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在你们那里用方言怎么说?

云上娱生


我是河南的,城里人基本上不怎么说方言,而上了年纪的以及农村的说的比较多,我们这边西红柿用方言说就是洋柿子,也可以说是洋柿,只不过是番茄在各个地方的叫法不同。在农村有很多人家都会自己种一点菜吃,而番茄和黄瓜基本上是每家都种的有的,因为这都属于常见的蔬菜,而且打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西红柿不管事,生吃还是做熟了吃都比较美味。如果是自己家种的有的话在夏天总喜欢摘几个西红柿,然后用井水或者是河水直接清洗。然后就会有点冰凉的感觉,西红柿也是酸酸甜甜的特别好吃。也可以把西红柿切成片,也就是经常吃的白糖番茄,作为一道最家常的凉菜,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夏天吃凉菜多冬天则要吃的热一些,所以一碗西红柿鸡蛋捞面也是不错的选择,四季都可以吃。番茄和鸡蛋绝对是最理想的搭配,除了面条就着米饭吃也非常棒。尤其是把番茄鸡蛋的汤浇到米饭里,米饭都充满了浓郁的番茄味。


洛城虫虫


”西红柿”我们叫”洋柿子”。

我小时候母亲都是种洋柿子,给我们当水果吃,因为哪时没有市场,没水果可买,也没钱买。母亲都是在院子的角落里,种上二三十棵,方便管理,洋柿子熟了的时侯,红果绿叶,豁然醒目,色泽鲜艳,随吃随摘,咬一口,又甜又面,略带酸味,真是酸甜可口,越吃越想吃。

我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也喜欢在院子的角落种上洋柿子,给孩子们在当水果吃,那时候没有院墙,只有篱笆墙,邻居家的几个小朋友在街上玩,隔着篱笆墙看到了熟透了的洋柿子,争先恐后的跑进我家院子去摘,我正在哄一岁半的小儿子睡觉,隔窗一看,四五个小孩在洋柿子架下转悠,另一个小一点的小孩不敢靠近,挥着小手喊:给我一个,给我一个。正是这喊声惊醒正在午睡的六岁的大儿子,他一骨碌爬来:谁在偷洋柿子,我去追他们。我急忙拦住他说:别去追,小心吓着他们,”瓜果粟子枣,谁见谁咬”,这不算偷。儿子没听我的劝阻,冲到院子里,那几个小孩早跑的无影无踪了。过了一会,儿子悻悻地走进屋,哭着说:熟了的洋柿子都让他们摘没了。我安慰儿子说,没事,明天又有熟透的洋柿子,保证你吃个够啊。

现在的西红柿看上去个头大,色泽鲜艳,但是口感不好,很难吃到当年的”洋柿子”味了。



落英乡间


那天给了儿子两毛钱,让他买两封洋火,打一斤洋油,他却买回了两斤洋柿子。

嘴里还说都姓洋,买就买了吧!

我说你咋不买两袋洋灰回来?

儿子说钱不够,要是够的话我再买辆洋车,没准再给带个洋儿媳妇回来!

这熊孩子让我碰了一头洋钉子,一会得就着洋白菜喝二两洋酒压一下子!



诗境笙音


西红柿我们这儿叫番茄啊,坐标重庆。

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我家里就种了很多番茄,那时候家庭条件不好,我爸就是种番茄去街上卖。过程很辛苦,从去买幼苗种在土里,到除草,施肥,有些幼苗因为一些原因还不能成活。等苗慢慢长大,要开始除去多余的枝丫,还要掰去多余的花,这种操作我不知道学名是怎么称呼的,它的原理就是提高番茄的产量和质量。因为一株番茄吸收的营养就那么多,如果全长枝丫上了,番茄根本长不大,如果番茄太多了也不行,营养分摊下来,每个番茄吸收那么点也长不大,所以要掰去多余的,留下精华。剩下的就是做好除草施肥工作,然后就看着番茄一天天长大啦。说得是比较轻松的,其实种植很辛苦,番茄正规的成熟期是夏天,那时候很热,在外面忙活晒太阳是很辛苦的,而且小时候那会儿,价格也卖不上去呀。真是心酸。不过当季自己培育的番茄,口感是相当好的,没有催红剂什么的,都是自然成熟,可以加白糖生吃,小时候最爱吃的就是生吃番茄啦,没吃腻过。





爱臭美的大橙子


我来自西安,周至,

老家把西红柿叫做“洋柿子”

记得以前小时候家里种的“洋柿子”,在后院,那个时候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和现在的小朋友比不了,但是那个时候却是很快乐!

“洋柿子”可以生吃,夏天天气热,总是看见红色立马就摘了,生吃,在晚上做饭,熬点稀饭,妈妈还总是喜欢做西红柿炒辣椒,吃着馒头,沾着汤汁,真的很好吃😋

现在的西红柿,做法是多种多样,比如西红柿炒鸡蛋,西红柿打卤面,西红柿土豆牛腩等等!

西红柿有:“开胃消食,抗癌,降压降脂的功效,含有丰富的纤维素,胡萝卜素,番茄素”。




小胡子的日常


哈哈哈,我们那里叫“方嘎”(音译)

我小时候不爱吃番茄。

然后我妈给我想了很多让我吃番茄的方法。

比如把番茄打成汁,和成面给我下面吃。

也有番茄直接熬成番茄汁,然后拌饭吃。

或是番茄榨成汁后和鸡蛋搅在一起,摊蛋饼吃。

还做过番茄糖,做法类似冬瓜糖。

反正只要闻不到酸味了,我就会吃。

现在想来,我妈为了让我吃番茄真的下了不少心思。

可是我现在还是不喜欢吃番茄。

还好现在的番茄没以前酸了,目前唯一会吃的就是番茄炒蛋了,还要闻不到酸味的那种😂





是小鸡呀


我们叫西红柿为“女儿果”,我听长辈们讲过,以前我们这地方穷,没见过西红柿,有个外地人从外面整回来几个,刚开始有点青,放放红了,农村人觉得特别像是女儿红的酒,放放颜色就正,所以就给个好听的名字叫“女儿果”,现在老家人都随大流叫“番茄”了,叫“女儿果”的基本没了。但我依然记得,我小时候去人家家偷“番茄”,结果被人家抓着了,对我妈说:恁儿,偷俺家女儿,抓个正着。可能是我妈没听清,现在想想都想笑。




H2O的厨房


亲们,我的费名(外号)就叫毛秀才,西红柿,西红柿就是番茄,也叫毛秀才,在广西桂北地区有个小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人姓毛是个秀才,家庭平穷,每天在街上卖些西红柿养家煳口,当时到处山清水秀,来旅游的客人也多,很多人看到了西红柿不知是什么水果,象柚子样,东北以前也沒见过。苹果不象苹果,桔子不象桔子,毛秀才说是西红柿,客人吃了好吃,就带了很多回家乡,家乡人没吃过都觉得好吃,后问是什么水果,这人也忘了,只知道是个叫毛秀才的人卖的,后去那地方的人去买,不知叫什么水果,就找毛秀才,后当地人开玩笑就当真了,叫番茄叫毛秀才了,长知识了吗?赞一个!


毛秀才炒西红柿ABc


西红柿在我家乡有两种叫法:"西蕃柿″,"洋柿子″。关于这个话题多说几句。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支脉的大山深处,山大气洫温低,无霜期短,可种植蔬菜少,品种也少,很多种菜都是从县城,或集市上才能买到。

一九五八年,爷爷奶奶从家乡来省城,在我家住着,那时正是深秋季节,西红柿大量上市,都是自然成熟的,个大鲜红,又不施化肥,激素,催红剂,吃起来沙沙的,又甜又鲜,几毛钱可买一大筐,家家这时大量购买自制西红柿酱,以备冬天吃。我家也不例外,买了很多制酱。做法很原始,不像现在先进,先把西红柿开水浇了好剝皮,然后打碎,再灌到瓶子里用锅蒸好密封后貯存。在剝西红柿皮时,很多熟透的西红柿崩开了,种籽就流到盆里,洗好剝完皮后,盆里水要倒时,我爷爷把盆端到外里,把水中西红柿籽捞出来倒到土里,用水和泥,西红柿籽都在泥中,拍成泥饼,放在窗台上晒干,我问爷爷有啥用,爷爷告我,家乡没有西红柿,拿回家乡试种,咱老家天凉不知能结果不能。过些日子,我爷爷就回家乡了,那西红柿种子也带回去了,但我也没当回事。

过了两年,我回老家,看院子里小菜园里,猪圈围墙上破盆里都种着西红柿,结的红红的西红柿,好吃的很,我问爷爷是否带回来的籽种的,爷爷说是,先在院中种,院中暖和,让西红柿逐步适应夲地气候,明年可到大田里种了。

又过几年,我再回到家乡,大田菜园里种植着很多西红柿,我们村,我去姥姥村都大量种植着,我问是否我爷爷拿回来的西红柿种子,回答说当然是的!

西红柿从南美洲传到欧洲,人们叫"狼果″,只观赏,不敢吃,传到中国己多少年了,也该脱洋了吧!


多彩人生1250382763


番茄,义乌叫“方加”;而“茄子”,义乌叫“砍”;两个“茄”字发音不一样。方加音接近于番茄,茄子和其方言音没相同之处,说明茄子比番茄更早出现在义乌,凡方言发音接近于普通话的事物都是出现时间不久的外来事物。

我小时候,虽然生活在农村,就很少看到,也没见过有人在自留地里种过。八十年代初,才偶尔看到一户人家种在园中,青青的果子只是感到好奇,从没一点想吃的欲望。没过一两年,突然就作为菜蔬出现,听说都是从外地进入义乌的。

有一关于西红柿的事记得很清晰,87年我读高一,学校里两毛一碗的西红柿豆腐汤,是我奢望的美味菜肴,一个学期偶尔能去买上一、两回,其味至今犹记。唉,那三年,整整吃了三年家里带到学校的霉干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