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有什么背景?

斯堪尼亚5


虽然肯尼迪家族被称作“美国唯一的王室”,拥有无与伦比的声望和地位。但事实上,他们的老前辈是从爱尔兰逃荒来美国的,不算太体面。

1845年夏,“爱尔兰土豆大饥荒”中,约有100万人为了吃上饱饭,乘坐便宜的“棺材船”去大西洋彼岸碰运气。其中,有个种土豆出身的,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26岁年轻人,经过漫长颠簸,终于抵达了美国波士顿,费了大劲,在制桶厂找到了工作,顺利娶妻生子。

帕特里克的儿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4岁就辍学去搬砖,通过干体力活的积攒,开了一家啤酒馆,生意很不错。变身富裕阶层后,开始涉足政治,当上了州议员,迎娶白富美,生下了儿子约瑟夫·肯尼迪。

这位肯尼迪就是肯尼迪总统的爸爸,叱咤风云、敢和英国国王叫板的——“老乔”。从他这一代起,肯尼迪家族开创了百年辉煌。

1908年,乔进入了哈佛大学。从此哈佛大学与肯尼迪家族结下不解之缘,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多密切,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这是多国领导人和潘基文、曾荫权的母校。

(曾荫权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激情演讲)
关于如何赚大钱,乔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挣钱,就必须弄清钱在哪里。”

于是,乔选择了银行业。在老爸人脉的支持下,25岁的乔当选为哥伦比亚信托公司总裁,成为全美最年轻的银行总裁。之后,乔迎娶波士顿市长的女儿,一下子越身为波士顿的名门望族。此时,他对自己家族的男孩儿的教导是——你们中间,要出现美利坚的第一位天主教总统。

(老乔和自己的大儿子、二儿子)

这么看,貌似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是,联系几百年来的国情,美国作为一个以新教徒为主的国家,对天主教徒的感情是比较负面的。毕竟,最早来新大陆的欧洲人,都是被天主教排挤迫害的清教徒。在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此时的美国主流社会对天主教或多或少的,还是有些反感。天主教徒当美国总统,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积聚了数亿美元的资产后,乔开始将目光投向政坛。此时,他特别关注着一个很有潜力的总统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参加总统竞选的过程中,乔成了主要金主之一。

罗斯福当选后,乔被委以重任,先是当了全美证券委员会主席。到了1937年,又被任命为驻英国大使,这算是外交官中最令人羡慕的职位。对一个爱尔兰天主教徒的后裔来说,放到他爸爸那一代,几乎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然而,他的孤立主义立场与当时英美的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外交官没有任满就被提前召回国。之后,乔退居幕后,将希望完全寄托在自己的儿子上(注意,只是儿子,乔共有4男5女)。

乔为儿子们规划政治蓝图是——约瑟夫当美国总统;约翰将来做出版商或记者,这样能帮助哥哥小约瑟夫回击外界对他的攻击;罗伯特则做律师,捍卫家族利益;爱德华年纪尚小前途未定,还待观望,将来肯定也是要被送入政坛的。

时逢二战,于是,乔决定把长子小约瑟夫和二子约翰送进军队以获取将来从政的资本。

然而,也就是从这时,肯尼迪家族的诅咒被启动。半个多世纪来,整整齐齐的一大家子人开始在死亡和成功中间起伏,自始至终被一连串的飞来横祸、非意外死亡以及各种丑闻所缠绕。

1944年,曾被父亲定位为“第一个天主教总统”的长子约瑟夫,在执行轰炸任务时,飞机失事;两个星期后,大女婿,凯瑟琳的新婚丈夫死于诺曼底登陆的抢滩战役中;不过,凯瑟琳的事儿还没完,四年后,凯瑟琳和新男友,一位英国伯爵,在驾驶一小飞机去法国度假途中,遭遇恶劣天气,双双坠机身亡。

在长子遇难后,乔对约翰和罗伯特说:“轮到你们了!” 肯尼迪总统后来回忆说:“我的哥哥约瑟夫是总统的首选。如果他活着,我会继续当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会当参议员。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个弟弟会为我们去竞选。”一副要在政坛上前仆后继,折腾到最后一个家族成员为止的架势。

事实上,还真是这样发展下去的。

1960年,约翰·肯尼迪成为此时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天主教的总统。

除了他自己真能干以外,还有两个人的功劳不可忽视。老爸乔用大量的金钱、高明的手段来策划和调动新闻界、出版界,狂轰滥炸般地宣传儿子,有效的打消了民众心中关于候选人天主教身份的距离感。第二位就是约翰·肯尼迪的美貌妻子,穿搭达人——杰奎琳。

肯尼迪总统一家一时间成了美国家庭的模板——帅气成功又顾家的男人;出身名门,漂亮优雅的妻子和一双可爱的儿女。

老乔的家族总统梦成功实现了。在约翰·肯尼迪组阁时,弟弟罗伯特成了司法部长。肯尼迪家族走上了巅峰时刻。此时,肯尼迪家族给世人展现的是一个成功的、漂亮的和健壮的大家庭。

官二代+富三代的约翰·肯尼迪总统,能力的确不差,内政外交搞得都不错。一时间,成为美国男性魅力的象征,明星政治家的范本,美国精神的符号。他也使家族的荣誉达到了顶点。此时的老乔,做梦都得笑出声来了。

然而,没多久,诅咒又开始发威了。1963年11月22日,约翰·肯尼迪奔走于连任竞选之际,在达拉斯城遇刺,头部中弹的他当场身亡。关于其原因,到底是个“大阴谋”,还是追星的神经病在发癔症,至今是个谜团。

之后,按照计划,担任司法部长的罗伯特·肯尼迪成为政坛新星和家族的掌门人。1968年,罗伯特决定参加总统竞选,肯尼迪家族似乎有望再出一位总统。不幸的是,当年6月,罗伯特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内遭枪击身亡。

随着罗伯特·肯尼迪的被杀,肯尼迪家族开始走下坡路。有关肯尼迪家族成员的大部分新闻都与失败和悲剧有关。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后人似乎更加密集的在诠释这个“诅咒”,一样的命运多舛,精神失常、离奇失踪、滑雪意外、吸毒而亡、空难……层出不穷,可谓生亦轰烈,死亦不凡,各种死法花样百出。肯尼迪家族死于非命的十几口人,为众多影视剧提供了大量题材。

以至于媒体如此评价肯尼迪家族——“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长串讣告……生为肯尼迪家族的一员,你就不要指望躺在床上静静地死去。”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与肯尼迪家庭有关联的其他家族的人也跟着遭受厄运。比如,一些说法认为,肯尼迪总统的遗孀杰奎琳·肯尼迪和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成婚后,便把专属于肯尼迪家族的诅咒带进了船王家族,搞得这个希腊望族也不断走向衰败,家族男丁相继离世。

不过,低调且现今远离政治的肯尼迪总统的女儿——卡洛琳还健在。

关于肯尼迪诅咒为何而来,民间一直流传着不同版本的解释。

一说肯是尼迪家族第二代成员约瑟夫·肯尼迪为了家族的兴旺,不惜用灵魂与魔鬼交易。这个貌似在模仿小说《浮士德》里面的情节。

二说是犹太人给下的诅咒。因为约瑟夫·肯尼迪曾拒绝为上百名犹太人发签证,让他们落入了纳粹之手。而事实上,肯尼迪家族对犹太人还是可以的。比如,前面提及,遇刺的第二位肯尼迪,肯尼迪总统的三弟——议员罗伯特,朝他开枪的凶手是个巴勒斯坦难民,他要干掉罗伯特,就因为无法忍受其强烈的亲犹倾向。

三说,家族过于争强好胜,拼命证明自己“最有优秀”的心态是悲剧的根源。比如,家庭教育中,总是强调,凡事要做就做第一,做第二就算是输了;拼死拼活也要从政、当总统等等。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想想就感觉又憋屈又累得慌。

不过,这种从政为最大的家族意识还是延续到了本世纪。比如,阿诺德·施瓦辛格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女婿后,就开始把重心逐渐从影坛移向政坛,倒贴钱去当加州州长。这个加州大家不要小瞧,拥有硅谷和好莱坞的美国加州,GDP仅次于英国、略多于法国,如果独立的话,将直接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

不过,人家施瓦辛格从了政,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

于是,又有了种“科学说法”,认为,肯尼迪家族中可能拥有DRD47R基因(被认为与冒险行为有关的基因),让这个家族中频繁出现决绝、亢奋、寻求刺激的冒险行为。施瓦辛格是肯尼迪家族的女婿,没有直接血缘关系,所以没有“被诅咒”了。这么看的话,肯尼迪总统的女儿卡洛琳,貌似也没传承这个基因,所以至今还健在。

本人文章一律原创,拒绝他人抄袭、任意转载,如遇到类似“白鹿野史”、“坚持不懈创作的人”这种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诉到底!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在平民政治的美国,肯尼迪家被人称作美国的王族。不过,当英国真正的王族听到这种说法的时候,却是很不以为然。在1850年代,爱尔兰发生了严重的土豆黑死病,造成大规模的饥荒,以至于三分之一的人口逃离到美国。帕特里克•约瑟夫•肯尼迪就是在1858年来到波士顿地区的爱尔兰移民中一个。初来乍到之时,笃信天主教的爱尔兰人对美国政治毫无所知,受到了早来的新教徒的格外排斥。在很长时间里,爱尔兰人只能做一些粗重的、低收入的活计,受到高等教育的机会也非常有限。在美国最早的人口统计中,爱尔兰人甚至还曾经被在“白人”之外单列出来。(后来有人就此写过一本有名的著作,题目就是《爱尔兰人如何变成白人》。)

不过,当数百万爱尔兰人聚集到纽约、波士顿这些东部的大城市之后,他们的政治力量也就随着人口和选票的增长而上升。二十世纪上半叶,爱尔兰人的势力基本上控制了纽约与波士顿这两个大城市的政府。这就是肯尼迪家族兴起的背景。依靠爱尔兰移民的选票,帕特里克•肯尼迪在1884年被选入马萨诸塞州的下院,后来又进入了参院。他也开办了一家专门进口威士忌酒的公司,生意相当兴隆。有了这样的经济和政治力量,帕特里克就将他的儿子约瑟夫•肯尼迪送入了哈佛大学读书。约瑟夫娶了当时波士顿市长的女儿露丝•菲茨杰拉德为妻,两人养育了九个儿女,就此奠定了肯尼迪家族的基础。

值得提起的是,波士顿是美国古老家族势力最强盛的城市。那里有几十个大家族,历史可以一直上溯到五月花号登陆的时期,信仰新教,其成员大都有哈佛教育的背景,人称“波士顿婆罗门”。比如,出过父子两位总统的亚当斯家族,捐赠了多个博物馆的皮博迪家族、有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与外交家的洛奇家族、赫尔姆斯大法官的家族、福布斯家族、艾默生家族,等等。在罗斯福新政之前,这些家族与共和党渊源深厚,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马萨诸塞州的经济与政治。受到这些家族的压制,新兴的爱尔兰人的势力便投向民主党,成为最坚定的民主党票仓。

1918年,美国通过了第十八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在国内出售、制造、运输酒精类饮料,也就是所谓禁酒法。这条法律从1919年实施到1933年废除,十多年间在美国出现了源源不断的贩运与制造私酒的行为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有组织犯罪活动。人们一直传说,约瑟夫•肯尼迪就是靠贩运、销售私酒而发了大财。无论如何,他的确在这个期间成为当地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在1932年罗斯福的总统竞选中,约瑟夫•肯尼迪是最大的金主之一,为罗斯福的当选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总统在1938年将他任命为驻英国大使。然而,这位大使在纳粹德国横行欧洲之际却公开私下地表示对纳粹的同情甚至赞许。结果在1940年英国对德战争开始之后,肯尼迪不得不辞去大使的职务。

也许正是因为希望洗去父亲政治上这个污点,约瑟夫•肯尼迪的长子乔、次子杰克、三子鲍比在二次大战期间都加入了美国军队。乔作为飞行员报名去参加极其危险的轰炸行动,结果葬身大海。参加了同一次行动却幸免于难的有艾略特•罗斯福上校,是现任总统罗斯福的儿子。在海军巡逻艇上服役的次子杰克也差点送了命。在舰艇被敌人打沉之后,杰克带领剩下的人员漂流到荒岛上,最后获救。杰克也因此获得了海军的英雄勋章。

后来的故事就广为人知了。杰克从战场上归来,先是成功地竞选进入联邦众议院,后来又进入参议院,最后在1960年竞选总统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天主教总统。总统任命他的弟弟鲍比为司法部长。1963年,肯尼迪总统在访问得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时被暗杀。1968年,鲍比•肯尼迪在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时在加州洛杉矶市被暗杀。他们的幼弟特德•肯尼迪也曾经试图竞选总统但没有成功,不过却是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参议员之一。

不过,肯尼迪家的雄风到了再下一代人那里似乎便传不下去。虽然人口众多,可是年轻一代的肯尼迪有的玩物丧志,有的胸无大志,有的志大才疏,失去了当年爱尔兰移民的那种执着精神。在肯尼迪总统的儿子小约翰•肯尼迪1999年驾驶飞机失事丧生之后,肯尼迪家族就再也没有出现一个令民众拥戴的政治接班人。

家族政治在任何社会中都很难避免,包括美国这样的民主社会。毕竟,先辈的努力给后代留下精神、物质、社会财富,这能说是不公平。然而,肯尼迪家族中风头最盛的一代人,尽管从父辈继承了财富与名望,却仍然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如果仅仅是依靠家族势力予取予求,那么无论家族有多大势力,最终还是会被选民赶下台去的。


禅不参


肯尼迪家族是美国的一个政治家族,长期以来在美国政治、公共服务、娱乐和商业领域都是出类拔萃,鹤立鸡群,表现突出。

1884年,肯尼迪家族从爱尔兰移民来到美国。35年后,这个家族中出现了第一个被选为公职的人,他就是帕特里克·约瑟夫·p·j·肯尼迪。他在马萨诸塞州立法机构任职。

从1947年起,每年至少有一位肯尼迪家族成员在联邦政府任职,P.J.肯尼迪的孙子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从马萨诸塞州当选国会议员;2011年,P.J.肯尼迪的曾孙帕特里克·j·肯尼迪(Patrick J. Kennedy)从罗德岛(Rhode Island)的国会议员位子上退休,享年64岁。

P.J.的后代们包括美国总统肯尼迪(他也曾在国会两院当过议员);还有担任美国司法部长(后来在美国参议院),还有其他四位也曾经在美国众议院或参议院担任议员;这个家族还出了两个美国驻外大使;三个副州长和一个市长。

此外,老约瑟夫的女儿尤妮斯(Eunice)创办了美国国家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并创办了特奥会。

尤妮斯的女儿玛丽亚·施赖弗(Maria Shriver)曾担任加州第一夫人。肯尼迪夫妇的其他后代中有律师、作家和社会活动人士。

曾担任公职的肯尼迪家族姻亲中也有一些担任政府公职,比如萨金特·施赖弗(尤妮斯·肯尼迪的丈夫);

他于1968年至1970年任美国驻法国大使,1972年被民主党提名为美国副总统;

阿诺德·施瓦辛格(玛丽亚·施赖弗的丈夫),曾担任两届加州州长;安德鲁·科莫(安德鲁·科莫与罗伯特·f·肯尼迪的女儿克里·肯尼迪结婚),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部长,纽约第56任州长。

据美国族谱专家布莱恩·肯尼迪在他的作品中的描述,肯尼迪家族的先祖是爱尔兰的O 'Kennedy家族。

他们的祖先Diarmaid O Cinneide Fionn于1546年在蒂珀雷里郡的普坎附近建立了骑士城堡。

1740年,他们又来到了新罗斯郡的顿干斯敦。帕特里克·肯尼迪于1823年出生在那里。

第一个在美国定居的肯尼迪家族的家庭就是帕特里克·肯尼迪(1823-1858)和布丽姬特·墨菲(帕特里克的夫人,1824-1888),他们于1849年从爱尔兰乘船来到东波士顿;帕特里克曾在东波士顿做过制桶工。

帕特里克和布丽姬特生有五个孩子。1884年至1895年,这个家庭的大儿子开始经商,并在州议会任职。

他与夫人玛丽·奥古斯塔·希基是四个孩子的父母。他们的长子是约瑟夫·帕特里克·“乔”·肯尼迪(Joseph Patrick "Joe" Kennedy Sr.),他在银行和证券交易领域积累了大量财富,并通过投资于其他不断增长的行业进一步扩大了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罗斯福总统任命他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任主席、海事委员会主席和美国驻英国大使。

后来他在胡佛委员会(Hoover Commission)任职,该委员会于1947年至1949年被正式命名为政府行政部门组织委员会。该委员会主席由哈里·杜鲁门总统任命,负责联邦政府行政改革。

约瑟夫和罗斯·伊丽莎白·菲茨杰拉德是九个孩子的父母:小约瑟夫、约翰、罗斯玛丽、凯瑟琳、尤尼斯、帕特丽夏、罗伯特、吉恩和特德。

约翰·肯尼迪曾经当选美国第35任总统,罗伯特和特德都是著名的参议员。每一位当选公职的肯尼迪都曾是民主党人,而肯尼迪家族的其他成员则曾在民主党政府中为民主党工作或担任内阁职务。

这个家族的许多人都曾就读于哈佛大学,他们的家庭为该校的肯尼迪政府学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做出了巨大贡献。

约瑟夫·肯尼迪希望他的大儿子小约瑟夫从政,并且也能够最终当选总统。小约瑟夫被选为1940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并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应征入伍。

1944年,小约瑟夫驾驶的轰炸机在飞行中由于飞机发生事故丧生。后来,约瑟夫·肯尼迪的这个愿望寄托到了约翰·肯尼迪的的身上。

约翰·肯尼迪曾考虑当一名记者——他写过一本书,还为赫斯特集团的报纸做过一些报道——来满足他父亲的愿望。

从海军退役后,约翰于1947年至1953年在美国众议院任职,然后是参议员,直到1960年当选总统。

在约翰·肯尼迪执政期间,罗伯特担任司法部长;他的姐夫萨金特·施赖弗(Sargent Shriver)曾担任新和平队(new Peace Corps)的主任,泰德被选为参议员。

肯尼迪政府的成就包括:进步联盟、和平队、和平解决古巴导弹危机、1963年的《禁止核试验条约》、结束人头税的第24项修正案以及1964年的《民权法案》。

肯尼迪担任总统期间和之后,媒体对这个家庭进行了密集的报导,经常强调他们年轻、有吸引力、受教育程度高,以及在政治上如花似锦的前途。

泰德和他的哥哥罗伯特一起在参议院工作,他的侄子约瑟夫二世和儿子帕特里克J也曾在美国众议院任职。

2012年11月,前众议员约瑟夫·p·肯尼迪二世(Joseph P. Kennedy II)之子、已故参议员罗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之孙约瑟夫·p·肯尼迪三世(Joseph P. Kennedy III)从马萨诸塞州第四国会选区当选为美国众议院议员。

1961年,爱尔兰国家领导人(Chief Herald of Ireland)向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以及所有帕特里克·肯尼迪(Patrick Kennedy, 1823-1858)的后代授予了一枚族徽。

族徽的设计为黑色底色上的三个银色封闭头盔,强烈地暗示了奥蒙德的肯尼迪家族和德斯蒙德的菲茨杰拉德家族徽章上的符号,据信这个家族就是他们的后裔。

徽章是两根橄榄枝之间拿着四只箭的,这只手,这些元素取自美国的盾形纹章,也是肯尼迪家族为美国做贡献的象征。

(下图为肯尼迪家族的族徽、JFK 肯尼迪总统)




闲看秋风999


美国人有这样一个评论,在美国这个没有王室的国度,肯尼迪家族无疑就是美国的王室。美国从来没产生和出现过王室,所以说美国渴望出现一个类似于这样的一个家族。如果没有,他们就会制造出一个这样的家族,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肯尼迪家族就成为美国民众的“代替品”。

肯尼迪家族无疑是美国梦和发达的最好诠释,肯尼迪家族是19世纪中期爱尔兰韦克斯福德郡逃荒到美国的后裔。其发发家是是从老约瑟夫肯尼迪开始开始的,老肯尼迪具有经商头脑。一战以后成为百万富翁,并且移居到纽约居住,在纽约流行一句话,当地人向政府讲话,政府向约瑟夫讲话,约瑟夫向上帝讲话。但约瑟夫志不在此,这个家族极其好胜,极其向往上流社会。极其具有冒险精神。而且他有一个隐藏在内心深处的伟大梦想,那就是希望肯尼迪家族出现一个美国总统,为了这个梦想约瑟夫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所以美国人说,为了让肯尼迪家族的成为总统,把自己家族的灵魂卖给了撒旦。

约瑟夫不仅有钱,更具有政治头脑。金钱必须要和政治联姻。金钱是政治的奶牛,二者是最完美的伴侣。当时的老约瑟夫极具政治的观察力洞察力。约瑟夫看好一个很有潜质的政治家,这个人就是老罗斯福。当时的老罗斯福不过是一个普通的议员。老约瑟夫颇懂烧冷灶的能力。因此他他开始全力支持老罗斯福的竞选。向他提供了大量的金钱。老罗斯福当选以后,任命约瑟夫为驻英大使。用以表彰他对自己的支持,但约瑟夫志不在此,当了三个月就辞职了。因为他的全部精力和资源都投入到了他四个儿子的身上,4个男孩是大儿子小约瑟夫·肯尼迪、二儿子约翰·肯尼迪、三儿子罗伯特·肯尼迪、四儿子爱德华·肯尼迪。而且四个儿子都很有出息。都具有政治潜力。从后来的历史来看,肯尼迪家族极具政治色彩,长子早逝,次子约翰·肯尼迪是美国第35任总统,三子罗伯特·肯尼迪曾任美国司法部长,四子爱德华·肯尼迪曾担任联邦参议员长达47年之久,肯尼迪家族是美国政治的最大以及最荣耀和最强大影响力的家族。他们的灵魂也许真的卖给了撒旦。撒旦也许真的的控制了肯尼迪家族的灵魂。但代价未免太大了。

政治永远离不开金钱,约瑟夫每年都个九个孩子每个两千万美元,他不希望他的孩子因为金钱而忧愁。他同时还偷偷地告诉四个儿子,你们必须去竞选议员,竞选州长,竞选总统,如果当不了总统,没有关系,我可以给你们买下一个国家。二儿子当选总统却遇刺身亡。最为二战后最具传奇色彩和受欢迎的总统。但却死于非命至今成迷。三儿子罗伯特是美国的司法部长,是最有资格成为新一任总统,但在竞选总统遇刺而亡。小儿子爱德华公开宣布不会竞选总统,这才躲过了被暗杀的诅咒,平安一生,但他连任了47的国会议员,送走了十位美国总统的任期。是传奇的肯尼迪九兄妹中最后一个男丁。在2009年由于绯闻被迫退出竞选平安去世的。肯尼迪家族的第三代也很不幸。有吸毒而死,飞机失事。上吊,可以说几乎没有平安去世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