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包括特岗)当老师有什么不同?为什么父辈会有一种对私立学校的偏见?

籣蔲


在上海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小学初中不进民办,早晚大学要读民办。言下之意就是小学,初中民办教育的教学质量更高,如果小时候基础打不好,只能最多进一个民办大学读书了。首先不得不说,除了高中以外,私立的中小学在上海的教育和升学质量远远超过公立学校。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私立学校,必须通过打出成绩来,来吸引生源,招不到生源就意味着亏损。所以学校里面的领导对我们要求可以用“非人”来形容。不仅作业批改量大,各种流程的备案登记,以及对学生生活行为上的管理都要考考核。根本不存在网上流传的让家长改作业的这种情况。毕竟家长老人家是我们的意识父母啊。

当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在私立学校的工资也是很可观的,另外一点就是客观的讲(希望各位不要喷我),相对于大部分公立学校的家长和学生,私立学校的学生和家长素质的确要好一些。特别是因为公立学校开始招收外来务工子女的孩子,有些农民工家庭的生活习惯,和普通老百姓还是不太一样的,所以在上海凡是家里有点关系,和钱的都想办法把孩子往私立小学,初中塞。

当然,高中的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暂时来看公立的高中的教师资源还是优于私立高中的。毕竟高中老师压力大,所以收入也还可以,所以私立学校很难挖动公立高中的老师,另外老师选择学校也看生源,由于中考制度放在这边,大部分好的生源还是流入到公立学校当中去了(省,市重点学校)。毕竟生源越好,基础越好,越容易出成绩,那样老师的名气也会比较好(后面么,大家就懂的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毕竟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我也只能就我工作过的上海举例来说下,别的城市也不太确信到底是怎么样的。


上海小佘互联网


我刚毕业在赣州一所民办学校工作了两年,一个月待遇大概三四千包住不包吃,食堂一顿饭大概五块钱;平时会有一点福利,但加起来一年也就一千左右。平时正常课时是12节,加上两周一次的补课平均算下来一周14节正课,外加两个晚上的晚自习,平时正常上班期间上下午上下班各需打卡一次,每周一需早起升国旗。如果偷懒或忘打卡,一次扣五块十块。当时感觉和正式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无法评职称,社保公积金都可以一样交。

后来去了广东一所民办学校,也是待了两年。这边合同签的是年薪十万包吃包住,当时感觉还挺开心,因为相比上份工作涨了不少薪资。但工作后发现这边对教师的管理以及考核评价体系相对更严格,平时活动没有以前那么自由了: 有课上课,没课上班时间也必须待在办公室,如果有事外出必须走请假程序,请一天以上假期会被扣除相应工资。这边正常课时是12~16节,另外还要加周末补课和晚自习,这边一天也是打卡四次,但漏打一次就扣200😰,另外作业批改量也比较大,这点让老师挺痛苦。我当时带3个班,平均每天都有三四节课还有一周必须批改三次以上作业,当时每天都期待周六晚上和周日的休息。在这里工作的两年有十几个教师因为所教班级成绩不理想而被开除,而且经常有因违反规定而被考核罚款的事,让我感觉不如公立教师舒服。

后来我考回了家里的公校,感觉到巨大的反差,首先这个工资差不多折了近一半,然后工作量也减了一半多,平时也不用打卡比较自由,压力大减,可以有一些时间花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只要不犯大错也不用担心丢工作,可以通过努力正常的晋升职称,还有一点就是买房可以贷款到低利率的公积金。

应该说各有各的好,除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外(竞争太激烈),民办学校待遇普遍是要比公立学校好,但是压力和工作量也相应要增加不少,看自己的选择。


星胖老师


我谈一下体会。我目前在一所县城的私立初中供职,老师们工作认真,热情很高,非常出成绩。从备课、教研到课堂教学、课后反思,各项工作都是井井有序,都不马虎,更不敢应付,因为这些内容部量化成分数计入个人绩效。私立学校的体制和管理模式决立了工作效率。老师们工资除基础工资(2000—3000)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约一半)按课时补贴和绩效发放。同一年级班主任每月班主任费(约1000)也有所不同,是与每班一个月量化考核挂钩,学校给平均每班每月划拨分数相同,一个月下来,各班主任就有了有差别。哪班学生违纪都按相应的分数从本班中扣除,该分与班主任费折算,所以,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非常细致认真。这样有了好的班风,就有了好的校风,同时促进了学风。


三秋秋9


本人作为一个年轻家长,对于公立好还是私立好这件事,不敢太多评价,只能给大家分享下我身边的真实案例

坐标四线城市,本市三百万人口左右,但私立学校包括幼儿园,起码在十所左右,其中九年制的就有5所,学费评论一年3-4万,大部分家长都能接受,其实十年前本市有一两所很好的高中,历史悠久,但就在这十年里所有的优秀好老师全被高薪挖走,什么概念,意思就是你想上个好大学,必须去私立的,而公交的全是些二不挂五的老师,说白了就是混退休,

我妹妹刚读初一时还是选择了本市公立比较好的那种,她小学成绩还是不错,可就在这样的初中里面学会化妆,学会早恋,学会撒谎等等,数学成绩,英语平均30-40分,总分150,家长奔来打算放弃她了的,就在最后一次被同学打了的时候,她妈妈赌了一次,高价转进私立,留级重读,但就在期末考试人家考了130-140分,啥概念,涨了一百多其实她不笨,只是公立环境太差,没得好好学习的,老师也不好管,得过且过的,

但进去私立,全军事化管理,成绩直线上升,现在初二了,全班前五没得问题!这个就是公立与私立带给我的震撼!

以上,个人观点,也不能以偏概全,毕竟事在人为,但对于那些父母不能管的,学生自己本身不能自律的,容易被学习环境影响的娃儿确实适合私立!


白饭粒红玫瑰


随着国家办学政策的开放化,各种各样私立学校、培训机构的诞生如雨后春笋。有学校,就会招聘教职工,这样一来,按照学校性质的不同,教师就分为两类:公立学校教师和私立学校教师。


公立教师绝大部分是国家在编人员,拥有教师资格证,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毕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师范生,都是初中高中生里成绩出类拔萃的人物,并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心理学、教育学都合格甚至优秀。后来国家不包分配了,但也源源不断的有新人们通过特岗或者招教考试进入在编的教师队伍。因为这个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比较稳定,就是端着人们口中的“铁饭碗”,生活工作有规律。工作中的压力也因人而异,积极上进的老师会给自己施加压力,工作努力,争当优秀;消极颓废的老师也大有人在,混吃等死,工作上做做样子,反正教学质量再不济,只要不违背当地教育政策,就不会被踢出教师队伍。总结:公立学校绝大部分教师有专业的教育教学技能,至于工作成绩如何,看各人的工作态度。


私立学校的教师来源复杂,极个别的是公立老师辞职或者停薪进入私立,一部分是师范院校毕业,不在政府编制,还有一部分是非师范类但热爱教学事业,也有个别老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却也干着教学的营生。但这些老师都在踏踏实实的工作着,虽然教学技能良莠不齐,但工作态度都值得点赞。因为他们如果不努力,随时都会被解聘。当然,个别老师的教学技能,实在是不敢恭维,还有个别老师不太懂教育心理学,付出了努力,没有得到期盼的回报。要知道,在公立,家长怕老师;在私立,老师怕学生和家长。针对个别学生的飞扬跋扈和家长的无理取闹,个别老师还真不知道如何应对。


若论薪水报酬,公立老师看重职称,职称越高工资越高;私立老师看重课节,多劳多得,但每人的课节都很多,每大周(两小周,在校时间是十一天半)平均60节课。总结:私立学校老师比公立老师更辛苦!当然,报酬也比公立老师拿得多些。我了解的一个私立学校,小学老师平均工资4000元,初中老师平均工资4500元,但初中要比小学每大周多上22节课。

不管在公立还是在私立,高尚点说,都是为了人民的教育事业,庸俗点说,都是为了自己的小日子,所以老师们都应该凭良心工作,做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


誓死化泪浸梅心


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各类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知该何去何从。要么考编制进公办学校,要么过五关斩六将,应聘去民办学校。



稳定性:公民好于民办

众所周知,公办学校有事业单位的编制,公办学校的老师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公办学校对于老师的保障机制比较完善,五险一金能按时足额缴纳,老师的流动性不大,可以说是旱涝保收。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相比较大,校方与老师之间是一个双向选择。民办学校可能受内部管理生源数量的影响,不是持续性的稳定,有倒闭的可能性。

收入:民办好于公办



公办学校的老师工资由各级财政全额发放,老师的收入与职称、教龄相关。职称越高,教龄越长,收入可能越多。民办教师的工资由举办者自己说了算,可能跟老师的课时量,教学成绩挂钩,基本上都会实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从我周围很多民办学校的办学效益上来看,民办学校工资收入远远高于当地公办学校教师的平均水平。

我们很多父母可能受传统思想的左右,往往在子女的就业问题上会觉得有一份稳定收入,而且是有国家正式编制,往往会倾向于公办学校,而放弃民办学校。现在人的发展是多元化的,我周围有老师从公办学校辞职去民办,也有从民办学校辞职去搞考公办在编教师的。只能说这两类学校可能是不同的人生经历。

我的建议:

如果想追求更高的收入,建议你选择民办学校。

如果喜欢稳定,你可以选择公办学校。




汇智坊


目前,社会上各级各类的私立学校数量比较多,具体可以分类为高等民办高校和基础中小学校。特别是各地方私立中小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虽然基础私立学校的收费比较高,但因为私立学校所承担的教育功能、较为完备教育设施、教育师资力量等在当前公办中小学紧缺的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的对比之下,私立基础学校教育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所以私立中小学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在一些大中小城市,一般各级各类基础学校数量都比较短缺,而且老百姓居住地(户籍)域辖区之内的学校对于适龄学前儿童的入学报到注册是都有一定条件的。例如规定“以户籍为原则,以住房为辅的划片就近入学”,部分在辖区内居住的住户虽然有住房,但没有户籍,部分学前适龄儿童不得不选择一些私立学校就读;还有部分地域因为公办学校数量严重短缺,教育主管部门不得不将私立学校纳入统一管理范畴,组织实施对私立学校统一招生,但私立学校的政策管理仍然由私立学校自主管理运行。

对于大部分私立基础教育中小学校是以盈利为目的办学模式运行,私立中小学校的教师招聘、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体制运行等由学校自己规划,按照公立学校的办学模式学生制定管理章程进行全面规划。私立学校的教师招聘制定标准由学校自己规定,教师日常的课时量都比较大,而且对于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授课水平要求比较高,不容得教师出现一丝工作失误或者存在消极怠工的状态,管理也比较严格;私立学校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具体要根据学校的财政收支状况以及教师的工作量具体来决定在一些大城市,部分私立学校教师人员更替每年都很频繁,严苛的管理制度和繁重的教学工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身心疲惫,而且每学期结束之后随时有被辞退的可能性。

相反公立基础学校的教师状况比较好,当前被社会上人们认为“铁饭碗”,虽然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水平还比较低,但教师的各种工资福利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域差异各有不同,但公立学校教师职业的发展历史进程比较长远,公立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比较宽松,教师制度管理也相对比较具有自由空间;公立学校的教师根据国家政策享受相关工资福利制度改革和支撑评定制度,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个人愿望进行学校地域环境的调整;大多数教师的课时量比较适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等因素自主申请带课量,减少带课量并不会影响工资福利。

所以,当前大多数老一辈人对于公立学校存在和运行制度管理建设的认识比较一直比较持久和长远,公立学校的教师形象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永远存在,无论当前社会上个别人对于教师职业并不怎么看好,但公立学校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稳定的职业,特别是在老一辈人们的心理被认为是“吃公家饭的政府工作人员”,被认为是“正当的职业” ;而私立学校的发展历程并不长远,是教育时代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新产物、新事物,其运行过程和发展基础大部分老一辈人并不是很了解,对于私立学校的认同感不强,所以老一辈人反对子女去私立学校。


时光匆匆微微甜


私立学校在北上广还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尤其是高端家庭。

从老师从业的角度,核心就是人事关系和编制问题。公立学校的老师,严格意义上教委管(编外人员除外),很多时候老师就是靠责任心。私立学校管理自主权大,那就两级分化啦!差的私立学校老师挑便宜的招聘,这类学校教师稳定性差!好的私立学校就非常重视师资、教研。所以很多好的私立学校非常抢手,要笔试、面试,甚至还要家长访谈。至于如何经营一个好的私立学校,那话题就大了,不详细展开了。反正一点,好的私立学校,好校长、好老师、好学生,一个不能少!对,没看错,是好学生,就是和大学一样,好的大学挑选学生一样,好的私立学校挑选学生!


陶语师说


最大的不同是一个是个人投资创立的,一个是财政拨款的。私立学校感觉就像是从事教育的企业,一个是有自己的薪酬体系,干的多赚的多,而公立学校就不同,薪资绩效考核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变数较小。也就意味着两者的上升空间就不同,私立学校教师流动较大,大多都是以赚多赚少为选择前提的。而公立学校的稳定性较强,只要没有重大过错,可以做到退休。这一稳定性也就决定了,你要不断提升自己,评职称拼成绩,更多的关注于自己的教学质量,与其贡献于学校的发展,而在这一群体中大家都是为这一目的的,凝聚力比较强,也比较容易有成就感和归属感,这两者成长发展的氛围不同。

且公立学校,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各方面也比较完善,所接触到的教师群体和学生也各有不同,无论是对于自身的发展,还是工作环境,都是较佳的。

至于老一辈对私立学校偏见大。老一辈的人大多对“铁饭碗”根深蒂固,认为吃公粮的人“旱涝保收”,且在公立学校当老师身份地位也跟私立的认可度不同,虽然现在逐渐的认可私立学校的地位,但对于老一辈来说,他们从困苦的年代走来,在他们那个时代,在公立学校当老师是无上的荣耀,既能温饱,也能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吃公粮的人在他们观念里地位很高。所处的年代和所经历的事情不同,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年轻人要追梦,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都是有价值的。


文文文艺的陆姑娘


简单来说,在公立学校,只要你认真工作,不干违法乱纪的事,你可以一直工作到退休,可享受五险一金。

在私立学校,无论你怎么做,只要老板高兴,你随时可能滚蛋,还不一定有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