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都有哪些政权,南明皇帝都和崇祯是什么关系?

出版社的文人


大家好,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在砍杀了自己的妃子和女儿后,在煤山吊死,崇祯皇帝的死亡标志着明朝作为一个统一王朝的结束。李自成入北京后,只待了一个月就被大汉奸吴三桂和多尔衮赶出了北京城,清军正式入关。与此同时明朝的宗室和一些地方大臣和军阀在南方建立了政权,史称南明。

崇祯帝死后,由于崇祯的儿子都没有逃出来,所以南明一时间想当皇帝的人太多了。各方势力也都有自己支持的主子,他们之间都相互利用,相互攻打,所以南明基本上就是亡于内斗。南明出现了,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除去明郑时期,南明历经了四帝一监国。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些南明皇帝和崇祯是什么关系?


弘光政权——南明第一帝朱由崧

说起朱由崧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提起他的父亲福王朱常洵都知道吧,就是那个被李自成煮了的大胖子朱常洵。李自成攻克洛阳后,杀死了朱常洵,但是朱由崧却逃了出来。1644年五月朱由崧在南京武英殿即帝位,改元弘光,定策拥立者为凤阳总督马士英和江北四镇总兵,弘光朝刚刚建立便露败亡之相。因为内部矛盾重重,掌握实权的马士英、阮大铖只知官场倾轧,致使镇守武昌的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率军东下;各部将领只知道保存实力,更本不能同仇敌忾,致使坚决抗战的史可法孤掌难鸣,在扬州誓死抵抗七日后,终因寡不敌众而英勇就义。1645年五月初八,清军自瓜州渡长江,十六日入南京,朱由崧逃至芜湖时被俘,弘光朝历时一载而亡。朱常洵和明光宗朱常洛是亲兄弟,崇祯皇帝是朱常洛的儿子,弘光皇帝是朱常洵的儿子,所以朱由崧和崇祯皇帝是堂兄弟。




隆武政权——皇帝朱聿键

在弘光政权覆灭的同时,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隆武帝在大臣黄道周的主持下发动了短暂的北伐,同时还采取联寇抗清政策,但随着郑芝龙降清,局势恶化,隆武帝被俘后绝食而亡,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而朱聿键是南明朝皇帝里面最具有帝王相的一位,他虽然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可是仅凭一人之力是很难改变局势的。朱聿键是朱元璋二十三子唐王朱经的八世孙,而崇祯皇帝是朱棣的十世孙,所以朱聿键是崇祯皇帝的爷爷辈,不过用现在的话说早就出五服了。




绍武政权——唐王朱聿鐭

隆武皇帝死后,其弟弟唐王朱聿鐭监国于广州。初五日,唐王匆忙称帝,改元绍武。在苏观生的把持下,绍武朝一开始就没有把抗清放在首位,相反为了争夺帝统,和刚刚建立的永历朝互相火并,兵戎相见。所以后来被清廷所灭,只存在了四十一天。同样朱聿鐭也是崇祯的爷爷辈。



南明最后一帝——永历帝

永历政权是存在时间最久的政权。桂王朱由榔于肇庆称帝,以次年为永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孙,桂恭王朱常瀛之子,所以朱由榔是崇祯皇帝的堂兄弟。永历政权后来吸收了大西军的余部共同抗清,比如李定国将军,永历政权联合郑成功的东南势力,一时间抗清斗争达到了高潮。李定国连战连捷,收复湘桂两省,且两厥名王,天下震动,极大提振了南明军民的抗清斗志,可是后来由于孙可望的掣肘,再加上郑成功的不配合,所以最后李定国也是孤掌难鸣。永历帝后来逃到了缅甸,缅甸王把永历帝交给了吴三桂,永历帝后来被绞杀。



其它的像明郑时期就不便多说了,毕竟郑氏集团已经不能称为南明的范畴了,郑成功只是一个军阀而已,并不是朱氏集团的皇亲国戚。南明的这些势力要能统一起来,割据江南还是很容易的,只可惜不可能统一起来的。即使崇祯皇帝有儿子逃到南方有正统的皇帝,一样还是不可能和南宋一样偏安,因为大明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民心,各方势力也不可能统一指挥,南明的臣子绝对没有南宋的臣子给力,南明的臣子只会勾心斗角,所以一样会灭亡。


楚风说历史


明朝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守住了大明皇室的最后尊严。随后吴三桂打开山海关放清军南下,清朝入主中原后明朝宗室和文武大臣逃往南方,占据南方半壁江山对抗清朝,史称南明,共历经了四帝一监国,包括弘光政权、鲁王监国、隆武政权、绍武政权、永历政权及明郑时期。这几个皇帝与崇祯帝是什么关系呢?

南明弘光帝:福王—朱由崧

弘光帝朱由菘是福王朱常洵之子,而崇祯帝之父明光宗朱常洛与朱常洵是亲兄弟,所以弘光帝与崇祯帝是堂兄弟。1641年李自成攻破洛阳后杀了朱常洵,弘光帝得以逃脱,两年后袭封了福王的爵位,崇祯帝殉国后他被马士英、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等人拥立为监国,后称帝,改元弘光。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南京,弘光帝被叛将田维抓住,弘光政权仅仅存在八个月就覆灭了,弘光帝也被押往北京,次年被清军处死。

南明隆武帝:唐王—朱聿键

隆武帝朱聿键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出自太祖皇帝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桱一脉,与崇祯帝关系比较疏远,崇祯帝是朱元璋的十三世孙,算起来隆武帝比崇祯帝大了好几个辈分。1645年弘光帝被清军俘获后黄道周、郑芝龙等人在福建拥立朱聿键为帝,改元隆武。隆武帝是南明比较有作为的皇帝,曾经联络各地义军,屡次提议北伐清朝,然而受到鲁王政权的排挤,加上郑芝龙掌握着大权,最终无所成就。隆武二年清军进入福建,隆武帝在汀州被俘,落得个绝食身亡的下场。

南明绍武帝:朱聿鐭

绍武帝朱聿鐭是隆武帝的弟弟,同样是朱元璋的九世孙,与崇祯帝关系疏远。隆武帝在1646年8月被俘后,朱聿鐭逃往广州,11月苏观生、顾元镜、林察等人拥立他登基称帝。由于登基仓促,连龙袍和百官的官服都得借粤剧伶人的戏服,兵力也不强盛,可以说这个政权是实力最弱的。绍武帝在位仅仅40天清军就兵临城下,但是朱聿鐭的主力部队都调去与桂王内斗了,根本无力阻挡清军,后来被清军搜捕关押于东察院,当晚绝食并自缢而死。这气节与崇祯帝也颇为相似。

南明监国:鲁王—朱以海

鲁王朱以海出自明太祖朱元第十子鲁王朱檀一脉,也比崇祯帝大几个辈分。弘光帝被俘后张国维、张煌言、钱肃乐等人在绍兴拥立他为监国,鲁王政权与在福建的隆武政权相互排挤,并不一致对外。隆武二年清军攻占浙东,鲁王流亡海外。永历五年入据舟山,永历七年清军攻陷舟山,于是鲁王在张名振和张煌言的陪同下取消了监国的名义,赴厦门投靠了郑成功。但是郑成功不满朱以海之前大敌当前还与隆武帝相互争斗,于是在朱以海想要重返南澳岛发展力量时将他沉杀于海中,也有说鲁王是病死的。

南明永历帝:桂王—朱由榔

永历帝朱由榔是桂端王朱常瀛之子,朱常洵与崇祯帝之父朱常洛是亲兄弟,所以永历帝与崇祯帝是堂兄弟的关系。隆武二年朱由榔袭封桂王的爵位,在广东肇庆称监国,隆武政权败亡后登基称帝,次年改元永历,永历帝也是南明最后一位皇帝了。朱由榔依靠着大西残部李定国、孙可望等人在西南一带顽抗的抵挡着清朝,虽然抵御时间较长,但是也阻止不了历史前进的脚步。永历十五年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被缅甸国王收留,但是后来吴三桂攻入了缅甸逼迫缅王交出永历帝,当时的缅甸国王哇达姆摩刚刚弑兄自立,国内政权不稳,根本无法与吴三桂和大清作对,只能答应交出永历帝。吴三桂把永历帝押回云南后担心如果押到北京路途遥远,一定会有反清人士解救永历帝,于是在清朝的同意下在昆明就将永历帝绞死了。

明郑时期

永历帝在位十六年,是最后一位汉人正统皇帝。永历帝死后台湾还在郑氏的手中,且台湾一直奉明朝为正统,沿用永历的年号。明郑时期台湾共经历了五王,历时二十二年。郑成功在台湾建立政权后将台湾改称为东都,其子郑经继位后改东都为东宁,对内仍然奉南明永历帝为正朔,并且开始有了建国长治的想法,自称“东宁建国,别立乾坤”,西方称此时的台湾为东宁王国,清朝史料中称此时的台湾为东宁省。但虽然台湾表面上奉明朝为正朔,实际上永历帝死后再也没有拥立明朝宗室为帝或者监国,台湾实际上就是以郑氏集团为首的独立行政机构。康熙二十一年清朝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成熟了,于是派施琅率军两万,战船200余艘从福建漳州出发,向澎湖和台湾进军,郑军不敌,延平王郑克塽只得率众人归顺清朝,至此南明所有政权全部消亡。

南明消亡后清朝成为中国唯一正统王朝,当然这只是清朝统一战争中的一小部分,直到乾隆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朝才算真正统一,然而此时的清朝离衰败也不远了。


风尘讲历史


南明比较有名的政权有定都南京的弘光政权,也就是小福王朱由崧 。他芭比是老福王大胖子朱常询,也就是被李自成点了天等灯的那个倒霉蛋。朱常询和崇祯的芭比朱常落是亲兄弟,都是万历的儿子,福王朱常询的妈咪是万历宠妃郑贵妃,万历本来想立朱常询做太子的 奈何文官们打死不同意,没奈何立了朱常落,也就是明光头宗,光宗没干几天,一下兴奋过了头,挂了(据说是啪啪啪过度),这就是明朝禁宫三大案的红丸案。光宗死了木匠哥朱由校继位,这就是天启帝王小朱喜欢熟女奶妈客氏,把朝政都交给了客氏的对食九千岁魏总。天启天天做木匠,没留下儿子,或者是熟女生不了,挂了之后传位给了他弟弟信王朱由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崇祯帝。所以南明福王朱由崧是崇祯的堂兄

其次是在福建立国的隆武政权,也就是郑成功保的那一支。建立者是唐王朱律键,他是藩王出身,朱元璋九世孙。

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桂王朱由郎建立的南明永历政权,他也是藩王出身。

其他还有璐王朱常芳在杭州监国,鲁王朱以海监国,他们都没有称帝,存在时间也很短。还有一些藩王打着朱家旗杆的也都是小打小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