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打下北京城时,拥有百万,如何被清军打出“恐清症”的?

Amber955


李自成原本只是一个小驿站的驿卒,但是由于明末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崇祯帝在登基后就对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了驿站,李自成也因丢失公文被裁员了。下岗的李自成被迫走上了起兵的路,虽然最后他成功灭亡了明朝,但他的创业之路却颇为不顺。

明朝再怎么说也是立国两百多年的王朝,军队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虽然打不过满清的骑兵,但打打李自成的农民军还是绰绰有余的。李自成最惨的时候军队被打的七零八落的,自己也只带了几个人逃亡,但他每一次都能绝处逢生,重整军队。以至于到最后攻入北京时,已经坐拥百万大军了。可就是这么有实力的李自成,为何灭亡明朝后却被满清打的一败涂地呢?

首先就是因为吴三桂投降了满清,使得满清实力大增。李自成在攻下北京后就率领十万大军去攻打山海关,并与山海关守将吴三桂打了一仗。吴三桂的军队不是李自成的对手,眼看吴军就要落败了,吴三桂无奈之下只能向多尔衮投降,并放清军入关南下。满清收纳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后底气十足,虽然加上自己的军队满清也不过拥有三万余人的队伍,但是就凭借这三万人,李自成也打不过满清。

要知道虽然李自成军队人数众多,但都是些乌合之众。李自成是农民出生,他知道百姓需要什么,所以凭借一句“闯王来了不纳粮”的口号就能俘获众多百姓的民心。有许多走投无路的百姓也加入了李自成的部队,导致李自成拥军人数激增,很快达到百万之众。但是这帮人大都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农民,与满清军队的实力相差过大。

而且满清也不是草包,八旗军屡次把明军击败,早已经成为一支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骑兵部队了。加上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对付李自成农民军没有多大的压力。如果八旗军真的连李自成的农民军都打不赢,那满清也不会入主中原最终统一天下了。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李自成的核心团队水平不高。李自成是出身农民,他的核心团队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们的小农意识太严重了,而且没有问鼎中原的野心,只想着割据一方,做自己的土皇帝。在攻入北京城后,农民军立刻被自己没见过的豪华都城所吸引了。虽然李自成下令让士兵对城内事物秋毫不犯,但是一帮农民有多少人能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很快他们就大肆抢掠钱财了,根本就没一点要重振山河的意思,一味地烧杀抢掠,与强盗土匪何异?

对于明朝文武大臣李自成也没有做到重新任用。反而还将他们拘禁起来勒索钱财,致使局面失控,民心尽丧。李自成最终会失败也是因为队伍中没有战略眼光长远的谋士,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刘邦、朱元璋之流。

李自成兵败山海关的消息传回北京后使得城内人心惶惶,明朝官员纷纷逃亡南方,李自成在过了把皇帝瘾后也是匆忙撤出北京,此时距离他攻入北京城也不过才42天而已。多尔衮趁机一路南下追击大顺军,李自成的百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自己也在1645年被乡民误杀。

李自成的失败是必然的,他跳不出农民的格局,没有君临天下的气魄,就是给他再多军队,他也无法将军队实力全部发挥出来,等待他的只有失败身亡。


风尘讲历史


1.拥兵百万不代表人人皆精锐

李自成从陕西起家,辗转中原各省,多次突出明军重兵合围,在攻克开封、洛阳,打败孙传庭以后,势头日盛,于1644年在西安称帝。此时的李自成以明朝西北边军为主力,吸收匪盗、囚徒、农民,裹挟大量随军家属及普通流民,像蝗虫一般席卷北中国。李自成的军事思想很简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官军发现所谓的农民军主力,不过是一群少数拿着缴获的明军装备的降卒,夹杂大量手无寸铁、毫无战斗力的普通流民——他们只为了一口饭吃才跟着闯王混的。



当然,李自成也有自己的精锐,那就是由西北边军为班底的骑兵,这帮人由于朝廷不发军饷而叛变,在与蒙古人的战斗中积累一定的军事经验,李自成对他们极为看重,给予最好的装备,甚至一人配两三匹马,以便快速机动、穿插袭扰,颇有蒙古骑射手的风格。所以李自成的大顺军,战斗力对于数量处于劣势的官军,还是有一定优势。但即便是这样的精锐,总数也不会超过四万人。

在拿下太原以后,李自成由大同、宣府向北京开进,然而在宁武这座小城,遭到明将周遇吉的顽强阻击,激战十余日,最终明军因人数、粮食、弹药耗尽而失败,但李自成也因此付出了损失七万人的代价,甚至动摇了其东进京师的信心,因此才有了城下议和,请封“西北王”的想法。



因此大顺军的战斗力可想而知,遇到软柿子就捏,但遇到硬骨头就彻底没辙,除了人海战术,恐怕大顺军对明朝官军并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据《怀来县志》记载:“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五日闯贼入怀来,十六日移营东去,是年凡贼所经地方,皆大疫,不经者不疫。”鼠疫,这种折磨大顺军,以及华北各省的瘟疫,随着军队作战不断蔓延,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大明劫》片中有直观的演绎。然而鼠疫杆菌却讨厌马的气味,这也是满清入关以后,鼠疫却没有影响清军的原因。由此看来,瘟疫进一步摧毁了中原的抵抗势力,清军从此一骑绝尘。

2.一片石战役的失利重挫了大顺军的信心

李自成驿站小卒出身,格局并不大,时常抱有守成的想法,尽管大顺军一路攻城破关,明军也望风而降,但李自成还是将大部分兵力分散在陕西、山西一带,为防情况有变,可以退回潼关自守,所以大顺军进攻北京的兵力在二十万左右。加上在宁武的损失,以及驻守北京的老弱病残,李自成率部到山海关讨伐吴三桂的兵力大致在六万左右,这六万也是大顺军最强的战力。但显然,李自成对关外虎视眈眈的满清重视不足,也忽略了山海关的重要性,他自信地以为,以他一路所向披靡的势头,拿下山海关只是时间问题,历史的气数在他这边,山海关不过是大一点的宁武城。

可是越是自信满满,遭遇挫败也逾是沉重。驻守山海关的是明末最后的精锐关宁军,总兵是与满清打了十来年交道的将星吴三桂,如果只是野战,关宁军的四万兵力显然无法与大顺军抗衡,但缺少新式火炮、攻城器具的大顺军要拿下大明王朝倾尽心力设计的天下第一关,李自成未免太过自信了。招降的唐通、白广恩部像切菜一般被关宁军扫灭,并没有引起李自成足够的注意,他深信,凭借他历经百战的大顺军,手握朱家太子和吴家老父、爱妾,吴三桂会明白利害而归降的。



事实证明,李自成不了解吴三桂的性格,更不了解关外那支17世纪东北亚最强的军事力量的实力。此时的多尔衮正率满、蒙、汉近6万八旗军日夜兼程开赴山海关,由于步兵、炮兵速度慢,所以第一时间到达山海关城下的是清一色的骑兵,然而这就够了,这些彪悍的骑兵蹂躏了大明辽东防线近半个世纪,是李自成以及他手下的原西北边军无法想象的。多少大明精锐在八旗铁骑下化作冤魂,萨尔浒、广宁、松锦一系列大战,宛如屠杀一般,是女真人的强悍极大地削弱了大明官军的实力,才给了李自成、张献忠等一众花里胡哨的农民军绝处逢生的机会。



于是,1644年四月底,山海关一片石,正当大顺军与关宁军酣战之际,吴三桂悄然开关降清,六万八旗军如入羊群,迅速将李自成的大顺精锐秋风扫落叶一般消灭,李自成本人,包括大将刘宗敏都因此受伤。随后大顺政权土崩瓦解,仓皇撤离北京,吴三桂为报仇,与清军疯狂追击,上帝彻底放弃了李自成,大顺军由胜利者迅速转为被追杀者,剧情变换太快像龙卷风,在农民军的心里久久不能释怀。

3.退出北京后的战略错误导致疲于奔命

李自成退出北京后,迅速将主力龟缩于陕西潼关一带,企图割据自守,这也印证了他瑕疵平庸的战略观念。战略上的失利,以及一片石战役的胆寒,从山西到河南广大地区的大顺军,陷入无组织无领导的状态,要么自发抵抗,要么被当地团练围攻,所谓兵败如山倒,清军一路陷太原、长治,很快就将大顺军压缩到西北一角。



从后来的抗日战争可以知道,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进攻山西,阎锡山不惜一切代价在大同、忻口一带布重兵防御,正是依托山西北部山地地形,尽可能削弱日寇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和锋芒。然而李自成却一心南逃,企图凭潼关天险坚守,放弃了广大空间依次抵抗的有利条件。

清军分兵两路,一路由阿济格率领吴三桂、尚可喜等军由大同向榆林进兵,然后从陕北南下西安;另一路由多铎率领孔有德、耿仲明等部从河南怀庆攻击潼关,成两面夹击之势。李自成自知大势已去,在清军凭红衣大炮攻下潼关以后,其又开始了流亡旅程,只不过这次真的“气数已尽”,在湖北九宫山查看地形时被当地民兵团练袭击身亡。

小评:大顺政权以流民为主体,尽管推翻明朝,但依旧没有改变乌合之众的本质,其上层领导,无论李自成、牛金星,均是社会底层出身,在长期的起义中,并没有吸收士绅、地主的加入和支持,其建国建军纲领也十分原始,对付行将就木的明朝来说,尚可以众人推墙,但遇上强劲的满清贵族和强悍的女真骑兵来说,便毫无优势可言。



因此,李自成自身的领导力不足,导致被清军挫败以后自信心大大受损,退出北京后战略失当,一味避战,既放弃了晋北的有利地形,又又无法找出应对骑兵的方法,加之靖康之耻,以及皇太极多次破关掳掠在北中国普通民众心中留下惨痛的心里阴影,于是“恐清症”由大顺高层向底层不断蔓延,最终导致了大顺政权的覆灭。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要等到战神李定国的出现才告破。


春秋正义


冷兵器时代,只有愚蠢的人才会拥有100万大兵!孩子,你这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呢。你知道拥兵百万是什么概念么?如果这些是正规军,你治下的百姓,需要20个人才能够供养这样一个正规军人,因为军队执勤不仅仅要耗费口粮,更多的是军械、甲胄、营房、马匹、车辆、犒赏、军饷、医疗……而这些都需要冗余备份,否则一旦有了损失,补充新的兵员,你让他们拿烧火棍上战场?这就是需要2000万基础人口。这还只是普通的步兵,如果是有10万骑兵+数万弓兵,这样的基础人口就要翻番,皇帝都表示养不起啊。

如果是地方团勇,1个士兵也得需要10个老百姓供养,你控制区的人口起码得1000万。这样的团勇,战斗力堪舆。


而李自成第二次出山,西北地区已经是灾难连年,经过多年的起义、镇压、再起义、再镇压,已经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哪里还能够拥有数千万人口供养百万军队?实际上,李闯义军中能够真正上战场冲锋陷阵的不足10万,其余都是民夫、家属、趁火打劫的、看热闹的,这样的人越多,战斗力就越差,因为军队或可能要分兵保护这些人。

这些家属亲友团,基本上没有纪律可言,拖家带口,行动迟缓,牢骚怪话,随意抢劫,遇到战事,基本上就是站在一边吃瓜的份,看到两军拼杀,跳着喊一声好,遇到我军不利,奔走大呼小叫,己方兵还未败,转身撒腿就跑……


他们的对手:吴三桂和多尔衮,两个本来是仇敌,互相打打杀杀十几年,他们是在马背上征战多年的正规铁骑,号令严明、进退有序、器甲精良,遇到农民军,基本上都能以一当十,故此,当李自成驱赶着号称40万的大军前来收复山海关,等于羊入虎口,一开始吴三桂还被压的透不过气,那是因为自己胆怯,犹疑不定,到了后来,多尔衮出现在后方的时候,就没李自成什么事了。

没有上过战场的人,总以为人多就可以胆肥,可以目空一切,历史多次证明人多往往是致败的重要因素,因为不能够协调统一,导致互相观望、互相掣肘,甚至互相拆台。


就算你拥有百万雄兵,也不可能用绳子拴着,步调一致,排着方阵,以排山倒海之势碾压敌人,因为地形不能够让你任性,遇到山涧、河流,你就得打乱队形,百万雄兵,后勤压力也是恐怖的,后面至少要跟上500万健壮民夫……


多读书,多思考,莫轻信,勿妄言!


诸葛小村姑


1.没有制度约束2.没有信仰3只有初级观念,迎了闯王有饭吃。4,后金是刚什起的太阳,狩措民族勇猛,大明落日残阳,民不聊生,不打饿死,打了还可能不死,再说明末的兵吃空饷很多,人不满员,战斗力不能比,后金则在皇太极带领下目标一统中原,闯王最大理想也就封个王,手下大多小民思想,得个官就行战斗力肯定低。




中国土地一寸不能少


对此,古人作过很生动的描述: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就是一群饥民暴动一个城池之后,裹协更大一群饥民,然后扑向另一个城池。如此循环下去。


經海山


攻守之势转变了。起义的时候,李自成作为进攻方,是有主动权的。李自成手下兵力不少,虽然大部分是乌合之众,但是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也不强,并且明朝内忧外患,主要精力都在防备满清,而且前期李自成集团目标一致,大家都有相同的利益需求,自身政策也能赢得民意,具有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当李自成攻下北京后,需要防守城寨,而且大肆分封手下,导致手下争权夺利,完全就是一盘散沙,此时的满清正是兵强将广的时候,所以李自成根本没法和满清打,输得多了,自然而然的就有心理阴影了


手机用户10236553606


李自成主要是没有把革命进行到底。发生内乱,导致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