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林徽因与徐志摩两情相悦,那为何却嫁给了“老实人”梁思成?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提问者也是别有用心,说林徽因与徐志摩是“两情相悦”,说梁思成是“老实人”。这里的所谓“老实人”什么意思?相信人人明白。

青年梁思成

其实林徽因遭到这样的攻击不是一次两次,早在民国年间,著名学者钱钟书就写过一篇名为《 猫》的小说,影射林徽因梁思成夫妇。钱钟书在《猫》中这样写道:“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游最广。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其中,“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与题目中的“老实人梁思成”称得上是一脉相承。 梁思成夫妇(前中)和朋友们在昆明

在包括钱钟书在内的这些人眼中,严谨、刻苦的学者梁思成和林徽因成了八卦的对象,林徽因变成潘金莲式的荡妇,梁思成则变成了武大郎。然而,事实究竟如何呢?

美国著名历史学者费正清夫人、林徽因和梁思成共同的好友费慰梅在其《林徽因与梁思成》一书中介绍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初识的经过。林徽因出生福建名门林家,其父林长民既是民初北京政府高官,又是一位著名学者;梁思成父亲梁启超更是大名鼎鼎。林长民和梁启超地位相当,又都有在日本留学的背景,两家门当户对,于是便想撮合林徽因与梁思成联姻。在父母安排下,两位年轻人见面了,并且一见钟情——那一年,梁思成18岁,林徽因15岁。

第二年夏天,林徽因随父亲去了英国伦敦,在伦敦结识了著名诗人徐志摩。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一位富家子弟,比林徽因大,1915年成亲,妻子和儿子都在国内。徐志摩本是林长民的朋友,却喜欢上了林徽因,但林氏父女发现端倪后,立即启程回国——林长民和林徽因的离去就是对徐志摩最好的回答。

徐志摩与陆小曼

本文收官之际,再简单介绍一下“老实人”梁思成。梁思成出身名门,父亲梁启超担任过北京政府司法总长,还是当时的学界领袖。梁思成清华毕业后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梁思成长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主持营造学社工作,创建并主持清华大学建筑系,1948年当选为中研院首届院士,1949年后于妻子一起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国徽的设计;梁思成1920年代初就有自己的摩托车,曾因骑车速度过快而发生车祸——自行脑补一下,这样的贵族子弟兼学霸会是题目中所说的“老实人”?

个人意见,还望大家指正!


民国年间那些事


具体原因据后人分析有:

一、林徽因的明智。她曾对儿子梁从诫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浪漫想出来的林微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想出来的那个人。”而林徽因的明智,来自于她十几岁时就跟随父亲林觉民的游历,睿智的眼光、清醒的头脑,使她在徐志摩浪漫诗意的爱情攻势前没有乱了阵脚。

二、选择梁思成大体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梁思成的家庭。父亲梁启超大家都知道,有这样的家庭背景首先给他增分。林父去世后,梁启超在经济上给了林徽因极大的支持。而梁父严格的家教,培养出来的梁思成博学多才、稳重成熟,能给人安全感。

二是梁思成与林徽因有共同的追求,即都热爱建筑艺术,两人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同时梁思成懂林徽因,并在背后默默帮助、支持她。如婚前,因宾夕法尼亚大学不收女生,喜爱建筑的林徽因无法进入建筑系学习,而当时在建筑系的梁思成则帮助林旁听了建筑课程。

后来的事实证明:林徽因的选择多么正确!

而林徽因的正确选择也说明了一个道理:

一个男人要有责任感,能让女人有所依靠,女人才会托付终生给他!

另:《南渡北归》这本书披露了大量林徽因与梁思成相濡以沬的故事,如有兴趣可一阅。





风中禅影


对于徐志摩和林微音的感情,我有话想说:

徐志摩是因为林微因的父亲才认识了林微因。当时林微因只有16周岁,在异国求学,父亲平时忙于事务,所以说林微因是孤独的。徐志摩才华横溢,也有诗人的浪漫情怀,林年龄尚小,心智也尚未成熟,对徐志摩的追求是难以拒绝的,所以两人的确有过一段感情。这段感情是干净而纯粹的,从现在两人留存下来的诗就可以看出当时的他们是快乐又简单的,同时是两个人共同珍贵的回忆~ (代表作:徐志摩《再别康桥》)

但林又是理智的女子,在得知徐是有妇之夫,而且要因为自己和已经怀有身孕的的结发妻子离婚后,毅然决然选择了回国,之后和梁思成定了婚约。

为什么和徐志摩分手?

1.因为林的家庭原因,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因为母亲不懂得琴棋书画,也不懂得操持家务,所以父亲和母亲的关系并不好。林就是在父母的爱恨情仇中长大,而且她的性格是高傲,清高的。并不希望重复母亲的道理,也没有勇气接受人民的流言蜚语,所以她选择放弃。这一点我是很欣赏林的,做事情干脆利落


为什么林会选择梁思成呢?

梁思成不是林微因的备胎,这一点是要强调的。

1.门当户对。两人的父亲是世交,都是当时社会很有名气的。

2.林和梁有共同的爱好。梁是因为林才喜欢上建筑,并成为了一生的事业。

3.两人互相理解照顾。在他们两个人在宾夕法尼亚求学以及梁出的车祸两个事例作参考。

............

梁和林可谓是才子配佳人。

梁问过林,为什么你选择了我?林答:“这个答案很长,我将用一辈子的时间答复你。你准备好了吗?”

所以从种种记录,也可以知道两个人是真心欣赏对方,真心相爱过的。


以上就我对林,梁,徐等人的看法。

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想法和意见。


花半仙周大大


人生事业思想追求不同的人,林徽因是一个极其聪明狡猾有志向的女子,本能感觉到与徐志摩在爱情观上追求需要格格不入,觉得徐志摩这个人极不靠谱没安全感,徐志摩飞机失事死后,林徽因痛定思痛仔细分析两个人的关系感情,最后直白说,我还是不能真爱他,只能做好朋友,志摩再复生我也不能爱他!说这番话时的林徽因是最健康美丽的,但过一两年她生儿育女,身体变差有病兼日本侵华导致生活困顿,林徽因三十年代后期己不再美丽变化很大了,她带病到处与丈夫考察古建筑,证明两人其实在事业爱好上是极相投的,从她年轻时一离开伦敦徐志摩回国就马上与梁思诚相恋,证明两人是真相投对眼,只不过看上去永远觉得太小家子气,不够徐志摩浪漫荡气回肠,令人憎恨他们的爱恋吧!看记载林徽因只有一次精神恋爱出轨,就是可能爱上金岳霖了,她却又告诉丈夫知,哈哈真裝腔作势,林徽因对梁思诚应该是纯洁爱情一生吧,却不知丈夫对多年有病早己不美的她厌倦了,临死要见一面也不见,一死,马上娶女学生林洙过上新生活。


嘉哥64


我觉得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属于情豆初开,是属于那种初恋的朦胧,她喜欢诗人的浪漫与才情,当时又在异乡,自己也有点孤独,恰此时遇徐志摩不免增添了许多浪漫气息,但她知道徐志摩与父亲是忘年之交,又是一个有妻室之人,既使爱慕他,也不能嫁给他,这对自己多年来的大家闺秀的做法格格不入,况且要真正结婚,男人第一条件是安全感,而凭她的直觉,徐志摩风流倜傥,不值得依靠终生,而且他能够拋弃妻子和他结合无疑给自己扣上难以洗清的罪责。

林徽因随父回国嫁与梁思成才是最理智的选择,这正是才女的聪明之处,梁家不论从各方面对林徽因都有利,林家与梁家是世交,她与梁思成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又与梁思成共同爱好建筑学,比起徐志摩梁思成比较有安全感,再者又受过去母亲婚姻的影响,在多方面比较下,她选择梁思成是最明智和理智的做法,聪明的女人有看透人的本质的眼光,因此他说徐志摩爱的是他想象中的林徽因,而不是现实中的林徽因,与徐志摩恋爱可以,但托付终身不可以,这就是一个聪明女人的智慧。

其实现实中有许多人真正结婚时就觉得有安全感的人才可以托付终身,那些风流倜傥的人虽然看上去舒服,但经不起许多诱惑,往往与他在一起生活不会平静,反而风浪挺多,如果想终生安静地生活,还是选择比较靠谱的人才是对的,天空白云飘逸潇洒,但不如大地沉稳而踏实。


沃土芳华666


林薇因的《人间四月天》,可以看出林薇因诗词歌赋华丽然而才情不足。一个女孩子选择爱情,老公。受个人,环境,天意,缘分所左右。

从林薇因的成长环境来看,大家闺秀,家教甚严。可以接受徐志摩的美好爱情,但是不能够两个人结婚,伟大的诗人,你可以走进他的生活,但是不能够白头到老。诗人都是指鹿为马,想象空间巨大,但是在物理数学化学的发展,令诗人所说所言所语,都经不起推敲。甜言蜜语的浪漫,没有实实在在的生活安详。从环境上来说,林薇因的选择是对的。

从缘分上来说,林薇因和徐志摩的爱情没有爱情的结晶(如果林薇因怀孕,那个时候的人,避孕的可能性比较小)。缘分天定,注定两个人只能是偶遇和艳遇,缘分昙花一现,如同烟花虽美但是只有一瞬间。

再说,梁思成也是名门世家,个人也是很努力。虽然在诗词上弱项,但是也有自己的长处。

林薇因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做一个选择的话。我想选择诸葛亮才是明智的选择。(这里把周瑜比作徐志摩,两人都是有风雅才华,英年早逝。把诸葛亮比作梁思成,两人都有一番作为。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时代,如何选择?也许这个比喻并不恰当,东施效颦啦。)


大漠孤烟60730409


林徽因与徐志摩相识于1921年,当时才18岁的林徽因跟父亲游历欧洲,当时的徐志摩已经是一个二岁孩子的父亲,但林徽因还是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和风雅的谈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两个人深深的爱着彼此,徐志摩也只有与原配张幼仪离婚才能与心仪的林徽因结婚,也就是在离婚这件事上林徽因算是彻底看清了徐志摩的薄情寡义,逼着当时已经怀孕的张幼仪去打胎。打胎在当时医疗技术还不是很发达的民国来说,是随时都有性命危险的,但狠心的徐志摩全然不顾这些,还对张幼仪步步紧逼,丝毫不留半点情面。林徽因本性善良,没想到自己居然会与一条鲜活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更加没有想到,这条生命既然还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对于当时才18岁的林微因来说是有点害怕的,她本身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只是一场恋爱,最后让徐志摩弄得满城风雨。

而林微因自己本身就是庶出,正因为自己从小聪慧过人才深得父亲的喜爱,所以对于从小在这种阶级意识很强的大家庭里长大的林徽因来说,应该是很看重婚姻的,更加看重丈夫的人品的。而且恋爱跟婚姻本来就是两码事,恋爱可以轰轰烈烈,想必在她做决定的时候她那早年在日本留学的父亲应该也是有参与决策的。况且,梁思成本身并不差,家世相当,两家又是世交,知根知底,两人又有着相同的兴趣,聪慧如林徽因,最后选择梁思成也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花姐说心理


关于林徽因最终选择梁思成而不选择徐志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而且林徽因少年时期就曾和父亲一起游历欧洲各国,这些经历也让林徽因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加上如此优秀的父亲,对林徽因的择偶观也是有影响的。

第二,林徽因和梁思成曾一同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就读过,在林徽因父亲去世以后是梁思成的父亲自助她完成学业。梁思成具有着徐志摩所不具备的,宽容,勤奋,踏实。而林徽因也清楚的知道嫁给一个人,便是嫁给了一个家庭。

第三,徐志摩在张幼仪怀孕时选择和张幼仪离婚,是多么的无情。民国时期离婚,徐志摩算是第一人了。她选择梁思成,便是走进一个声名显赫,门当户对的家庭,而在学业和事业上梁思成也是她最佳搭档。两个有趣的灵魂结合,是相互成就的,是最佳状态的婚姻。



TT靜待花開


林徽因在那个时代算是比较有才华,有智慧的女性,赢得众多男子的青睐。而对于林徽因而言,徐志摩是一名诗人,诗人是什么?就是能带给她浪漫,让她有一种情窦初开的感觉,其实林徽因心里应该还是有徐志摩的,不然对徐志摩也不会欲擒故纵!徐志摩对林徽因,自然不用说,更是情到深处。可是感情归感情,一到上升到婚姻就变味了,毕竟那时徐志摩已经与张幼仪结婚,并且有一个幼小的孩子。林徽因也深知自己不能做第三者,再者说,如果徐志摩真的因为她抛弃原配,那徐志摩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说白了就是不负责任,为了追求婚姻自由,恋爱自由,不过正因为林徽因明智没有选择徐志摩,也才有了后来的陆小曼,可怜的女人啊


当女人沾染上文字


林徽因喜欢诗歌,但对诗歌也只是喜欢,没有当成终身的追求,也没有以写诗作为职业。她真正终身追求的是建筑学,她也在建筑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林徽因因为喜欢诗歌而欣赏诗人,徐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但徐却风流多情,不是一个能托付终身的的人。梁思成不写诗,是一位建筑大师,为人忠厚,虽无徐之风流浪漫,但是一位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从林徽因职业的选择和丈夫的选择可以看出她是一位非常有主见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