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为什么不南迁?

廷议进行到未时,李明睿启奏道:

“如今闯贼势力益大,逼近北京,诚危机存亡之秋,惟有南迁可缓目前之急,徐图征剿之功。”

其实崇祯皇帝早就有南迁的想法,明朝开国两百多年来,南京始终作为北京的陪都,拥有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一旦北方陷入战乱,难以为继,皇帝可以在南京继续统治。

此时明朝在长江中游有左良玉几十万大军,江淮一带有江北四镇军队,而京城在农民军的巨大声势之下,已经岌岌可危。

崇祯皇帝想要保住性命,保住大明江山,南迁几乎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但是将祖宗百年基业,半壁江山拱手让给李自成,留下千古骂名,这个锅,崇祯皇帝不敢背,而李明睿官小位卑,这个锅他背不起。

于是便有了这场双簧戏,崇祯皇帝授意李明睿提议南迁,希望获得陈演、魏藻德等内阁辅臣附议,让他们来背这个锅。

然而这些内阁辅臣都是官场老狐狸,自然对崇祯皇帝的想法心知肚明,他们都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对南迁之提议不置可否,一言不发。

这时候左都御史李邦华突然跳出来,打破了沉默的气氛,提议道:

“我国家并建两京,原以供时巡备据守,皇上自然守社稷,让太子去南京监国,号召东南,共图灭贼......”

“朕经营天下几十年尚且如此,太子他一个小孩能做什么?”

崇祯皇帝打断了李邦华,气急败坏地斥责道:

“你这是让朕殉社稷,然后好拥立太子在南京登基吗?”

说完,文华殿又回归一片死寂,首辅大臣陈演、魏藻德始终一声不吭。

崇祯皇帝没想到南迁之议会陷入这样的局面,没有一位大臣愿意站出来支持,他长叹一声,说出了与自己本意大相径庭的话:

“如朕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京师百万生灵何?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朕志决矣!”

崇祯皇帝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他盼望有人能挽狂澜于既倒 ,将自己从绝境中拯救出来。