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顺治很容易就亲政而康熙必须干掉鳌拜呢?

大青马


题主你应该是问反了,在真实的历史上康熙的亲政远比顺治容易的多。同时康熙也并不是干掉鳌拜之后才亲征的,实际上在1667年七月初七14岁的康熙就上朝亲政了,据《清史稿·卷六·本纪六·圣祖一》记载:“秋七月己酉,上亲政,御太和殿受贺,加恩中外,罪非殊死,咸赦除之。是日,始御乾清门听政。”,而鳌拜被擒却是在1669年六月十四。



当然实际上在当时康熙只是名义上的亲政,朝中的大权却始终在鳌拜的手中,此时清廷权利最大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也都被鳌拜掌控,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此时的康熙只是有了上朝听政的权力,而实权并不在他的手中。



但是无论如何康熙掌握皇权的过程绝对要比顺治帝来的简单。那为何我会这么说呢?当你真正了解鳌拜这个人后,你就发现其实康熙能擒获鳌拜,并掌握实权,真的不是因为康熙有多聪明,而是鳌拜压根就没有想过要真正夺走原本属于康熙的权力。晚年的鳌拜虽专权,但是自始至终他想的就只是做一个权臣,而不是做一个窃国的奸臣。



其实我很认可余沐老师在《正说清朝十二臣》一书中对于鳌拜的评价,那就是“忠心事主,始终不渝”。是的,想想看顺治帝是如何上位的?这其中虽有多尔衮与豪格之间相互妥协的关系,但是也有很大的原因是鳌拜这些两黄旗的将领始终忠诚于皇太极的关系,在那个时候只有鳌拜这些两黄旗的将领始终不渝想让自己故主的子嗣登基为帝,才有了顺治帝登基的结果。



而鳌拜这份对故主皇太极的忠心,可以说一直都在忠诚的维护着。当年的多尔衮是何等的权势滔天,甚至最后都已是皇父摄政王,可想而知多尔滚在当时的权力有多大。但是就算如此,鳌拜也始终都没有投靠多尔衮,他一直都坚定不移的站在顺治帝这边。



也正是因为如此,鳌拜曾经数次受到多尔衮的残酷打压,比如在顺治五年(1648年),鳌拜先是被多尔衮借口当年争皇位之时阴谋立豪格为帝,而被下狱并被欲处死,但因各种原因改为“罚锾自赎”,但是在不久之后鳌拜又被借口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而再次被论死,当然此次依然没最终执行,但从不到数月就两次论死,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多尔衮对鳌拜的打压有多重。



可是即使是这样残酷的打压,鳌拜也依然都没有想过要投靠多尔衮。可以说从皇太极去世后,他以死抗争要求立皇太极的子嗣为帝,再到顺治登基,多尔衮专权的时候,他也始终都恪守着为人臣子的本分,始终都站在顺治帝这边,从这些我们依稀可以看到鳌拜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忠臣。



正是因为鳌拜的“一心为主,生死与共”的精神,最终病逝前的顺治帝才会让他与索尼等其余三人一起做康熙的辅政大臣。你说就是这样的忠臣他会真正的对康熙做出什么不利的事情吗?说句难听的话,如果当时的鳌拜真想对康熙做出什么,康熙绝对活不到亲政的时候。可以说在当时正是因为鳌拜对清朝的忠才最终让康熙得以有机会生擒他,并最终亲政,如若不然以当时康熙的那实力,永远都不可能有亲政的机会。



而我们反观顺治帝,他的敌人可是努尔哈赤的儿子多尔衮啊!要知道当年若不是顺治帝的父亲皇太极突然插上一脚,人家多尔衮可就是大清的皇帝啦!所以先不说鳌拜是不是忠臣,就单论身份,康熙的敌人鳌拜根本就不是跟顺治帝的敌人多尔衮一个等级的。



多尔衮可是清朝开国君主努尔哈赤的亲生儿子,且在当时多尔衮的权力可比鳌拜更大,鳌拜顶多就是辅政大臣,而多尔衮最终可是做到皇父摄政王的位置,他可以名正言顺的行使着本该属于顺治帝的权力,其他人根本就不能说什么。再者多尔衮可不是鳌拜那样的忠臣,他可是想要做皇帝的男人。



如果多尔衮不想做皇帝,他也不会几次三番要让顺治帝加封他,先是叔父摄政王,后又做起了皇叔父摄政王,甚至最后索性就做起了皇父摄政王,也就是说他直接做起了顺治帝的父亲。而且他不但在称号上让顺治一再加封,在顺治三年他更是将顺治的皇帝印信直接给拿到了自己的摄政王府中,而这之后一切的事情都不用再经过顺治了。可以说从这种种的做法上来看,多尔衮的确是当皇帝了。



而从另一方面看我们也可知道在当时顺治帝所面临的情况绝对要比康熙的情况来的更危急。人家鳌拜顶多就是弄权,而多尔衮就是直接想要篡位了,我想最后若不是多尔衮死的早,恐怕顺治绝对要当个禅让的皇帝了。



但是不管如何顺治当时的处境绝对要比康熙来的危险,而且如果要论亲政的容易度,也显然是顺治要比康熙来的困难,毕竟康熙对付的是一个清朝的忠臣,而顺治帝对付却是一个想当皇帝的清朝皇族,还是努尔哈赤的亲生儿子,所以孰轻孰重,应该一目了然了。


澳古说历史


康熙亲政必须干掉鳌拜,因为鳌拜很享受专权的感觉,根本不想放手,不干掉鳌拜也许他会一直专权下去,直到老死。

康熙年幼登基,顺治临终给他留下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本来索尼是首辅,鳌拜是最后一位,但是索尼年老多病,不太管事,苏克萨哈原来是多尔衮手下正白旗人,多尔衮死后他倒戈接发多尔衮被顺治重用,大家都认为他人品不好,其他三位辅政大臣都排挤他,遏必隆是个没主见的人,朝政基本由鳌拜处理,所以慢慢的四位大臣辅政就变成了鳌拜一人专权。



鳌拜专权后感觉特别爽。多尔衮圈地时,给两白旗的地好,给两黄旗的地差,现在他管事了,他要把两白旗和两黄旗的地对调。20来年了,地上建了很多房子,调换起来很麻烦,连两黄旗的人自己都不愿意换了,鳌拜说换就换,谁反对就治谁的罪。至高无上的权力用起来“不一样”,“不一样”,“就是不一样”。鳌拜很舒服,很受用。

康熙十四岁,在索尼的积极主张下亲政了,这时鳌拜应该把皇权归政于皇帝,可是他没享受够,他不想给。苏克沙哈要退休去给先帝守灵,以此逼迫鳌拜交出手中的权力。鳌拜不干,反而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苏克萨哈,康熙不同意都好使,可见他多么不愿放掉手中的权力。放弃权力他会疯掉的,谁让他放权他跟谁急,也包括康熙在内。为保住手中的权力,不排除他会做出过激行为。



康熙是个有抱负的皇帝,鳌拜是个守旧派权臣,不干掉鳌拜康熙无法施展才华,干掉他又充满着危险。

多尔衮功勋盖世,他是皇父摄政王,是顺治的叔叔,他的地位甚至比皇帝还高,他权倾朝野,没有人可以撼动,想干掉顺治是分分钟的事。但是他不会那么做。他打天下就是为了顺治。顺治要亲政,他情愿主动把皇权归正于顺治,所以顺治亲政很容易。

皇权这东西很容易让人上瘾。鳌拜上瘾了,康熙亲政后,他还把持朝政不放手。多尔衮为什么就能轻易放手?有三个原因。

第一多尔衮没有儿子。多尔衮和豪格争皇位的时候,多尔衮32岁,只有一个女儿,豪格34岁,光儿子就生了六个。顺治才活到23岁,儿子就有8个,女儿有六个。多尔衮妻妾成群,32岁还没有儿子,这不正常,在古代,中年无子基本也就没啥戏了,多尔衮对自己不能生育是清楚的。假如多尔衮当了皇帝,没有子嗣继承,除了留下篡位的骂名没有任何意义,聪明睿智的多尔衮能干嘛?



也许有人说他可以过继一个儿子,但继子毕竟不是亲生的。将来多尔衮死了,继子继位会留下巨大隐患,皇位难以延续下去。不如把顺治当儿子养,这样更顺理成章。

第二多尔衮品德高尚。从古至今,掌握皇权的人没有几个愿意主动放弃的。多尔衮当摄政王,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假如他不愿放手,以他的能力,顺治没有任何办法从多尔衮那儿把权力夺过来。多尔衮可以一直当摄政王,直到老死。

现实并非如此,顺治七年,由于皇权错配,君臣关系扭曲,顺治对多尔衮积怨很深,再加上多尔衮实施剃发令、圈地令等弊政,引起极大的社会矛盾,两件事加一起闹得多尔衮很烦很烦,多尔衮有意把皇权归政于顺治。多尔衮出去打猎,一是散心,二是思考归政后自己到哪里去,想好去哪儿,他就不回皇宫了,结果由于心情不好,坠马受伤而亡。



第三孝庄的影响。多尔衮和孝庄年龄相仿,两人关系很好。历史上有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说,因为没有确凿证据,真假说不清楚。我更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孝庄下嫁多尔衮,顺治才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顺治成了多尔衮的继子。多尔衮的确把顺治当自己亲儿子待。一次,听说京城流行天花,多尔衮很紧张,担心传染顺治,啥事都不干了,赶紧回去,拉着顺治就到山里避痘。

既然把顺治当自己的孩子待,孩子惹你生气能怎么样?媳妇(孝庄)会对多尔衮说,别给孩子一般见识。多尔衮喜欢孝庄,他只能把皇权归政顺治以赢得美人欢心。



多尔衮是个有能力的人,有能力的人都愿意展示自己的能力,这是人的天性。俩次与皇位擦肩而过,最后抓住了当摄政王的机会,当他问鼎中原成功,心愿也就完成了,没啥遗憾了,他情愿主动归政顺治,所以顺治亲政要容易得多。

互关互动,互利共赢!


豫有得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我要说一下题目本身是错误的,康熙亲政确实需要干掉鳌拜,但是顺治亲政并不容易,顺治能亲政主要是运气好。

顺治亲政的障碍——多尔衮

顺治帝福临可以说是清朝运气比较好的皇帝了,正因为前期把运气都用了了,所以才会二十四岁就挂了。

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子,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帝,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本来福临是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当皇帝来,因为皇太极驾崩后,皇太极的儿子众多,其中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就是皇位争夺的种子选手。皇太极在世时就封豪格为肃亲王,掌户部事,与几位叔辈平起平坐。所以豪格作为皇太极的儿子,肯定获得了两黄旗的支持。另一派是努尔哈赤的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多尔衮也同样拥有两白旗的支持,而且多尔衮本人睿智神武,很有威信。


最后主要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为首的两黄旗和以多尔衮和多铎为首的两白旗上。双方僵持不下,后来多尔衮在只有两旗支持自己的情况下,自立为帝的条件还不成熟,为了防止清朝内部分裂,所以多尔衮提议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就这样福临这样一个没有希望继位的皇子登上了九五之尊,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后来随着多尔衮对豪格的打压,和对济尔哈朗的排挤,多尔衮逐渐的掌握了大权,成为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摄政王。


多尔衮的权势在当时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顺治帝要想亲政,必须拿掉多尔衮,可是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们来看看当时多尔衮的权势有多大就知道了。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多尔衮认为顺治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钤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连皇帝的玉玺的搬到自己家里了,还有什么不敢做的。多尔衮后来还被加封为皇父摄政王,见皇帝不用行礼,而且一切政务直接自己下旨,不用请示顺治帝,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这和皇帝有什么区别,所以顺治当时别说亲政了,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说不定哪天就被废了。


但是,顺治帝福临运气好啊,正所谓实力不行,全靠运气弥补。多尔衮正当盛年竟然打猎时坠马染病身亡,不得不说顺治真是走了狗屎运了,直接提前亲政。所以这就会让人感觉顺治亲政比康熙简单,其实顺治亲政是最难的。

康熙亲政的障碍——鳌拜

康熙和父亲顺治一样也是幼年继位,据说康熙能继位是因为得天花而不死,所以顺治认为这个孩子不一般,命硬能够成大事。康熙继位时,顺治也给安排了辅政大臣,鳌拜虽然在辅政大臣里排最后,可是索尼年老,苏克沙哈不得人心,遏必隆遇事无主见,常常附和鳌拜,所以鳌拜慢慢的成为了最有权势的大臣。后来康熙慢慢的想要亲政,就必然要除掉鳌拜。



其实康熙除去鳌拜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先把鳌拜的亲信调出京师,然后自己派心腹掌握京师卫戍权,最后宣鳌拜进宫面圣,鳌拜经常出入皇宫,所以没有怀疑。鳌拜刚进宫门,直接就被康熙的库布侍卫给拿下,然后康熙宣布鳌拜的罪状,将其治罪,因念其有功于大清,所以并没有杀鳌拜,只是革职软禁。


综上所述,顺治帝亲政是因为多尔衮早死,运气好,所以大家才会觉得顺治帝亲政简单。至于觉得康熙亲政难,是因为需要除去鳌拜,其实康熙所面临的对手要比顺治面临的对手弱小的多,鳌拜岂可和多尔衮相提并论。


楚风说历史



首先这个题目是有错误的,顺治亲政并非很容易,康熙亲政跟顺治亲政对比根本不困难。

顺治亲政的敌人是多尔衮,康熙亲政的敌人是鳌拜。多尔衮与鳌拜两人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顺治帝面对的多尔衮是死局,但多尔衮正值壮年时猝死于塞外,所以顺治帝才可以亲政,这也是很多人认为顺治帝很容易亲政的原因。

先来说说顺治帝亲政之难度

顺治帝乃是清朝第三位皇帝,入关以后第一位皇帝,因为他在位期间清朝实现了入关,从割据政权成为全国性政权,因此他庙号带祖,是为清世祖。

而顺治帝的不世之功其实都是多尔衮所为,多尔衮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异母弟。说出来顺治帝能成为皇帝还要感谢多尔衮,因为皇太极1643年猝死以后,并没有留下继承人遗诏。所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与多尔衮都想要成为新皇帝,双方僵持下去,最后折中,皇太极幼子福临为新皇帝,多尔衮为摄政王。

1644年明庭内乱李自成攻陷北京城崇祯帝身死,满清实际统治者摄政王多尔衮趁机入关。(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并且在入关以后指挥清军打的大顺政权李自成一蹶不起,杀死大西政权张献忠,攻破南明最强大的弘光政权。

可以说在多尔衮的指挥下,满清才可以顺利入关,又打的其他三大势力一蹶不起,奠定了清廷一家独大统一中国的局势。

多尔衮拥有这些不世之功,可以说是大权独揽,朝廷是封无可封,甚至封其为“皇父摄政王”。可能因为当时清廷没有彻底统一中国,局势不太稳定而且多尔衮正值壮年所以并没有取顺治帝而代之。

顺治帝整整当了七年傀儡皇帝,这时期最大的问题不是亲政而是活命问题,多尔衮拥有的权势是滔天的,取代他也只是一念之间。事情的转机发生在顺治七年末,多尔衮出塞外狩猎然后猝死。顺治帝才得以亲政。

顺治帝亲政时候是顺治八年初,满打满算当了七年心惊胆战的傀儡皇帝。


再说说康熙亲政难度

顺治帝面对叔叔多尔衮之威胁是巨大的,在血统上来说,多尔衮取代顺治帝的反弹很小。

康熙面对的鳌拜并非爱新觉罗家族之人,只是属于开国元勋,属于普通权臣范围,篡位是不可能的。

康熙幼年登基还有孝庄太后辅佐,经过多尔衮的前车之鉴,顺治帝亲政以后在制度上多方巩固皇权,所以鳌拜的权势绝对无法跟多尔衮比,而孝庄太后在康熙登基时也拥有一定的权力。

鳌拜是皇太极爱将,对于皇太极是忠心耿耿,皇太极猝死以后鳌拜宁愿死也要扶皇太极儿子上位,表现出其忠心耿耿。(来自今日头条宋安之首发)顺治帝死后辅政四大臣就有鳌拜。

可以看出来鳌拜对于清皇室还是忠心耿耿的,他只是有勇无谋的武将罢了,政治上太过低能儿,所以欺康熙帝年幼才胡作非为。

而且任何王朝初期的凝聚力都是不错的,经过顺治入关的统一中国以后,清庭上下还是比较忠心认可皇权的,鳌拜可以肆意妄为但篡位是不可能的。

所以就亲政难度来说,康熙帝最起码没有性命之忧,而且后来康熙帝用计擒获了鳌拜以后迅速亲政,并没有遭到鳌拜党羽的反扑,说明支持康熙帝的人很多。像多尔衮在世顺治帝根本不可能有擒获多尔衮的机会。


康熙帝在康熙八年擒获鳌拜,正式亲政。巧合的是他的父亲顺治帝也是顺治八年正式亲政的。


宋安之


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疑问:

第一,康熙并不是干掉鳌拜之后亲政的,康熙六年(1667年),14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康熙八年(1669年),16岁的康熙擒拿鳌拜,开始执掌大权。所以康熙是亲政在前,除鳌拜在后,并不是必须干掉鳌拜才能亲政,这二者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

第二,我们做一个调整,把亲政换位掌握皇帝实权,是顺治更为容易,康熙必须除掉鳌拜而显得非常困难么?答案也是否定的。

首先,相较于康熙,顺治获得皇位就是“上天的眷顾”与多方政治博弈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多尔衮和豪格因为皇位即将发生火并之时,各方达成一致,由福临也就是顺治继承皇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出任摄政王,最终稳定了政局,但是除了皇太极子嗣这个身份的特征外,顺治在继位初期几乎没有任何权力来源的政治基础,只能“受制于人”。

其次,顺治继位时,满清王朝的权利主要集中在八旗各个旗主王爷的手中,朝政大权更是在多尔衮除掉豪格,排挤掉济尔哈朗后,完全掌握在多尔衮的手中,顺治也要尊称多尔衮为皇叔父摄政王,之后又加封为皇父摄政王,这是完全于凌驾于皇帝权威的存在。而鳌拜,最多也就是结党专权,圈圈土地,完全和多尔衮不可同日耳语。

再次,康熙面对只是鳌拜的专权,顺治更担心的是多尔衮会不会篡位称帝,以当时多尔衮的权利、影响力以及实力,篡位用“易如反掌”来形容真不为过,所以顺治面临着压力,特别是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顺治终归是幸运的,多尔衮于顺治七年(1650年)出塞射猎,死于喀喇城,顺治帝也得以提前亲政,如果多尔衮一直活下去,顺治能够真正承担起皇权责任的时间可能就要一直顺延下去了。而康熙,虽然也要面对这鳌拜,但是但是鳌拜此时的政治势力远远不及多尔衮的影响力,并且康熙在除鳌拜的过程中得到了索尼家族的大力支持,还有主动出击,擒拿鳌拜的可能性,相较于顺治,也要好很多,所以这一点,题设也是有问题的。


雍亲王府


拥有开挂似的人生——顺治

顺治亲政完全就是意外,顺治绝对不是一般的幸运,幸运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作为有名的少年天子,皇太极死的时候,本来没有他什么事,因为皇太极长子豪格英明神武,而且还有更多符合登基的人选,比如皇太极的哥哥和弟弟们。

当时如果代善想当皇帝,谁都会同意,代善不当,豪格本来最有希望,结果多尔衮不同意,双方只要有一个人让着点,都不可能临到顺治,结果真的是“福临”,六岁指定为皇位继承人,1644年改元顺治,结果明朝就被李自成推翻了,多尔衮带着顺治到北京继位,成为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

当时多尔衮控制朝政,可以说军政大权完全集一身,人称摄政王,结果在顺治13岁的时候暴毙,顺治14岁开始亲政,这样的运气,实在是一般皇帝难以驾驭啊!所以,顺治24岁的时候就挂了。

所以,顺治继位看似容易,实则相当的不容易,容易是因为幸运。

康熙擒拿鳌拜看似困难,实际特别容易

很多人都认为鳌拜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早就应该除之而后快,康熙擒拿鳌拜也是一件过程及其复杂的事情,实际上,真实的事情很可能就说,康熙说了一生拿下,鳌拜连动都没敢动。

鳌拜只是四大辅臣之一,并且连一只八旗都没有完全掌握,只能算作两黄旗的大臣,在四大辅臣里面也是老末,相对于多尔衮的势力来说差得远了,鳌拜若要造反,在于怎么个死法,多尔衮若是要造反,那十有八九会成功,只不过清朝统治阶层会陷入两败俱伤的境地,从这点上来说,多尔衮还是挺有大局观的。

而且,鳌拜并没有那么十恶不赦,如果皇太极死的时候,不是鳌拜这些两黄旗大臣坚持皇太子的儿子继承皇位,或许就没有顺治什么事了。

鳌拜的错误在于专权,在史论纵横看来,这并不是鳌拜的错,四大辅臣死了俩,权力势必要集中到办事的鳌拜手中,尤其是当时,鳌拜根本没有想到康熙会扳倒他。

从康熙擒而不杀的行为,以及颁布的罪状来看,康熙也知道鳌拜并非要谋反,实际上根本就是自己要亲政,必须来点立威的事情,就像秦昭襄王杀商鞅一个道理。

所以,顺治的亲政之路并没有康熙的亲政那么容易!


史论纵横


因为阻碍他们亲政的人活的时长不同啊!

估计大家都知道顺治时期是多尔衮当的摄政王,但是多尔衮是什么时候死的你们知道吗?我给大家理一理吧。

顺治生于1638年,6岁即位。也就是在1644年的正月,正式成为了皇帝。而在他即位之后,

命礼亲王代善勿拜。郑亲王济尔哈朗谕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启睿亲王,而自居其次。

也就是说睿亲王多尔衮这个摄政王在当时虽然能够欺负只有6岁的顺治,但是还有济尔哈郎和代善这两个与多尔衮同辈的人扯着多尔衮的后腿的,多尔衮不是想干啥就能干啥的。

而且关键是多尔衮在1650年12月31就死了。。。。更关键的是,多尔衮还没亲儿子。。。再关键的是,他有一个比较有脑子的兄弟多铎,死的比他还早,在1649年4月29就因为感染天花死了。。。剩下的那个亲哥哥阿济格是个莽夫,在多尔衮死后想当摄政王,结果被圈禁起来,而后被杀。

然而,在1651年,顺治才13岁而已。记住,此时的顺治才13岁,阻碍他亲政的人却都死完了。

再看康熙。

康熙即位是在1661年,1662年改元的康熙元年。在1661年,康熙不过6周岁,虚岁8岁。而比较搞笑的是之所以康熙能登上皇位,还是因为耶稣会教士汤若望向顺治建议:出过天花的康熙不会再因为天花而死。

天花,有没有联想到前面的多铎?

之后康熙亲政的最大敌人就是鳌拜了。要知道鳌拜只是辅政四大臣之一,首辅还是索尼,而不是他,为啥鳌拜这么凶呢?因为他资历老,根基深。

要知道鳌拜从打毛文龙的东江镇就开始了军事生涯,而且他还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的孙子,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的侄子。功劳加人脉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了的。

当然关键还是在1667年,也就是康熙十四岁的时候,鳌拜没有知趣的去死。要知道康熙到了成年,该亲政了,而鳌拜却更加肆无忌惮。甚至和遏必隆一起装逼,自己晋升自己一等公。真是不知死啊!

最终,在两年后,也就是1669年,康熙在练出来一批亲信侍卫后抓住了鳌拜,并在不久后弄死了他。

所以,为啥康熙必须弄死鳌拜,不是康熙想自己脏自己的手,而是鳌拜太不懂得学多尔衮自己把自己从马上摔下来弄死了。。。。


王斌兔斯基


顺治确实是走了狗屎运,当皇帝是意外,亲政也是个意外;当年皇太极突然就嗝屁了,也没有立下皇嗣,而想登皇位的大有人在,再怎么样也轮不到福临的头上,就在豪格与多尔衮之间争来争去,谁也没有绝对优势启胜对方,只好采取折中的方法他俩都淘汰,由第三人来当皇帝,这个人就是福临,也就是顺治,真是命里有时终须有,运气来了躲也躲不掉。

福临6岁继位后,多尔衮做了摄政王,也就是名义上的皇帝,总揽一切朝政,顺治那时候又小不懂事,也得依靠多尔衮,有了多尔衮才有了他的皇位,没有了多尔衮也可能就没有他的皇位,小小年纪肯定得受多尔衮的窝囊气,不然他要你做皇帝干嘛,幸亏多尔衮死得早,顺治才能亲政,多尔衮如果再多活个十几年的话,顺治这一辈子都不能亲政,因此说顺治是走了狗屎运。康熙六年(1667年) 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成年开始亲政,虽说是亲政,但还没有真正的实权,大权掌握在鳌拜的手上,鳌拜就是康熙亲政路上的拦路虎。

康熙继位时也只有六岁,顺治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索尼已病死,在康熙亲政十几天后,鳌拜借故杀死了苏克萨哈,四个辅政大臣就只剩下遏必隆和鳌拜,他们又自己给自己封了个一等公,给自己加官进爵。

康熙自然是很生气,但也没办法只能忍气吞声,他偷偷的训练自己的侍卫军,待条件成熟时捉拿鳌拜;康熙八年(1669年)鳌拜进见康熙时,康熙下令侍卫军一举拿下鳌拜,康熙念其功劳赦免死罪而拘禁,鳌拜后死于大牢,仅存的另一个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一等公的爵位。自此康熙才算真正的亲政。

不能说顺治很容易亲政,而是多尔衮英年早逝,让少年天子顺治不费吹灰之力顺理成章地亲政,其实多尔衮比鳌拜更难对付,可以说多尔衮要是不出意外,他的地位无人能撼,而鳌拜仅仅是一个正黄旗的铁杆粉丝,一个拥有权力的臣子,多尔衮在的时候,他连屁都不敢放一个,多尔衮死后,鳌拜的权势才慢慢的膨胀起来,顺治之所以留着鳌拜是因为他忠心,顺治年当皇帝鳌拜也是有功劳的。

康熙继位后,鳌拜拉帮结派消灭异己,飞扬跋扈,没把康熙放在眼里,造反他是不敢的,他只是趁着康熙年少没有亲政牛逼牛逼,真正康熙翅膀一硬,拿下鳌拜易如反掌,因此说多尔衮是摔死的,鳌拜是作死的,顺治是捡了便宜,康熙是等待时机,他们都还算是明智之君。


遗产君


我是无知爸比,我来回答。

顺治当皇帝,是党争的结果

皇太极死之后,多尔衮是名副其实的当权派,由于当时太子党与多尔衮针锋相对,多尔衮当时手握大权,太子党那边根本就没有实力和多尔衮决一死战,所以只能勉强同意福临登上帝位,于是福临可以说莫名其妙的就当上了皇帝,对于多尔衮来说,一个小皇帝是最容易控制的。

顺治帝亲政更多的是运气,而非能力

顺治帝面对多尔衮可以说是死局,根本就没有战胜多尔衮的可能,可是运气来了挡也挡不住啊,多尔衮正值壮年的时候却猝死。可以说顺治当了整整7年的傀儡皇帝,那个时候他想的不是如何亲政,而是如何保命吧,为了继续在保命,甚至连孝庄都不得不下水。


无知爸比


顺治七年既1650年,大清最有权势的人摄政王多尔衮,好不气派,可谓左牵黄,又擎苍,千骑卷平岗。只是他这场面非一般的大,带着猎犬几千条,苍鹰上千只,到滦河去冬猎。



但是,人有失脚,马有失蹄,多尔衮也算是戎马一生,玩了一辈子鹰,真正地让鹰给啄了眼,摔下马去,被马踩了个半死。本来想着赶紧送回去北京治病,没成想半路上多尔衮就不治身亡。


多尔衮这一死,孝庄、顺治母子可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高兴坏了,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十三岁的顺治帝,还得到紫禁城门口去迎接多尔衮灵柩,演技拿捏得那叫一个精准,哭得死去活来,仿佛那死得就是他亲爹一般,当时就让拥护多尔衮的一班死党懵了神,然后在心底里感恩戴德。

(多尔衮)

这边一麻痹多尔衮死党的精神,顺治马上开始一番暗箱操作,没多久满清江山居然就被他拿捏在掌中,大权独揽,开始亲政。

可以说,要不是多尔衮自己时运不济,顺治还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亲政。

顺治亲政之后,马上发难多尔衮死党,一把都给搂了。没多久,又与自己的亲信在朝堂上唱了一起绝世双簧,列举之前多尔衮的种种不臣之心与逾制之行,最后朝臣纷纷建议如此大逆不道之人,非得扒拉出来暴晒鞭尸以儆效尤才行,他再三拒绝,最后故意做出十分无奈,招架不住的样子,从善如流,命人去把多尔衮扒拉出来暴晒,鞭尸。


(顺治)

大家可以想想,什么仇,什么怨,要让他如此对待多尔衮?就这架势,顺治亲政之前,恐怕真没啥好日子,他母亲孝庄恐怕也凄凉惨淡,任人屈辱。

还能说顺治很容易就亲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