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1D能否量产?无关歼-16,无关苏-35,关键还是看沈飞

“试飞院”视频中的歼-11D

军迷口中俗称“试飞院”的航空工业中心,最近为庆祝成立60周年,拍摄了该院工作成果的纪录片,内容包括院内曾进行的试验与改型战机的视频数据,其中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歼-8系列、歼-10系列以及飞豹系列。

纪录片中首次近距离公开歼-11B的大改款歼-11D,凸显了这型试验机在机身布局、雷达、低可视化与武器挂载等各方面的进展,引起了媒体的热议。不过,对于歼-11D完成试验任务后是否有量产规划,网友们争论颇多,主因是其功能与国产歼-16及进口苏-35重迭过多,下文就来分析一下影响歼-11D量产的几大因素。

歼-11D与歼-16的雷达罩区别明显

与歼-16不重叠

歼-11D是单座重型多用途战机,侧重空优,是歼-11B的升级版,用来换装歼-8II和早期进口的苏-27。

歼-11D和歼-11B都源于苏-27,而苏-27由于设计原因,荷载有所欠缺,武器荷载估计在8吨左右,与苏-35接近。

歼-16是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机,侧重对海、对地攻击,武器荷载可达12吨,用来替代“飞豹”战斗轰炸机。其设计结合了苏-30的特点,升级、优化了机体强度,有强大的载弹量和对地、对海攻击能力。并且歼-16本身油箱更大,还能挂副油箱,这就更适合去南海执行任务。

歼-11D要想与苏-35争夺“最强侧卫”称号,总不能拿原型机来比吧?

与苏-35功能更近似

根据数据显示,歼-11D设计思路与俄罗斯的苏-35类似,更强调空优作战,保留其前型歼-11B双发单座的布局,主要变化在于机载航电雷达系统升级,以及机体结构加强。雷达换上红外搜索系统以及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时增加了翼根重挂架以提升有效载荷。此外,为配合新一代霹雳-10近距格斗空空导弹,歼-11D的翼尖挂架改回了常规的一字型挂架。

歼-11D在降低雷达特征上也下了一番大工夫,雷达天线罩改为倾斜式的布置,除增大雷达孔径外,也能减少飞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同时在雷达天线罩周边还布置了一圈的锯齿状吸波材料。

综合来说成熟的歼-11D应该是强于苏-35的。

苏-35战斗机护航轰-6K

歼-11D量产的关键还看沈飞

沈飞量产歼-11D的最大敌人是时间、产量、战机成熟度。

自从空军在朱日和基地组织了歼-11B、歼20、歼-16、歼-10C等战斗机的系列对抗后,来自中部空军航空兵某旅旅长就感慨:“(歼-11B)刚刚年轻就老了”!无奈和不甘溢于言表。

没办法,时间不等人,沈飞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这中间不只有发动机拖后腿的原因,其可靠性问题也一直都是难题,等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歼-11B彻底完成国产化的时候,成飞的歼-20都已经实现了首飞,歼-10B和歼-10C战机也已定型,并慢慢开始列装部队。

很多时候搞定了技术,不见得就能高枕无忧。歼-20咱们有,但批量列装也需要时间,引进苏-35就是对歼-20的产量不足的补充。强如洛马,F-35都量产多少年了,依然问题多如牛毛( )。

俄罗斯已向我国交付全部24架苏-35战斗机,是否继续订购,就看沈飞争不争气了。

沈飞在歼-11B的基础上研发了更加先进的空优战机歼-11D,但是,在歼-11D即将定型服役之际,苏-35又来到了我国。

苏-35的引进对歼-11D来说并非全是坏事,至少说明我军迫切需要一种重型空优战机换装,并且,俄罗斯的苏-35产量也并不高,我们引进数量只有24架,无法满足我军换装需求,这对沈飞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目前苏-35都已经列装我军,沈飞不能还靠几架原型机飞来飞去,这样如何能与人一较长短、争夺订单?

所以,沈飞肩负歼-15、歼-16重任的同时,只有迎难而上,尽快拿出更加可靠、成熟的歼-11D,方能争取批量列装我军,护卫祖国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