整的。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首先老师不会什么凭白无故的打学生,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课、认真作笔记、认真做作业,课堂上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不搞小动作、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对老师同学有礼貌……,相信每个老师都爱这样的学生,甚至还会给这样的学生提供很多帮助!老师打学生,是提醒学生努力认真学习,成绩才好,说明老师是真想为学生好,肯定选这样的老师。

其次,老师打学生是国家法律法规都禁止的,老师应该关爱学生,可作为学生就应该遵守国家法律和学校的纪律,但事实上很多家庭的孩子情况多种多样,来到学校只要一披上“学生”这件外衣就开始为所欲为,上课不听、小动作多、调皮捣蛋、甚至公然挑衅老师等等,只要老师管教或有什么冲突,家长、媒体、社会與论就会对老师和学校找麻烦,教育局为了息事宁人就不惜处罚老师,久而久之,老师就不敢管学生,成绩就自然不好了。

如果是正常的家长和学生,肯定会选择严格的老师,只有支持老师、理解老师、信任老师,老师才不会畏首畏尾教育学生,也才能教出好成绩。


风之颜102167931


打骂学生的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不管你的动机是什么。就像某些家庭,男人打女人,总说我爱你才打你,你承认这种这种歪理吗?

一个优秀的老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能体现在打骂上。通过打骂,即使学生成绩很好,但对学生的心理和品行也是有负面影响的。我过去的班主任,从不打骂学生,对学生很和蔼,当然,学生有错误还是会严厉批评,但以讲道理来说服学生。邻班的班主任,以严厉著称,经常骂学生或者挖苦讽刺学生,他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我们班。后来分快慢班,邻班考进快班的也很多。高中毕业后,我们聚会时,谈起自己的老师,邻班的同学都会骂班主任,说他如何欺压学生。而我们班上的同学,总是说班主任的好。

再说一位曾经的同事,他当过兵,做了民办教师,后来民师转正-成为我的同事。他教思品课,只要学生不背书、考试不及格,他就把学生拉倒讲台上一顿胖揍。他教的班,每次全区统考都是第一名。他的奖金总是我们学校最高的(虽然其实不多)。但是,有几届学生毕业后,回到母校找他,要和他“单挑”,以报过去被打的仇。有些老师打骂学生,并非是为学生好,只是因为学生成绩不好影响了自己的利益,其实是自私自利的一种行为。

我做老师以后,继承了我的班主任的风格,对学生和风细雨。我带的班,一开始,我的学生成绩不如其他班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学生成绩会追上其他班,学生中考时成绩会远远超越其他班级。

所以,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不应该打骂学生。只要你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不用打骂,成绩也会提高,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如果我是家长,我不会选择经常打骂学生的老师,即使成绩差一点,我也会选择不打骂学生的老师,差的成绩,可以用其他方式弥补。


非优秀教师


这个题目选项的设置有陷阱,我们来分析一下:

选项A:打骂学生的老师,教学成绩好;选项B:不打骂学生的老师,教学成绩不好。

很明显,设问者是以两个维度来区分老师的,一个维度是打骂/不打骂;另一个维度是成绩好/成绩不好。

但是以这样两个维度来衡量老师,可不仅仅有两个选项,而是有4个选项,除了前面列出来的A、B两项,还有下面两个:

选项C:打骂学生的老师,教学成绩不好;选项D:不打骂学生的老师,教学成绩好。

当我们把这C、D两个选项也列出来之后,所有人都会知道该选什么了!那就是D:不打骂学生,教学成绩好的老师。

那么设题者为什么不写出后面两个选项呢?

一是设题者本身就是简单的二元思维,动不动陷入两难选择,看任何事情都是非A即B,看不到第三种乃至第四、第N种选择,所以,这种人往往过得比较纠结。

二是设题者考虑问题缺乏MECE的逻辑。也就是说,ta不能有逻辑地思考事情,搞不清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的关系,比如包含与被包含,相交关系,相对关系,互补关系,相背关系,等等。ta对事物的分类往往要么交叉,有重复;要么有遗漏。做不到既无遗漏,也无交叉,也就是MECE。好比春夏秋冬,上中下,古今等都是MECE,但春夏冬,就有遗漏;而春、仲春、夏、仲夏、秋、冬,就有重叠了。

三是设题者对于教育有误解或是成见。一来ta认为教师只要教学成绩好,就可以采用打骂学生等不适当的教育方式;二来ta把学生成绩好归功于教师的打骂,似乎不打不骂便不能成才。前者是典型的唯成绩论,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异化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后者是错置了因果,打骂只是达到目的的可用但最好不用的手段,绝不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否则,很多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就要遭殃了!

除此之外,最怕的是设题者对老师有恶意,故意塑造出不懂教育,只知蛮干胡来的教师形象。实际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好老师比比皆是!他们有高明的教育艺术,教书育人样样在行,哪是除了打骂、除了成绩就不知道做什么、为什么的人呢?

但愿题主不是心存故意。


剑客谈教育


中学的两个英语老师,一个经常打骂学生,教学成绩好,一个不打不骂,成绩差,选哪个?如果是两难命题,折中的话,还是选择教学成绩好的老师,孩子调皮捣蛋的话也要选成绩好的老师,孩子比较老实的话,也要选择成绩好的老师,但如果不是两难命题,两者都不选。

一般情况,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风趣幽默、有的严肃沉默、有的中规中矩,但很少有老师以“打骂学生”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即使有也早就被校长和教育局给改造好了。但教学效果如何,这才是教师的生命线,如果教师教育不出成绩,那还叫老师吗?这也是为什么在只能选择两者的时候,选择能教出好成绩英语老师的原因。


至于教师生命线之外的“风格”,虽然有碍瞻观,但总体上无伤大雅,老师打骂学生也不见得会打伤学生,毕竟打人也是要讲究艺术性的,冲脸呼一巴掌和朝屁股踢一脚,两者而言,后者才更具有艺术性。

不知道,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一旦学生比较信服这名教师,教师对学生的惩罚便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在学生眼里,老师打骂我,说明我还有很多大进步空间,在其他同学眼里很有可能是羡慕。

当然,如果我么有其他选择,我们还是会选择那些基础成绩,教学素养比较高的老师,但奈何条件有限,题目是两难命题,如此选择的话,成绩好的老师优先。

总之,选老师不能只集中在一方面,但核心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其余选择,那么选择核心内容才不出失去教育的本质,如此才不会浪费青春岁月。


心情保温杯


如果是我,我会选第一个老师。具体的要看家长注重什么来选择。

老师不会无缘无故的打骂学生,大部分老师也是口头教育无效以后才用这样“极端”的手段,谁不想和风细雨的就把学生教好了,实在是无奈啊。那些说无论什么原因打骂学生的老师都不是好老师的人,个人认为就是嘴上功夫强。

如果家长注重学生成绩,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学有所成,那还是选择“凶”一点的老师吧。即使这个老师打骂学生,也是针对班上难以管理的学生,并不是对所有学生都这样,只要家长的家庭教育跟上,配合老师把孩子管理好,老师也不会打骂你的孩子头上来的。

不打不骂学生的老师并不是说他不好,但是成绩差,多少能够说明这个老师在管理学生上是有所欠缺的。管理不好学生,课堂纪律没有保障,教得再好也没用,不想听的吵吵闹闹,老师管不住,想听的被吵得听不进去,想学也学不好,如果家长只是要孩子在学校待着就行,成绩无所谓,那么选这样的老师就很好,至少孩子很快乐。

最后说句题外话,在如今的教育环境下,还敢打骂学生,还愿意打骂学生的老师不多了,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