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亡国妃嫔,写下一首诗,短短28字,比男儿更有气概

自古以来,多说红颜祸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从此君王不早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王朝的衰败、灭亡,似乎都是这些女子的错误。然而,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个国家的衰亡、朝代的更替,又岂是一女子能左右的了?

那些女人何其无辜,她们的美貌倒成了最大的错误,千年来受尽指责。

五代时期的后蜀的妃嫔花蕊夫人就是如此,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花蕊夫人魅惑君主,使其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以致大军压境,后蜀灭亡。

但是,花蕊夫人可不背这个锅,她写了首诗,直接将蜀国的男儿骂得狗血淋头。

这首诗叫《述国亡诗》,全诗如下: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根据历史记载,花蕊夫人费氏,四川青城人,因才貌双全而被后蜀君主孟昶纳入后宫,封为贵妃。

孟昶是个非常会享受的君主,他广征蜀地的美女,妃嫔之外另有十二等级。

当时后蜀的国土大概是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不算很大,可是宫女却多达数千之多。

孟昶每日就在宫女堆中厮混,闲暇时常带着他最宠爱的花蕊夫人“选美”,给后宫那些女人评定等级,比前朝挑选官员还费心。

此外,孟昶还十分怕热,于是便在摩河池上,建筑水晶宫殿。

这个宫殿有多奢侈呢?

建造大殿的柱子是楠木,房梁是沉香木,窗户是珊瑚,殿门是碧玉,墙壁是琉璃。

可以想象这样华丽的宫殿需要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

孟昶夏夜经常带着花蕊夫人来此逍遥,才思敏捷的花蕊夫人曾即兴作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就在两人醉生梦死之际,后周的殿前都检点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赵匡胤是个有野心之人,意欲一统天下,将矛头直指后蜀。

公元964年,赵匡胤发兵6万进攻蜀地。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地历来易守难攻,而当时后蜀军队也有14万之众。

地利人广,按理说后蜀的胜算很大。可是没想到的是,兵临城下之时,后蜀的14万将士竟然不战而溃。

10几万人竟没一个肯战,孟昶见此只能投降。

后来他和花蕊夫人被押解至北宋都城汴京。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素闻花蕊夫人的才名,便单独召见了她。于是便有了那首名垂千古的《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

后蜀的君王在城楼上竖起了白旗,向敌军投降,我一介妇人,幽居深宫哪里知道这些事呢?

当时很多人认为后蜀灭亡都是花蕊夫人之过,于是花蕊夫人开头便反问世人,这是对“女色祸国”的一种申辩。

君王竖降旗这件事她根本不知道,退一万步讲,就算她知道,那又如何?难道她能劝君王回转心意?还是能替君王上阵杀敌?

虽然这有推卸责任之嫌疑,但却也是事实,后蜀之亡绝非她一弱女子能转变的了。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守护君王的十四万将士都脱下铠甲,扔掉武器,这些人中竟没一个是有血性的男儿!

此时花蕊夫人又将炮口对向了不战而降的十四万士兵。

多于敌人数倍的兵力,就算不主动出击,死守城池,凭着易守难攻的地势,宋军想要攻下后蜀,难如登天。

可是这些将士竟和他们的君主一样养尊处优惯了,一见敌军气势汹汹而来,便闻风丧胆,竟是一箭不放,就拱手投降。

当年日军进攻东北也是如此,中国驻军一枪不放,就丢了东三省,这样的屈辱令无数血性男儿扼腕叹息。

花蕊夫人以一介女子之身,痛骂那些毫无血性的男儿,看似泼辣却十分酣畅淋漓。

正如薛雪《一瓢诗话》所言:“何等气魄?何等忠愤?当令普天下须眉一时俯首。”

后蜀的灭亡完全是因为上至君主下至将士,一味耽于享乐,与花蕊夫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可是世人却对她横加指责。

说到底都是因为女人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太低,世人多轻视女子,一旦出事,必定推女子顶锅。

就像明末的龚鼎孳,自己不肯死节守忠,却将责任推给所谓的心爱女子顾横波:“我愿欲死,奈小妾不肯何”。

顾横波好歹也是秦淮八艳之一,竟跟了这么个没骨气的男子也是可悲。

一直觉得一个朝代的兴亡绝不是单凭一女子就能左右的了。正如罗隐在《西施》中所言:“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所谓“红颜祸水”只是软弱的男人找的一个借口罢了。明明是自己无用,既守不住江山,又护不住佳人,最后还将责任推给女人,真是懦弱又可笑。

不知你怎么看呢?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