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为何被母亲骂猪狗不如?

丿ZouJunWei丶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大的枭雄,他平生以征服对手,抢其妻妾为乐事,一生充满着权术、斗争,毫无道德可言,他霸占人妻,甚至连曹丕喜欢的女人也不放过,曹丕继承了曹操的衣钵,贪权好色,比他父亲有过之而不及,连他的母亲卞夫人都看不下去了,甚至骂曹丕猪狗不如,这是为什么呢?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些都是说儿子的性格会随父亲,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这从曹操与曹丕身上就可见一斑,曹操是一代枭雄,但他却有一个很不好的毛病,那就是喜欢别人的老婆,他征战几十年,抢夺了十几位貌美如花的人妻,像何进的儿媳尹氏,秦宜緑的老婆杜氏,还有张绣的婶婶邹氏等等,都成了曹操的猎物。

曹操当初讨伐张绣就是听说他的婶婶邹氏是一个绝世佳人,所以曹操发誓一定要把他这位婶婶弄到手,曹操如愿以偿得到了美人,可是他的代价也是够大的,张绣本来就投诚了,一听说曹操抢了他的婶婶,马上反戈一击,打了个曹操措手不及,这一次曹操没少损兵折将,除了自己的爱将典韦,侄儿曹安民,他连自己的儿子曹昂都搭进去了。

曹操为了一个女人损失如此之大,可见是多么的荒唐。

在曹操的二十多个儿子当中,只有曹丕的性格与他最为相像,曹丕同样也非常好色,贪权,为了权力不惜手足相残,他为了保住世子之位,残忍地毒杀了太多弟弟曹彰,软禁了曹植。

曹丕也同样跟父亲曹操抢女人,当初曹操听闻袁绍的儿媳甄氏倾国倾城,在打下袁绍的老巢邺城后,本以为又可以抱得美人归,却不曾想被曹丕捷足先登了,曹操是大失所望,懊悔不已,这能怪谁呢?只能怪自己当了个好师傅。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承为魏王、丞相,冀州牧,曹丕上位后第一件事不是笼络人心,而是迫不及待的给自己的父亲戴绿帽子,他把所有的后妈全部都收到了自己的后宫,供自己享用,这是曹操万万都没有想到的,他的儿子比他还缺德。

有一次曹丕生病了,病重期间,卞老太去看望儿子,惊讶地发现服侍在旁边的女人是那么的似曾相识,仔细一看,真是亮瞎了,居然都是以前服侍自己老公曹操的那群女人,都是当年自己的姐妹。

卞老太十分震怒,问曹丕“她们怎么会在你的宫中?”卞太后本以为曹丕会给她一个合理的解释,可没想到曹丕只是不以为然的说“父亲刚去世的时候,我就把她们叫到我的宫中来了”。

曹丕的回答让卞老太彻底的恶心到了,自己的儿子干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竟然抢夺父亲的妃子,又联想起曹丕害死了曹彰、曹植,老太太气得不知所措,大骂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是说你这样的人,死了之后,连狗鼠都不想吃你,简直是猪狗不如。

卞太后气愤至极,直接说出这句话来指责曹丕,可见曹丕也是多么的荒唐。

曹丕作为魏国的开国皇帝,一国之君,身边最不缺的就是女人,他为何对他父亲的女人情有独钟呢?下面来谈谈几点看法。

首先,当然是基因使然,曹操这么强有力的先例在这里,曹丕从小就耳濡目染,自然觉得这样不会有什么不妥。

其次,曹丕真的是想报复曹操,相传曹操看上了甄宓,不过曹丕首先跟甄宓产生了感情,但是曹操一点也不忌讳,还是把甄宓纳入后宫,这下曹丕心里有气也不敢说了,所以对于曹操他是有怨恨的,那个时候,曹操大权在握且子嗣众多,曹丕如果不忍的话,只能白白的送命,所以他可能是在等这个机会,机会来了,他绝不会手软,甄宓后来被曹丕立为皇后,不过不久就把他赐死了。

曹丕要发泄不满,把后妈们全部收进自己宫中也就不足为怪了,曹丕不久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还顺带继承了父亲的女人,这就叫子承父业。




遗产君


其实这句话的原话是:“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 ”


话虽糙,但是却极其的在理。


曹丕虽然是曹魏政权的第一位帝王,可是曹丕的气量却极其的狭隘,卞夫人所骂曹丕一事,是因为曹丕将已经病逝的曹操的妃子们纳入了自己的后宫。此时,对于古代帝王来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却彻底激怒了卞夫人,卞夫人破口大骂了曹丕之后,才留下了这句话。


可是,事情远远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可以从众多的史料中了解到,曹丕虽然是御极帝位。可是在对待宗亲的问题上却极其的苛刻。当然,这离不开“世子之争”对他心里上造成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随着曹丕登上帝位而结束,恰恰相反的是,这种影响随着曹丕御极帝位显露的越发的明显。


原来掌管军政大权的曹彰就不说了,因为没有具体的例子证明曹彰是否是死于曹丕之手。


但是曹植之事也许大家都清楚的记得,一首七步诗差点要了曹植的性命。


而且这个曾经和曹丕争夺世子之位的曹植一生都在被曹丕打压,骨肉亲情在曹丕的面前根本不存在,曹丕所能明白的是帝王之权利可以让他拥有一切。


曹丕的打压曹氏宗亲让后期的曹魏政权再也没有了可以和司马家族相互抗衡的实力。


曹魏政权的亡国之祸的直接导火索和曹丕绝对离不开。


而影响深远的九品中正制更是彰显了曹丕是个卑鄙之流。


其实,曹丕想要登上帝位远远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普天之下的士子们所拥护的仍然是汉室,心向汉室的士子们是曹丕登上帝位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为了改变这种难题,曹丕开始向全天下的士子们妥协,而妥协的对象便是陈群、司马懿为首的士族领袖们。


因为只要赢得了天下士族的支持,他才有可能在众人的拥护之下名称言顺的接受汉献帝的禅让一事。


可是九品中正制对于士子们的荼毒影响之深远,让人望尘莫及。


九品中正制虽然让天下的寒门士族有踏入官门的机会,但是却永远无法染指中央权力机关,他们最多能够享受的也仅仅是地方上的小官,也就是真正的权力并非掌握在了底层士族的手中,而仍然是那些世家大族所掌控。


和世家大族的利益交换让曹丕登上了帝位,也让那些世家大族永远的垄断了读书人上升的渠道。


而卞夫人所曹丕的那些话,绝对不是因为曹丕单纯的纳妾一事,而是众多因素杂糅在一块所导致的。


权力之争已经彻底扼杀了曹丕和曹氏宗亲之间的亲情纽带。


历史总探长


咒骂曹丕“狗鼠不食汝余”的,正史没有记载。野史也没有记载。是一本叫《世说新语》话本小说描述,历代史家不屑一谈。

小说《世说新语》是这样描写:

魏武帝(曹操)病死,曹丕将武帝宫中妃妾宫女全部接收,任意取乐。某日,曹丕患病,卧床,其母卞太后去看望他,见到曹丕身边的侍妾都是武帝原来的侍妾、宫女,卞太后惊讶,质问她们:“你们怎么会在你这里呢?”这些侍妾答道:“是陛下要我们来服侍的。”卞太后生气骂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原文)

这个“历史典故”和这句话的可信度全无,没有历史依据。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的小说集,由南朝宋(东晋灭亡才到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就凭这样一本“不入流的野史”,文学话本,就把魏文帝曹丕的形象丑化到极点,实在混账!

有鉴于此,卞太后咒骂儿子曹丕的这句话,就没必要讨论。

也许就因为《世说新语》瞎编乱造,所以《三国演义》对曹操、曹丕的描写,还有曹魏集团陈群、华歆、王朗、于禁、乐进等名臣名将的描写,都是丑化或淡化的较多。

《三国演义》就是话本小说,史料价值低,这里随便指出几个被其丑化的历史人物:

一,华歆,被丑化最厉害

东汉末及三国时代的华歆,是个厉害角色!不仅有才学,有智谋,有能力,而且为人正派,作风优良,做官廉洁。华歆是东汉末名士,深得曹操器重,荀彧死后,华歆接任尚书令(副宰相);曹操南征孙权时,华歆做军师;曹丕称帝后,华歆做司徒(宰相)。

正史《三国志》记载:

汉献帝下诏任命华歆为豫章(南昌)太守。在太守任上,华歆管理有方,从不骚扰百姓,所以当地官吏和百姓很敬重、拥戴他。

扬州刺史刘繇死后,整个扬州官僚和民众共同推举华歆为刺史。华歆因为没有接到皇帝任命,就这样做扬州刺史不合规矩,所以再三拒绝。但扬州的官绅民众不肯罢手,他们就在豫章太守府衙外守候了几个月,但最后还是被华歆说尽好话劝回。

从这一段描述,就知道华歆做州官深得人心,清正廉明,是个好官!试想,华歆在南昌做太守,扬州的官绅百姓怎么会跑到南昌苦苦邀请华歆做扬州刺史呢?说明华歆在南昌干得不错,政绩显著,深受当地官绅百姓拥护!

华歆被孙策留置江东。曹操召华歆回朝廷做官,华歆离开江南时,有亲朋好友、同事等一千多人赶来相送,他们各赠礼物,计有“数百金”的钱物。华歆没有拒绝,全部收下,却暗中在赠金和礼物上作了标记。起程之日,华歆将收到的赠金和礼物全部摆出来,对亲友说:“我本来没有拒绝诸位馈赠之心,所以收受很多礼品。但仔细一想,我这次是孤孤伶伶远行,本来是清白无罪之身,而带上这么多金银财物上路,随时会遭到盗贼光顾!还希望诸位好友给我想个万全之策!送行的宾客也想不出好办法,就只好各自收回赠送的金银礼物,让华歆轻车上路。

——白白收到许多财物,又如数奉还,一文不取,可见华歆品德高洁。

曹丕受禅称帝时,满朝文武皆有喜色,唯独华歆和陈群面带忧虑。曹丕不高兴,后来责问陈群是何道理?陈群不卑不亢回答:“我们都是汉朝大臣,做汉朝的官久了,如今汉朝结束,汉帝禅让帝位,做臣子的能够高兴起来吗?肯定感觉是件悲哀的事情。这是作为忠臣的正常表现。”曹丕觉得有理,不计较。

从正史记载这两件事,就知道华歆是个什么样的人了。而《三国演义》怎么描写?说华歆助纣为虐,逼迫汉献帝退位,交出玉玺,如何如何!反正丑人恶人坏人都让华歆做了!

华歆、陈群、王朗三人是曹丕最器重的大臣,高官厚禄,朝廷大臣中的领班人物。

陈群,也是有才学,有道德,有能力,作风正派,有创新能力的大臣。历史上著名的官员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就是魏国陈群首创!

陈群是魏国礼制和政治制度建立的实际参与者和功臣。

这么牛逼的一个人,在《三国演义》中写了几笔?

罗贯中描写陈群的儿子陈泰还多些,主要是描写姜维侵略魏国,陈泰镇守边关,防御姜维。其实,陈泰远没有他爹那么能耐!

王朗,也被罗贯中黑得面目全非!正史记载的王朗,不错的!

罗贯中为啥要这样抹黑华歆、陈群、王朗等人呢?有缘故的!看看这些人的关系网:

王朗的孙女王元姬,嫁给司马昭,生两子:司马炎和司马攸。(王朗是司马王朝的皇亲国戚,怪不得罗贯中丑化他)

陈群,就是荀彧女婿。因为荀彧忠于汉朝,不支持曹操称王另立门户,遭到曹操猜忌排挤。罗贯中大概是考虑到这一点,没把陈群写成妖怪。其实陈群和华歆都是曹丕的台柱。

华歆,是魏国司徒(宰相)。大概是华歆做了魏国最大的官,所以被罗贯中写成妖魔鬼怪一般。

一个皇帝,人品能力如何?看他用的人就知道。曹丕能重用华歆、陈群、王朗这些有才学,有品德,有名望,有能力,作风正派的大臣治理国家,足以说明曹丕不是什么昏君奸贼。

正史记载的曹丕,能文能武,很有作为,很有才华,注重民生,懂得治理国家和收服民心,懂得富国强兵的君王。虽然在位短暂,仅七年,但做出很多成就!曹丕做皇帝,很突出一点,就是针对当时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作出加强儒学教育,大力推行孔子“仁”的思想,对改良社会风气确实起到较大作用。

就因为曹丕取缔了汉朝旗号,所以被骂了一千多年!

一般文人和老百姓臭骂还不够,还要整一出卞太后咒骂曹丕“鼠狗不食汝余”(意思是说,等曹丕死后,老鼠和狗都不吃曹丕尸体)……这是做母亲骂的话吗?就凭这一句,就知道卞太后这句话是好事文人瞎编乱造的!

《世说新语》还说曹彰是被曹丕毒死的!正史不见记载,这本小说啥稀奇古怪都有!

其实,历史上有哪个皇帝不好色?哪个不是后宫几百、甚至四五千宫女?孙皓的后宫有五千宫女,晋武帝的后宫超过一万宫女!这是正史记载的。

曹丕找不到美女?非要把老爹的那些侍妾、宫女全部收编?扯蛋,搞两次全国选秀女活动,立刻就补充几百美女了!还用先王那批残花败柳作甚?

《世说新语》,略相当于《今古奇观》小说集之类货色,不足信矣。

大城公

在报刊发表文章原用笔名:东山尹,庄满,鸣白,营种。

1996~2005年在全国畅销杂志包括

广东省《共鸣》《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艺》《江门文艺》《惠州文学》《同舟共进》《炎黄春秋》《家家乐》《金桥》

河北省《文史精华》

河南省《名人传记》《人生与伴侣》《时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纵横》《知音》《警笛》《今古传奇》

湖南省《康乐园》

广西《西江月》《灵水》

海南省《青年时代》

四川省《龙门阵》《分忧》《成都商报》

云南省《女性大世界》

陕西省《家庭之友》

内蒙古《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汇报》

安徽省《恋爱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讲与口才》《做人与处世》

黑龙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杂志报纸发表各类文章160多篇;

创作

123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谁主天下》

60万字长篇历史武侠小说《还我河山》

39万字名人传记《北洋军阀列传》

武侠小说在《江门文艺》连载;

撰写《科学发展观》理论文章17篇;

创作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本一部;






大城公


曹操去世后,曹丕勒令汉献帝禅位给他。曹丕建立三国时期的魏国并称帝!


曹丕和曹操有一样的爱好,就是好色。父子曾都看上袁熙的妻子甄氏,结果被曹丕先得到。

曹丕一次生病,他的生母卞太后前去宫里探望,走近前才发现,曹丕床边坐着的,身边站着的,都是曹操生前的宫妃。卞太后惊讶地问曹丕,这些人怎会到你的房中来呢?(曹操临死交代,让她们都去孔雀台里居住,日夜上香。)曹丕回答说“父亲一死,我就将她们召来”。曹丕脸上并无羞愧。卞太后气的大骂曹“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拂袖而去。


曹丕不久去世,作为母亲的卞太后没有出现!


路遥lgy


曹丕是三国时魏国的开国皇帝。他能文又能武,文,他与曹操、曹植并称“建安三曹”;武,他擅长射箭,十岁起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然而,一千多年来,他在世人心目中的形象并不高大,他甚至被自己的母亲骂为“猪狗不如”。

虎毒不食子,曹丕的母亲为什么这样狠心损自己的儿子呢?

都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我们还是先来看一下曹操的行经吧。

曹操,一代枭雄,一生攻城略地,尽显英雄本色。他的这种强势和霸气,不光表现在将一座座城池收归囊中,还表现在将曾经的一位位英雄的娇妻纳为自用。

老子英雄,儿好汉。曹丕全盘继承了曹操的基因,血液中流淌着征服一切的欲望,当然也包括——喜欢征服美女,特别是别人妻子的美女。

在攻打邺城前,曹氏父子就听说了袁绍的儿媳甄宓,美貌绝伦,都想据为自有。

到底还是儿子下手快,一攻打下邺城,曹丕无暇顾及其他,只是冲进府邸,要了甄宓。在生米煮成熟饭后,曹操只好无限惆怅地同意——本应为自己女人的人,做自己的儿媳。

可是,到嘴的鸭子又飞了,任谁也不舒服,曹操后来还经常“约谈”这位儿媳。

千万不要把“德才兼备”的标签贴在曹丕身上,曹丕有才,举世公认。可是他的德,真的不敢恭维。特别是他的薄情寡恩、六亲不认,也是举世公认的。

曹丕痛恨着自己的女人被别人惦记着,即使他是父亲或兄弟,也要寻机报复。

曹丕的行世原则——睚眦必报。

曹操一去世,他立即把曹操后宫中的妃子们,也就是自己的后妈们,全部接收过来,归自己享用。

汉朝尊崇儒家思想,即必到了三国,儒家思想依然是普世价值观,像曹丕这种将父亲的妃子纳为自用的乱伦行为,实在是大逆不道。

曹丕的行为,为世人唾弃!他的母亲骂他“猪狗不如”,也就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